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
说出了我要说的许多话。

“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

———“寻找文学的意义”问题讨论综述

张颐雯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这使得沉寂多年的中国文学重返舆论中心。这样的热议也许是短暂的,但在文学已经边缘化的今天,这种热情却是宝贵的,也是值得探究的。莫言引发的文学热让我们发现,文学是人们心中的一个梦,文学有很多同道中人,时至今日很多很多朋友依然在读小说,在读散文、报告文学和诗歌等作品,在坚持写作。在此,我们愿意和朋友们一同思考是什么原因让热爱文学的人们依然执着,是什么让看似与现实关系不太紧密的文学能长久存在,文学的意义又是什么?本刊从今年第一期起开展“寻找文学的意义”问题讨论,邀请广大作家和读者结合自身经历与体会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感受。

 这一年来,我们收到了许多朋友的来稿,包括著名的思想家刘再复,作家陈应松、胡学文等一批专业文学创作者,理论工作者,文学编辑,对文学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严肃的思考,提出了专业性的意见。也有更多的文学爱好者,热心读者,普通的作者用他们朴实的语言表达他们对文学长久的热爱,也表达了他们对文学现状的困惑和疑问。以下,我们将这次讨论中朋友们谈到的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文学对人们生活和精神的意义,以及文学在今天的状态和发展情况作一个简单的梳理。

 很多人在文章中谈到了我们这次讨论的起点:莫言。有人通过莫言作品的特点解释文学的意义,也有通过莫言的获奖和发言阐释了文学的意义。莫言在诺贝尔奖颁奖的发言中将自己说成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他用讲故事的方式说出了自己的文学之路,结尾处也用三个寓言式的小故事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他用最朴素的话说出了自己对文学的认识,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发言中,他说:“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去,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作家王广州认为这是最为单纯的对文学价值和意义的描述,尽管莫言自称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但重点不在于故事,而在于“讲”,是“讲”让故事一次次地出现;重点不在于情节,而在于意义,让思索与价值传扬。莫言的话成为对我们这次讨论的起点,文学的永恒意义得到彰显:文学不因为它是文学而有意义,而是因为它有意义才是文学。

 每个人的文学经历都有它的价值,在关于莫言的思考的同时,更多的人回到自身,谈到了自己的文学起点。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从读一本小说或者一首诗开始,讲到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文学,又是为什么喜欢文学。可以看到文学在人的生活中的微小或巨大的影响力。有的人从小说或者散文中得到了对于现实社会的知识与经验,令生活更加游刃有余,也有人因此有了终生的爱好和精神寄托,有的人最终让爱好成为自己的职业,还有一些人通过文学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什么是文学的意义?对于很多作者和读者而言,文学只是一个人的生活、心灵和精神生活的一个渠道。作家王蒙曾经说过:“文学对于我们来说,它能帮助我们寻找、建设一个精神的家园,它能把很多人的秘密告诉你,它把很多深层次的精神上的喜怒哀乐或者一种很难表达的东西表达给你,它使你增进了你对周围的人的了解。”王蒙的说法道出了很多朋友的真实想法,文学对许多人而言,在精神上有着慰藉和支撑的作用,所以目前虽然文学的影响力在整个社会看起来变小了,但人们精神上的需求不会减少。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对精神的需求只会增加。

 对于多数的普通人,文学好像没有什么实用意义,对生活不会有实质的改变。但是,不从事文学工作也不写作的人,“只是因为喜爱读小说,他们的人确实变了,变得更加美好。他们说话风趣,思想开放,个性解放,生活中比他人更容易看见快乐,许多人看上去要比同龄人年轻。文学的意义,对于他们而言,或许仅仅是一份快乐。”

 一位出生于通州在食堂当炊事员的大爷小时候没有机会上学,是个半文盲,但一个偶然的机会,刘绍棠的乡土小说吸引了他,他开始自学写诗,这成了他终生的爱好,一生的乐趣。大爷现在早已退休,是写诗使他有了一帮文友和一份快乐。

 也有朋友用文学作为疏导生活压抑的方式。有的作者在地方做行政工作,写报告,写总结,长期浸淫大而无当的语境,时间长了感觉憋坏了。表达受限制,说话不自由,这令人苦恼。没办法,他只好把想说的话放进小说。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就可以畅快淋漓地体味表达的自由和说话的美好。说真话,成了热爱文学的理由。

 我刊的“专业读者”和作者周其伦说出了一个文学爱好者的真心话:“矢志不渝的文学情结尽管没有给我更多获利的机会,但它却让我的生活绚丽多姿、色彩斑斓。文学于今天的我,几乎可以说就是我的第二生命,我每天不读一点文学作品都会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我尤其对小说情有独钟,其中的人物和情节每每让我牵肠挂肚辗转反侧。我很欣慰此生能够与文学结伴,文学情结让我心胸敞亮,眼界开阔,精神世界更加丰满,我觉得这就足够了。”

 写作对于作家的意义是不同的,陈应松谈到了写作对于他的意义:写作是写作者唯一的世界,是因为,在你写作的时候,在虚拟的过程中,你发现这个世界对于我,有着惊人的可操控性,这个世界是属于你一个人的,可以扩展我身体所达不到的疆域,还可以为自己找到最舒适的位置。写作带给我们自我放逐和鞭策的快乐,让记忆把我们内心久已封冻的温情调动起来,从而串起一个真正属于自己需要的、美好的、充满了人道情怀和伦理高度的世界。写作是让你深刻地领受生命和精神的缺憾,而不是尽情挥霍生命的圆满。从这一点来说,写作对于我们认识人类自己,认识我们生活的缺陷,开拓了更加幽深更加迷人的通道。

