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8Fall美本申请复盘总结(上)

2018Fall美本申请复盘总结(上)

 

一、申请成果展示

罗切斯特大学ED2成功录取!

 

二、个人概况

本人高中就读于上海有点名气的普高,学生最终去向有出国、保送和高考。高一入学时绝大多数学生会选择走出国道路,但到高二可能有人因为竞争压力太大或家庭经济条件等原因转变成国内党(即保送或高考),本人这一届基本上出国党、国内党一半一半(以前出国党比国内党多)。学校对出国党照顾不大,不允许脱产,本人能想到的“福利”好像也只有在SAT考试周里最多批准连续五天的请假。学校一个年级六个班(高三分班以前),三个班的学生总体水平普遍高于另外三个班,但这里也有少部分学生具有前三个班的水平,本人应该可以算作这里的“少部分学生”。本人偏理科,语言能力相对差一些,虽然学校成绩在年级里处于上游,但标化成绩不算出彩,冲刺Top30、目标Top40、保底Top60,因此本文并不算什么“炫耀”或者“经验贴”,纯属是对自己整个高中三年的一个复盘总结,顺便能对后几届跟本人情况类似的同学有所帮助。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目标哈耶普、在初中托福就能考到110+SAT随随便便甚至裸考就能1500+ACT闭着眼睛都能34+的大佬级人物,那么你可以直接关闭这篇文章了,这篇文章对你不适用。

 

三、时间点安排

本人在中考完的暑假决定要到美国就读本科,整个高中阶段基本按照绝大多数出国党的“高一学、高二考、高三申”安排进行的。但高一期间比较迷茫、败笔也很多,现在想来高一这一年基本上是荒废的,第一学期学习托福,寒假里首考、分数很差,然后第二学期直接入手SAT,结果由于英语能力的限制、SAT课程效果极不理想。

高一升高二的那个暑假才算是真正开始发力的时候,整个暑假重新学习托福,高二一开学进行二战、算是取得了按照当时能力来看还不错的成绩。然后再马不停蹄地开始参加SAT培训,寒假里(20171月)首战,但由于那次考试某些特殊原因(不明白的请自行百度)导致分数低于预期。考完SAT以后马上重新拿起托福,在三月份的考试里考到了“保底分”,接着又备战五月份的SAT二战。五月SAT结束后基本把心思花在学校课程上,其中六月份又去考了SAT2

学校期末考试以后开始着手准备申请主文书与加州大学文书(主文书,即Common ApplicationPersonal Essay,以及加州大学文书会在六月份以前发布;各个院校的补充文书最晚要八月份公布),暑假里去参加了为期两周的美国大学夏校,之后参观了几所计划早申的学校同时备战八月份的北美SAT。八月份成绩离个人目标稍差了一口气,但由于已经考了三次了,就不计划十月份考试了,接下来开始对主文书及补充文书进行反复雕琢,争取利用文书来弥补标化上的欠缺。十月中旬又穿插了一次托福,成功地在早申截止前取得了算是理想的分数。

总结一下,或者说给之后几届同学一点建议的话,就是千万不要走本人的老路!一定要抓紧时间,什么事都要往前赶,不然后面会显得非常被动!现在想想要是高一不荒废的话,SAT肯定能至少再提高50分,而且还能给自己赚出备考AP的时间来助力申请。本文后面会谈谈标化备战的细节内容。

 

四、申请硬性材料——GPA

前面提到过,本人所在高中虽然有一半的出国党,但学校对出国党照顾不大、不允许脱产,当然本人对脱产也是比较反感的,用我们年级组长的原话就是“出国同学如果不好好对待学校课程的话就会习惯于逃避,将来出国以后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一味地逃避最终一事无成。”本人学校在开成绩单时没有任何放水(据说以前有的但因为被举报过所以现在开成绩单就非常谨慎了),所以大家普遍成绩单都比较难看,也因为这个原因有不少同学高二时还在进行托福、SAT的备考而高三一开学又转向了保送。本人文科比较差,所以最终语文成绩里有C、英语成绩里有B,其他科目都是A。学校不直接提供GPA,如果按照A4分、B3分、C2分再取平均值的话(不同体系不同学校有各自的评分系统、GPA没有可比性,一般美国大学招生办收到成绩单后就按照这个方式重新计算申请者的GPA)只有3.63,但在本人年级里属于较上游的水平,据说很多美国大学招生办很注重横向比较、即比较你和你同一所高中的其他申请者的成绩

