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来自佛国的微笑——北魏太和佛像浅谈

在首都博物馆五层的佛造像艺术展厅中,有一尊石雕佛像格外引人注目,每一位参观者都会不约而同地在他面前驻足,而一些虔诚的佛家弟子更是会双手合十,念念有词,深深鞠上三躬。可谁又能想到,这尊出身高贵看上去几近完美的石佛像却在他1500岁高龄时竟被摔成了五块,然而,他并没有为此而闷闷不乐,当他被文物工作者修复之后,依然慈眉善目,态度祥和,并以永恒的微笑向人们讲述着他那超尘脱俗的佛家故事。

南北朝时期,身居北方的北魏政权曾一度称雄北方,北魏皇帝崇佛信佛,尤其在孝文帝统治期间,佛教得以迅速传播,佛教艺术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石窟造像就是其中的代表,著名的有山西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北魏太和年间,在孝文帝的带动下,民间兴起了一股雕刻佛像的热潮,而北京首都博物馆收藏的这尊释迦牟尼像就是在太和年间雕刻而成的,更是目前北京地区发现的北魏时期保存最完整、体积最大的一尊石刻佛造像,他便是闻名于世的北魏太和造像。

身世显赫 失而复得

北魏太和造像雕刻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他从一出生便充满了皇家气派,身世显赫,无与伦比。他之所以高贵,是因为在这尊石像背面下方刻有造像记:“太和二十三年三月十五日阎惠端为皇帝太皇太后造像。”其中,阎惠端是工匠的名字,而太皇太后便是北魏历史上著名的冯太后。这尊佛像的诞生,与魏孝文帝崇尚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时期杰出的君王,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改革家,他励精图治,在官制、礼乐和刑法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使北魏政权日益强盛。

孝文帝的父亲献文帝也是一位极其虔诚的佛教徒,他本人也崇信佛教。这尊佛像的五官秀美而端庄,据说,他的相貌便是依照孝文帝祖母冯太后的模样雕刻而成的。冯太后被称为文明太后,是河北冀县人,属北燕皇族,北燕灭亡后,她的家族被迁到了平城(今大同市)。冯太后在14岁的时候被选为文成帝拓跋濬(jùn)的妃子,后来被封为皇后。公元465年,拓跋濬早逝,年仅12岁的皇太子拓跋弘继承帝位,即献文帝,献文帝并非冯太后所出,他的生母李氏在他被立为皇太子时便已经去世。471年,献文帝传位给他4岁的儿子拓跋宏,也就是孝文帝。由于孝文帝年幼,冯太后便以太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直到太和十四年病逝。冯太后执政期间,施行一系列改革措施,颁布均田令、实行三长制、推行汉化政策等。冯太后精明能干,她曾先后辅佐了三代皇帝,在当时很有影响力,因此,那一时期的佛像有着她的影子也不足为奇。

清光绪年间,《顺天府志》记载:“光绪六年,通州张云翼访得之”。也就是说,公元1890年,通州一个叫张云翼的人发现了这尊魏太和造像。随着消息的不胫而走,引起了光绪皇帝的重视,于是光绪下旨将此佛像运往西山,并找人看护,并为其拨款建立石佛殿以存放佛像。

1957年,被供奉于北京市海淀区聂各庄乡车耳营村的北魏太和造像与故宫、颐和园等三十六处文物古迹一起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这尊佛造像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可是谁也没有想到,19983月,这尊已有1500岁高龄的造像竟被不法分子盗走,由于造像体积大,因而在盗窃的过程中被摔成了五块。后来经过公安部门半年的努力,北京市公安局刑侦处干警带着已被摔成五块的北魏太和造像从河北曲阳返回北京。之后,北京市文物局决定将造像暂时入藏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由该馆组织专家修复。2005年,首都博物馆举办了建成典礼,修复之后的造像便被陈列在该馆五层的佛造像艺术展厅中最显要的位置。

