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忆」苏州河如何得名?“黄浦夺淞”是为啥?这条微信告诉你!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沿岸是上海最初形成发展的中心,催生了几乎大半个老上海,后又用100年时间成为搭建国际大都市的水域框架。苏州河下游近海处被称为“沪渎”,是上海市简称的命名来源。今天就来了解一下上海母亲河的故事吧。

名称从何而来?

公元前221年的上海地区及周边水道示意图

上海陆地是在江海的水沙相互作用下冲积而成,历经沧桑巨变,有升有降,时坍时涨,总趋势是自西逐渐向东,延伸发展。北东——西南走向的“冈身”地带,是上海陆地生成发展的一条重要历史分界线。冈身及冈身以西地区成陆于5000~6000年前。

吴淞江最早的正源,出自今江苏省吴江县城以南的太湖口。在太湖地区成陆过程中,古有排水”三江”之说。《尚书·禹贡》中有“三江既入,震泽底定”的记载(约公元前2286~2278年间)。震泽即今太湖,至于是哪“三江”,《禹贡》中并未详陈,只是后人经过各种考据,而把此“三江”称为“松江、娄江、东江”。

1870年前后的苏州河黄浦江口

而“苏州河”这个名称的出现不过百余年,且专指上海境域河段的吴淞江。习惯上指称北新泾至黄浦江一段。但随着市区扩大,称苏州河之河段有上延的趋势。到19世纪后半叶,吴淞江乘船溯江而上,可直达苏州,故俗称其为“苏州河”。

“黄浦夺淞”是何缘由?

前文已经提及,吴淞江的历史极为悠久。相比之下“黄浦”的出现就要晚一些。南宋以后,由于海岸线向东推进,吴淞江河口段不断淤淀,下游亦几乎淤成平陆。又由于宋初太湖东筑长堤,兴建长桥,江堰来水减弱,水害加剧。1403年,苏松水患,户部尚书夏原吉赴江南治水,采用叶宗人的意见,开通范家浜,上接大黄浦,下接南跄浦口;引导淀山湖一带众水改由范家浜东流,在现今复兴岛附近同吴淞江汇合折向西北流至吴淞口入长江。按照《上海水利志》的记述:黄浦之名,始见于1158年,高子凤为西林(今浦东三林镇西)南积教寺所作的《碑记》中。南宋时期的黄浦,乃指今闸港迤北向一段,为吴淞江的支流。元末明初,闸港以北统称“大黄浦”,清代始名黄浦江。

“黄浦夺淞”示意图

开挖范家浜工程于1403年开始,翌年九月完成。1458年,开通吴淞江宋家浜河段(今靠近外白渡桥的苏州河段),形成今吴淞江下游新道。1472年,东江下游出口完全淤塞封闭。范家浜一开,下游通畅,黄浦总汇杭嘉之水,又有淀山泖荡诸水以建瓴之势,“从上灌之,是以流皆清驶,足经敌潮,虽有浑浊,不能淤也”,所以黄浦得以自然扩大。范家浜浚治之后,“水势遂不复东注松江,而尽纵浦水以入浦,浦势自是数倍于松江矣”,遂形成“黄浦夺淞”的局面。原来是吴淞江支流的黄浦江,成了入海的巨流,而吴淞江则风涛渐息,成了一条静静的支流。

到底有几座桥?

目前苏州河(黄浦公园河口至外环线段)共有各种桥30座,分别是:外白渡桥—乍浦路桥—四川路桥—河南路桥—山西路桥—福建路桥—浙江路桥—西藏路桥—乌镇路桥—新闸桥—成都路桥(南北高架)—恒丰路桥—海防路(普济路)桥—长寿路桥—昌化路桥—江宁路桥—西康路桥—镇坪路桥—宝成桥(叶家宅路桥)—武宁路桥—曹杨路桥(三官堂桥)—校园桥(华东政法大学内)—凯旋路桥—中山(南北)路桥(内环高架)—强家角桥—古北路桥—泸定路桥—真北路中环线桥(原北新泾桥位置)—祁连山南路桥—外环吴淞江桥。其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桥梁当属建于1906年的外白渡桥,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56年的威尔斯桥。最年轻的桥当属2010年建成的泸定路桥。而建于1953年的长寿路桥是上海解放之后建设的第一座跨苏州河桥梁。(注:有资料认为是31座桥梁,是因为将凯旋路桥的道路及轻轨各算一座)

20世纪90年代航拍的苏州河口影像及吴淞路闸桥

此外还有两座较为知名的桥梁已不复存在。江西路桥,建于1880年前后,与英商自来水公司密切相关,当时为架设给水管跨越苏州河而建,故又名输水管桥、自来水桥等。1942年被侵华日军拆毁。吴淞路桥,20世纪80年代,上海车辆猛增,经济活跃,外白渡桥车辆严重堵塞,加上当时苏州河环境整治需要,1989年吴淞路闸桥动工兴建,1991年4月完工。该桥既是公路桥,也是苏州河口的水闸,故名“闸桥”。为配合外滩综合改造,2009年10月17日该桥拆除。

还有多少被遗忘的建筑和地名?

苏州河一带的地名很有特点,因为苏州河很本土化、乡土化,和老百姓更加紧密,所以很多地名都很地域化。比如头摆渡、二摆渡、里摆渡、曹家渡、强家渡、谈家渡等等,以前都是渡口;潘家湾、朱家湾,都是以住在附近人家的姓氏命名。

1913年上海市地图中标注的“老闸桥”等老地名

20世纪90年代,还未改造前的“三湾一弄”地区

1930年《上海指南》和1929年上海市地图中的小万柳堂旧影及位置

前文已经提到 “老闸”“新闸”,老闸地区处于水陆交通要冲,水路通太湖流域,陆路是上海县城至嘉定、太仓等地的重要通道。因此客商往来频繁,发展较早。有闸北区地方志学者推测,这条路与福建中路相连,因为福建中路旧名“石路”,因上海话“石”和“闸”同音,以讹传讹“闸”变成了“石”。

1947年老上海百业指南行号地图中标注的“老闸街”位置

资料:市地方志办公室@方志上海

编辑:张添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河黄埔段步行道(序)
第107回:9.6经过四行仓库的苏河漫步
非遗与人文图典:苏州河湾
【往事杂品】-P286- 海瑞三现苏州河
【逛上海】徒步苏州河.a.
上海建筑百年——苏州河的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