一般GPA是最重要的一份硬性申请材料,但由于很多出国党不多的国内普高会在这上面过多地放水,美国大学招生办更加相信美高以及国内部分知名普高的成绩。所以如果你是在像本人高中这样不放水的高中的话,请务必重视在校成绩;如果你的高中会帮你美化成绩单的话,那么标化就是证明你学术能力的重要甚至是唯一途径了,不然想想一个GPA4.0SAT只能考1200的人去申请,估计不认为他作假的可能也只有Wild Chicken University了。

关于AP考试,对于就读AP课程的学生而言AP考试当然要相当重视了、AP成绩会直接影响GPA,而对于本人这样普高的学生而言AP成绩只是对于申请锦上添花的,没有AP成绩不会产生负面影响。本人因为备考托福、SAT的时间已非常仓促就没有考AP,现在计划高三五月份去考几科以换取一些大学学分。不过根据本人身边一些同学的案例可以发现,高GPA比高AP成绩要好得多,反过来高AP成绩配上低GPA只会让大学招生官感到这位申请者本末倒置。

 

五、申请硬性材料——托福

先上一波资料: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VsvaEb 密码:vwn3

纸质版二手资料:http://shanghai.baixing.com/yueqi/a1256079799.htmlOG

http://shanghai.baixing.com/yueqi/a1256097136.html(模拟题)

http://shanghai.baixing.com/yueqi/a1256104188.html(词汇)

http://shanghai.baixing.com/yueqi/a1256117304.html(词汇)

http://shanghai.baixing.com/yueqi/a1256123991.html(词汇)

现在进入正题。本人中考完暑假决定出国,像其他绝大多数出国党一样,第一要攻克的就是语言关,尽量早得考出满意的托福成绩能在出国路上取得主动权。本人中考完的暑假里自己网上买了相关的书籍以对托福考试有一定初步的了解,本人没有什么语言天赋,所以也没有试过什么“诊断测试”、直接看书学习,但暑假期间学习效果可想而知。高一开学后参加了N机构的50人大班强化课,学习效果也不佳,当然也包括当时本人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导致寒假里首考之前只练了三套OGTPO1~5,这些都是比较早的题目、难度已不能与现今的托福考试难度匹敌(虽然托福还是会重复使用旧的试题但难度仍然是有上升趋势的),结果首战就直接呵呵。反正现在也考出理想成绩了,当时差的成绩也没什么不好意思展示了:

本人在这里不推荐大班课,一是因为老师和助教难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及监督管理等工作;二是因为课堂上练习口语的机会少之又少(毕竟口语永远是绝大多数中国考生的软肋);三是因为参加大班课的还是以大学生为主,他们申请研究生时所需要的目标分数一般都比申请美本低,课堂上会有一定的划水者,良好的学习氛围难以保证。

高一升高二的暑假伊始,本人报名了开学第一周的托福考试,并下定决心:整个暑假必须浸泡在托福中,如考不到100就此放弃出国,准备高考(保送生只能就读外语类专业,作为理科生是绝对不想保送的)!本人暑假前期参加上海S机构的VIP高级班,当时班级总共4人(报名上限6人),教室配备电脑可以当堂练习,老师也会当场一一针对性讲解。课程持续20天,听说读写四项各四次课,外加两次模考和模考点评,每天上午上课,下午回家完成作业、背单词。助教是曾经的优秀学员,当时大学放暑假回国兼职当助教,管理还是非常到位的,每天默单词、批改作业并将近期的学习情况及时向老师及家长反映。课程效果非常好,进步也很显著。暑假中期以自己做题为主,并对老师授课内容和自己的做题成果加以总结归纳,每周进行一次模考,这里推荐“小站托福”手机APP以及“托福考满分”在线模考平台,当时40以后的TPO不算太普及,以TPO1~34为主,自我感觉能力稳中有进。暑假后期继续到S机构参加11的辅导,课程更加针对性,最后开学后考试取得了99分,虽然没能达到100的目标,但自我感觉是写作有些发挥失常、并非能力问题(反正接下来肯定还会再考也就懒得复议了),就决定继续准备出国:

