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谢大光 | 耕堂聊天续记
userphoto

2023.04.21 浙江

关注

文章以作者与孙犁先生的交往往事,洞见出孙犁的文学思想,一位温暖、智慧的文学大家跃然纸上。本文叙述多为一手史料,对孙犁研究具有史料价值。

耕堂聊天续记

文 | 谢大光

本文刊登于《随笔》2023年第2期

疫情未平,唯整理旧物安心。年初理出《耕堂聊天记往》万余言,先生逝世二十周年时,经报刊发表,余情尚温,初夏清理阳台积存,又得旧录若干,依例列为《续记》。先生恋旧,我亦有癖,故常于不经意间撞见,获大惊喜。不知此幸还会再再否?

1980年1月,《散文》月刊创刊,创刊号刊发了孙犁《度春荒》《村长》《凤池叔》《干巴》一组短文,为先生“乡里旧闻”系列散文第一批收获。刊物出刊后,专程去耕堂,征询先生意见。先生兴致好,见到我说:“你们的第一期,除了丁宁那篇,大部分都看了。还可以。茅盾的不错。刊物的补白,给人一个印象,为补白而补白的尽量少。鲁迅的短文也有补白。但在刊物上,现在有明显补白的意味。作者也不好。版面要力求大方,不能太挤,要给人以比较舒展的感觉。给我的刊物,已经送人三本,谁来了我都替你们宣传。”

《散文》杂志创刊号封面

创刊号《笔谈散文》一栏,发表了施蛰存先生专程写的《回顾与前瞻》。孙犁仔细读了,建议我们:“请他写些编《现代》的回忆录,或体会。那是第一流的刊物,现代书局出的月刊。”

那天正好韩映山在,一起议论《散文》。韩说,能否开个专写新人的栏目——《新人物志》,以写风貌为主,发一点议论,吸收报告文学的一些长处,每期有一两篇为好。比如《张士珍在家里》这样的。

1980年7月29日,听说孙犁这几天身体不舒服,一早前去探望。耕堂门前露台上,用几块红砖搭一长条木板,并排摆放着十几盆花,窗下,一架葫芦顺着窗台攀缘而上,远远看见孙犁围着花忙碌着,见我过来,拍拍衣服,让我进屋。我说先看看花。在这儿聊聊多好。孙犁说,他觉少,每天凌晨四点多就起床,给这些花儿翻盆,浇水,修枝,施肥,忙活到吃早饭。我向他请教养花之道。孙犁自嘲地笑了起来,说,他可不是真正的养花人。侍弄花草不过是为了活动身体。身体越是不舒服,越是坚持活动,对写作大有裨益。孙犁又说,他住的大院里,“文革”前家家养花,光白海棠就有十多盆,真是个大花园,现在差多了,这几盆花还是近两年人家陆续送的。

进屋后,我问孙犁这几天写东西吗?孙犁说,在看刘绍棠的中篇《蒲柳人家》。身体不好,屋里光线暗,借着窗前的微光,坚持读完了。小说本来时代气息不浓,当标签硬贴上去,写三角恋爱,和社会、人物命运没有多少关系的爱情纠葛,一写就是三角。现实主义走样了。现实主义有个师承关系,哪一流派,有哪些发展。别看热热闹闹的,没有多少能留下来。一些不搞创作的纯理论家,把青年一味捧。刘绍棠也说,老作家,都不对青年人的作品说心里话。他很胆小,怕得罪人。像萧也牧,就是个悲剧人物,爱直言,得罪了人。有家属几次让他写写,他不好写,一写就涉及一些人。7月里突发头晕,摔倒两次,写东西心发虚。吴泰昌来津长谈一次,走后几天几夜没睡好,牙肿了,又补写三页稿纸,加进去。他一想到病就怕,不是怕死,是怕给人添麻烦。

1981年11月2日,周一,阴天。下午到孙犁家,有客在座,60岁上下,红黑的脸,皱纹横竖。孙犁介绍说,老张是老战友,现在津南卫生局工作。1947年,编《冀中导报》,老张办造纸厂,说是造纸厂,实际上就是两台骡子拉的石碾。双抄纸,贴满村墙上晾干。贴是个技术活,贴不好就满村飞得都是了。孙犁说起往事,红光满面,眼睛睁大了,身子靠在藤椅上,脚蜷在地下,不时朗声发笑。造纸厂用收集来的旧书做原料,泡纸浆,总是先让孙犁挑一挑,有用的留下。孙犁在散文《静思》中写到过。他对《冀中导报》很自豪,问老张当时发行多少,现在都很难找到了。图书馆里即使找到,也都破损,土造纸还是不行。

老张走后,孙犁又谈起周扬辞职问题,对文艺界形势很关心,表示要过一段再写,现在也不知怎么好了。前些天,写了首长点的诗《吊彭加木》,原不想发表的,李牧歌(《天津日报·文艺周刊》编辑)来,看见了,非拿走不可。(《吊彭加木》写于1981年10月21日,载1981年10月29日《天津日报》)又说中宣部让赵守义协助贺敬之管文艺,表示担心。文艺就怕和上层政治关系搅上,搞不清楚。

