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尹辉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纷纷引入,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必须改变传统的简单化灌输的传授方式,构建符合新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课题式教学力图将研究性学习理念渗透于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以课题研究为教学的切入点,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景或途径,把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道德品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融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课题研究的作用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③“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④“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二、课题的含义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精彩不精彩,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学话语要简洁明了,能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听全面;教学手段要先进适合,能让学生易理解、易接受、易记忆;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适合不同学生发展需要,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学得快。《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中这样表述教学有效性的概念: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
 三、课题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一)了解学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点
  新课程提出“以学论教”的观点。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不是教师表演的道具和观众,而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科学的引导最终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互动等多向互动的、和谐的课堂教学。
  第一、调动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同是基于外在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具有某种兴趣,就成为主动性得以发挥的动力源泉,学生就会主动、深入地去探究和思考。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在学习中,要培养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主动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如:我在上“初中思想品德”法律部分知识时,一改过去以讲为主的做法,让学生明白“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学习法律知识,养成守法习惯”四个问题,结合事例分小组展开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责任,下决心学好法律常识,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第二、培养独立性,由“我不能学”转变为“我能学”
 传统教学低估、漠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课堂变成“讲堂”,教师变成了“讲师”,学生则成“看客”、“听客”。这样学生独立性不断消失,依赖性越来越强,其实每个学生都具有相当强的潜在的独立学习能力。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由“我不能学”转变为“我能学”。如:在上初中思想品德《自我负责》时,打破常规一框题定讲的模式,按“自学-讨论、质疑-演讲”的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共用三课时,第一课时:学生自学,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提的问题收集归类。第二课时:组织学生讨论,提出疑难问题,适当地点拨归纳。第三课时:教师让学生以“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学生”为题撰写小论文,由学生组织演讲,教师做听众,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师生间的互动、互联、互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独立性,使学生明白,我能学并觉得很好。
  第三、发现独特性,由“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差异,“一刀切”现象十分普遍,这种“齐步走”式的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禁锢了学生的头脑,压制了学生个性.在新课程改革中,思想品德课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从而发现学生学习的独创性,使不同资质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努力方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它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新课程教学目标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我们应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机整合来确立教学目标。
 总之,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如果我们的课堂能让教师和学生都愉悦其中,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舒畅地完成教学,这样的和谐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追求和谐课堂的一个方面。课堂教学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新课程的推广,是教学的生命。有效性教学在构建和谐、有效课堂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四、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一)内容:
 1.探索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有效教学形式
 新课程要求教师尽快实现角色的转变,在教学中成为组织者、参考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开发者和决策者,在实践活动课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是有学生的需要而产生的,由此在教师角色转变中又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哪些有效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与参与,提高效果,这是研究的内容之一。
  2.研究教材中适合活动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探索适合农村学生的思想品德活动课内容
  新教材中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课源于生活,源于社会、贴进生活,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新教材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情趣,达到教育效果,而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互动、合作、探索,是有利于学生智能发展的,新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是重要内容,每一个单元都有3----4个活动适合课内开展,哪些适合本地本校学生开展,这是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内容之二。
 3.研究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中对学生行为和品德形成的多元评价
