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临碧波,东湖圣景,疑海听涛

牌坊,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从历史照片上看东湖的牌坊和牌楼,都是相当气派的,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变迁,它们大都已经遗憾地消逝在历史长河中,而仅仅留下一个个文化符号。本期“说武昌”就以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范围内的几个曾经风光一时的牌坊为主题,讲述关于这些牌坊的故事。

东湖“疑海听涛”牌坊之谜

东湖是“海”,更有海一样壮观的气魄。听涛景区位于东湖郭郑湖的西北岸,由于湖面开阔,一年四季均能听到浪涛声。特别是盛夏时节,东南风由远方吹来,卷起浪涛,拍击湖岸,涛声清脆悦耳。东湖从前水位低,湖岸都是海滩一般,“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常见的景象。

长江日报的《黄鹤楼·城周刊》曾经刊登了《东湖的老牌坊与老牌楼》一文,谈到了身世神秘的“疑海听涛”牌坊,一位77岁的老者立即通过《长江日报》社辗转找到该文章作者,非常兴奋地说,他或许能解开这个牌坊的秘密。


这位老人是东湖风景区历史上的首位专职摄影师——王民楷。王老先生拿出一张珍藏了55年的老照片,并用极快的语速,激动地讲述了照片背后的故事。


1952年12月,年仅22岁的王民楷已是重庆著名老字号开罗照相馆的摄影高手。年底,一封签有张执一(时任中南军政委员会秘书长、东湖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和曹荻秋(时任重庆市长)的商调函,把他调到全面建设中的武汉东湖风景区,担任东湖风景区的专职摄影师。

到达东湖的次日清晨,东湖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王民楷,他立马拿起相机,精神抖擞地走上了工作岗位。到大约下午四时,照相机上的数字显示着一卷胶片已经用完,最后拍摄的是一张高大的景观牌坊照片,王老至今还记得牌坊上的“疑海听涛”四个字写得非常漂亮,四个大字遒劲有力,集楷、隶、魏碑之大成,功底深厚。 

这时,一位游客从身边走过,王民楷闪出一个念头,碰碰运气,如果还有胶卷,就给自己留下一张到东湖第一天上班的纪念照。就这样,站在这座“疑海听涛”牌坊前面,身着列宁冬装的王民楷成了自己照相机的拍摄对象。这也是他至今保留的最早一张东湖照片,这张照片也就成为记录这段历史的珍贵资料。


半个世纪后,这张照片被找了出来。在进行放大处理后,里面包含的一些历史信息也再现出来。经过仔细辨认,落成时间为民国二十年,即1931年,这与现在史料中记载的“疑海听涛”牌坊建于上世纪50年代相去甚远。再细心识别,落款上“韵宣”两个字也被辨认出来。


韵宣正是现代东湖的开创者周苍柏的父亲。这使得该文章作者联想到东湖的另一座老牌坊——立于1931年前后的“海光农圃”牌坊,题写牌匾的正是周韵宣先生。

难道“疑海听涛”牌坊与“海光农圃”牌坊是同一个牌坊的正反两面?在这一大胆猜测下,该文章作者拿出自己珍藏的一张可以看清“海光农圃”牌坊结构的照片,与王老先生一起,对两张照片进行了比较。

▲王民楷珍藏了55年的“疑海听涛”牌坊老照片。

▲该文章作者收藏的“海光农圃”牌坊老照片。 

这一比较,照片中的两座牌坊还真有惊人的相同之处。


它们同为两立柱冲天式结构,牌匾上的四个字之间均划格分开书写。牌匾的上面,都有同样的檐,而最为一致的是,牌匾下端两侧各有一个造型优美的斗拱,在细微构造上的一致,是否说明这两个曾被认为是不同时代的牌坊,其实就是一个呢?


为了进一步核实这个结论,该文章作者与王老先生一同来到了当年这张照片的拍摄现场。王老现场指认的“疑海听涛”牌坊的位置,正好就是原来海光农圃的见证人周荣亨老人指认的“海光农圃”牌坊的同一位置。


所不同的是,周老指认的“海光农圃”牌坊背对珞珈山,而王老拍照的“疑海听涛”牌坊是面对珞珈山,而他们所说的年代均在1950年前后。至此,可以确切地说,“疑海听涛”牌坊与“海光农圃”牌坊就是同一个牌坊的正、反两面。

“疑海听涛”彰显东湖自身所独特的人文历史渊源和自然山水气候特征,给东湖山水赋予灵性、积淀文化。原建筑因1938年10月武汉沦陷,被驻扎在武汉的日军强行占领并将其肆意破坏,抗战胜利后已重建。“疑海听涛”作为东湖第一景观,壮观大气,最具东湖个性魅力,足以让武汉人引以为豪。

东湖的老牌坊与老牌楼

1
曾经朝气蓬勃的“东湖风光”牌坊

1949年6月,爱国名人周苍柏先生将海光农圃无偿交给国家,中南军政委员会成立东湖建设委员会,并将海光农圃更名为东湖公园,“东湖风光”牌坊就是那个时代的见证。


“东湖风光”牌坊修建于1950年,是国家管理东湖后建设的第一座景观建筑。牌坊为冲天式,四根冲天柱为圆木构成,格扇式匾牌。镂花雕刻,工艺精湛,造型优美舒展大方,每根冲天柱顶端饰刻水云纹,颇有荆楚古风古韵。