高二寒假里考完SAT以后重新开始准备托福,当时参加的还是S机构的11口语写作辅导,阅读和听力则是完全自己刷题总结。由于中国学生普遍不太擅长口语,因此需要依赖一定的模板和套路,所以建议大家最好还是始终跟着同一位老师学习。寒假正是补课高峰期,老师的课表也很难安排,所以口语、写作老师都不是之前暑假里的老师,再加上当时口语老师身体不适、最后一次课又临时换了一位老师,因此寒假里的口语课程效果不好。正巧从20173月起ETS更新了托福考试系统,阅读、听力题目随机分配,而且所谓的“经典加试”从此成为过去时,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有所增长,因此考得并不理想。出分后马上又报名了一场,再抓紧复习了两个礼拜总算还取得了可以拿得出手的成绩:

八月北美SAT考完以后,一边在准备申请文书,一边也在准备托福。之前在美国逗留了一个多月,语言能力也有上升,这次没有参加任何辅导,全部靠自己刷题总结,最后取得了110分,作为申请时提交的分数:

*由于是在1015日考的,到1027日才出分,担心分数递交可能赶不上111日的早申截止日期,因此之前也向早申的学校递交了106的那次成绩。

最后再简单介绍一下四项的学习方法:

1、阅读:

阅读可以说是最容易上分的一项,也是多数初学者最先开始学习的一项。在备考初期词汇量还不是非常丰富的时候必须通过背单词来提升能力,单词必须反复看、反复记,不然遗忘速度是惊人的。刷题的时候需要计时做题,为防止实际考试时受到干扰、心里紧张、题目难度变化等因素,最好练习模考时每篇文章控制在17~18分钟完成。如果计时做题时错题较多(2~3题以上,包括自己猜对的题)或者文章读不太懂、没能准确把握文章的思路结构,那么要注意精读,通过字典将每一个不懂的单词查出并加以记忆(一些生僻的不影响理解的专有名词可以除外),最好再分析出第一遍没能读懂的原因(这一步经常需要老师的辅导再加上老师所教授的解题技巧)。无论如何,只刷题一定是事倍功半的,必须和背单词、精读以及阅读其他内容相结合,这里推荐《国家地理》和《纽约客》杂志,后者语言文字比前者难度稍微大一些。另外,由于SAT阅读的难度比托福阅读高很多,因此经历过SAT以后托福阅读也会显得容易些,但临考托福时进行阅读的刷题练习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两门考试的出题思路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2、听力:

各种论坛上一直有“得听力者得托福”这样的说法,的确听力在托福考试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了:除了听力部分外,口语、写作部分中也有对听力的要求,因此听力在备考托福中必须相当重视!与阅读类似,只刷题当然是事倍功半的,精听非常重要,尤其是错题在2题以上(包括猜对的题)或者没能完全听懂、没能准确把握思路结构的时候。在备考初期,听写也是很有必要的,即听一句写一句、写完可以对照听力文本,虽然比较辛苦但对于提分是非常有帮助的;等到能力提升以后,可以逐渐降低听写的量。另外,由于现在实考难度普遍大于TPO平时练习时最好将语速调至1.25倍速度播放,精听、听写时在听不懂的地方可以适当放慢语速,这样只有在快语速中身经百战了以后才能在实考的正常语速中得心应手。关于听力笔记的问题,本人一般还是遵循听到什么就记下什么、有什么错过了就直接过的原则,不然后面会遗漏更多的信息,对完答案以后再对照笔记重新听一遍,慢慢也就会对出题点更有意识了(这一步还是需要老师的辅导再加上老师所教授的解题技巧);但本人有时候也会练习不记笔记直接做题,以备遇到记笔记会影响听后面内容的情况。利用碎片时间听一些其他材料也是备考听力的关键,这里推荐VOA和科学60秒(Sixty Seconds Science,后者语速较快但内容与托福听力Lecture的内容更相关一些。