1982年12月17日上午,在报纸上读到《谈美》,文前小序简要说明,该文出自与一位西北大学研究生谈话的提纲。我有些好奇,孙犁难得有这样谈话的兴致,从文字上看,论述精辟,都是深思熟虑的见解,并非一时之兴。什么人,能有这样的幸运!今天在耕堂,向先生问起。孙犁说,是西北大学的研究生,姓李,30多岁,准备写毕业论文,导师姓唐,是朱自清的学生。这位李同学先是来信联系,孙犁回复说身体不好,路又远,有事写信吧。信可能还没到,人从西安就来了。孙犁问他论文的内容,他说是作家对美的看法。他的论文有些新东西,论述比较生硬,孙犁和他就谈了起来。边谈边记下要点,后来整理成文。谈的时间不短了,孙犁说还谈吗?对你很例外了。关于美的话题,这回谈得比较系统。

我说,这个年轻人很幸运,您平日难得有这么好的兴致。孙犁说,他身体不好,总怕怠慢了人,得罪人。要看精神好坏,很有关系。要赶对了。有天中国青年社来人,正好他有病,客人也多。讲到四本书,她记不下名字来。他写在纸上,递给她:“你记到本子上吧!”结果她又问:“你一天都怎么过?”他是个病号,还能怎么过?他就有些反感。

1983年4月29日、1983年5月3日,两次到耕堂,前次郑法清在,后一次,柳溪在。

孙犁见到我,先是说:“后记写得很好(此处指遵先生嘱,刚写出的《孙犁散文选》编后记)。”

《孙犁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接着又说:“进城后,我是尽力写郊区。每天白天去农村,晚上回来写两篇速写。很卖力气。后来'文革’时批我没干什么活,我是不服气的。但那终归是表面的东西。对于郊区农民,我没有对冀中农民那样深的感情。

“我现在写的小说都是实录。当然不是说这样好,而是我觉得这样写,比较适合我的情况。河北师大一位同志比较了解我,劝我别写这些小说,太伤神。但我只能写这些。这一段,准备写10篇小说,10篇故事。有一篇《夜晚的故事》,是写晚上院子里的活动的,花盆常被孩子偷走,邻居家的猫都丢了,后找回来,变了模样,眼圈都涂蓝了。”

郑法清问起换住房的事,说您这房子太旧了,又不安静,早该换了。孙犁笑着说:“现在都讲'交流’(交换)。我没有什么可给人家的。原来还给人家看些稿子,写点序,现在也声明不写了,看不了了。因此,房子就解决不了。

“进城以后,我是看了很多古书,搜集,整理,但也要有中学时的基础,才能看懂。养病时看得更多一些。一生心灵上的创伤很多,'文革’是一次集中的爆发,可以说是致命的打击。(我说创伤有肌肤之痛和心灵之痛。肌肤之痛,有人已淡忘了)

“五一时院子里孩子多,窜来窜去,大人们说,叫孙爷爷!我站外边,也招呼不过来,就躲在屋里,拿起杨肇祥提的问题,越写越有词了,写了八页稿纸,是我近来写得最长的一篇(《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有一个人名(张溥,字天如),虽然记得很清楚,也要查原书。

“'文革’后期,无事可干,除写书与文录,就是写年表。后来抄出几篇较完整的。

“给你写'读书记’,最费精力。桌上摊一堆书,下笔很慎重,恐怕出笑话。鲁迅当年那么慎重,还出错误,但要尽力避免。

“(19)56年一场大病,躲过了反右。鸣放时,常有人来找我。我说,我人都顾不上了,还能鸣放吗?遂躲过。否则(19)57年是在劫难逃的。我是目标之一。”

1983年8月27日,到孙犁家看望,有一个多月未来。从近期《天津日报》重发孙犁早年谈报告文学的文章(《报告文学的感情和意志》,1941年10月冀中区油印刊物《通讯与学习》刊发)谈起。孙犁说,他自己都没有记起这篇文字。河北省博物馆找到后,将抄件寄他。我说,发现他早年的观点和现在似有不同。孙犁笑着表示同意,但说,又不是矛盾的、完全相反的。现在强调真实,是有针对性的,因为不真实的太多了。早年看理论书多,文章都是谈理论。现在看书少了,只能谈些印象了。

《天津日报》1983年8月25日重发孙犁《报告文学的感情和意志》

我谈到他年轻时,很有锋芒,写文章不怕得罪人,基本上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不管对方能不能接受。现在虽然常有人说你文章如何锋芒,比起当年差多了。只是别人的文章更圆滑一些,就显出你的锋芒来了。我提到1952年给安乐师范学校几个学生的信,若是现在写,绝对不会写成这样的。

