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不同床死同眠
userphoto

2022.07.17 北京

关注
两个文化人的婚姻

凌叔华

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来华访问,由徐志摩、林徽因、陈西滢等人担任翻译,凌叔华负责接待。泰戈尔在北京期间,就住在凌叔华家的北京史家胡同24号。当时,京城的许多文化名流,为同泰戈尔交流,都齐聚凌家大院。
 
这天,已经和泰戈尔有些相熟的凌叔华,当着众人的面问泰戈尔说:“今天是绘画聚会,敢问您会画画吗?”泰戈尔笑了笑,提起笔来,在凌叔华备好的檀香木片上,画了佛像和莲花,又与凌叔华作了一番交谈。
 
这天的聚会,凌叔华作了特意安排,除了用一百枝花布置客厅,每个人喝的杏仁茶都是现磨的,点心是提前定制的,排场并不奢华,却极为典雅,富有韵味。
 
凌叔华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她谈吐得体,姿态端庄,风华摇曳,受到泰戈尔称赞,认为她的才情与林徽因好有一比。
 
当时,徐志摩、陈西滢等人也都在场,不消说都同时注意到了凌叔华的美丽和博学,也都有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心动。
 
一个人的优秀,总是和家庭的背景有关。1900年,凌叔华出生于北京一户官宦人家。父亲凌福彭与康有为是同榜进士,翰林出身,曾任顺天府尹和直隶布政使。凌叔华6岁时,用木炭在墙上涂鸦,被父亲发现有绘画天赋,于是特地为她延请名师授课。凌叔华先后师从宫廷女画师缪素筠学习画画,跟随辜鸿铭学习英文,又求教于周作人学习写作。
 
这为她后来成为才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岁时,凌叔华进入天津第一女子师范读书,三年后,考入燕京大学。读书期间,她发表了自己的短篇小说《女儿身世太凄凉》。
 
也是在这个期间,两个心动的男子,对她展开了风格各异的追求。
 
陈西滢选择了比较含蓄的方式,徐志摩则是直接了当地表达自己的爱慕。
 
攻势凌厉的徐志摩,仅用了半年时间,便使两人的信件多达80多封,让凌叔华陷入了诗意浓烈的情感之中。然而多情的徐志摩,却背着凌叔华,又同时在追求着陆小曼,并最终选择陆小曼缔结了自己的婚姻。
 
当徐、陆二人的婚讯传来,凌叔华这才如梦方醒。深受打击的她迅速接受了陈西滢的追求,并赶在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之前完成了婚礼。
 
这场匆忙的婚姻,为后来的痛苦埋下了伏笔。
 
真正走到一起的生活,远没有憧憬中的甜蜜。陈西滢虽然是留过学的教授,但观念传统,希望妻子做个贤妻良母,相夫教子。而凌叔华是个独立意识很强的女性,她不愿意局限于家庭,她有自己的价值追求。
 
两人矛盾越来越多,且彼此都很固执,谁也不肯让步,几乎形同陌路。尽管如此,两人并未选择离婚,还生育了一个女儿。1929年陈西滢被邀请到武汉大学授课,兼任文学院院长,凌叔华作为家属也随同前往。
 
但两人此行的目的各不相同,陈西滢希望妻子照顾自己的日常起居,凌叔华则想成为武汉大学的教授。两人犹如两股道上跑的车,各做各事,互不交集。凌叔华有自己的书房,任何人不能进去,丈夫也不可以。这时的凌叔华,对婚姻痛感绝望,很想找到一个宣泄口。
 
恰在此时,兼任外文系主任的陈西滢,介绍凌叔华认识了来自英国的朱利安。朱利安是在武大外文系执教的英国诗人,他英俊的面貌和诗人气质,让凌叔华回忆起了与徐志摩相处的温馨时光。在经过一番内心的纠结后,凌叔华不再约束自己,她看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种异性相吸的冲动,于是不管不顾地和朱利安走到了一起。在丈夫面前,她也毫不掩饰与朱利安的之间的感情。陈西滢开始还忍着,直到有一天回家,亲眼看见妻子与朱利安睡在一张床上,这才使本来还顾及脸面,佯装不知的陈西滢终于无法承受了。
 
陈西滢给了凌叔华两个选择:要么回归家庭,要么与朱利安一刀两断。凌叔华尚在犹豫,朱利安却想到了退出,他告诉凌叔华,他还有别的情人,所以不能选择婚姻。这让凌叔华备受打击,她曾被徐志摩伤害过一次,没想到第二次伤害再次降临。
 
