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谓中華民族
中華民族
中華民族,是土著的,不是外來的。中華民族以中為國名,中乃德目,即不偏不倚,無過與不及之意。華為地名,加以中字,合稱為中華。
帝舜建都於蒲坂,國號曰虞。虞為華之轉音,虞與夏代,常稱虞夏,即是華夏。虞夏又稱中夏,即中華。古代華夏之君,多建都於黃河南北,地居中央,亦曰中原。華夏民族即以後所稱之漢族,其後又稱為唐人,其間歷經事變,乃有今日之繁榮壯大。
歷代相承,疆域漸廣,凡所屬地,皆稱中國,亦曰中華。今曰中華民國,乃兼容並蓄,將漢、滿、蒙、回、藏、西南邊疆民族、臺灣山地同胞等宗族融於一大洪爐,合而稱為中華民族了。今後祇有中華民族,而無漢族或其他民族等名稱,這是全中華民族每人皆應有此一正確的認識與共同的觀念,而且是互助合作的總體。
中華民族與我國國土相配合,故稱為國族,是世代一系相承。 國父說:「我說民族就是國族,何以在中國是適當,在外國便不適當呢?因為中國自秦漢而後,都是一個民族造成一個國家。外國有一個民族造成幾個國家的,在一個國家之內有幾個民族的。」就中華民族成長之歷史而言,中華民族是由幾個宗族融合而成,散布於帕米爾高原以東,即黃河、淮河、長江、珠江、黑龍江流域之間,各依其氣候地理環境之差異,而有不完全相同之習慣風俗、乃啟宗族的區別。然而五千年來,由於彼此間接觸機會之多與遷徙往來之繁,乃不斷相與融合而成為一個中華民族。但其融合的動力,是文化不是武力;融合的方法,是扶植不是征服。一遇外來武力侵襲,是抵抗其武力,勝利後,不復施加以武力,而示以德報怨。各地宗族,若非同源一個始祖,即是相結以累世的婚姻。此為中華民族崇高倫理思想與博大仁愛精神,共同維護其生存,逐漸成長以至於壯大,巍然獨立於東亞。
民國六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方酣之時,國父著「中國存亡問題」一書,對我國外交政策,有極明確的指示。他認為外交政策之最大作用在獲得真正之友邦,然欲得真正之友邦,非有獨立自尊之精神不可。 國父說:「其國不可以利誘,不可以勢劫,而後可以自存於世界。即令摧毀,旋可復興。不然者,雖號獨立,其亡可指日而待也。」又曰:「須知國家之受損害,有時而可以回復,若國家之行動為人所迫脅,不謀抵抗,則其立國之精神既失矣,雖得大利,又何以為?昔人有言,匹夫不可奪志。士有志也,國亦有之。」 國父主張民族意識喚起以後,又須去己之短,取人之長,果能跟上世界潮流,去學外國之所長,必可以學得比外國還要好,此所謂後來居上。
第一次大戰,美國威爾遜總統提倡民族自決主義。此一主義,其應用於國際間者,自極為正當,至其應用於本國者,就非漫無限制。故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中,「承認中國以內各民族之自決權」下,緊接「當組織自由統一的中華民國」。 國父著民族主義,第一講即發揮「民族」二字的意義,謂美利堅新民族,便是合英、荷、法、德、俄幾國的人,同化到美國所成的名詞。像美國這樣的民族主義,才是積極的民族主義,是本黨所主張民族主義的好榜樣。又謂當仿效美利堅民族的規模,把漢、滿、蒙、回、藏五族,同化成一中華民族,和美國在東西兩半球互相輝映。民族自決之義,就本國言之,不能超過於地方自治之範圍;自決非分裂之謂,就非許其一方脫離祖國,一方歸併於他國。至於假民族自決之美名,而行變相的帝國主義,那是我們民族主義者所堅決反對的了。
國父認為中國固有的道德,最發達、最進步的,是「國家的道德」。孔子所謂:「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危,厚往而薄來。」孟子所謂:「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這些都是世界上國際政治理論中的異彩,為西方政治學者、經濟學者所遠不能及的。他們.至多是主張民族平等、國家平等,而決不了解「以大事小」為平天下的真意,「存亡繼絕」、「濟弱扶傾」為平天下的實際政策。國父認為這一種民族道德,就是和平的道德,是中國文化的至寶。歷史上中國強盛的時期,亞洲民族從沒有經濟侵略與政治兼併的史實。亦不見有帝國主義與殖民地之分。將來世界持久的和平,必定要靠中國人恢復起固有的民族精神,具備了偉大的實力以後,才可以真正實現。(侯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文化的特征和基本精神
淺談道德文化的脈絡
​劉羅堤:老子《道德經》“絕學無憂”芻議
羅列將軍:懷念伍道遠先生
道德經 | 醇和居博客
秋叶飘伶的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