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7年中医基础理论考点总结(3)



第十一单元  发病

考点1★  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1.正气的基本概念  正气是一身之气相对于邪气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

2.邪气的基本概念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简称为邪。

考点2★★  发病的基本原理

1.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

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邪气与发病的关系至为密切,其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邪气是导致发病的重要原因,无邪则一般不病;病邪影响病情和病位;在某些情况下,邪气在发病中亦能起主导作用,故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3.邪正相搏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  一般来讲,正胜邪却则不发病,邪胜正负则发病,并能决定发病的证候类型。

考点3★  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气候因素、地域因素、生活工作环境及社会环境)、体质因素、精神状态。

考点4★★  发病类型

1.感邪即发  感邪即发又称猝发、顿发,指感邪后立即发病。

2.徐发  徐发又称缓发,即感邪后缓慢发病。此与致病因素种类、性质及体质因素等密切相关。

3.伏而后发  伏而后发多见于“伏气温病”,如“夏伤于暑,秋为痎疟”,“冬伤于寒,春必温病”等。

4.继发  继发指在原发疾病的基础上,继而—发生新的疾病。

5.合病  合病指两经或两个部位以上同时受邪而出现病证。

6.复发  引起病证复发的机理是余邪未尽,正气未复,同时更有诱因的作用。关于复发的基本特点、复发的主要类型、复发的诱因(包括重感致复、食复、劳复、药复、情志致复)等,应予重视。

第十二单元  病机

第一节  邪正盛衰

考点1★★★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1.虚中夹实  指病理变化以正气虚损为主,又兼夹实邪结滞,从而形成正虚邪实化虚实错杂病理状态。

2.实中夹虚  指病理变化以邪实为主,又兼有正气虚损不足,从而形成邪实正虚的虚实错杂病理状态。

注:虚中夹实和实中夹虚反映的是以虚为主还是以实为主的问题,一般先提到的症状为主要方面,后面提到的兼见症状为次要方面。

3.真虚假实  “至虚有盛候”。指“虚”为病机的本质,而其 “”乃是病证假象的病理状态,即所说“至虚之病,反见盛势”。

4.真实假虚  “大实有贏状”。指 “”为病机的本质,而其“虚”乃是病证假象的病理状态,即所说“大实之病,反有贏状”。

考点2★★  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①正胜邪退。②邪胜正衰。③邪正相持。④正虚邪恋。⑤邪去正虚。

第二节  阴阳失调

考点1★  阴阳互损

肾藏精气,内寓真阴真阳,为全身阴阳之根本。因此,无论阴虚或阳虚,多在损及肾脏阴阳或肾本身阴阳失调的情况下,才易于发生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的阴阳互损病理变化。

1.阴损及阳  指由于阴气阴液亏耗,累及阳气生化不足,或阳气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阳虚,形成了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2.阳损及阴  指由于阳气虚损,无阳则阴无以生,累及阴液生化不足,从而在阳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阴虚,形成了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考点2★★★  阴阳格拒

1.阴盛格阳  又称格阳。指阴寒偏盛至极,壅闭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致使阴阳不相维系顺接而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由于格阳于外,可表现出某些假热之象,即为真寒假热证

2.阳盛格阴  又称格阴。指阳热偏盛至极,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从而将阴气排斥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由于格阴于外(实际是阳气本能外达),可表现出某些假寒之象,即为真热假寒证

考点3★  阴阳亡失

1.亡阳  指机体阳气发生突然性脱失,而致全身属阳的功能突然严重衰竭的病理状态。

2.亡阴  指机体阴气液发生突然性大量耗伤或丢失,而致全身属阴的功能出现严重衰竭的病理状态。

第三节  精、气、血失常

考点1★  精的失常

1.精虚  是指肾精(主要为先天之精)和水谷之精亏耗不足,以及其功能低下所产生的病理状态。

2.精瘀  指男子精液阻滞精道,排精障碍的病理状态。

考点2★★★  气的失常

包括气虚、气机失调(即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

1.气虚  指元气耗损,周身之气不足及功能减弱,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

2.气滞  即气机郁滞,指气的流通不畅,郁滞不通的病理状态。

3.气逆  指气机升降失常,或气升之太过,或降之不及,脏腑之气逆上的病理状态。

4.气陷  指在气虚病变基础上发生的,以气的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气的升举无力而下陷为特征的病理状态。

5.气闭  指气机闭阻,外出严重障碍,以致清窍闭塞,出现昏厥等的病理状态。

6.气脱  即气不内守,大量向外亡失,以致机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

考点3★  血的失常

1.血虚  指血液不足,濡养功能减退,以致脏腑百脉、形体器官失养的病理状态。

2.血瘀  指血液循行迟缓,或流行不畅,甚则血液瘀结停滞成积的病理状态。

3.血热  指血内有热,使血行加速,脉络扩张,或血液妄行而致出血的病理状态。

4.出血  指血液逸出血脉的病理状态。

考点4★★★  精气血失调

1.精与气血失调  主要表现为精气两虚、精血不足、气滞精瘀和血瘀精阻等病理变化。

2.气滞血瘀  指因气的运行郁滞不畅,以致血液运行滞涩或障碍,继而出现血瘀的病理状态。气滞而血淤与肝关系密切,血瘀而气滞则与心密切相关。

3.气虚血瘀  指因气对血的推动无力而致血行不畅,甚至瘀阻不行的病理状态。

4.气不摄血  指因气虚不足,统摄血液功能减弱,血不循经而逸出脉外,导致各种出血的病理状态。

5.气随血脱  指在大量出血的同时,气随血液的突然流失而急剧脱散,从而形成气血并脱的危重病理状态。

6.气血两虚  指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组织器官失养,而致机能减退的病理状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基础理论要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_课程电子讲稿8-1_病机学说
如何理解“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8.2
:<黄帝内经1000问>(6)
第八章 病 机(试题与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