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堡荐 | 一鸟有声人有心,声心云水俱了了。

  

堡仔荐书

【作者】[日]若山牧水(若山 牧水)

【译者】罗培、于航、张宇

【责任编辑】于航

作品简介

《树木与树叶》是若山牧水写于1921至1924年间的随笔集,其中有散文,有诗歌。本书节选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八篇散文,涵盖了春、夏、秋、冬四季,从九州的阿苏山说到关东的奥秩父山系,内容不可谓不丰富。

作者简介

若山牧水(1885年8月24日-1928年9月17日),战前日本和歌作家,本名若山繁。若山牧水热爱旅行,热爱大自然,他的和歌被刻在日本多地的“歌碑”之上。他始终爱着自己的居住地沼津海边那片名为“千本松原”的天然防护林,且在“千本松原”保全运动中留下多首歌作,是一名推崇自然主义的和歌作家。

  

精彩段落

鸟啼青山

在本月的一本期刊杂志社上,看到了一篇关于佛法僧鸟[1]的文章。写的是诗中的鸟儿并非是只在夏天啼叫,它们原本是从遥远的南洋[2]渡海而来,而到了秋天,它们仍要渡海而去。

在我们结婚那年,曾花费一个星期的时间去游览武藏御岳山[3]。那是十一年前的事情了,我们当时借住在山上的一位神官[4]家中。一日夜里,我去如厕。那间厕所要比普通的厕所宽敞许多。那是一个明月夜,皎洁的月光透过敞亮的窗子洒落进来。这时我听到了鸟鸣声,一种我不熟悉的鸟鸣声,声音来自厕所旁边一棵大树的枝头。

过了很久,我才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紧闭的窗户,那清朗的叫声依然清晰可闻。我坐在油灯的灯影中侧耳再听时,却只听到那鸟儿只是在间隔一段时间以后,才连续发出几声鸣叫。那声音实在是美妙,终于,我忍不住站起身来,走到户外。本以为声音是来自于其中一棵树,可当我走到那棵树下的时候,叫声又在其它大树的枝头上响了起来。当我蹑足来到这棵大树旁的时候,仿佛已经被那鸟儿察觉,叫声又在先前那棵杉树的枝头响了起来。是夜非但不似往常那般雾气浓重,而且异常晴朗;放眼望去,只见山峰与山峰之间尽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借着月色,就连立在山谷中那一棵棵杉树的梢头,便也是瞧得十分分明。那边又是一声格外清朗的叫声。响亮却不刺耳,带着几分委婉,又有几分沧桑,还略带几分沉寂,可以从中听出一种“清泉石上流”的圆润。

我越来越兴奋,不知疲倦地追着那叫声,爬过那斜坡上厚厚的落叶,穿梭于杉树之间,只因我无论如何也想要站在那声音的正下方细细聆听。但这叫声只是在一处啼上一两声,便转向别处,我终究还是没能追上,只得适可而止,踏着潮湿的败叶回到院子里。月光依旧皎洁如银,仿如山川的魂魄也流连于如此的月夜中一般。对于我而言,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耳闻如此不可思议的鸟鸣声。翌日一早,向这间宅子的主人提及此事时,主人说,那便是佛法僧鸟了。

当时我只顾着惊奇与兴奋,那鸟鸣声究竟是怎样的,我反而记得不是那么清晰了。直到数年后的一个初夏,当我在比睿山[5]游玩,于山中的一座古刹中逗留之际,才又听到了类似的鸟鸣声。询问寺中僧人,答曰“筒鸟”[6],多在白天闻其鸣叫。虽说是白天,但凌晨三点开始,便可闻其叫声,故而先前在云雾散尽的山谷中,在皎洁月光的映照之下,便也能听到它的叫声。在当时的纪行中,我便是如此记述的:

日盛木深,溪水在日光的照耀下仿佛升起了缕缕青烟,不知从何处传来的鸟鸣声,那声音如同是从巨大的竹筒当中喷射而出。虽然并无序曲终章,但那声音越是入耳,便越是着迷,仿佛是要被那孤独无助的鸟鸣声汲取了魂魄一般。其声时而间隔甚长,时而如同排枪般短暂而猛烈。要想见到这种鸟绝非易事。我为其声音所吸引,总想一睹其真容,然而几次三番深入密林,任那露水打湿衣衫,却始终未能得见其踪影。或许筒鸟正是因此而得名吧!

