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本本州“浅度游”记(五)大阪之大阪城、心斋桥,奈良之神鹿公园、春日大社

    来日本这么多天,基本都是上午长途奔波,下午匆匆游览。只有10月11日,因为头天晚上住在大阪市区,上午就可游览大阪城。


    8点钟前,我们拉着行李,到街边等候大巴车。路边有个邮电所,非常之小。前几天为我们开车的那位老司机,昨晚回东京了,今天要换新车、新司机。过了8点钟,大巴车才来,令我们吃惊的是,新司机剪的是短发,描了眉毛,抹了口红。开大巴车女司机,这可不多见!团友中,有怜香惜玉的,主动过去帮她搬行李。不过,我看她筋骨挺壮实,搬起行李并不吃力。待我们上车,发现司机座位周围,放了许多女孩的饰品,司机换了双鞋,式样都很“咔哇伊”。车子出发后,导游小方与司机商量着什么事。那司机一开口,那声音有些粗犷,感觉有些疑惑。小方回过头,对我们轻声说,这位司机是个“奇葩”,而且不大好商量,本来感觉要下雨,与他商量,是否先去奈良,他断然拒绝了,说那样会影响行程的完成。这下子,我们都明白了,这司机虽是男性,显然有“异装癖”。这让我们不由地怀念起前面那位老司机。那真是一位热情、敬业的好人,车里车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每次出发前,他都在车前等候,每次我们上下车,他都给我们打招呼。如果那天不是他同意停车,我们就不能下来亲眼看看富士山。前天在服务区,我们下车去洗手间,下起雨来,他特地把车开过来,不让我们淋雨。所以,昨晚得知他开车回东京,我们都有些恋恋不舍,每个人都过去与他告别。不想,换他来的司机,差别会这么大。

    大阪府是西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与交通中心,其人口位居全日本第三,人口密度仅次于东京都。但我们乘车经过大阪市繁华街区时,却感觉冷冷清清的,可能是我们出发得早,或者上班的人还没有出来吧。

 

    大约半个小时,我们即到达了大阪城。大阪城位于市中心,被视为大阪的象征。城中的天守阁,是大阪城内最醒目的建筑,与名古屋城、熊本城并列为日本历史上的三大名城。它最初是日本战国时期,由丰臣秀吉修建的,天守阁曾多次被战火烧毁,现存的建筑是二战后由大阪市民集资重建的。

    步入大阪城公园,发现它占地面积很大,环境优雅,自行车和机车禁止入内,游人不多,悠闲地散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走不多远,就看见宽阔的护城河,环绕着高高的城墙。整个大阪城分为外城、中城与内城。据介绍,整座外城长达12公里,高达20米且非常陡峭的城墙,是用日本各地运来的50万块石头修建而成的。

    顺着护城河往前走,隔河看见城墙上,有座黑瓦白墙的房子。传说,丰臣秀吉事业发达后,妻妾成群,他见其结发妻子,与她们合不来,特地在外城建了这小白房,让妻子住,他有空过来看她。



 


    从一条宽宽的石板路上去,穿过几块巨石垒成的关口,远远能看到天守阁绿色的顶部。再往前走,左手是高高的外城,右手是第二条护城河(有些地方没有水,成了长满了绿草、宽而深的壕沟)和高大的中城。



     在丰国神社对面,过一道桥,就是进入中城的樱门。樱门中间正对着天守阁。

 

    进入樱门,迎面是一块几十米宽、五六米高的巨石。据说它有108吨,是从遥远的备前(现在的冈山县)运过来的。不知当时用了什么办法才搬运过来的?仔细观察,这块巨石可能因年代久远,有些风化损坏,有些部分已经过修补。这巨石前面,一位日本老师,带着一队学生,正给他们讲述着什么,可能是有关大阪城及天守阁的历史吧。

    从巨石旁边转过去,巍峨壮观的天守阁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被古树簇拥着的是高 13米的天守台,在它的上面矗立着高 39.8米的天守阁。整个天守阁,绿瓦白墙,每个飞檐都用金箔制作的老虎与金鯱(龙头鱼身,有防火之意)装饰,显得金碧辉煌,气势不凡。


