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老说孩子撒谎,那只是不同年龄段的“非真实表达”!

发现孩子老说谎,要怎么做,怎么引导呢?

果仁妈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从孩子早期阶段撒谎背后的原因讲起,通过真实案例的剖析,以及育学家的建议分享,提供结合孩子年龄特征的最佳介入方式和对策,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本文转自常青藤爸爸,作者小马哥
ID:ivydad_ivydad,已获授权



英语中对于“说谎”有两个词汇对应,大家比较熟悉的是“lie”。但是孩子说谎,一般会用“fib”,中文翻译是“无伤大雅非真实言论”。

从语言表达上就能看出,成人需要区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非真实表达”,对于孩子的非真实的言论,可不能随便扣“说谎”的帽子。



 1 
孩子过早说谎是坏事吗?

在2015年Kang Lee的在一次2-16岁的研究中发现,如果孩子能够越早说出“有说服力”的谎言,那么他们在青少年阶段发展优于普通人的可能性越大。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有说服力”。Kang Lee认为,孩子要说出有说服力的谎言需要具备两种条件:

 第一   孩子需明白成人的思维角度。

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要理解别人的大脑思维简直太难了。这里不得提到Theory of Mind,大部分人把翻译为“心智理论”。但我认为,这个翻译并不准确,更好的翻译应该是“换位思考能力”。

3岁之前的孩子,大部分孩子并没有换位思考能力,他们认为自己看到的世界和所有人一样

举个例子,3岁的孩子趁玩伴离开,把玩具车放在沙发底下。他的脑中是无法判断,自己的这个行为会让玩伴找不到玩具车,他会默认,玩伴的大脑与自己接受了相同的信息,这也是为什么,你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会因为玩具被藏而发生争执。因此,如果3岁多的孩子就能判断出成人的思考角度,那简直就是天才!

 第二   他需要把真实的想法放缓存。

这种大脑的缓存能力可不是所有孩子都有的。Lee在对1200个孩子从2岁一直跟踪到16岁后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说谎,但是只有极少部分孩子可以“骗过”大人。

研究发现那些谎言“有说服力”的孩子大脑的“executive fucntioning”(执行功能)可能比别的孩子强,这个脑部功能使得他们可以比常人有更好的信息筛选以及推理能力。

因此,他们可以把一些信息缓存在脑部,并且用高层次的脑部思维,说出具有说服力的谎言。



 2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为何说谎?

从整体数据上看,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过说谎行为,孩子在早期阶段有意识说谎次数处于上升趋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又会下降

研究者对多篇关于孩子说谎数据比对后发现:

  • 2岁多孩子有“意识”撒谎只占到30%;

  • 到了3岁,有意识比例上升到了60%;

  • 到了6岁之后,孩子的说谎几乎都是有意识的行为了。


那究竟每个年龄段到底为什么撒谎呢?

2-3岁的孩子的语言能力才刚刚起步,他们并不具备完整表达整个事情的经过。经常会出现孩子“跑火车”的现象,他们只能顺势往下说,无法清晰的记得语言的起点。所以也容易让大人感到,他们的说法不符合实际。

有一个很简单的检测方法,你可以让孩子复述一遍刚刚讲过的话,几乎很少有孩子能够完整的复述。研究也发现,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无法区分什么是真实发生,什么是想象。

心理学家Elizabeth Bether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语言具有很强的“坚持性”,这种坚持只是为了表达他的情感和独立性,与文字内容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比如你会看到3岁的孩子说,“爸爸吃了我的饼干!”而且反复说很多遍。这时候你与老公确认,发现并不是老公偷吃的,而是孩子自己吃的。可能你会十分紧张,觉得怎么这么小孩子就说谎了?