  在新教材的施行过程中,书面考试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方式,如何就学生在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行为过程中作出评价,应该是从多方面体现的,思想活动课教学一定带来课堂内外知识、能力、情感多方面的多种评价指标,作为老师,改变以往老师的主观评价建立老师、学生、小组等多重评价主体,形成对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行为表现的多元鼓励评价,去发现学生个体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自身点滴“成功”的价值,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目标:
 1.通过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学交流活动的有效性策略。
 2.通过研究,使学生形成有效数学交流模式,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交流能力。
 3.通过研究,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通过研究,完善学校的校本教研制度,促使新课程改革在学校的进一步深入实施,提高课程改革的质量。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和主要措施
 本课题自接到立项通知书以来,我们政史教研组作为思品课题承担者,以思想品德程为支撑点,对师与生、教与学、课程与开发等关系中的教师角色与学生主体进行深入的研究,力求建立新型的教师观与学生观。运用文献研究、调查访问、个案统计等多种方法,围绕“新课程、新理念”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操作行为的研究,从而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至此,课题研究已经结束,现对前阶段研究进行总结。
 (一)主要过程
 任何探究都是一种有目的的探索,有没有研究过程及过程的真实性,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学生的自学能力、认识水平和学科素质的提高与形成,就是在对相关信息提取、加工、分析、处理的过程中发展生成的。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充实的情感体验、健全的人格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历炼而成的。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宽裕的学习空间和主动权,让他们充分的理解、讨论、感悟,高效率的达到目标,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才能渐渐形成自己的学科知识。我们也经历有效的探究过程
 准备阶段:
 2006年10月,参加总课题组核心成员第一次会议,商讨确认课题研究方向。
 2006年11月,召开子课题组成员会议,商讨我们课题的研究步骤,明确各子课题研究方向,确定子课题研究的负责人及核心成员的任务,讨论《开题报告》的撰写。
 2006年12月,课题主持人填写课题开题报告。
 实施阶段:
 2007年1月,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组第一次会议,宣传课题研究。
 2007年2月,制订了课题研究计划及分工。
 2007年3-6月,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思想品德课有效性研究学生问卷调查和撰写调查报告。
 2007年9-12月,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第一轮思想品德课有效性研究优质课竞赛并进行深入分析.
 2008年1-6月,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思想品德课有效性研究论文评比活动”。
 2008年9-12月,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第二轮思想品德课有效性研究优质课竞赛和校内公开课。
 2009年1-5月,收集整理资料准备结题。
 (二)主要措施
 1.明细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就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明细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围绕农村初中思品课的内涵特点及价值目标,分别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初中思品课实施中的公民参与技能培养实践的基本内容与策略及评价进行研究。我们把品德课程的教学研究与课外综合实践研究进行整合,以品德课程的教学研究为引领,以品德课堂为阵地,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实践参与为抓手,让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知识与技能,在实践参与中形成体验,打造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2.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网络,适时调整人员,稳定研究队伍
 我们深知,要搞好课题研究首先要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考虑到我校的实际情况,,由学校的专职品德与生活老师及学校骨干教师形成组员,全面负责学科教学研究工作,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分工明确。
 课题组长尹辉,主要承担课题研究的指导、组织、实施等工作,保证课题研究人员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以及课题实施的计划性和时间性;负责课题的理论指导,是实验方案的主要设计者。
 课题组副组长郝良虎、石次文、协助课题组长做好课题研究的指导、组织、实施等工作,并负责资料收集整理汇总工作。
 课题组主要成员杨立珍、丁武明、李会清、高吉存等课题研究的参与者和开展课题实验的学科教师,负责开展课题研究,收集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评价、总结,完成课题实验任务。
 在课题研究期间,有个别组员因工作调动或变化不能参与,我们也及时做了调整(见“人员变动说明”),将优秀的老师充实到课题研究队伍中来。新的课题组中既有一线教师,又有主管本学科的管理者,既有多年从事德育理论研究的人员,又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为课题研究奠定了人员基础。课题组人员稳定后,我们便不定期地召开课题组成员会,共同讨论课题实施方案及落实,并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同时课题组成员还要为临时任务出谋划策,集中解决教研进程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事实证明,课题组成员在近两年的的各项活动中都起到了专业引领作用。
 3.调控研究进程,狠抓过程管理
 在课题的指引下,我们紧跟课题组的研究方向,抓实我校课题研究过程管理,不使课题研究流于形式,使课题的研究取得一定的实效。
 (1)积极组织课题培训,提高组员素质。
 任何一项课程实验,都是以教育思想的转变为前提,是丰富和发展教育思想的一个具体过程。为此,我们经常不定期地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标,强调在常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课程理念的学习,依托新教材,进行教材、教法研究。
  我们一致认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课程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晶。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关注课程的综合性、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在课题活动中,我们一是努力把课题组活动建设成教学思想的交流会,引导课题组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二是努力使课题研究活动成为教师自我教育实验成果的发布会,让他们意识到自我经验的重要;三是使课题组活动成为教育、教学信息产生与传递的场所,教师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信息的创造者;四是使课题组活动成为教师人人可以发表独立见解的学术讲坛,让课题组教师由过去被动的参加者、听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究者、主人,从而加速了课题组教师成长的步伐。
 (2)进行实验前测,做好科学调研。
  为了更好地了解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意识和学生主体意识情况,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课题组设计了一套课题问卷调查,提出了以下问题:
 ①你喜欢本学科吗?如果你喜欢本学科,其原因什么?如果你不喜欢本学科,其原因是什么?
