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浒传:虚构中的史实》解读

这是一本谈论古代小说《水浒传》的小书,作者是日本著名汉学家宫崎市定。宫崎市定是一位历史学家,是日本京都学派的代表人物,一生研究中国历史。宫崎先生说,自己从小就是《水浒》迷,初中开始就反复读《水浒》,直到一百零八将的名字全都记下来了。《水浒》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它不能脱离史实。《水浒》找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真实片段,通过虚构,把它提炼成一系列问题。整部小说,就是在追问这些问题。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书,就是要为你还原小说背后真实的历史背景。今天的解读中,我们分成契机和结局两部分,来讲讲这本书。

《水浒》的故事,用最简单的方式概括,就是一群好汉落草为寇、聚义梁山的故事。但整个故事其实还有一条暗线,就是一个王朝是怎么崩溃的。所以古人总结,梁山聚义的契机可以归结为一点,就是“乱自上作”。

我们知道,《水浒》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徽宗年间。宋徽宗没有管好国家,北宋就断送在他手里,在历史上,这是有定论的。

有的人会说,宋徽宗虽然当皇帝不行,但是徽宗年间,国家富庶、城市繁荣,他的艺术成就也很高。但宫崎先生说:北宋的繁华其实是表面现象,而且只在首都汴梁。这种繁华就像一场注定要以悲剧结局的大戏,主演是宋徽宗,而总策划就是当时的第一大奸臣蔡京。

蔡京在徽宗的父亲神宗执政的时候就考中科举了,但是仕途一直不太顺利。他能够上位,跟另一位奸臣宦官童贯有很大关系。

宋徽宗喜欢文玩书画,他即位之后不久,就派亲信童贯去杭州搜罗古董书画。童贯在这里遇到了失意的蔡京,蔡京很懂这些文人的玩意,童贯正好请蔡京来当顾问,相当于给宋徽宗做买手。徽宗对买回来的东西很满意,童贯也没有独享功劳,举荐了蔡京。蔡京从此平步青云,一路当上了宰相,任期长达17年。

这件事,表面看起来没什么,就是同事之间互相帮助。但是,它带来的影响却是非常可怕的。宦官和大臣勾结,自古以来就是政治上的一大禁忌,会带来各种政治问题。

蔡京的第一大罪状就是结党营私。宋代以前,朝廷选官主要是看门第。唐代有了科举之后,选官的标准开始偏向个人能力。刚好,宋代的时候,宰相有了人事任命权。所以在选官的问题上,宰相就有了巨大的权力。蔡京上位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这个权力,铲除异己,扶持自己人。

蔡京的第二大罪状是造成北宋的财政危机。宋徽宗喜欢花园,于是很任性地从全国各地征集奇石花木,打造自己的花园,历史上叫花石纲,纲就是货物的意思。徽宗奢侈,蔡京和其他大臣也好不到哪去。他们的日常开支不够用,就会接受贿赂。

这就是宫崎先生在书里为我们还原的《水浒》真实的历史背景。理解了这个背景,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涵,因为这就是《水浒》故事发生的真实契机。

《水浒》故事有一个很具体的历史原型,北宋确实有一个叫宋江的人,曾经统领三十六个盗匪,在山东地区作乱。历史上真实的宋江为什么作乱,目前还找不到明确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从一段类似的故事做一个合理的推测。这段故事,就是《水浒传》后半部的大戏,方腊叛乱。

方腊叛乱是真实的历史,也是对北宋末年的政局影响很大的一个事件。方腊自己有个小生意,收入很可观。本来日子过得很不错,没想到,在徽宗年间,这个小生意却成了灾祸的来源。

徽宗是出了名的浪费天子。官吏为了满足他,就得掠夺老百姓,横征暴敛,连穷乡僻壤的农民都不得安宁。方腊这点收入,一旦被官府发现,就成了掠夺的对象。方腊很倒霉,还被征去给县衙跑腿,被人当猴耍。他心里当然更不爽了,所以方腊对官府,那是深恶痛绝。不平则鸣,这就是方腊反叛的直接原因。

