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怀瑾老师讲“情绪与理性”

南怀瑾老师讲“情绪与理性” 来自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06:25

录音文字整理:

做人做事,真讲做事的修养,情绪和理性是最大的问题。一个好的领导人、好的老板、好的家长,真正的修养就在这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喜怒哀乐,没有发动以前,自性本来是清明的。那么喜怒哀乐会不会发呢?会发。“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zhòng)节,当碰到一件事情,自性知道,我们知性有这个作用,自己会知道,是理性的关系。可是那个情绪受不了,情绪会发。发而皆中节,理性修养高的人恰到好处,把情绪归到理性去了皆中节,情绪虽然发了,调和它,这就叫“和”。现在我们都讲“和谐社会”,我说名称用的很好听,谁能够做到真正的和谐的修养,就很难了。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譬如讲一个历史的故事,寇准是宋朝有名的宰相。在古代帝王时期,宰相相当于现在的总理,权利很大的。有一天晚上,他招待许多客人,一起谈话讨论问题。有一个侍从悄悄走过来,在他耳边轻声告诉他,“报告大人,宰相的官印不见了!”这个很严重啊!在古代官员的印信是很重要的。寇准听了,不动声色地只说了一句话,“知道了,你去吧。”接着照样地谈话,照样地吃饭,会客结束后照样地睡觉,一声不响。到了第二天,旁边的人告诉他,印又回来了。他又说了一句。“奥,知道了。”后来大家知道了这件事,有人问寇准,当时印没了,那么严重的事,你面不改色,只是说知道了;第二天印回来了,你依然泰然自若地说知道了,再也不说别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啊?寇准说,那天晚上手下告诉我印没了,我知道肯定是有人拿了别人的贿赂要盖这个大印,我心里知道是谁就不问了,等之后慢慢处理。当时也很紧张,这还得了啊!如果当时马上追究,恐怕印就回不来了。我晓得是怎么回事,就不把它当回事,印自己就回来了。至于说这个案子是谁干的,他心里有数,如何追究,那是另一件事。这是历史上很有名的故事。

如果熟读历史,就懂得人生。这是讲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当你喜怒哀乐来,正要发脾气的时候,你的理性坚强,知性的力量,把自己忍一下,把喜怒哀乐的情绪转化了。这句话讲起来很容易,你们诸位要谈修养,能够自己变动自己的情绪,归到很平和通达,这是学问,这不是知识,你知识再高也没有用。你们大家在做事的时候,尤其做领导、做老板的,要非常注意!这个修养不到家,你的知识、学问、地位都是白费的。所以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

赞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南怀瑾老师讲“性与情”(中)
南师讲: 能够觉察到细的动念,已经达到一半圣人的境界了 宗境录学习摘要25(一)
喜怒衰乐之未发的中和之道,可以解决历史公案“圣人会不会发怒”的问题
《中庸》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