 ②你喜欢本学科的老师吗?如果你喜欢本学科老师,其原因什么?如果你不喜欢本学科老师,其原因是什么?
 ③你觉得思想品德讲对你的生长有何影响?你认为本学科教师的教学方法怎么样?
 ④你觉得上课认真听讲对你考试成绩的影响有多大?你上课是否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
 ⑤你对目前思品课的考试评价方法是否满意?
 利用这些问题分别对全校的1221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表以“思想品德课有效性研究学生问卷调查表”为研究主题对调查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学习情况.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对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还是比较满意,使感觉到思想品德课对个人的生长和考试成绩的提高都能有较大帮助。但问卷也反应出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如学生对本学科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是很满意,希望老师们都能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发现,努力营造课堂上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普遍感到压力较大,对新教材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目标还有诸多不理解的地方等问题,使我们后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更具有了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⑶立足思品课堂,积极改革教学模式。
 我们深知,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认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最终要通过课堂来实践。因此,加强教师对课堂教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在组织骨干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时力争做到:我们的各种活动紧随思品课程的实施,改革的步伐迅速反应,全员参与;我们活动做到有计划,按步骤实施,我们要根据计划主动探究,资源共享,定期交流,对计划做适当微调,提高我们课题研究的质量。因此我们针对前一段时间的问卷调查情况结合我校实际,积极立足思品课堂,认真进行思品课堂有效性研究和探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①积极配合教务处制订了新的思想品德课课堂评价标准(课堂评价表见后附件)
 ②认真组织课是题组老师进行教学理论培训,使有效性渗透到教师的教学理念中。
 ③开展思品有效性课堂优秀展示课,由优秀青年老师石次文老师带头主讲师范课。
 ④组织全体课题组教师开展有效性课堂展示月活动,课题组成员人人参与讲课。
 ⑤认真分析总结前一阶段性工作的成功与不足,扬长避短,让教学的有效性渗透到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中。
 ⑥组织教师撰写教学反思与体会并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使有效性课堂研究成为我校教学改革的领头雁。
 (4)精心设置作业,深入推进课题研究
 过去,教师布置的作业基本上是单一的纯知识的书写作业,以巩固知识为目的。现在,教师除了布置一些必要的知识性的书写作业以外,教师还布置了许多活动性的作业,如社会调查、查资料和写小论文等作业。还如一位老师在上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九课第二框时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1、把今天学习的心得体会,讲给父母听。2、主动做一件为他人着想的事,想一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3、与班上对自己有意见的同学交心,征求他们对自己的意见,并谈出自己对他们的看法,主动消除误会。学生对新式的作业比较新奇、喜欢,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也高了。
 当然“有效性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一直在实践中尝试,在尝试中成长,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落实新的教学的理念、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不应该随课题研究的结束而停止,而应该成为我们永恒的追求
 六、研究的成果
 1.拓展了有效的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蓝本。它虽然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但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该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选择,增加、补充,有效整合教材资源,真正使教材成为学生乐意学习的有效素材,从而使课堂更加富有活力。
 充分挖掘了教材资源,不是“照搬教材”,而是“活用教材”。同时,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境,设置认知冲突,以情激趣,以趣导思。让学生的注意指向新知,并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教学内容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十分自然地找到现实原型,并且现实原型的引入确实也能有效地增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此时的生活情境就是合适的、有价值的;如果教学内容本身没有明确的现实原型,并且从所学知识本身引入反而会更直接、更清晰,此时,就没有必要 “为生活而生活”“为童话而童话”,直接从所学旧知引入亦未尝不可,或许还可收到开门见山、简捷明了的效果,大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组织了有效的合作方式
 要培养21世纪创造性的人才,合作交流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学习团队合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虽然合作学习是有效的教学策略,但不能认为,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就会出现合作的效应。目前,一些课堂过分追求“观赏价值”,非常浅显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不必分组的内容安排小组学习,显而易见的结论要求学生实践、验证,对所学内容不加分析,似乎没有讨论就不是“探索”,不分小组就没有“合作”,没有实践、验证就不会“发现”。其实,合作学习是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不仅是认知的需要,而且有着更广泛、更深刻的意义。不仅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思维含量,扩大参与面,使各自分散的发现变成集体的共同财富,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开放的学习中各抒已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协作创新,实现自我调控促进思维的发展,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虽然说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重要学习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不一定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仍有着合作学习不可代替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3.