    我们正要拍照,小方让我们跟她走,说那边有个水池,是拍照留影最佳位置,还可经过埋藏时光胶囊的地方。果然,在路边,我们看到一个方形石台,安放着圆形不锈钢的容器,上有“TIME CAPSULEEXP''70 MO1”字样。据介绍,它的下面埋着两个时间舱,由日本《每日新闻》社和松下电器公司共同制作。里面分别用29个箱子存放了2098件物品。这些被收藏的物品,作为20世纪现代文明的标志,来自社会、文化、艺术、自然、科技各个领域,不仅有植物种子和布匹材料,还有一些代表当时最先进技术的产品,如松下公司的电视机和饭锅等。“时间舱1号”被放在地下50米底层,要过5000年才开启;而“时间舱2号”,放在上面,每隔100年开封一次。


 

 

 




 

    我们跟着小方,来到前面一个水池边。这里确是观赏天守阁最佳角度,不仅不受遮挡,可以拍照留念,而且还可拍摄天守阁在水中的倒影。只可惜天空灰蒙蒙的,从各个角度拍照,效果都不是很佳。

 

 

 


         我们返回到天守阁前,就近观赏天守阁。天守阁从外而看是5层,实际上内部有8层,7层以下为展览资料馆,8层为瞭望台。


    与它紧挨着的是大阪博物馆,是一座对称的现代的建筑。这两处都可以参观,可惜我们没有时间。



 

 



    在其他团友在原地拍照休息时,我到丰国神社那边转了一下。在神社前,照例立着类似中国牌坊的“鸟居”,一般被漆成橙色与黑色的,不过,这个“鸟居”还是水泥原色。进去后,就看见丰臣秀吉的雕像,看样子丰臣秀吉个子不高,据说只有1米40,但他却是日本战国时期的大枭雄,第一个通过武力统一日本。他出身赤贫,最后爬到权力的巅峰,很受日本人崇敬。不过,他死后,权力很快落到德川家康手中,德川家族取代丰臣家族,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统治日本长达200多年。这可能是他生前没有想到的吧。 


 

    离开大阪城,我们前往大阪最知名的购物区心斋桥。大巴车把我们拉到心斋桥附近的街道。小方带我们去综合免税店购物,然后步行去心斋桥。心斋桥名声在外,但到那里一看,就是类似北京老东安商场。在弧形天棚下的商店街里,两旁集中了众多的大型百货店和服装、鞋类、珠宝、时尚服饰专卖店以及各种风味的餐饮店。








    我们往前走出来,外面横着一条大马路,中间有桥可到对面商场去。站在桥边观望,四周都是高楼大厦,上面打着各种广告。我们过到对面商场,走了一圈,没有什么可买的,就返回集合处。




    大巴车直接开到了奈良公园和春日大社的停车场。一下车就见到许多鹿。传说,奈良公园春日大社的神明武瓮槌命,当年从常陆国移驾到奈良,是骑着一头白鹿来的,所以日本人把奈良的鹿视为神鹿,加以保护。因此,这里野生的鹿繁殖得越来越多,现多达1200头余。它们四处游走,向游客乞食,甚至会点头行礼,很受游客喜欢。神鹿公园也因此名声远扬,成为游客来奈良必游之处。

    我们下车后,朝春日大社走去。春日大社是全日本约3000多座春日社的总本社,是日本本土神近教的宗教参拜场所,由藤原家族在公元710年建立,里面供奉着藤原家族的四位守护神,如今是日本重要的祭祀场所,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一路上,随处可看过鹿们三五成群,来回游走。有的躲在石灯笼边,观察动静,休息;有的跟随游人,游人稍有动作,它们就靠近过来,伺机抢吃。一群日本小学生,在与一只小鹿逗着玩。


 

 

    春日大社坐落在春日山脚下。春日山被视为神山,千年来禁止砍伐,原始森林苍翠葱茏。沿路进去,远远看到一座橙色的“鸟居”屹立在山脚。走近看,“鸟居”两侧,各立着一座石狮,昂首挺立,它们的后边,又各立着一个高大的石灯笼。石灯笼最早雏形,是中国供佛时点的灯,后传入日本、朝鲜,有“立式光明”的意思。