 

3、口语:

这是本人最没有资格说的一块,毕竟考得也那么垃圾。大概方法就是独立口语利用机经、每道题反复说、反复听(计时录音很重要!)直到流畅为止,顺便积累素材,老师只能提示要积累什么样类型的素材但绝不能帮助积累。综合口语利用TPO,通过老师所教授的模板套路也是说到流畅为止,但当能力提升到一定程度以后可以逐渐摆脱模板,说完以后再重新听一遍听力、对照文本看看有没有缺漏的细节信息。

 

4、写作:

写作也是比较容易上分的一项。综合写作本质上还是在考听力,文章中需要重点重现听力里面的信息以及听力信息如何反驳阅读信息,阅读信息应注意同意转述,考前也应将模板使用熟练。独立写作应注重素材、论据的积累,练习时也要多逼迫自己使用一些更高级的替换词和句型,这样才能在实考时写出词汇、句式丰富的作文。同时也要即使将自己的作文(包括综合和独立)发给老师批阅,只有接受老师的评价修改才能取得显著的进步。

 

六、申请硬性材料——SAT/ACT

托福是语言考试,只有非英语国家的申请者需要提交(有些大学允许在美国完成高中四年学业的学生也可以免考托福);而SAT/ACT学术能力考试,所有申请者都需要提交,因此可以说这两门考试是针对美国学生的,难度可想而知,同时在备考的时候也应培养具有批判性的美式思维。先来说说这两门考试的异同:这两门考试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基本相同,从阅读、语法、数学、写作等方面进行考核,因此两门考试选择一门参加即可(当然也有所谓的大神两门考试都参加);但也有一些差别,SAT比较侧重对文章中信息和论据的提取,而ACT对阅读速度要求较高(据说文章翻译成中文做都不一定能够按时做完)。本人自我认为阅读速度比较欠缺,因此选择了SAT,后文也会重点进行SAT的复盘分析。正好,2016年新SAT改革已经基本定型,而ACT即将改革进入机考时代,相信接下来几届的同学也会更加偏向选考SAT

老规矩,先上一波资料: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LZI60N 密码:cmef

纸质版二手资料:http://shanghai.baixing.com/yueqi/a1257843887.htmlOG

http://shanghai.baixing.com/yueqi/a1257863661.html(巴郎教辅)

现在进入正题。本人高一寒假托福首战后开始接触SAT,虽然托福考得并不理想,但打算通过学习SAT来提升语言能力。经历第一学期托福上的败笔后,决定参加上海S机构的SAT培训,开班模拟测试使用的是旧SAT的一套公开真题(当时是20162月,新SAT尚未开考但相关的OG、官方模拟题、PSAT早已公布),分数大概只有1620这样(大概相当于新SAT1170),只能够参加中级班课程。然而此次培训效果不理想,虽然每周认真完成了作业,但由于英语能力限制导致进步不显著,阅读文章依旧难以读懂、语法依旧无法按时做完、数学总要错几道题,结班模考使用新SAT的一套官方模拟题只有1280。另外,不像托福在申请的时候只需要提交一次成绩即可,SAT虽然可以考多次(不建议超过三次),但很多大学要求申请者提交每一次成绩,因此只有在有把握的时候再去真考!况且SAT考察的是学术能力,短期内的分数大幅度增长不会被认为是进步而会被怀疑作弊。