“东湖风光”牌坊上的“东湖风光”四个字为当时武汉颇有名气的书法家王南洲题写。牌坊的位置在今东湖宾馆百花一号西侧约80米。在上世纪50年代初,进入了牌坊,就是进入了东湖的核心景区。


离牌坊不远,有一个回车道,回车道中心的花坛上,原有一座“东湖在欢迎您”的雕塑,雕塑的是一位裙裾飘飘的青春少女,手持鲜花,漂亮大方,充满朝气,活泼可爱。这座雕塑与“东湖风光”牌坊相映成辉,贴切地表现出上世纪50年代初东湖建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


因修路改造等原因,此牌坊与那座美丽的少女塑像一起于上世纪60年代被拆除。

2
硕果仅存的“赵氏花园”牌楼

赵氏花园坐落在东湖东岸幽静的落雁景区乌龙咀半岛,为民国初年广东人赵宗涛所建的花园别墅。


赵宗涛,清末民初买办资本家,曾留洋求学,受过良好的教育,曾同时身兼七国的买办。“赵氏花园”据传是其为扬州美女三姨太所建。该建筑群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配套设施齐全,建有泊船码头、观鱼垂钓池、水井、花圃及院墙,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风格独特的牌楼了。

 
“赵氏花园”牌楼敦实庄重而不古板。两根楼柱粗壮厚实,匾牌中心有八个方孔,寓意八面来风,牌楼顶端错落,形成双层飞檐,造型紧凑舒展,早年覆盖的传统布瓦及瓦当均保存良好。


“赵氏花园”牌坊是东湖早期牌坊中硕果仅存的一座。1949年武汉解放后,人民政府没收了买办资本家赵宗涛的花园别墅及田地,改赵氏花园为“中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直属苗圃”,“赵氏花园”牌楼被改名为这一新的称呼,并挂上了军事标志的五角星。


此时,赵宗涛遗弃的三姨太已年过五旬,直属苗圃依照政策安排其在职工食堂里工作。1952年冬,三姨太死于赵氏花园附近寓所,赵氏花园的风花雪月故事从此浓缩在这座牌楼里。

3
引领武汉旅游风尚的“海光农圃”牌坊 


在东湖的早期牌坊中,最为著名的当数“海光农圃”牌坊。


1930年,民族资本家周苍柏先生为了让沉溺于鸦片、赌博的市民有一个户外游乐、休闲、锻炼身体的地方,在东湖西北岸创办了免费的开放式公园,这便是东湖风景区的前身。在给这一风景区命名时,深谙传统文化又曾漂洋过海留学美国9年,有着开阔视野的周苍柏先生,弃用了湖光、渔光等词汇,用了一个传统且大气的名称——“海光农圃”,将东湖的景观赋予“海韵”。“海光农圃”因出色的园艺和大气的风景很快成为当时全国知名的风景区,东湖也在全国有了“海”的个性特色。


“海光农圃”交给国家和人民,东湖风景区也有了扩大和发展。然而,东湖做“海”的文章却延续下来,“海光农圃”的一部分,成为了现在东湖的核心景区——听涛景区。


“海光农圃”牌坊位于东湖听涛景区南端,在寓言园“愚公移山”雕塑正南方约80米处。牌坊为两立柱冲天式结构,钢筋混凝土构成。牌坊上的“海光农圃”4个字为周苍柏父亲周韵宣书写。


海光农圃当时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都市休闲游乐花园,该牌坊作为海光农圃的标志,在当时成为东湖乃至武汉旅游的象征。


东湖早期的这些牌坊牌楼,不仅是一座园子、一个风景旅游区的兴衰历程,也是一段特定历史的见证。这些古朴的牌坊牌楼,在过去浓缩了东湖风景区的一段重要历史,在今天更为我们留下一扇扇开启历史隧道的大门,在未来还将成为一处处闪耀着历史人文之光的景观。


解放初期武汉有很多牌坊和牌楼。最大的是武汉大学的,有两座。在东湖附近也有几座。夏家花园(夏斗寅别墅),曹家花园(曹祥泰别墅),彭家花园(听涛别墅),在东湖行吟阁,老鼠尾巴处,东湖九女墩,马房山,阅马场,蛇山抱冰堂,纸坊镇都有牌坊和牌楼。有功德牌坊牌楼,有进士功名牌坊,有贞节牌坊等等。后因道路改造而折除,现在又修建了几个,却再也不复当年的风采。

编者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湖苍柏园——武汉随笔
行走在东湖绿道(七)听涛道(4)
武汉印象之鲜为人知的“东湖之父”周苍柏和他创建的海光农圃
他曾身兼七国买办,在东湖建豪华会所,如今被列入落雁八景
灵秀湖北:东湖落雁岛观荷(叶平)
【湖北武汉】东湖有多美?古渡舟自横 (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