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想得太美,所以才过得不好?


1.

人的存在是什么?
这很明显是一个哲学问题。但是思考这个问题,意味着你心灵的成长。
“我是来这个世界做王的,所以一切不顺我意的事情,都让我愤怒,世界居然没有以我为中心,让我总是感觉到我很平庸,这简直让我无法忍受。”
一个人这样理解自己的存在,其实有可能是自恋人格障碍。(注意我说的是“有可能”)

为什么有很多人会有那么多的自恋幻想,有的人甚至达到了自恋人格障碍的程度?
这在精神分析里面有很多解释。
但其中一个解释应该是——如果我不让自己活在“我很牛,很特别,是宇宙中心”的这样一种自恋的感觉里,那么我就需要去直面我很普通,我是芸芸众生的一员,我可能会随时在无常中遭难或者死去,最终我会化为乌有,这种死亡和消失的恐惧我无法承受
一个人有太多不切实际的不恰当的自恋幻想,精神层面就会容易出现障碍和问题。
他的幸福和满足感会比较低,还可能有很多自我攻击、被挫败、抑郁、焦虑,
因为他无法操控现实都按照他的自恋幻想去发生。
所以幻想越多,他越会被现实冲击。
他可能会不爱这个世界,只是因为世界没有听他的。


2.

自恋幻想很厉害的人,从概率上讲,幸福感会比较低。
很多人在不同层面去幻想着自己的特别,为了圆这个对自己撒的谎,他们一直很辛苦,但最后还是很容易被一个个现实彻底打翻。
少数人的幻想一直没有现实突破,这样的人可能比较快乐。但这是小概率的事情。

什么叫做“幻想了自我,然后维护这个设定,然后又被现实打脸呢”?
比如,有的人的自恋幻想是“我是一个绝对的好人,一个绝对善良的人”,
这种FLAG,让他/她费了巨大的力气去压抑自己人性的真实,真实人性的需求,让他无视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是一种高等动物,从根本上,我们的生存环境里还是保留着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底层代码,只是文明让这种代码显得隐性,并且也人为干预了太过动物性的残酷的生存竞争。
可是现实的残酷,为了资源的竞争在我们所知的任何一个文明里都是存在的。

没有任何不美好和竞争的地方,我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乌托邦”。
所以,在不是乌托邦的地方,设定自己只有绝对的善良、利他、毫不利己,以此让自己感觉到自己很有价值、很高尚纯洁,而周围都是占他便宜、内心阴暗的坏人,
这种感觉的确是相对于这个人来说,很是满足。在他潜意识创造的故事里,他凭借这种品性的纯洁高尚,就是特别之人

既然是特别之人,就能避免前面开头说的,作为芸芸众生会遭逢无常、遭遇不公平、经历很多苦痛最后死亡和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恐惧。这是他在潜意识里面,他和这个世界冥冥之中的主宰讲的条件。

那么他付出了什么?
他压抑了自己很想表达“我想要”的这种略带攻击性的本能;他在很多时候期待别人能主动来满足他,但是别人却没有这样做,他可能会觉得委屈和受伤;他不能做一个自私的人,所以他无法为自己而活,总是在考虑别人希望他怎么样……
然后,当他发现,“好人没有好报”,世界没有按照他的自恋幻想出牌的时候,他是愤怒的,不甘的,因为他压抑了自己设定自己为一个很善良的人原以为会有特别的奖赏。但是没想到,世界的剧本不是如此。这只是他潜意识里的剧本。
这就是被现实打脸。他很愤怒。这种愤怒可以叫做“自恋性暴怒”。


3.