骄傲的凌叔华最终选择了回归家庭,但夫妻之间,却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两人的关系,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在凌叔华看来,陈西滢越是包容,就越像是对自己犯错后居高临下的施舍和羞辱。
 
朱利安后来回了英国。回国不久,他不顾母亲和朋友的反对,执意去了西班牙。在马德里保卫战中,他驾驶的救护车遭到飞机轰炸,弹片切入了他的胸腔。临死前,朱利安喃喃自语:“我一生想做两件事——有个美丽的情妇和亲临战场,我做到了。”
 
朱利安走了,但他留下的孽缘,却一直影响着一个家庭而不能自拔。凌叔华与陈西滢表面上维持了婚姻,凌叔华也向陈西滢表达了歉意。但两人内在的心结,始终没有真正解开。
 
此后的日子,虽然仍生活一个屋檐之下,但夫妻间却极少交流,双方客客气气,相敬如宾,维持着表面的一团和气。再后来,凌叔华借口母亲去世,带着女儿陈小滢回北平奔丧,从此开始了分居生活。
 
1946年,陈西滢赴巴黎出任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第二年,凌叔华带着女儿陈小滢到欧洲与丈夫团聚。在外人眼中,这是一对恩爱伉俪,但夜幕降临,两人却是各走一屋,分床而居。
 
即便如此,仍然感觉不能面对,凌叔华又于第二年以巴黎物价太高为由,带着女儿去了伦敦。1966年,陈西滢退休,侨居伦敦。晚年的陈西滢因为和凌叔华很少交流,变得沉默寡言。1970年,陈西滢去世前不久,女儿陈小滢陪父亲外出散步,在公园的长凳上休息时,曾问过父亲:“为什么和母亲结婚?在发生了那么多事情后,为何还要和母亲生活在一起?”
 
陈西滢的答复是:“你妈妈是才女。”说完,便默默地走开了。
 
不久,陈西滢在伦敦病逝。同事陈尧圣和妻子熊文英送了他最后一程。熊文英后来回忆当时的情景,深感悲凉。陈西滢一生交游甚众,门墙桃李也多,但他人生的最后一程,替他送行的,只有熊文英夫妇两个人。
 
此时的凌叔华并不在丈夫身边,夫妻二人,即便生离死别,也形同陌路,不曾想过聚首。几十年前朱利安的插入,像永不消失的阴影,伴随了两人整整一生。
 
陈西滢走后,凌叔华还活了20个春秋。在伦敦的天空下,写文、绘画、拨弄古筝。有时,思念起自己的出生地北京,她会特地回来走走,在曾经留下她足迹的胡同里转来转去。有时就停下脚步,用随身携带的画夹,在胡同里写生。
 
79岁时,她患了乳腺癌,但被治愈。10年后,已经89岁的凌叔华感觉身体大不如前,此前跌坏的腰骨使她不能站立。她决定回国。在女儿女婿陪同下,她乘坐飞机回到了北京。
 
1990年的春天,弥留之际的凌叔华想要了结最后一桩心愿。她想再看一眼北海的白塔和史家胡同24号的故居。故居中有28间房子,是当年与陈西滢结婚时,父母赠与她的嫁妆。她后来让女儿陈小滢将产权转让给了街道,用作幼儿园。那天,她是躺在担架上回到24号院的。幼儿园的孩子们围在她的身边,为她唱歌跳舞。
 
三天之后,凌叔华走完了自己90年的人生。临终前,她已经不能言语,她让人拿来纸笔,想在纸上画点什么,结果只留下一团横横竖竖的线条。有人说是字,也有人说是画。其实既是字又是画,生活就如同一团麻,剪不断,理还乱。
 
这个寓意很好理解,而最让人意外的,却是凌叔华的临终遗言,她叮咛女儿,她要和陈西滢葬在一起。
 
参考资料:
网易号《民国才女凌叔华:调侃泰戈尔,和徐志摩搞暧昧,后又出轨洋人》
《史家胡同走出来的民国公主,一生浮华,又一生争议》
《凌叔华:繁华半生,卓尔不群任我行;寂寞落幕,念念不忘徐志摩!》(说历史的女人第994期)
百度百科《陈西滢》
百度百科《凌叔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儿问父亲,你为何不跟母亲凌叔华离婚?陈西滢回答,她是才女嘛
出轨被丈夫捉奸,她认错归家后,却用最绝情的报复,伤了丈夫一生
民国才女凌叔华
知己结婚,她迅速嫁人,35岁时出轨27岁同事,老公发现后说了三句话…
她是名动京华的沙龙女主人,才情不输林徽因,却因婚外情身败名裂
徐志摩 | 凌叔华:淑女的诗人情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