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为什么要读《跃迁》这本书?

我相信实战派作者写的书要比学院派作者写的书看起来通俗易懂一些。事实的确如此。

古典的生涯规划三部曲的前两本《拆掉思维的墙》和《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我都有仔细阅读。我也将后者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课程的参考书。

16年开始,古典在罗振宇的得到APP开了专栏。我毫不犹豫地订了一年的课程。这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果然没让人失望。

今天要说的《跃迁》是古典8月份的新书。原本按照我的读书习惯,一定要过段时间再入手。但抢先版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因此,我想说说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理由一:书名吸引我

大学期间,最喜欢的一个科目就是量子物理学。尽管时至今日,我也讲不清楚什么是量子物理学。但记得当时看曹天元的《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时,实在惊讶:“这个世界太奇妙了!简直颠覆三观!”

之后,我将自己的人生信条改为:人活着就是为了看到更大的世界。有意思的是《跃迁》这本书里也提到了这个观点。

我想这不是偶然。量子物理学里有个名词就是“跃迁”。例如,原子在光的照射下从低能态跳到高能态吸收光子的过程就是典型的量子跃迁。这句话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跳到”这两字。

这一“跳”,看起来毫不费力,但我们无法知道原子要有多么努力。这不像极了我们职业的变迁吗?

或许这个书名正好迎合了大众的口味。这个翻天覆地变化着的时代,估计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突然「跳到」某个高度。可事实上,这一「」包含了多少的人生经验,包含了多少的社会运行的底层规律,包含了多少代人的磨砺……我们看不到,做不到,还怎么跳呢?

理由二:俞敏洪的推荐序

老俞可以说是当今中国最活跃的励志偶像家了(另一位可能就是李开复)。尽管他的某些观点以及目前走下坡路的新东方让人鄙视外,他的个人魅力还是令人钦佩的。在推荐序中,他这样说道:

试问如何在这个时代,让自己从容又持续地 成长?

第一个重要的事情,是先慢下来;

第二个重要的事情,是要阅读。

正好,这两天在听吴熙娟老师的课程。熙娟老师说的语速慢到你都想替她说。可实际上,假如同样是一节课,普通老师说100句话,学生接住了10句和大师说50句话,学生接住了25句,哪个更高效呢?从说话的语速上就可以看出来,我们已经急到不能让别人把话说完。

慢下来也不意味着拖延,而是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乱作一通,反而是浪费时间,瞎折腾。

读书这事儿,就更不必说了。中国人每人每年平均阅读量5本,还包括中小学的教辅。

这一点,我倒是听过一些不同意见:书读的多了,不吸收又有什么用呢?那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我读了《量子物理史话》。既没有在工作上用到,也没有为我创造什么价值,甚至我连它讲的是什么都忘了,可我怎么能想到《量子物理史话》成了我阅读《跃迁》的原因呢?你非要追求要吸收,要有用,不累么?

古人也不常说,博览群书么?

最后说说“如何在这个时代,让自己从容又持续地成长”这个问题本身。我常常和学生讨论一个观点:一个连自己成长都不关注的人,你还能指望他做什么呢?换句话说,对学生来说,判断一项活动是否对他有利就是看这个活动是否有利于成长。有利,继续;有害,停止。

理由三:罗胖的推荐序

有人骂罗振宇:

一个贩卖知识的说书人,还天天恬不知耻地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我不这么认为。基本逻辑就是“You Can, You Up”。

罗胖在序里面讲了七个理由:

一是这书能帮你省时间。普通人一辈子经历五六次的人生和职业困惑也就了不得了吧?作为生涯规划师的古典,10年间陪几百人度过了人生困境,3000多个案例的历练。怎么着也有一些参考价值吧?

二是观察身边一流的产品、公司和人,都能发现一个特点,他们都有一个非线性的跨越式成长阶段。这就是本书说的“跃迁”。比如最近火得一塌糊涂的吴京和他的《战狼2》。难道仅仅是因为他多年的积累吗?

三是选择决定命运,认知决定选择。以往大部分的生涯规划类书籍,都是以心理学为基本框架来研究人的生涯。而《跃迁》是基于社会学、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生涯。也就是说,只有梯子搭对了墙,努力才有意义。你连基本的社会运行规律都不知道,怎么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四是有头部的内容,才能在市场上活下来。而做人、做事、上班、创业也都得有个头部。简单来说,你要成为某个细分领域的最优秀的人才。这样,你才能活下来,而且活的不会差。

五是喜欢答案的人很痛苦,因为他的世界不断崩溃。喜欢问题的人很欢乐,因为手中的慧剑越来越锋利。分答APP为什么能火(尽管这段时间不那么热了)?不是那些答案有多么优秀,而是问题成了一种稀缺资源。一个好问题可以让晚上躺着赚钱。

古典提了三个问题:

我现在做的工作,机器能做吗(想想马云的无人超市)?

我现在做的工作有可能外包吗(是不是具备不可替代性)?

我现在做的事,会越做越好吗(能可持续精进吗)?

这些问题,一时半会也琢磨不出答案。但被问题拍肩膀,总比被现实抽嘴巴子要强。

六是拓宽了学习的路径。其实,在我看来,并非古典拓宽。尖酸刻薄地说,只是古典换了另一种大众更能接受的词汇和思维方式,并无太多创新。

不过,这也不能怪古典,就像熊逸说的“大部分人并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是跪在巨人的脚下”。好在你可以抱着质疑的态度去读《跃迁》,估计也会收获不少。

七是古典本人应该是大陆生涯规划圈里的上层人物。我服。

理由四:我是一个功利阅读者

功利性阅读是说在某个时间段内,带着目的或任务地有反馈地阅读。

换句话说,就是我有现实需求。许岑在《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的精品课里也说「要带着任务学习」。任务是高效学习的前提之一。

我的任务就是下学期要上好职业生涯规划课。借此机会我也想钻研一下生涯规划,恰好《跃迁》的附2里提供了“跃迁书单”。

瞌睡了就有枕头,乃人生之大幸也。

持续进步是人生必需的,但要用一种舒展从容的态度去做。人生本就该恬静,而非匆忙。尤其不能被时代牵着鼻子走,而要用自己的步伐去丈量这个时代。

正如老俞说的:

有条不紊地奋斗前行,舒展从容的恬静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俞敏洪:不要被这个时代牵着鼻子走 | 古典新书《跃迁》推荐序
你一定不能忽视的破局思维——读《跃迁》
价格量子跃迁论(
量子跃迁的祖国
量子跃迁——宇宙构造第三部!
天狼量子跃迁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