这样的愤怒,就像一个小孩不讲道理的吵架。
的确,自恋性暴怒,是因为一个人的人格还停留在其实很小孩子的阶段,还没有长大。
也就是说,自恋人格障碍,或者这种人格特质,说明这个人的人格固着在了幼儿的心理阶段,没有向前成长。
那么如果我们退后一步,去做观察和思考,像个真正的大人那样,感性的感受,理性的思考,我们就会发现:
一个真正善良的人,在付出的时候,就已经收获了回报。因为做一个善良的人,去爱,就是他的目标,就是他想要的。


但一个幻想和设定自己善良,以此区别自己和他人,以此想要超越他人,获得满足和价值感的人,他也已经获得了回报,那就是他能活在这种设定里,认为自己很有价值,认为自己很特别。
心理满足是一种强烈的满足,情绪价值是一种超高的价值。这种回报是确实存在的,而且价值不菲。
两者都获得了回报,为什么后者会如此愤怒,如此委屈呢?因为他觉得这还远远不够。所以他有不切实际的强烈期待。就是我既要,又要,还要。
他忽略(屏蔽)了他在过程中的获得,拒不承认他已经拥有了不低的回报,是为了保有“继续哭闹”让别人都来满足他的理由。
我再举个例子。
有的父母,A父母,是真正有爱的能力的人格成熟的父母。所以,去爱自己的孩子,去全方位付出和陪伴孩子的成长,虽然也辛苦,但是本来就是他们喜欢、想要做的事情。有爱的人,就是想要去爱人啊。有人可以去让他付出和爱,本身就是一种报偿。一种幸运。因此A父母在爱孩子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回报。回报就是,他想爱,于是他可以去爱。所以A父母会认为孩子是生命的礼物,绝不会认为孩子亏欠了父母,他们是感激孩子出现在自己的生命里,因此做A父母的孩子不会总是被愧疚感笼罩。在潜意识的世界里,孩子并不是既得利益者,那么父母也不是受害者和牺牲者。
这就好像,一个本性善良的人,在这个世界可以做一个善良的人,不需要违背本性去做一些糟糕的事情,这本身就是一种幸运和祝福。因为他可以做他自己。


B父母,不是真正有爱的能力的父母,他们设定了自己是好人,善良的人,绝对爱孩子的父母。这是他们的自恋幻想,也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人设——因为他们没有内心的能力去面对实际上不够能力去爱、内心匮乏、人格发展有一些缺陷的自己。他们无法面对其实自己很弱小,因为早年养育的问题,他们自己还处在婴幼儿的人格发展阶段,所以他们更需要幻想自己很特别,而无法处理“我其实很普通,甚至有需要成长和疗愈的人格问题”这样复杂的事情
所以他们压抑了伪装了自我的真实后,他们很艰难地付出去做一个看起来不错的父母,对于他们来说,的确是不容易的事情了,然后他们发现孩子长大后居然不属于他,不听从他,甚至很多事情上不认同他,
所以他们怒了。他们恨天恨地,怨恨孩子,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回报,特别凄惨,特别不公
但是他们的付出其实也已经有回报了,只是和他们自己设定的不一样罢了
回报就是——在他去付出、做一个看起来不错的父母的时候,他们获得了价值感和满足感以及他人的认同,去抵消了他的内心深处其实无处不在的自卑感和低价值感。在孩子还没有长大成人的时候对孩子绝对的控制这也是他始终需要的。孩子是首当其冲去满足B父母自恋幻想的功能性存在。

B父母实际上不断在生活中获得了情绪的回报,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我永远都是高尚的,我永远都是对的)。但是他们还是很愤怒,觉得生活和孩子亏欠了他们很多很多。
那只是因为,他们想要的是在别人的世界里说一不二、被永远认同和服从,被永远赞美和歌颂。
就像一个婴儿极度希望体验到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可以控制世界和妈妈。这是一种和他人无法分化的欲求,必须通过对他人和外部环境的绝对控制来实现。
可是当这样的父母养育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当孩子们接触了更多更广阔更真实的世界(而不是父母营造的),当孩子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生活,独立的判断,和他人开始建立关系,他们一定会对父母产生一些复杂的情感,毕竟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和养育。他们逐渐去创造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可能就会心理或者物理距离上逐渐远离养育者,逐渐完成分化。在很多感知和观点上,他们逐渐呈现出于父母不同的体验和视角。
所以并不是孩子没有回报父母,很多孩子二十年以来、三十年以来,四十年以来都被愧疚感控制,从出生开始就在不断配合父母,满足着父母疯狂自恋的需求。他们竭尽全力,一直在给父母提供着情绪价值和存在的意义,甘愿自己的生命被父母掌控,人生的选择为父母让路。
但是这个回报在B父母看来远远不够。