高一升高二的暑假结束考完托福以后重新开始准备SAT,由于没能达到S机构冲刺班的标准(据说S机构冲刺班的孙老师授课水平很高但要求开班模考就要达到1380分的水平,而且课程是大班课、针对性指导可能会比较少),因此参加了上海A机构的培训,班级人数较少,老师和助教的管理也相当相当严格:即使是下午上课,助教也希望学生能够上午就来自习、背单词并检查之前的作业,有时候想稍微晚点来都会被质问早上有什么要紧事不能来自习;下课以后,助教也会督促学生完成当天的词汇计划,基本是背不完单词不放人的。所以说不太擅长背单词的本人在那里受到的“折磨”也不少,让家长送来晚餐、晚上留到九十点钟都是家常便饭。当然这样的“折磨”换来的就是明显的进步,认识的单词越来越多,文章理解得越来越清晰,题目也做得越来越熟练了。课程在2016年的最后一天结束,之后又自己复习了两三个礼拜(当然也是去A机构的自习教室进行的),于20171月赴日本东京参加了第一次考试,尽管分数略低于预期但对于首战来说也还可以接受:

三月份托福考出拿得出手的分数以后继续开始准备SAT,经过一月份的真考后发现阅读、写作部分还有很大的欠缺,参加A机构的11培训。与S机构不同的是,这里的11培训依然有严格的助教管理,每周虽然只有周五晚上和双休日两天总共四到六小时的实际上课时间,但双休日两天基本都是在自习教室度过的,在老师和助教的监督下将所有词汇重新过了一遍、掌握得更加熟练。随着语言能力的增长,此次11课程效果良好,最后在五月的考试中取得了一定的提分(虽然语法有点炸了):

相比一月份,五月份的考位非常紧俏,本人是在他人的帮助下抢到了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的考位。其实在这里不太推荐这个考场,亚洲国际博览馆俗称万人坑,顾名思义,考生人数非常多,对心理承受能力不太好的考生来说可能会产生非常大的压力、影响考试发挥,而且休息时间去卫生间也非常困难;此外这个考场就在香港国际机场旁边,虽然交通比较便捷,但接二连三的飞机轰鸣声可能也会对考试产生一些影响。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最好还是去抢香港其他的小考场,或者澳门、台湾、日本、新加坡等考场的考位。日本考场还是比较推荐的,考场设在国际学校内,监考人员都是美国人,对考生态度温和而且不用担心听不懂他们讲的英语。

确实,高二这一年是非常辛苦的,在备战SAT的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学校成绩。周中在学校里要尽可能多得完成学校作业,晚上全部完成作业以后还要完成SAT课的作业以及SAT的词汇计划;周末上完课以后会被助教留下了自习、背单词很长时间,回到家以后还要加急赶出学校布置的作业。尽管本人属于比较成功找到平衡点的一员、没有为备战SAT而荒废了学校里的学业,但也付出了不少代价:本人高二这一年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到五小时,极端情况凌晨四点多就寝、六点起床去学校,临近学校的大型考试时几乎每天都要靠一罐红牛来提神醒脑。虽然痛苦,但这就是准留学生的生活,痛并快乐着!

高二升高三的那个暑假里本人赴美国参加了两周的夏校,由于报名了八月的北美SAT(第一次八月份考试、只在北美进行),夏校结束后就留在美国复习迎考。这次备考没有参加任何培训,全靠自己刷题总结、并且把所有的单词又过了一遍,最终又得到了20分的提升,然而不得不承认,美国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比我们要高一大截的,所以阅读部分虽然自我感觉比以前有了进步但分数反而有了下滑(SAT属于赋分制,根据考生的正确答题数量与其他考生的总体情况相对比较来赋予相应的分数,之前几次考试不在美国参加、考的不是北美卷所以也不会与美国考生比较;当然北美考试也有好处,考位充足、试题普遍比亚太卷略微简单、不容易被取消成绩或者压低分数),因为已经是第三次考了、这次分数也成为了最终的定格:

最后再简单介绍一下SAT的学习方法:

1、阅读:

本人阅读能力相对较弱,所以也没资格说太多。相比托福阅读主要是直接考察文章中的事实信息,SAT阅读则主要考察文章脉络的理解以及对论据的提取等,可以认为SAT阅读就是在用英语考你语文!当然读懂文章的前提必须要掌握足够的词汇,因此背单词是一定需要的;而且SAT的词汇普遍比托福要难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比较难以接触,所以背单词是穿插在整个备考过程中的、单词也要不断地重复巩固记忆,推荐使用Quizlet应用程序来帮助记忆。背单词不是万能的,但不背单词是万万不能的!掌握了单词以后则要开始注重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这一点需要自己过去阅读的积累(阅读英文原版书籍或杂志是提升阅读能力的好方法也是巩固词汇记忆的高效方法)再加上老师所教授的解题技巧和套路。SAT阅读总共五篇文章:第一篇一定是小说,可能会是18~19世纪的古典小说,文字难度相对较高;后面四篇为一篇社会科学(含图表)、两篇自然科学(一篇含图表、一篇不含图表)和一篇政治历史,出现顺序不定,其中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比较现代、文字难度稍低一些,政治历史一般选自美国历史文献或者名人演讲、文字难度高(所以备考时也可以补充一些美国历史、阅读一些历史文献资料以了解当时一些重点历史事件中人们的态度和价值观,有助于读懂这样的文章);另外不含图表的自然科学或者政治历史可能出现双篇对比(算作同一篇),即出现两篇话题相同的文章(两篇的篇幅约为其他文章的一半),观点可能相似、可能互补、可能对立等,问题有针对第一篇的、针对第二篇的、以及针对两篇关系的,相对难度较高。对于绝大多数中国考生来说,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三篇文章相对容易提分、小说和政治历史两篇提分较难,所以初学者一般从前者先入手,只有能够将前者读懂了才能开始挑战后者。本人阅读速度偏慢,65分钟内阅读五篇文章完成52道单选题几乎就是难以企及,所以本人的考试策略是先做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每篇文章分配12~13分钟,再做小说、分配14~15分钟,最后做政治历史、分配14~15分钟。时间分配都是理想状态,加起来正好65分钟,一般实际模考和真考每篇文章都会出现超时,但由于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把握较高,属于稍微多花点时间可以有效减少错题数量的,那么会稍微多花点时间;最后对于政治历史则会非常粗略地浏览一遍文章大致了解文章在讲些啥然后开始做题,会剩最后五六道题来不及做则只好使用C大法了,毕竟在这种情况下决定能够得多高的分还是取决于其他认真做的题里面做对了多少。关于刷题,OG模拟题、可汗学院、PSAT和真题基本就够了,刷题不求多但求精,做完题后再重新精读一遍、查出妨碍理解的单词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没怎么读懂的文章。时间隔了很久的题目可以反复刷,真题可以等临考的时候计时模考顺便检验一下自己制定的策略是否合理。

 

2、语法

相比旧SAT写作部分里面的语法选择题,新SAT的语法出现了比较大的改革,所有44道单选题嵌入了四篇文章,要求在35分钟内完成对这四篇文章的修改完善,平均每篇文章8~9分钟,对阅读能力仍然有较高的要求,但解题具有很强的套路性,是比较容易上分的一部分。“语法”只是这个部分的俗称,官方的称呼叫作“写作与语言测试”(Writing and Language Test),题目从“标准英语表达”(Standard English Conventions)或“思想表达”(Expressionof Ideas)两个维度进行考察。前者主要考察英语语法,难度大多较低;后者主要考察文章的表情达意是否合理,难度稍高,这一方面也可以说是用来辅助准确写作的。因为套路性很强,对老师课上所讲解的语言点和解题思路要定期温习,并且通过刷题来加以检验、培养考点意识以及做题速度。与阅读相似,OG模拟题、可汗学院、PSAT和真题基本就够了,时间隔了很久的题目可以反复刷,真题可以计时模考。

 

3、数学

相信这部分对绝大多数中国学生都非常容易,考试必须力争满分800!数学部分所考察的知识点在国内高中一二年级时就应该全部讲完了,一般无需担心知识点上的漏洞;但相比旧SAT,新SAT的数学部分出现了很多题干较长的题目,包含了很多解题根本用不到的无关信息,这时候就需要有对题干中有效信息提取的能力。另外,考试的时候一般都会提前做完,但一定要检查!一定要检查!一定要检查!更不能跨区域做题!