拓跋鲜卑 统一北方

北魏是少数民族鲜卑族政权,鲜卑族自东汉以来,拥有匈奴故地,东起辽东,西到陇西,都由鲜卑各部居住。十六国时期,居于大兴安岭北部的拓跋鲜卑后来居上,在中原建立了较为强大的政权。公元398年,拓跋珪从盛乐(今内蒙古格林尔县)迁都平城,自称魏帝,因与之后的东魏、西魏区分,史称北魏。到了439年,他的孙子拓跋焘统一了北方,北魏政权逐渐在北方的广大地区开始了它的统治。拓跋焘的孙子文成帝崇信佛教,佛教在此时得以复兴。在孝文帝之后,佛教发展更快,天竺人佛陀禅师曾在孝文帝迁都平城之前来到北魏,受到孝文帝的敬重。佛陀定居少林寺后,“四海息心之俦,闻风响会者,众恒数百”。从此,少林寺便以禅法而驰名。到了北魏末年,僧尼多达二百万人,寺庙有三万座之多。尽管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又演变为北齐、北周对立,但各朝代初期统治者均崇信佛教,北周初年还有“佛法全盛”之说。北魏时期,信仰佛教不尚空谈,特别重视修功德,而“功德”便是指修建石窟,这也成为当时的风尚。

北魏时期凿建的石窟,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而云冈石窟更是首屈一指,它位于大同市西北的武州山北崖上,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五十余座,大小石雕造像五万余尊,最高的有16.8米,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古印度佛教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石窟中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龛(kān),对后世影响很大。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表现出浓郁的中国式建筑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从这尊北魏太和石雕佛像背后所记载的年代可以看出,他和云冈石窟同属于一个时代,很有可能雕刻于云冈石窟附近,后来北魏孝文帝在迁都的过程中将其一起带走,在运输途中,因为体积过于庞大而被迫放弃,最后流落到北京地区。

释家之祖 雕工精湛

收藏在首都博物馆的这尊北魏太和造像,全高2.2米,宽1.16米,由一块椭圆形云岗岩雕刻而成,其中主佛身高1.65米,主佛像与真人的身高相近,是一个等身像,因为北朝时期的人们认为,佛像只有和真人一样大小才显得更加平和亲近,因而最初往往造的是等身像。

佛像面部端庄丰满,头部为螺形发髻,两耳垂肩,佛像的右手平举于胸前,左臂下垂过膝。他上身穿僧袍,斜披袈裟,长袖拂地,下身穿丝裤,衣褶流畅,凹凸分明。在释迦牟尼佛像的两侧,是两尊菩萨造像,与主佛相比,他们的身高要低一些,这正符合中国早期佛像“一佛二菩萨”的特点。工匠为了突出释迦牟尼在佛教中的崇高地位,而有意把两旁的两尊菩萨像雕刻得小一些。这两尊菩萨像双手合十,慈眉善目,呈现出一派安和、吉祥的景象。佛像身后的背光雕刻有火焰纹,上面还有20多尊正在吹拉弹唱的仙人,而他们就是人们常说的飞天。飞天是佛教中主管天界音乐的神,在古代印度,飞天的形象最早为男子,当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飞天的形象逐渐女性化,变成了衣袂飘飘的美女形象,这体现出古代印度的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这在唐朝的飞天中尤为明显。在佛像的顶部,雕刻有一只佛教传说中的圣鸟大鹏金翅鸟,它的头部、翅膀和爪子像鹫,身体及腿部像人,传说这只鸟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护法神。

在佛像的背后,还排列有采用高浮雕手法雕刻的一百二十多尊小佛像,他们当中最小的仅有4厘米高,雕刻精细,佛像身上也有着颜色,每排小佛像大小一致,着有彩色,雕工细致入微。这尊佛像的身上依稀可见彩绘的痕迹,当初佛像的全身是有彩绘的,可惜历经上千年的岁月,这些彩绘已脱落。在佛像的四周,还有一些凹槽,像是古代的卯榫结构,很可能在雕刻之初是与其他建筑物结合在一起的,上面预留着两个孔,因为看不到任何痕迹,说明它跟其他的部分要有衔接,因为最初的造像是一种建筑形式。佛像的背光四周还有像火焰状的雕刻,从侧面看去,呈内凹形,这种设计符合力学原理,可以让佛像安装得更加稳固。

北魏太和造像历经风雨,饱经沧桑,如今在首都博物馆找到了他的归宿,而他那端庄的姿态更是让参观者在瞬间忘掉了俗世的烦恼,使人能够静静地感受着来自佛国的微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云冈石窟(第16-20窟)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转载]北朝时期的经典石刻造像群
北朝时期的经典石刻造像群
【问禅】云冈石窟----石头写成的千年史卷
蒙曼带你游山西 | 云冈石窟,一部用石头雕刻的“千年史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