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定要理性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3)

  新常态不只是中高速增长,更不是“去GDP”

  本来新常态指的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状态,特别是新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多个方面,不仅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是人们往往过多地看速度,这是不利于全面准确把握新常态的。不能认为前30年的旧常态是高速增长、GDP至上、年均增长10%左右,现阶段新常态就可以不考虑经济增长,甚至不要GDP,年年都将稳定在7%左右。实际上,旧常态中虽然多数年份是增长10%左右,但个别年份出现过大起大落的经济增长速度,最高的1984年达到15.2%,最低的1990年下降到3.8%,新常态也不能完全排除特殊情况的出现。比如,有可能个别年份由于突发的或难以预见的天灾人祸、国际环境的严重恶化,导致经济增长大幅度下降,或因为新出现的有利因素,使得经济增长又达到两位数的高速度。新常态更不是不要GDP,而是要以人为本、成本更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更好、成果公平共享的GDP。这样的GDP,越多越好。

  新常态专指经济发展,不宜泛化

  正如有学者指出的,现在还出现了把新常态扩展到其他领域的泛化现象,认为现阶段中国所有方面都出现了新常态,提出所谓 “政治新常态”、“社会新常态”、“文化新常态”、“生态新常态”等,也需要予以澄清、纠正。虽然从常态的语义上看,任何变化着的事物都会存在旧常态、出现新常态,但是新形势下中国是不是所有的方面都出现了新常态,这需要经过深入科学的研究以后才能准确断定和说明,不是简单地套用一下“新常态”的概念就能了事的。我们认为,这些“某某新常态”至少现在还很难准确科学界定。比如,现在很难判定我国的政治有无新常态与旧常态之分、是否开始出现新常态,无法清楚准确说明政治旧常态与新常态中的民主、法治、党的领导等是什么状况、有什么区别。至于什么是“生态新常态”,更是说不清、道不明。生态平衡被破坏之前的状态,就是其自然状态或者说是生态的常态,能够讲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状态是生态旧常态、恢复生态平衡的状态是生态新常态吗?显然说不通,因为恢复生态平衡就是恢复生态原来的常态,无所谓“新”。而且,追求时髦、形式主义地到处套用“新常态”,会造成“新常态”概念泛滥,引起思想混乱和反感,干扰对具有特定内涵的、专指经济发展态势的“新常态”的正确理解和合理应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适应新常态
立足新常态 谋划“十三五”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趋势变化之七:启动“新常态”绿色引擎
新常态下保持长期发展|时事话题
增长潜能 改革红利(经济观察·专家谈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