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云荃|鱼腥草文献考证及其食物角色的历史变迁

摘要今日西南地区是鱼腥草最主要的食用区域但在历史上并不如此通过文献的厘清与考辨我们发现鱼腥草有明确的文字记载是在东汉以后其身影出现在南起珠江流域北达渭河流域黄河流域东起东部沿海西至巴蜀大地的广大区域中并在某些地区作为栽培蔬菜食用南宋以后鱼腥草开始衰落直到清晚期其食用区域一再缩小鱼腥草的近代复兴与研究者认为的景观价值药用价值的再发现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鱼腥草的食用习惯从苗族地区川东丘陵湖南农村等落后地区向区域内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带扩展是近代以来频发的饥荒战乱以及沉重的赋税所造成的

鱼腥草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广大地区北方一些湿润地带也有生长因有所谓鱼腥味而得此恶谥作为食物深受西南人民欢迎古书常称之为”,张衡南都赋》:若其园圃则有蓼蕺蘘荷薯蔗姜菥蓂芋瓜其中就是鱼腥草。《清稗类钞·植物类有较详细的描述蕺为蔬类植物通称蕺菜野生茎细长高七八寸叶为卵形初夏开淡黄色小花有苞四片色白如花瓣叶皆有臭气亦称鱼腥草可食亦入药

一、异名考释

可以明确指认为鱼腥草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东汉。《吴越春秋岑草之名,《会稽赋岑草蕺也”《说文解字:“菜也。”段玉裁认为就是蕺菜古籍中常见与之音形相近而可以指鱼腥草的字如蒩。《北户录风土记:“香菜根似菜根蜀人所谓香也。”即蕊之俗字玉裁注说文风土记“䔼”

东汉之前有没有关于鱼腥草的记载呢贾谊新书楚惠王食寒菹而得蛭一章又见于新序》,”,石光瑛以此即鱼腥草流沙河认为寒菹就是凉拌鱼腥草陈永良也有此看法他否认了是酸菜的传统观点教材注说是酸菜腌菜此训据说文》)。然欠妥:腌菜乃盐渍之菜味咸水蛭遇咸即死而楚惠王发现的水蛭是活的于理不通他们的看法并不正确字虽可指代鱼腥草”,但实例不多。《说文》:酢菜也证之先秦文献这确实才是它的本意指代鱼腥草只是和等字音近相通或形讹段注今之醋字菹须醯成味是用醋腌渍的菜虽可以放盐但并非一定是盐渍之菜陈永良以为腌菜乃盐渍之菜”,不准确另外酸菜可能放盐导致水蛭脱水而死但是凉拌鱼腥草恐怕也要放盐水蛭也不能活其实新书里这个故事楚王吞水蛭是为了避免责罚庖人表现出楚王宅心仁厚带有明显的说教色彩因而极可能只是出于编造新书里也并没有说水蛭是活的楚惠王发现的水蛭是活的这一事实来自论衡》。王充为了反驳楚惠王吃了水蛭反而久患心腹之积皆愈”,是出自天佑有德之人的说法而设想楚王所吞的水蛭是活的嗜血的水蛭吸食了惠王体内的积血所以才解除了楚王的心腹之积如果新书吞蛭故事表达的是儒家对有德之君的天真想象与一厢情愿那么王充对此故事的辩驳就更像是出自一个带有文字迷信的书呆式的唯物论者君王为避免责罚庖人而吃水蛭已经是奇谈怪论王充更说他吃的是活水蛭这恐怕已经触及人类生理和心理的极限了所以徐复观在两汉思想史中对王充疾虚妄的效率表示质疑把王充对此事的辩驳列入疾其可不必疾之类因此对王充的叙述不加怀疑地接受并以此为立脚点来解释寒菹”,恐怕是不妥的另外陈永良先生举礼记·祭统水草之菹正义云芹茆之属为例认为这指芹茆之类的水草这也有误。“水草之菹下为陆产之醢”,“为肉酱正与作腌菜讲的相对正义所谓芹茆之属是解释原文说可做腌菜的水草是指芹茆一类非如陈说

洪纬认为尔雅中的可能也是此说可能始自郑樵,《通志蕺曰蘵尔雅·释草》:黄蒢郭璞注蘵草叶似酸浆华小而白中心黃江东以作葅食郭璞注尔雅·释草自有其体例如曰似某”,其后皆为植物此处也不例外。《尔雅》:寒浆”,郭璞注曰今酸浆草江东呼曰苦葴音针酸浆草后世皆以为就是灯笼草但是灯笼草其叶与鱼腥草绝不相类郑樵自己又说酸浆曰寒浆曰醋浆江东曰苦葴俗谓之三叶酸浆沈括云即苦耽也其实如撮口袋中有珠子熟则红关中谓之洛神珠亦曰王母珠亦曰皮弁草以其实又似弁也又有一种小者名苦蘵一方面认为是鱼腥草一方面又认为是酸浆草则不免进退失据前人已有驳之者今不暇举

