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水的智慧,柔的哲学,如何像水一样活出6种人生境界(深度好文)
userphoto

2024.04.07 湖北

关注

提起老子,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让神秘莫测的”道”成为老子哲学的代名词。什么意思?就是说道这个东西,要能讲清楚他是个什么东西,他就不是道了,道这个东西,你可以给它命个名,叫道。

《道德经》第25章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什么意思?就说有一个混沌的东西,在宇宙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它不依靠外力,独自存在,循环运转,永不停息,它呢就是宇宙的根本,我们也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于是勉强把它称之为”道“,也可以称之为”大“,因为它无边无际,但又是一个整体,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用我们的五官是感受不到的,不可描述,也无法被定义,它是超越语言,超越理性,但这个东西绝对存在。

世间万物,最入老子法眼的无疑是水。在老子眼中,水是最接近“道”。



《道德经》第八章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老子首次提到水,就用了“上善”二字来形容,毫不掩饰对水的赞赏。理解了水之道,也就更加容易理解老子口中的道。那么,水究竟何德何能,让大智大慧的老子如此青睐有加呢?

老子心中的道无疑是自然而然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水为何深得老子欢心,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皆源于它“道法自然”。

为了我们更容易理解道,老子用水做比喻,他说水最接近“”,水利万物,但不跟万物相争。但同时,柔能克刚,看似柔弱的水却充满力量。


01
柔能克刚

水的力量:柔能克刚

在老子的眼中,水无为而无不为,无形而无不行,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或许是最完美的事物了。重柔而轻刚强是老子哲学的主要特征之一,而柔正是水最显著的特征。在老子的哲学中,水之道体现出的是柔的品质。“柔”是老子处世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而水集“柔”于一身,突出体现了老子贵柔的思想。

《道德经》第78章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这句话的意思是,普天之下没有哪一种东西比水更柔弱了,但在攻坚克强的东西当中却没有什么能比水更厉害,也没有什么可以真正改变得了它。柔能克刚,看似柔弱却能战胜强大。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得到。

“柔”既是水的法则,又是力量的象征。柔是水的本性,也是人之道。在老子看来,“柔”绝对不是懦弱和软弱,而是柔韧,是灵活,是似弱实强。

《道德经》第76章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失去生命的生物就变得坚硬,而有生机的东西是柔软的。

因此,树木变僵硬了就容易被风刮断。水的“柔”并不是软弱无力,而是其中包含有无比坚韧不拔的力量。“柔”体现在人性上便是一种韧性,只有具备韧性的人,才能屈能伸、游刃有余。

弱却包含着无穷的动力,有如弓箭,其弓柔性越强,其箭才能射出越远。

所以水的“弱”并不是软弱,而是柔韧,是坚韧不拔、持续不断的深层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02
如水之德,利他

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世间万事万物,无水便不能生长。水上天则为雨雪,落地则滋润万物。这无不体现了水的利他精神,所以水是万物之本、生命之源。

世上的人都在想如何不断积聚财富,老子却告诉我们,真正有智慧的人,不在于他积累多少财富,因为积累起来的财富总是有限的。利他,为他人提供价值,自己反而会越来越富有。

关于利他,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种主流的价值观,从古至今,但凡是有成就的圣人贤人君子,大都把利他奉为人生信条,可见他的重要性。

愚者利己,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拜佛心切的人,不惜花重金打造了一尊昂贵的佛像,并且贴上金神,让整座佛像闪闪发光,无论走到哪里,他都随身携带,以便随时参拜,多年以后,他在一座寺庙里住了下来,寺庙里有很多佛像,但这个人只想在自己的佛像面前烧香,而不愿让久久香烟择及别的佛像,为此,他精心设计了一只很特别的烟囱,让他所烧的香只飘向自己钟爱的佛像,结果他的那座佛像在短短时间内,就被熏得乌黑,失去往日的光泽。

