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赣江十八滩船夫号子”
赣江是江西老�l的母亲河,它由章江和贡江在赣州城汇合而成。赣江从赣州城沿江而下至吉安市万安县域段的100公里内,河道曲折,河面时宽时窄,河床中怪石嶙峋且杂乱交错之处颇多,水流异常湍急,险滩漩涡不断。传说,滩中常有“江猪”等水怪作祟,其声“隆隆”,犹如响雷,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行船途中异常艰难,常有船翻人亡之险。据传古有二十四险滩之称,经宋代以来多次疏导,仍有储滩、鳖滩、横弦滩、天柱滩、小湖滩、铜盆滩、阴滩、阳滩、会神滩、良口滩、昆仑滩、晓滩、武术滩、小蓼滩、大蓼滩、棉津滩、漂神滩和惶恐滩等十八险滩著名于世,这也就形成了赣江流域特有的十八滩历史和十八滩文化。据万安县现存最早的――清同治十二年修订的万安县志《方舆志・川》篇中记载:“章贡二水北流赣县东北始合,故谓之赣江,二百四十里至万安县治,其间有滩十八。…水性湍险惟黄公滩为甚,故东坡诗讹为惶恐,今因之。”“旧志云:陈史赣水旧二十四滩…宋赵清献�\守虔时,疏凿惶恐滩以上十八滩,以杀水势。”
  历史上的赣江十八滩与黄河三门峡、长江三峡齐名,并称中国三大险滩。“赣江十八滩,滩滩鬼门关,十船经过九船翻,一船虽过胆也寒。”一首打油诗道尽了赣江十八滩的险恶。古往今来,在此沉船事件数不胜数。赣江十八滩九滩在赣州市的赣县境内,九滩在吉安市的万安县境内,其中最著名、最险峻的当属最后一滩――惶恐滩,它位于万安县城南约2公里的河道上,此滩原名黄公滩,后因苏东坡“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的《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一诗而更名。历朝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如孟浩然、苏轼、杨万里、辛弃疾等等都曾在此留下千古名篇。公元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抗元兵败,经赣江十八滩中的惶恐滩退往福建,遂有“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据说,赣江十八滩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相传,唐朝时期,卢光稠想在赣州建立王国。他请唐朝国师杨筠松把万安的石山运往赣州,欲建一个固若金汤的石城。杨筠松来到万安,用神鞭把石山劈成石块,赶入赣江变成乌猪,游往赣州。刚好遇见观音菩萨。菩萨告诉杨筠松:“卢光稠野心勃勃想称王,你被骗了。”杨筠松气得取出神鞭猛抽三鞭,赣江顿时翻江倒海,乌猪变成石块,形成暗礁林立、犬牙交错的道道险滩。
  自古以来,南来北往的舟船到了万安县城都必须得停住。其中,从赣江下游欲溯江而上的船只,在这里得大船换小船,祭拜河神,并请好当地滩师领航,请当地的船夫拉纤,才过得了惶恐滩等“赣江十八滩”。反之亦然。于是,千百年来,船夫们在滩师的引导下,一路拉着纤,一路吼着号子,赤身裸体四肢着地,艰难前行过险滩,留下一江血汗斑斑的千年史话,更留下一串惊天地、泣鬼魂、千年不绝的赣江十八滩船夫号子。
  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写有一首《牵船夫行》的乐府诗。记述了江西赣江十八滩沿岸“纤夫”的悲惨境遇。“十八滩头石齿齿,百丈青绳可怜子,赤脚短衣半在腰,饭颗寒吞掬江水・・・”施氏最后不胜感慨地叹息道:“自从伏波下南粤,蛮江多少人流血。绳牵不断肠断绝,流水无情亦呜咽!”。南宋诗人杨万里《过显济庙前面矶竹枝词》云:'大矶愁似小矶愁,篙稍宽时船即流。撑得篙头都是血,一矶又复在前头。'描述的正是当年赣江十八滩船夫过赣江十八滩的艰辛与无奈。
  赣江十八滩船夫号子由来已久,有几千年的历史,由滩师和纤夫在拉纤时唱之,并有一整套完整的祭祀和喊唱仪式,分起锚号子、撑篙号子、扯蓬号子、拉纤号子、背船号子、靠岸拉缆号子、靠岸下锚号子等十多种,每种号子都有不同的曲调和歌词,不同的场合唱不同的号子,或高亢,或激扬,或明快,或悠扬。
  分析赣江十八滩船夫号子,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一套仪式。赣江十八滩,惶恐滩是首滩,苏东坡曾发出“地名惶恐泣孤臣”的感叹。以惶恐滩为首的赣江十八滩自古以来乃水路交通咽喉要地,但却江流湍急,暗礁密布,险象环生,船夫过滩有一整套完整的仪式,先祭神,再起锚,然后点篙、扯蓬、拉纤,摇橹……靠岸,下锚。
  一组号子。赣江十八滩船夫号子是长年累月行走在十八滩头的船夫,在长期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穿滩越险、激流勇进、与大自然斗智斗勇的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劳动号子歌。这种号子歌具有十分典型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征。赣江十八滩船夫号子有10多首,包括:《起锚号子》、《撑篙号子》、《拉纤号子》、《扯蓬号子》、《背船号子》、《背船过沙滩号子》、《拉船过石头号子》、《摇橹过险滩号子》、《靠岸拉缆号子》、《靠岸下锚号子》等等。
  一种精神。历史上的赣江十八滩与黄河三门峡、长江三峡齐名,并称中国三大险滩。“赣江十八滩,滩滩鬼门关,十船经过九船翻,一船虽过胆也寒。”民间的这首打油诗道尽了赣江十八滩的险恶。但船夫们在拉纤过滩的过程中,避漩涡,绕礁石,战恶浪,众人齐心,展现了船夫们团结拼搏、不畏艰险、奋勇无前的精神。
  解放后,为便于通航,当地政府将那些暗礁巨石全部炸平,使昔日的险滩变成了通途,当年航行的木船也逐渐变成了铁质机帆船,安全系数大大提高,当年的纤夫也已不需再从事这种异常艰险的劳动而从事其它工作了。然而,数十年过去,赣江十八滩船夫号子依然在民间传唱,我想,“团结一致、不畏艰险、奋勇拼搏”的精神才是赣江十八滩船夫号子留存于世的最大价值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城时光 | 川江号子
【重庆专栏】 陈隶康 | 船夫轶事 一一挽救即将失传的•川江号子
品读 | 万顷碧波
【劳动中的歌声】澧水船夫号子
赣江十八滩船工号子
惶恐滩头的千年兴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