 

 

 

    登上台阶,道路两旁的石灯笼,密密麻麻,整齐地排列着几行,一直通向主殿。据统计,这里的石灯笼共有1800多盏。每个基座上,有的刻着“常夜灯,春日社”,有的刻着供奉者的姓名和供奉的时间。

 

 

 

 

    在前往主殿路上,我们看到路边有几座小神社,还有一处净手池,与别处不同的是,这里的泉水是从鹿嘴中吐出来的。

 

 






    我们进几个主殿参观了一下,感觉日本的神社似乎都差不多,黑色的屋顶,两头翘起,木头屋顶和柱子,都漆成橙色,与周围的苍松及石灯笼的色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无论走到哪里,总有几头神鹿,在身边跟随。有的小鹿比较温顺,只是静静地用两眼看着你。如果你随意一摆手,它们就上前来,想从你手中找吃的。有些鹿老油条,会使用各种手段,争抢吃的。我看见一位游客,花100日元,买一包鹿食来喂,那情景可热闹了。喂了一头,其他鹿城们都围拢过来,她一看慌了,把鹿食放在兜里,那些鹿不仅追着她,胆子大的还用嘴拱她,吓得她哇哇直叫。有些鹿很机敏,你把手摊开,表示没有吃的,会知趣地走开。能够这么近距离地与鹿们接触,给此次游览增添了许多的乐趣!

    至此,我们的日本本州“浅度游”游览告一段落。当晚,我们乘车回到爱知县常滑市,住在离中部空港只有十几分钟车程的酒店。10月12日上午9时,乘坐东方航空公司MU744次航班回北京。

 

附:《北海道二记》

北 海 道 二 记

(写于1995年3月)

 

    北海道,是我早已心驰神往的地方。十几年前看日本电影《追捕》和《远山在呼唤》时,我就曾被北海道那辽阔原野、连绵群山的雄浑景象所震撼。这几年冬天,经常看到电视上报道札幌冰雪节,那无数冰雕灯饰组成的绚丽多彩景致也使我赞叹不已。听说这次赴日考察要去北海道,我感到十分高兴,只可惜按计划在北海道只有两天时间,除了札幌别处是不能去了,这未免有些遗憾。

 

导游小姐

    我们离开繁华的东京都,乘全日空59次航班抵达新千岁机场,受到了北海道总务部国际交流课松尾先生和国际交流员柳国君的欢迎。步出候机大厅,专门为接送我们而租来的旅游大客车已在大门外等候,车上的导游小姐和老司机过来鞠躬致意,热情地帮我们搬行李。导游小姐约20来岁,五官清秀,笑容可掬,头戴贝雷软帽,穿一身天蓝色的裙装,显得小巧玲珑,活泼动人。

    我们全体上车后,大客车离开新千岁机场,不一会儿就奔驶在高速公路上。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湛蓝透剔的万里晴空和广袤起伏的无际原野,偶尔有几个村落闪过,路上来往车辆稀少,与拥挤喧闹的东京相比真有天壤之别,令人感到天高地宽,心旷神怡。

    欢迎您来北海道……突然,从车厢顶上的喇叭里传来悦耳而又陌生、生硬的汉语。只见导游小姐一手持麦克风,一手拿着一张纸,正微笑地念着,“欢迎您到札幌。我叫中野良子,很高兴能有机会为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服务。请原谅,我不会讲中文,这篇欢迎辞还是我特地请人注上中文读音的。讲得不好,请多关照……”。我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导游小姐,为我们这些远方的客人竟然做了这么大努力,实在令人钦佩。虽然她的中文讲得磕磕巴巴,很难听懂,但我们仍深为她的行动所感动。…很抱歉,下面我将用日语来为大家介绍北海道的风光名胜……”她一改用日语后,讲得十分流利、清脆。