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听课发现,对新课程抱积极主动态度的教师,他们的工作热情高,平时积极进行各项活动,他们的课堂教学都呈现出可喜的变化。(1)课堂气氛活了。相当部分教师都努力重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践行、思考。课堂上老师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课堂上经常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学习局面。师道尊严在淡化,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由知识的传授者逐渐变成了学习上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对学生的评价,肯定的语言多了,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思维活跃,畅所欲言,充分展示自我。(2)课堂的组织形式开始发生变化了。作为政治课,以往我们的课堂往往都是以讲授为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讲,被动接受知识。现在的课堂上,我们的教师开始运用探究式、讨论式、小组合作、专题辩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强调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探究、辩论等学习过程中获得体验,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成为学生经常性的学习方式。(3)课堂的教学目标变了。以往的课堂,教师注重的是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现在根据新课程要求,本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的地位与过去不同,强调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优先目标,因此,在课堂中教师非常注重情景的设计,特别是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设计问题,教学中降低了对纯知识的要求,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体验,强调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同和形成。
 总之,课题的研究提升了我们学校教科研水准和办学质量。在多次培训的过程中,在教师交流互动中教师得以取长补短,得以共同提高。活动的开展为我们赢得了赞誉。
 七、问题和讨论
 1.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滞后,束缚了教师进行课改的手脚。虽然新课程实生的轰轰烈烈,但适应新课程的多元评价体系还没真正形成。因此,目前很多学校对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还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有时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指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再加上现在一些教学质量检测的试题与课改不配套,教师的课改因担心学生的考试分数,担心日后的升学考试而放弃。对于学生的评价,由于多元评价体系还没形成,一些新的评价形式如学习成长记录档案袋评价形式因实施起来工作量太大而被舍弃。因此,评价制度成了课改的“瓶颈”,束缚了教师课改的手脚。
 2.硬件设施的落后,制约了新课程实施。由于我县贫穷落后,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远远不足,保障新课程实施的必要硬件都没有具备。新课程实施后,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补充大量的课外资料帮助教学,教师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时候多了,需要学生搜集资料信息的时候多了,但现有的条件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效果。在我县农村学校没有学生知识和信息的重要社区资源——图书馆;没有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学科教学形象直观理解的场所——科技馆;没有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文化宝库——博物馆;没有改变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学习方式的优越条件——网络资源。校外课程的不足,给农村学校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挖掘、开发带来了难度,限制了农村学校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使他们为课程资源不足而发愁教师只教教材、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
 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到,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是一项系统教育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密切配合;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舆论、媒体的大力支持和实际配合,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社会、学校、家庭文化、舆论环境和有利条件;需要为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需要引进、借鉴、继承和吸收古今中外有利于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段;需要加强教材建设,削减死记硬背的知识,增加能力发展知识和应用知识;……形成提高初中思品教学实效的立体网络和有效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
  《新课程》  
  《中学生时事政治报》
郧县杨溪中学《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组
 执笔人:尹辉
教学研究录入:editer    责任编辑:webediter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想品德活动式教学及其有效性研究课题申报书2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有效性—优化课堂提问的研究》 - 内容 - 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
初中思想品德自主有效互动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 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管理博客
5-3备课环节:备课研讨会议记录
聂洲小学举行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开题论证会议
省级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申报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