孙犁说,是的。青年时热情,少顾虑,当时的环境也使人很少想自己。现在看到早年的文章,都不相信是自己写的。

我说,这是文坛很可悲的事。谈到现代文学研究上的一些情况。

孙犁说,青年没有比较,有各种偏爱和看法是正常的。鲁迅当年喜欢的迦尔洵、安德烈耶夫,都是文学史上没有什么地位的作家,但与他当时的感情比较投合,就翻译、推荐。和鲁迅后来喜欢的果戈理、高尔基等,相差太远了。青年人有些偏向,不要大惊小怪,现在批贾平凹,大可不必。经过比较,他们会找到正确的东西。

我说,过若干年后,青年人中还会出现“鲁迅热”的。看了很多东西,一比较,最深刻的还是鲁迅。其他人是没法比的。孙犁说,是的。

谈到近期写作。孙犁说,从8月17日下雨那天,开始恢复写作。让他闲着没事,他是待不住的。已经写了两篇。一是游记(《一九五六年的旅行》),济南,南京,杭州;一是书简,写给贾平凹的。都给了《羊城晚报》。写东西怕给刊物,拖的时间长,就想早些看到。这是老年人的心理吧。下一段还想写点读书记,梁启超等,但又怕麻烦。一写,就要把书摊开。因此,可能先写几篇记住院和住疗养院生活的。

1984年6月初,一次在耕堂聊天,孙犁问我:“听他们说,你也写散文。拿几篇给我看看。”我说刚学着写,不成样子。回去找了《落花枝头》《离宫月夜》等六篇发表过的,拿给先生。大约过了一周,再去耕堂时,孙犁说,几篇散文看过了,文字不错,有些新东西,但还不够深。主要是对生活看得不深。对生活要看得透一些。多读书,多思考。具体意见,要再想一想,准备写一封公开发表的信给我(《散文的感发与含蓄——给谢大光同志的信》),又说,对有些问题我们无能为力,只能听之任之,做好自己的工作,在事业上求得发展。作协的人事安排,根本不听他的。辞职也不会理会他。

1986年12月一个周末,看望孙犁。一进门,孙犁即兴高采烈告诉我,为他的“读书记”找了个“地盘”。地盘者,海外版《人民日报》。孙犁说,一是字大,好看;二是校对认真。以前给《光明日报》发,都要大样寄他自己校对。我又补了一句:“还发得快!”孙犁哈哈大笑,情绪极好,动手拿出报纸给我看。文章发在二版右上角,我点着说:“这就是您的地盘。占领下去吧!”

1986年的海外版《人民日报》

孙犁说,这几天连写了三篇读书记,正在改的一篇,放在茶几上,我拿起来看,是写《世说新语》的,对于历史与文学的关系,讲得透彻。又说起在《羊城晚报》发的谈杂文文章,拿出报纸让我看。孙犁说,关国栋来信,邀请他去广州开杂文会,名单列榜首。关哪里知道,他是什么地方也不去的。孙犁对《羊城晚报》印象颇佳,《花地》编辑万振环请他题写书名,他怕写不好,多写了几张寄去,万振环收到表示,不用的也要“珍藏”。每次寄稿去,万振环必三回信:接稿一封,发排一封,刊出寄样报又是一封。他很感动。

孙犁问到我的写作。我诉了一通苦,内心无法安定之苦,被一些失望、无用的想法纠缠。孙犁说:“我现在除了看书、写作,对任何事也没有一点兴趣。”我说:“您写了这么多,对这个大杂院的人事是非,可从未涉及过。”孙犁有些狡黠地笑了:“邻居是不能得罪的。”

保姆玉珍进屋,对我说,自行车有点毛病,让我帮忙看看,能不能修。孙犁说:“他哪里是修车的人。”同来的小李出去,帮着修好了。

1987年7月,同事小李有些问题想当面请教孙犁。让我找个机会陪她去。小李大学毕业不久,说话直率,问孙犁:“从文章里看得出,您虽然不想当官,更不愿让人看不起,受轻视,是这样的吗?”

孙犁说:“我不是不想当,而是当不了。试过几次,都不行,抗战后,冀中区党委书记林铁,让我当秘书,熟悉的人都说,他干不了。推了。(19)49年到报社,总编王亢之调到市里,让我跟他到市委宣传部,我未去。后任总编,原来对我不怎么样,和王有矛盾。王一走,以为要赶我走,结果却请我吃饭,又吃了冰糕,吃拉稀了。一定挽留我。也是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吧。”

小李接着说:“您适合干出版社,不适合搞新闻。”

孙犁说:“从苏联访问回来,冯雪峰对我挺看重,要调我去人民文学出版社,市委也同意了,我自由主义惯了,不想去,后来有些后悔。和冯夏熊谈起过这一段。冯说,亏了没去,和我爸爸在一起,你更吃苦头了。”

孙犁又谈书报文章出错误现象。《文艺报》上冀汸文章,说《马氏文通》是宋人著作。这样的笑话他也闹过,太炎,章炳麟的号,本名没搞清。还有叶德辉。手头备个词典,要随时查。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揭莉琳

审核:王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犁先生诞辰110周年 | 读懂孙犁 学习孙犁
​孙犁的“编辑部”——重读孙犁系列随笔(一)
九十乐章: 白生对白
谢大光谈枕边书
《芦花荡》作者简介
苗雨时:荷花淀派综论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