宫崎先生在研究中还发现,方腊反叛还有一个更隐蔽的社会原因,就是北宋开始形成的商人组织。北宋政府对盐、酒、茶这些商品实行专营,赚取高额利润,来补贴财政亏损。盐、酒、茶卖得贵了,自然就有人铤而走险,私下买卖。宫崎先生在史料中发现,方腊就是私营盐茶的商贩。我们可以推断,方腊反叛肯定是得到了盐商集团的支持。

方腊的队伍毕竟是乌合之众,碰上北宋官兵,不到百日就被剿灭了。方腊叛乱发生在江南,这里本来是朝廷金库的坚实后盾。这一折腾,江南地区一下失去了两百万人口,对本来就亏空的北宋朝廷来说,真是雪上加霜。不久之后,北宋遭到金人的攻击,终于维持不下去了。所以宫崎先生说,方腊反叛和北宋灭亡是有因果关系的。

《水浒》故事发生的契机,就是真实的历史中,北宋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宫崎先生为我们还原的另一段真实的历史,就是真实的宋江,到底是什么样的。

开头提到了,《水浒传》有两种不同的结局。第一种结局是梁山聚义之后,宋江带领梁山好汉接受招安,讨伐方腊,立下战功。第二种结局,只到梁山聚义,没有招安和后面的故事。

在第一种结局里,宋江最后由于奸人陷害被赐死,李逵、吴用、花荣等人也都跟着他一起死了。这种结局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一百回,另一个是一百二十回,基本情节差不多。增加的二十回,讲的是梁山好汉征讨其他的叛军,显然是为了让读者更尽兴,给梁山好汉更多建功立业的机会。

这种结局,很符合一般读者对英雄好汉的期待,但是,它有一个地方不太合情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大多都是对社会不满,对朝廷有怨,为什么刚刚形成气候,成了誓死效忠朝廷的仁义之师呢?

明代文人金圣叹就对这种处理很不满意,所以他去掉了招安以后的故事,把《水浒》改成了七十回,留了个开放式的结局。金圣叹这一改,成了文学史上的一段公案。文学评论家为此争论不休,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宫崎先生从历史学的角度,给这段公案做了个了解。他发现,梁山聚义和征讨方腊,这两段故事给人感觉违和是有原因的。它们来自两段不相干的历史,因为误解才被硬拼在一起。

宫崎先生发现,在真实的历史上,北宋年间有两个宋江,一个是自立山头的盗匪宋江,另一个奉旨讨伐方腊的大将军宋江。宫崎先生经过一番考证,证明了这两个宋江肯定不是一个人。就拿时间线来说吧,四月还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大将军宋江,怎么可能在一个月后,突然占山为王、落草为寇呢?然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又被朝廷生擒,紧接着就回到前线打仗去了。

这本书就讲到这里。《水浒》情节复杂,人物众多,不过,它有一条很明确的线索,就是因为乱自上作,所以聚义梁山。整部小说,就是在解释这段因果。读历史学家讲的小说,最大的价值,是给你提供一种外部视角,让你跳出小说的故事情节,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理解它。《水浒》提出的一个问题:在一个朝廷失序、处处不公的社会,一个人还能履行“忠义”吗?小说把这个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答案需要你自己在读小说的过程中去寻找。而且小说的价值,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提出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军龙门阵|此人堪称战神,却比高俅奸,水浒好汉被坑死?
《水浒传》里那些的“太尉”
宋徽宗连宋江都杀了,却为何对这位好汉情有独钟,让他随驾左右?
【品水浒】水浒好汉为何赞同宋江招安
活捉方腊后,鲁智深暗示最好离开宋江,但只有6人听懂,得以善终
《水浒细节解密》之 默默无闻的大奸臣杨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