我想,这筒鸟莫非正是那空海诗中所言的佛法僧鸟?翻开杂志,只见其中记述的佛法僧鸟的形态:比鸽子略小,一般通体全绿,头为淡黑色,喙为红色,短小且末端有少许弯曲,腹部与背部呈绿色,有明显的淡蓝色斑纹,翅展约七寸,呈碧绿色,翅膀与尾部的末端呈亮黑色。其啼声为“嘭嘭——,嘭——嘭——嘭——嘭——”。据此,我觉得我听到的鸟鸣声应该就是筒鸟的叫声。

然而,鸟鸣声用文字是无论如何表现不出来的,声音既没有轮廓,又全然无影无形。此鸟啼叫之时,天地仿佛也不忍发出一点声音——那便是沉寂的声音。

布谷鸟[7]的叫声跟它有点像。“布谷——、布谷——。”那叫声就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音韵相叠加。郭公的叫声比起筒鸟,更添了几分寂寥。同样也是在黎明时分开始啼叫,同样只是在白天啼叫,但极少能在雨天听到它的叫声。说起在雨天活跃的鸟类,恐怕非山鸠[8]莫属了。

还有一种鸟的啼声与此相似,那就是呼子鸟[9]。呼子鸟的叫声比郭公更加像筒鸟。当然,其叫声也无法用文字来表述,总之就像是“啵啵啵啵啵”那样连续不断的叫声,比筒鸟的声音要小,多在黄昏时分啼叫。

这些鸟都是在青山初绿的时节开始啼叫的。攀爬榛名山[10]时,有一面很陡的山坡上种满了小松树,郭公的啼叫声便从隐约的松香味当中传来,此番经历着实让人难忘。据说奥州[11]地区所说的豆莳鸟便是郭公。

嫩叶、松芯,还有那烟雾缭绕的五月晴空。每当回想起这些情景,深山中传来的鸟鸣声便在心中回响,久久挥之不去。处理完手中的事物,我准备马上就去三河[12]的凤来寺山[13],这座山自古便以佛法僧鸟而闻名。还有身延山久远寺[14]后面的七面山[15]左近大概也能听到那样的叫声。

译注:

[1]佛法僧鸟,源自日本佛教流派之一真言宗的开山鼻祖空海的一首诗的诗名,即《后夜闻佛法僧鸟》。其诗全文如下:

闲林独坐草堂晓,

三宝之声闻一鸟。

一鸟有声人有心,

声心云水俱了了。

这是一首颇具禅意的七绝,空海将佛家三宝的佛(释迦摩尼)、法(佛法)、僧(僧侣)之声与拂晓的鸟鸣之声相关联,意在说明若在心中万物如一,则佛法既明。后世的人们却纠结于空海所闻鸟鸣之声源自什么鸟,以为听闻其声便是有缘于佛了。(译注)

[2]南洋,这里指日本的南方,特别是太平洋上赤道附近的洋面及其海岛之总称,而非东南亚。这一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几乎不再使用。(译注)

[3]武藏御岳山,位于东京都青梅市,海拔929米。(译注)

[4]神官,即日本神道的神职人员。 (译注)

[5]比睿山,位于京都的东北,京都府与滋贺县的交界处,海拔848米。(译注)

[6]筒鸟(学名:Cuculussaturatus,中文学名:中杜鹃),又名蓬蓬鸟,分布于东南亚至西伯利亚之间的广大区域,繁殖期的雄性发出“嘭嘭、嘭嘭”的叫声,就如同敲击竹筒的回响一般,日文名称便是由此而来。筒鸟平时的叫声听起来像“噼噼噼噼……”的声音,只有在繁殖期的雄性才会发出“嘭嘭、嘭嘭”的叫声。(译注)

[7]布谷鸟(学名:Cuculuscanorus,中文学名:大杜鹃),又名郭公,广泛生存于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作为夏季候鸟于每年5月左右飞到日本,主要生息地为山地或寒冷的平原。由于叫声类似日语“郭公(カッコウ)”的发音,由此而得名。中文叫法亦有此一说,清人徐珂在《清稗类钞·动物·布谷》中所述:“布谷,一名鸤鸠,又名郭公,绝类杜鹃,而体较大。” (译注)

[8]山鸠(学名:Streptopeliaorientalis,中文学名:山斑鸠),又名斑鸠、雉鸠,分布于欧亚大陆东部和日本。(译注)

[9]呼子鸟,出现在《万叶集》等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鸟名,有可能是郭公,还有一种说法是栗耳短脚鹎,究竟是何种鸟类并无定论。(译注)

[10]榛名山,位于群马县高崎市的名山。(译注)

[11]奥州,即古陆奥国,日本古代行政区划之一,相当于现青森县全境、岩手县全境、宫崎县全境、福岛县全境与秋田县东北部。(译注)

[12]三河,即古三河国,日本古代行政区划之一,相当于现爱知县东部地区。(译注)

[13]凤来寺山,位于爱知县新城市境内,山顶有真言宗寺院凤来寺。(译注)

[14]身延山久远寺,位于山梨县南巨摩郡身延町,是日本佛教流派之一日莲宗的发源地。(译注)

[15]七面山,位于山梨县西部,身延山上的断崖群。(译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布谷鸟
布谷鸟说什么
《山海经》—— 狸力、鴸、长右
禽言诗
“行不得也哥哥”-历代诗人禽言诗
布谷鸟叫,春来春又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