 莫言因为想吃上饺子而开始写作,作家胡学文也谈到了他从事文学创作的起因和感触。因为生活在偏远的城市,从事并不满意的工作,他只有利用自己唯一的才能改变命运,也真的改变了命运。但写作对他的意义不止于此,“如果说写作最初的理由不尽相同,那么后来的写作,方法上,理念上,要探讨的问题虽然仍然不同,但其终极,必是指向塔尖的———人类的精神。”在胡学文看来,文学可以是一个至高的理想,也可以是衣食住行,可以不对它作过度的解释,也可以成为人生的全部。

 但对于另一些人,特别是生活在底层,特别需要某种希望某种支持的人来说,文学常常成为某种信仰,某种支撑自己困苦生活的力量。在我们收到的大量普通读者的来稿中,靠文学支撑自己的生活,度过生活的难关的读者竟然有很多。他们靠文学找到生活的目标,树立生活的信心,即使现在生活依然困顿,内心的希望却永远存在。

 最让人有感触的是一位9岁患类风湿病,18岁瘫痪的男人,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但从小热爱文学,他想到过死,但心中的文学梦想给了他类似信仰的力量,文学理想给了他生的理由,活下去的目标与希望,文学对他的生命起到了类似拯救的作用。他读到了新时期文学一部最有代表性的著作、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竟然成了他改变命运的媒介。看到小说扉页上写的责任编辑何启治,他给何老师写去了第一封信,谈了对文学的热爱与学习的情况。从此建立了特别的师生情缘。在十余年里,何老师通过信函指导他、鼓励他,并给他寄赠书刊,成了他唯一的来自外界最有力的精神支持。后来,他的小说在何老师的帮助下在很多刊物发表,还获得了冰心文学奖,他成为一位可以自食其力的文化打工仔,他的命运得到了最真实的改变。正是他对文学的热爱,对生活的坚持,还有心有大爱的人们的无私帮助,让他重获新生。

  我刊的老读者、作者汉梓的一段文字令人特别感概,他写道:不敢说是为了文学,我1982年底才结婚。1983年一个,1984年一个,1986年一个,1987年一个,四个孩子,让我的文学梦一步步崩溃。这么朴素但真实的语言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人最真切的痛苦,生活与一个人的梦想之间的搏斗是如此的激烈。

 对文学的热爱不只存在于老一代人的心中,它的精神代代相传。有两位年轻人不约而同谈到自己相似的经历。

 一位90后学生从小热爱文学,却学了其他专业。她写出了她从小到大的经历,热爱文学,但被现实所困扰,是宗璞的一篇散文坚定了她的决心,或者说是宗璞的一句话坚定了她的决心。“若能为徘徊在‘十字路口’的人增添一点抉择的力量,或仅只减少些许抉择时的痛苦,我便心安。”她看到这句话好像真的“整个世界亮起来了”。从那以后,她对“文学”再也没有了丝毫的动摇与怀疑,这就像自己一直郁结于心却无法表达时,有个懂你的人用了极为贴切的词句说出了你想说的一切。于是,在毕业的去向、前途的规划和父母的催促与身边同学的“充电准备”一起向她袭来时,在有着“热门”称号的经济学和被评价为“边缘化”的文学之间,她作出了毫不犹豫的选择。

 另一位现在已经开始从事专业文学研究的年轻人写道:毕业几年后,我丢下了第一份工作,准备通过考研来重新选择人生。当时需要在新闻和文学两个专业之间作出取舍。出身新闻世家的我,本应走上父辈打下深厚基础的新闻传媒这条路,但是我还是听从了内心的召唤,填报了文学专业———我和文学始终没有背弃彼此,自此以后更加紧密地朝夕相处了。尽管这条路走得还比较艰辛,尽管比起家庭中的新闻从业者们收入显得难堪,但与文学相依的日子总是精神葱茏,情怀温润。

 更多的专业研究者对文学的意义进行了细致而更具高度的的分析。值得记住的是刘再复先生也为我们刊物写来文章,他对文学的审视,是这一系列文章中非常独特而值得特别记住的一篇。他谈到柏拉图对文学的可以说是“臭名昭著”的指控,柏认为文学对他以善为最高准则的“理想国”是没有好处的,也是不能容忍的亵渎神明的行为。另外,柏拉图认为,诗以取悦大众的感官欢娱为目的,而感官的欢娱是低级感情,难免要导致道德的堕落。刘再复并未否定文学的意义,他用自己的思想对理想国进行了反思,他说:“如果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是不值得追求的,那么诗就有了它的立足之地。换言之,无论是我们的自由意志和良知,还是我们对自然以及人类历史的了解,都不会支持一个只知理念、不知感情,只知功利、不知诗意的‘理想国’模式。”刘再复是文学更终极,更深邃的意义所在吧。

 面对强大的现实,文学的作用显得微乎其微。虽然文学的声音难以改变什么,但没有文学,这个世界就更加残酷和无趣。文学既可以表现生活的一切复杂世相,表达心灵的爱和痛,让读者感到它有切近人生的真实与可信,更重要的是,它还批评社会与人性,让人看到人生和社会的不合理,进而拥有理想,抚平创痛,获得前行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是站在生活的反面,同时也因与生活的反差,成就了自己的价值。人类的存在与发展,还存在着物质以外的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这是保持、保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种族繁衍、发展和进步的硬道理;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学强大过任何现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学的当代意义与价值
【原创】斯日古楞:平凡世界平凡人生平凡作者的不平凡写作
文学是对人和生活的态度性反应——论路遥与托尔斯泰的文学关系
雷达:出现不了伟大的作家,当代文学到底缺什么?
谢有顺:写作的经验已经贫乏
平凡的世界充满魅力,平凡的人生深具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