如果用Elizabeth的观点,孩子说法只是为了表现出自己很独立,以及当时的情感可能有些愤怒。这种愤怒很可能是自己喜欢的饼干被吃完了。由于这个年龄段无法区分想象和真实。刚好这个时候他觉得可能是爸爸吃完的,于是就说出了这样的言论。因此,家长对于3岁之前的孩子说谎,可以不必惊慌。


孩子到了4岁说谎的原因与3岁前有明显的不同,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真实与想象的区分能力,也是语言发展最好的阶段。四岁多孩子的谎言,更多的是一种“语言能力”的炫耀。这个年龄段对于感受的认知很需要父母的帮助。

Lee在接受《周末日报》采访的时候说,不需要对5岁前孩子的说谎大惊小怪,但是需要把每一次“非真实言论”当做一次与孩子探讨感情的机会,告诉他们“诚实”与“说谎”后别人可能有的感受。他指出,如果光用暴力或者其他行为强行制止孩子的说谎行为,并没有达到任何的教育目的。孩子这个年龄段需要知道自己的言论与别人感受之间的联系。

如果孩子到了5-8岁依然经常说谎,家长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研究表明,孩子常常为了逃避一种不好的感受而使用说谎的。家长这时候除了关注这种行为本身,更需要看到孩子谎言背后的需求


 3 
如何处理?

为了让父母更好的知道遇到撒谎如何处理,我在这里分享一个6岁左右孩子撒谎的真实的案例:

一天有位幼儿园老师很着急的来问我,班上家长反映自己家孩子学会偷钱和藏钱了,质问他的时候,孩子还死活不承认,家长特别着急,不知道怎么办。

为了提出有效建议,我们必须先弄清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



我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觉得匪夷所思。因为“钱”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学生而言,并没有任何的意义,要产生“偷”和“藏”的行为,更是无法解释。

在与老师的进一步沟通中,我了解到这个幼儿园正好在做与“钱”有关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可以在教室中进行购物等体验,他们可以把钱换成物品带回家。从这部分的信息,基本可以判断,孩子确实通过幼儿园的活动对“钱”的认知进一步加深,并且把他视为一种权利。

可是孩子为何会出现“偷”和“藏”钱呢?如果光从行为上分析,折射出的是孩子认为钱所带来权利的珍贵,并且想通过“偷”和“藏”来存储这种权利。如果再往深处思考,孩子并不是稀罕钱本身,而是钱可以置换的东西。

老师反映这个孩子在幼儿园集市中买东西,家长更多的是注重对结果的夸赞,比如“我们家宝宝真棒,今天给妈妈买了一个大西瓜!”

于是我猜测孩子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孩子想用钱去置换更多让父母开心的东西,并且得到夸赞

那为何一定要使用“偷”和“藏”呢?我认为有两点原因:

1. 这是孩子目前认识范围内,这是可以得到钱的唯一方式。

2.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法认识到,自己这样的行为会使得父母伤心,他们无法把行为与他人情感相联系。

家长不必因为“偷钱”行为而给孩子贴上“道德败坏”的标签。对于谎言的狡辩更多是人的本能。这里再举个生动的例子,大家就能明白。

比如一个成人开车闯了红灯,被交警拦下。当交警问你“知道为什么刚刚我把你拦下嘛?”几乎所有的成人都会狡辩,目的无非是为了逃避惩罚以及违法者并不认为这种语言会对听者产生任何感情上的伤害。


依据以上的所有分析,我当时对孩子的说谎的行为提出了2条建议:

1. 父母需要帮助孩子理解“撒谎行为”对于感情的联系。

父母可以试探性的猜测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比如“宝宝,你是不是想要换更多的礼物让爸爸妈妈开心呀?” 在倾听孩子的解释后,告诉他,说谎对于父母情感的直接影响,可以说,“爸爸妈妈很伤心,因为爸爸妈妈认为比这些礼物更重要的是宝宝和我们讲实话。” 

要给孩子台阶下,不要纠结孩子是否真的承认说谎,更重要的是让他真切的感受到父母的感受。哪怕用等待,给孩子拥抱,都是特别好的感情传达方式。

最后进入一个收尾期,家长阐述完感受之后,还要直截了当的告诉孩子,讲实话的好处。比如,“如果宝宝和爸爸妈妈说实话,我们可以一起来想办法去完成,我们也可以一起去超市给家里添置东西!” 这里不建议父母再提说谎会受到的惩罚,而是直接说讲实话的好处。

2. 以后对于孩子的夸赞,应该注重“过程”而并非“置换物”本身。

父母也需要对这一次“偷钱”行为反思,当时是否太强调“置换物”带来的喜悦,而不是孩子的努力?