当孩子这个生命真正存在于这个世界,而不是作为父母所拥有的部分存在的时候,孩子鲜活的存在势必就击碎了父母疯狂的自恋幻想。
建立在占有另一个生命的基础上的绝对控制崩塌了,父母的自恋幻想遭遇了暴击。所以他们愤怒不已,委屈不已。
人格发展停滞的养育者需要孩子一直留在自己身边,无条件的放弃自我的声音以满足养育者的自恋幻想,毕竟他们的这种极端的自恋幻想难以由社会和正常的人际关系满足。所以当孩子长大,发出了自己的声音,甚至渐行渐远,他们会愤怒,也会因为无法理解到自己一直以来其实也有获得,而觉得委屈,觉得不幸。

所以

如果一个人在关系中仍然保持着自己很多的自恋幻想,那么他就会觉得关系令人失望,和极度受伤。

越被他看重的关系,越容易成为伤害他的匕首。

其实伤人的不是关系,也不是另一个人,而是一开始这个关系在我的心里如何设定,如何认知。我如何定位我自己,决定了我对生活的感知。





人的存在是什么呢?
这个存在短暂得可怜,近乎于虚无。
所以,我很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的人需要活在一定程度的自恋幻想里。
但是除了幻想我们很厉害很特别,我们就不能以其他方式去面对我们的虚无和渺小吗?
答案是成长

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是A B之间,包括我自己。我们有善良和崇高的时刻,我们也有一直存在的人格阴影,劣根性,有着懦弱和对人对己的虚伪。觉察并能够对自己承认这一点,就是极大的成长。
人的渺小是既定的,但是成长是无限的。
当我们的内心成长到有足够的强大可以面对真相,我们就能坦然面对我们的渺小和生命的虚无、无常。
我们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待在幻想里,去自己欺骗自己。
自私是我,懦弱是我,无力是我,丑陋是我,
当我们拥抱了这一切的真实,那么我们就不再需要爱幻想的自己,而能够去爱真正的自己。
当你拥抱真正的自己,你就拥抱了真正的世界。
因为世界就像你,就像无数个你,有光明面、阴影面、以及很多很多的不尽如人意。
我们活在很多的幻想和防御里。幻想了一个剧本和设定,然后小心翼翼防御着各种袭来的真实,生怕幻想被打破。

什么是自由呢?自由不是你的幻想都成真。
而是,当你不再防御,你就自由了。
这样的自由,哪怕短暂,也是极为珍贵的事情。

最近看了一部韩剧,《某天灭亡走进我家门》,
其中有一句台词,是突然身患绝症又因为爱上了很快就要消失的男主角而陷入痛苦的女主角很气愤疑惑地问在人世间的神,“我们谁都没有变幸福,这算什么好结局?”
在人世间的神说:“活下去你就明白了。为了这一瞬间,所以要经历所有,这样才会是美好结局。”

为了一瞬间的体验,所以要经历所有。
也许生命的设定本来就是如此。
因为会消失,因为无法永恒,所以在体验时我们才觉得格外美丽和珍贵。
生命的短暂虽然残酷,无常和苦痛虽然很多,但是如果你拥有过哪怕一瞬间的体验,你也可以认为这便是你来到世界的意义。


你可以选择因为拥有过而感激,也可以选择因为无法继续如愿拥有而消沉愤怒。
当你认为瞬间即是意义,那还有什么不是美好的结局?
这份结局甚至不需要神来赐予。


-  The End  -
转载须授权
排版编辑:小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孩子的自卑,是如何养成的?
为什么有些人对待爱情过于理想化?
优秀就是好事吗?| 让病态自恋见鬼去吧
病态人格:自恋型人格与边缘性人格
童俊:自恋型人格障碍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异同
理解人格结构二|依恋模式如何影响你的一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