生活中不犯这样的人,生怕别人沾上一点点光,处心积虑,处处提防,到最后不得善终的却是自己,看似聪明的做法,其实愚蠢透顶。

李敖说愚蠢的事都不是傻瓜做的,而是聪明人所为,自立是人的本性之一,没有自立,人就失去了生存的基本驱动力,而人也需要利他,没有利他,人就很难长久立足于社会之上,自利和利他本身并非互相排斥,反而是互不循环的,自私自利的表现,往往是心里只有狭隘的自我,而利他,则是将狭隘的自我扩大至君子贤人。

其实,想明白了就会发现,给予的同时也就是在获得,利他就是最高境界的利己。正所谓“助人者,人恒助之”。

一个人奉献不求回报,布施不求得到,坚持广种福田,一定会愈有愈多,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吧。

03
水的6种人生境界

《道德经》第八章对“上善若水”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列举了水的七种善性与“人生境界”:“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以下略过此项),事善能,动善时。”

老子从水的品格讲了一连串处世哲学和人生境界,对我们的立身处世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

水的6种人生境界:

1、居善地

水住哪里呢?它就在最低的地方。别人都要争上位,却甘心情愿地居下位。占据高位就能幸福吗?

苏轼词中写道:“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俗语也说:“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一个人越是盛气凌人、居高临下,就越可能树敌,越可能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而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居功而不自傲,越是谦卑,别人就更愿意跟他交往,就更容易获得别人的拥戴支持,就更容易与天地、与其他人和谐相处。

在历史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历史本来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古今,也可以照未来。

商圣范蠡,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实现绝地反击的大逆转。越王勾践霸业有成,原本应该加官进爵享受荣华富贵的范蠡,却因为深知越王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聪明地选择辞去,带着西施云游四方。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典范。而且他在商界的名头堪称祖师爷级。

汉相张良,兴汉三杰之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刘邦的头号智囊。在楚汉之争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刘邦一统天下大封群臣时,他似乎洞察先机,很英明地为自己讨了一个“留侯”,封地“留县”。在后来刘邦疑心大起大杀功臣的时候,唯独没有对张良下手。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章说:“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意思是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是最深远的“德”。

善不仅是外部世界,也包括内心世界。当外界环境不可改变时,我们就要调节内心的状态,所谓境由心转,心能转境。

2、心善渊

水虽然居下,不争,但它的胸怀就像深渊一样,你无法说出它有多宽多深。水为能下,方能成海。它在最低的地方把所有力量都汇聚起来,于是成了宽广的海洋。在这个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一,这就是水愿意居下的结果。居下便能汇聚四面八方之水,无论江里的水、河里的水,或是臭水沟的水。大海统统纳下,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我们经常讲格局,什么叫格局呢?一个是视野宽,一个就是胸怀广。有了宽的视野和广阔的胸怀,才能称得上有格局。我们的心就要向水之渊来学习,让心变得博大和宠辱不惊。

古人把“渊”解读为“密”,一个人如果内心没有隐秘,做大事如果没有任何的机密,信息全部泄漏出来,就会功败垂成。所以我们学习水之渊,也要学会 “藏秘密”。

3、与善仁

水对万物施以恩惠,毫不吝啬,不求回报。不管人类还是动植物,水都会提供滋养。在陆地上,水可以用来灌溉,在江湖上,在水中可以划船。

老子认为,我们人类之间也是一样,不管对方是谁,陌生人还是朋友,我们都一视同仁,在能够帮助别人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有没素质,就看他对待弱者的态度,能否做到一视同仁。

对别人好,要以仁义之心,帮助别人要有仁义之德。不能因为帮助了别人,就在心里觉得是在拯救别人,如果帮了别人是为了回报,那么这就是交易。给予别人的时候,既不渴求回报,也不渴求别人的感激,这就是水的仁义。

从这里可以看出,《道德经》中充满了老子关于”平等观”的哲学思想探究。在天人关系上,老子认为万物皆源于道,所以万物平等。

老子在第5章中还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什么叫天地不仁呢,就是说天地其实对人没有特别的仁慈,它对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对待所有东西都像对待刍狗一样,什么叫刍狗,就是用草扎的狗,在祭祀的时候要使用,但祭祀完了就会把它烧掉,代指没有用的东西。