如果适当削弱“置换物”带来的喜悦,而强调过程,孩子说谎的行为可能一开始就能会避免,例如“妈妈今天可开心了,宝宝学会自己拿钱给家里添置东西!宝宝不给自己买糖,而是想着妈妈喜欢吃西瓜,宝宝学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这点最让妈妈开心了!”

虽然这个语言十分生硬,但是可能会削弱对于“置换物”本身的夸赞,能够最好的避免孩子想要用更多的钱去换更有价值的“置换物”。



 4 
更多建议

为了更全面的帮助父母应对孩子的撒谎行为,我特别搜索了美国主流育儿杂志。教育学博士Marie Hartwell-Walker在回答孩子早期撒谎相关问题时给家长提供很多条建议,挑选了有代表性的5条建议:

 1. 家长平时需要“说实话”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提高诚信,成人自己在生活中就必须做到“讲实话”。很多孩子的撒谎行为,反映出的是父母平时在与孩子交流中的不诚信。

 2.交流前,家长需要确认自己的情绪 

在你与孩子交流关于撒谎的问题前,必须要确认自己的情绪状态。如果你已经感受到自己的焦虑,惊慌,和愤怒,需要暂缓交流,找一个没有人的角落,深呼吸。

如果你想要交流达到最好的效果,必须保证自己的情绪状态是平静的。

 3.家长千万不要期待:一劳永逸 

针对早期阶段的撒谎,最主要原因是孩子无法区分真实与想象。如果你只是责怪孩子“撒谎”,而不帮孩子区分他们理解的误区,那么情况很难缓解。你可以使用“你可能觉得是…但是..”或者“你想象中觉得....其实是…”等语句,帮助孩子更好的去理解这种误区,才能更好的减少撒谎行为。

3-4岁的孩子,这种理解误区会重复出现,这是正常的发展现象,千万不要期待你介入一次他的行为就会消失。

 4.尽量避免把早期撒谎行为上升到道德高度 

如果你要让孩子理解“撒谎”是“非道德”的行为,他们几乎无法明白。即使他们口头上可能同意你了,最多也是被你唠叨烦了。

正确的做法是和孩子讨论这样的行为会给听者感情上造成怎样的不愉快,并且鼓励孩子在发生撒谎的当下,就自己想出下次如何处理的方案。这样的交流才是真正有效的。

 5.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就算孩子有很多次的撒谎行为,你还是需要每一次根据行为本身去帮助孩子,而不要给他贴上标签。

如果一旦孩子意识到自己在父母眼中就是一个“大骗子”,那么之后他改变的动力就会降低。同时这种标签也会降低你对事情发生时候的客观判断,增大误判的可能。


每日话题


你家宝贝撒过慌吗?
你是如何处理的?
留言区分享吧!
作者 | 小马哥,文章授权转载自常青藤爸爸(ID:ivydad_ivydad)。主理人常爸,本公众号由耶鲁毕业、在世界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工作多年、目前在哈佛大学读教育学硕士的奶爸创立,旨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推荐优质教育资源。提供大量幼儿英语启蒙和国学启蒙在线资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在两个年龄段犯错,父母记住别打,看完心疼宝宝
哪几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难带?过来人:当妈的全凭一口仙气在吊着
鲍秀兰:2-3岁孩子的智能发育和早期教育
3岁宝宝什么都要争第一:是性格原因还是家长影响?
家长控制不住吼2岁孩子,父母了解心理,打开他们与外界沟通通道
自控力好的孩子,都被这几样东西满足!(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