    “北海道位于日本列岛北部,面积约8.3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570万人。最北端的稚内市与贵国的哈尔滨市几乎处于同一纬度。道首府就是我们现在要去的札幌市。北海道是一块具有远大发展前景而又年轻的大地,这里一年四季都是一派富有魅力、美丽的大自然风光。”她的介绍虽经翻译,仍是那么优美而生动。

    “在白雪消融的三月,侧金盏花吐颜报春,农民们开始耕种,学生们迎来了新学期的开学典礼;春光明媚的五月,樱花、郁金花、紫丁香、木兰花争芳斗艳,各地的“花市”也渐入佳境。北海道的初夏,总是晴空万里,毫无梅雨之意;即使是眼前的盛夏,北海道也绝无闷热之感,而只有明朗清爽,如果你们有机会到夜晚的洞爷湖观赏焰火,坐在露天啤酒店品酒乘凉,那确是非常惬意的事。再过不久,当红蜻蜓翔舞时,就到了北海道丰收的金秋季节,河口里挤满了秋鲑鱼,水田上稻穗甸甸,山葡萄、小桑树熟了,元宝枫、漆树染上了一层艳丽的色彩,这时庆丰收的''味觉节’和市民艺术节也随之召开。北海道的冬天是漫长而又寒冷的,但也是旅游的繁忙时节,世界各地和国内许多人特地赶来参加札幌冰雪节,观赏在札幌大通公园各式各样的冰雕灯饰艺术品,或者到赤井川滑雪场观光滑雪………”

    正当我们沉醉在她那诗一般的意境中,大客车已经把我们带到了札幌市内,送到了我们下榻的旅馆前。告别他们很久了,导游小姐清脆悦耳的声音仍在我心中回响。

    按照日程安排,第二天上午我们考察北海道行政改革和机构、编制、人事管理情况;下午参观北海道开拓纪念馆和开拓村。当我们走出旅馆,就看到站在旅游大客车门边导游小姐热情的笑容,听到她一声声亲切的问好。一上车,我就发现驾驶室前窗两块玻璃之间贴着一张 8开大小的白纸,中间用蓝色的彩笔写了几个汉字:“祝诸位在札幌观光愉快!”旁边画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和鲜艳的花草。导游小姐上来后,我就问说,“这是您画的吗? ”她有些自豪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是我昨晚花了一个多小时画的,画得不好,请各位多指教”。我们大家都称赞她画得好,她感到非常高兴。车一开动,她简要地介绍了北海道立野森公园和开拓纪念馆、开拓村的情况后说:“这些景象,诸位到了那儿可以尽情观赏。在这里,我想问几个问题,看哪位能回答?”我们听后都来了兴趣,“什么问题,你说说看。”导游小姐说:“北海道有许多日本第一,你们能说出几个?”我因为考察前看过许多资料,对北海道有所了解,于是第一个就说;“北海道的面积、可居住面积和耕地面积都是日本第一;当然她的人口密度最低;农产值及麦类、豆类、经济作物、畜产等产值均居全国第一。”导游小姐与松尾先生点头称是。其他人也提出,北海道气温之低、札幌冰雪节规模、城市公园面积人均占有量、国有公园数量都居日本第一。导游小姐见我们知道这么多很是高兴,她补充说;“我们北海道还有效地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富有活力、富有道民气质的日本首屈一指的产业,比如木材生产量和银、铅、煤的产量,水产品捕捞量等。此外,青函隧道海底隧道之长,美深町最低气温之记录,留萌市青鱼子生产量,还有相扑冠军涌现量,均居日本之首。”没想到导游小姐知道得这么多。