意思就是说,天地对待世间万物其实都是一个态度,没有谁特殊,不是说你人有灵性,我就对你特别好,在宇宙的面前一切东西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它不管你是谁,它是按照它自己的法则来运转的,你也不可能改变它的运作,那么所以你想得到天地的帮助,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顺应道,如果你做事符合道的话,就如同顺水推舟一般,无往不利,但它不是在帮你,它是在运用它自己的法则而已,你符合道了,你就会觉得很顺利。

人与万事万物一样,平等地存在于天地之间。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不可能脱离大自然而存在,只有尊重自然规则,人类的生产、生活才能得到保障,悖离自然规则,过分对大自然进行破坏,到头来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4、言善信

水有信期,它总是守信而行。见过大江、大海的人都知道,江海的潮汐时间非常准确。水的守信不仅反映在活动规律上,而且反映在它自身的属性上。

李益《江南曲》有这样两句诗:“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这是古人女士对男士不讲信用的一种无奈,也说明水有信的一面。

古代还没有发明镜子的时候,人们怎么能知道自己的容貌呢?他们到水边一照就知道了。水对于万物的映照,就像镜子一般真实,美的人能从水里看到美的样子,丑的人能从水里看到丑的样子,不会有半点欺骗。

人从水学习人之道,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学习它守信的品质。

老子在《道德经》第36章说:“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轻易许诺一定很少讲信用,把事情看得很容易,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

人不要轻易许诺。轻诺的人往往对事情没有进行细致的考虑,而把事情看得很容易做到。实际去做时很容易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难以克服,事情办不到,就很容易失信于人。

5、事善能

水因为处于低微之地,所以反而无所不能,万物的生长靠它,水并不刻意要有所作为,造就了无为而有所为的品质。人要在自然中,磨练自己,同时也要适应自然,因地制宜。

水滴石穿、池水映天、江水奔腾、湖水宁静、瀑布飞流直下、海水容纳百川,它可以做任何事情。海水、湖水、江水、河水、溪流,不同的水,还有不同的用处。在水流最困难的时候形成的水,因为没有路了,水才形成了瀑布,塑造了它壮观的一生。

人在最困难的时候,处于低处的时候,反而更容易做到放手一搏。向水学习其阴柔、包容、深不可测、刚柔相济、动静相得。一个人能够做到这样一种境界,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6、动善时

就是说,行动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水的流动和变化都善于随机应变,不会撞破南墙不回头。

世界上没有哪条河流是笔直到海的。水在行进过程中,或奔腾,或漫流,或直冲,或迂回,因势利导,遇到阻力能越过则越过,不能超过则及时调整改变方向,但目的不会变。

我们再看水的形态,水的形态能把握时机因时而变:云、雨、雾、露、气,霜、雪、冰、霰、雹,适宜而出,因时而变。春润百花,夏灌万物,秋敛云气,冬飘白雪,四季轮回,变化无穷而风景各异。

以水喻人,为人处事也要善于随机应变,把握时机。人也要学习水的这种品质,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就要按照时节、环境不同而灵活变化,依据规律行事。

04

不争无尤

《道德经》第八章以“夫唯不争,故无尤”结尾,一个人有了不争的心,就不会有忧虑,心中就不会有怨恨。

用今天的话来诠释的话,就是应该遵循老子的“道”,万事万物皆要有道,在老子眼中,水最接近于道。水有两个大德: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当它启用了,就有6个善。这些都是顺乎自然,应乎天时人道的。

上善若水。水柔弱而不争,养育万物,无所不容,无所不用而泽被万物。

水行天道,顺自然,处卑下地位而不亢,始终如一,而汩汩向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全文(翻译 )-4
《道德经》中人生10条“不争”的大智慧,个个精辟至极
老子的《道德经》哲学与现代管理
“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老子“上善若水”的处世哲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