 

4、写作

SAT写作虽然成为选考部分,但很多大学都要求申请者提交写作成绩,因此写作实际上也是必考的。这部分本人分数也不太高,也没资格说太多。新SAT写作是50分钟内阅读一篇议论文然后写作分析这篇文章的作者如何运用议论手段(权威Ethos、逻辑Logos、情感Pathos等)使他的文章具有说服力,所以写作部分仍然对阅读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写作应当提前准备模板并将它用得熟练、不然时间会来不及,但模板痕迹不能太过明显、最好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实话实说本人刚开始学习SAT时可以说很长一段时间都根本不知道作文该怎么写,所以需要阅读一些官方范文(OG和可汗学院上面都有)并加以分析。另外,写作毕竟需要分析文章,相当于考察了批判性思维,所以备考期间也非常有必要阅读一些英文原版报刊和杂志,上面有很多评论性的文章,大量阅读这类文章对于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肯定是有帮助的。

 

七、申请硬性材料——SAT2

上文所说的“SAT”全称叫做SAT Reasoning Test,此处的“SAT2”全称叫做SAT Subject Test,报考时可以根据自己学术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选择科目进行考试,但一次考试最多选择三科,此外SAT2SAT时间相同、SAT2的时候就不能考SAT,而且有些科目只在特定几次考试提供、如果报考需要注意。需要申请者提交SAT2成绩的大学一般只需要提交两科的成绩即可,但也有很多考生会报考三科这样如果一科炸了还可以只提交另外两科的成绩。绝大多数中国考生都会选择理科科目,难度普遍较低,尤其是数学二级,基本大家都能满分800。本人报考了数学二级和物理,这两科大多数的考点在国内高二年级就全部讲完了,数学二级只有很少一部分内容可能需要自己再看书学一下,但考试难度依然属于会了就一定做得出来的;物理考察范围稍广,有些光学、量子力学、相对论的内容可能国内课程不涉及,需要自己看书学习,但考试难度都不高。由于国内普高化学课程内容与SAT2的化学考察范围差异较大,因此本人没有报考化学,本来备考时间也不是非常充裕。本人是在高二的六月份参加的SAT2考试,五月份SAT考完之后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准备,而且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时间用来忙于学校功课,毕竟后面还要应付期末考试,但这一个月期间看看书刷刷题已经足以两科都是满分800了。所以理科科目对绝大多数中国学生而言都可以轻松应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所有大学都需要申请者提交SAT成绩,但只有排名较高的大学需要申请者提交SAT2成绩;一些排名较低的大学可能即使提交了SAT2成绩他们也不拿它作为考量标准(具体以大学官网上的信息为准),因此考SAT2的前提还是在SAT考试中取得了较高的成绩,经验表明SAT考不到1400那么SAT2就是没有意义的。另外,对于准备申请纯理科专业的学生而言,参加一科文科的SAT2考试(比如美国历史)可以真正体现自己的学术实力,对于申请是有很大帮助的,但需要付出的备考时间就不言而喻了,一切需要根据时间来安排。

关于SAT2的辅导书,巴郎和普林斯顿都很推荐,二手资料:

http://shanghai.baixing.com/yueqi/a1266568560.html(巴郎数学二级)

http://shanghai.baixing.com/yueqi/a1266575304.html(巴郎物理)

http://shanghai.baixing.com/yueqi/a1266584781.html(普林斯顿数学二级)

http://shanghai.baixing.com/yueqi/a1266590847.html(普林斯顿物理)

 

那么2018Fall美本申请复盘总结的上篇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这里重点总结了标化考试的方法和一些小小的经验,希望能对后面几届同学有所帮助。下篇会着重总结本人的活动列表以及复盘整个高三申请季,等本人尚未出结果的申请出结果后一并进行总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国大学申请有门道,重点考查的其实是这项成绩!
高三学姐哭着告诉你,如果我能从头来过,我会这样规划我的高中三年
学姐分享丨放弃考研,JHU、波士顿市场营销+宾大教育offer到手
2011耶鲁女孩姜砺砺分享成功经验
2017年托福SAT考试完整时间表 附高一、高二、高三规划和备考建议
【绝对经典】史上最全:关于SAT考试的37个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