    第三天一早,我们又乘坐那辆旅游大客车前往机场。也许是因为意识到很快就要离开北海道了,大家默默无言,似乎都为在札幌逗留时间太短而惋惜。开始,导游小姐也没说话,后来大概感到车厢里的空气有些沉闷,便站起来说:“听说大家今天就要前往大阪了,但愿此次北海道之行能给你们留下美好的印象。我想唱支歌为你们送行。希望大家记住这支歌,记住我们的北海道。”说完,她对着麦克风,大大方方地唱起来。虽然是日语唱的,但我们从那歌声中仍能感受到那种深情。松尾和柳国君随之也唱起来,似乎对这支歌十分熟悉。一询问,柳说,这歌名叫“你好,札幌”或者“我亲爱的札幌”,是札幌的市歌,这里大多数人都会唱。我们不由地也跟着那旋律哼起来。导游小姐唱后,我们热烈地鼓掌。拉着她又热情地请我们唱,于是我的一位同事唱了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然后大家又一起唱起了《北国之春》和《四季歌》。那悠扬动情的歌声飘出了车厢,回荡在北海道辽阔的天地之间。如今,每当我想起北海道之行,就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位导游小姐,想起她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想起她对本职工作那种热情、投入的敬业精神。

 

开拓纪念馆与开拓村

    北海道立野幌森林公园位于札幌市东面十几公里处。这里不仅林木参天,鸟语花香,风景宜人,还有著名的开拓纪念塔、纪念馆和开拓村。

    从札幌市区乘车,约半小时就看见一个黝黑的金属建筑物从一片平坦的草地中拔地而起,巍然屹立在湛蓝的天空下、碧绿的树林中。这就是北海道开拓纪念塔,是北海道人为感谢先人开拓之艰辛,于1970年北海道开拓百年纪念时建立的。塔高 100米,代表北海道百年纪念;塔身是由雪的结晶体六角形组成的向上延伸曲线,喻示着雪的纯洁,象征着北海道不断发展的美好前途。

    离纪念塔不远处就是开拓纪念馆。这个纪念馆也是作为北海道百年纪念项目之一于1971年 4月15日建成展览的。馆内收集并保存大量有关北海道自然、历史的资料,通过常设展览、收藏陈列和举行有关北海道历史、文化的演讲会、讨论会,让人们了解北海道的过去并思考北海道的未来。

我们下车后,迈步走向纪念馆,远远看见大门前的旗杆上,飘扬着白底镶红枫叶的北海道的道旗(枫叶据说是北海道的标志,在北海道官员给我们交换的名片上都有一个蓝色的枫叶的标志)。年愈花甲的馆长从大门口把我们迎接到荣誉室,非常认真地向我们介绍了纪念馆的概况,还介绍在这个室周围墙壁上挂着的历年来为北海道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像。之后,他又带着我们参观各个展室。纪念馆展出内容共分 8个主题追溯总结了其先人在北海道所创造的文化生活,一楼展出的是从史前时代到1866年开拓初期,二楼展出的是从1866年以后由北海道厅制定开拓计划到1960年代经济高度发展时期,以及北海道的现状和未来。展品栩实多样,既有各种实物:几十米高、几人才能合抱的参天大树,土著爱奴人的草房,各个时代的衣饰服装、机器和家电等;还有许多动植物标本、图片、照片,而且还采用大屏幕录像来反映现代生活。给我总的感觉是,纪念馆的建筑宏伟,展览设施先进完备,但年代较久的文物相对较少。

    从纪念馆出来,我们步行15分就到了开拓村。开拓村建成于1983年4月,是全面展现北海道开拓时期市井村落面貌野外博物馆。全村占地面积很大,共有60栋开拓时期的建筑物遍布村内各处,且分为市街建筑群、山村建筑群、农村建筑群和渔村建筑群,相互之间有铁道、马路相连,有火车、马车来回奔忙。因时间关系,我们只是在市街建筑群处匆匆浏览了一番,其中有旧开拓使工业局厅舍、旧小樽新闻社、旧山本理发店、旧武井商店造酒部等,这些建筑物都是从北海道各地按原物拆迁移到这儿的。这样虽然耗资巨大,但却给后代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物。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旅游】盘点日本远离核辐射的安全地带
致我曾无比期待的日本
2016日本红叶超全预测指南,趁着往返含税机票仅¥652起赶紧入手!
日本的秋天简直美到不可方物 | 攻略和民宿请收好
日本 | 大阪的名胜古迹以及简介,都在这里,建议收藏
日本遊记-31 圣诞节日本游-4 奈良 神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