鱼腥草又有不少俗称。《蜀都赋草名也亦名土茄鱼腥草本就是俗称南宋严用和济生方已著其名因为鱼腥草的特殊气味有的地方又往往冠以如臭菜臭草臭腥草臭老婆臭荞麦等等今日常见的俗称还有侧耳根猪鼻孔狗心草狗贴耳等这些俗称有的可以追溯到比较早的历史时期以下仅以今天西南地区最常见的两种俗称为例略作钩索

猪鼻孔一类的名称至迟在明代已经出现可能起源于四川成都平原及其周围地区笔者在鼎秀古籍数据库中检索发现记载猪鼻孔的方志有3包括万历嘉定州志》《乾隆青神县志》《乾隆丹棱县志》,方志之外还有道家外丹书铅汞甲庚至宝集成记为猪鼻孔草”。此外,《民国绵竹县志记为猪臂股”。四部方志所属州县都在今四川汉族聚居区的西部可见其最初起源应该就在这一区域今日四川方言有称猪鼻拱猪屁股当皆是猪鼻孔的音讹

侧耳根一类的记载出现在清代中期鼎秀古籍数据库中记载侧耳根的方志有8包括道光遵义府志》《光绪黎平府志》《光绪湄潭县志》《民国沿河县志》《民国息烽县志》《民国绥阳县志》《民国桐梓县志》《民国遵义府志》;记载折耳根的方志有2包括民国普安县志》《民国镇宁县志》;记载摘耳根的方志有3包括道光城口厅志》《民国昭通县志》《同治增修酉阳直隶州总志》;记载摘嫣根的方志有1光绪黔江县志》。记为侧耳根折耳根27县方志皆属今贵州记为摘耳根1县属今云南11州属今重庆记为摘嫣根1县属今重庆时代最早为道光时期有两部方志一属贵州一属今重庆但在方志之外乾隆时期李南晖活兽慈舟里记录了几十种用侧耳根治疗家禽的药方李南晖虽然是甘肃人但长年在四川威远县为官其中以侧耳根医兽的方法应该是对威远当地兽医学经验的总结看来只能说晚清以后侧耳根一类的说法在贵州流行但其起源则未必在贵州

鱼腥草的古名俗称很多各种中药辞典都有大量记载但其中也不免有些错误以记录最全的本草释名考订为例其中收录了热草一名就有问题。《植物名实图考记载了两种鱼腥草一种属蔬类即是我们今天知道的鱼腥草另一种则属隰草细茎短叶秋作细穗如线三叉……北地谓之热草显然与今天的鱼腥草不是一物,《本草释名考订误把热草当作今天所知的鱼腥草的异名这是错误的我们在方志中也发现不少鱼腥草的异名如臭根母(《民国平阳县志》)、随坡(《万历嘉定州志》)。

二、鱼腥草的黄金时代

西汉以前不见鱼腥草的记载到东汉以后鱼腥草的文献开始丰富起来并作为一种常见蔬菜在远比今日宽广的区域内流行

浙江一带是古代食用鱼腥草的重要区域绍兴有蕺山即以得名段公路北户录越绝书蕺山越王勾践种蕺处越绝书多以为东汉时的著作文中征引越绝书的文字今本所无当为越绝书佚文。《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地传一篇专记越地古代遗迹其中有与上引佚文句式类似的文字葛山者勾践罢吴种葛使越女织葛布献于吴王夫差宋王十朋会稽风俗赋采葛食蕺敬吊前王兮”,就把葛和蕺联系在一起可见北户录所引佚文当即来自此篇越绝书性质相类且约略同时成书的吴越春秋也记载越王从尝粪恶之后遂病口臭范蠡乃令左右皆食岑草以乱其气虽然两种记载都把蕺山蕺菜联系到越王勾践但仔细考校仍有明显不同。《越绝书种蕺”,吴越春秋说勾践尝吴王粪便一事全无瓜葛。《越绝书请籴内传一篇记文种献计以请粟试探吴王之事,《记地传也说夫山者勾践绝粮困也而历史上鱼腥草常为凶年黎民充饥的食物所以种蕺大概就是勾践在吴越战争中失败后粮食不足的极端情况下的一种济难之策。《吴越春秋的记载颇多传奇色彩叙述夸张很难令人相信是历史事实

关于越王和蕺菜的故事还有其他的说法宋叶廷珪海录碎事吴越春秋》:越王嗜蕺尝采于此会稽志》《明一统志》《浙江通志皆从其说以为引自吴越春秋》。各书文字大体相同其中会稽志又有两处不同说法一处作“《旧经”,一处则引自赵玺书戒珠寺碑另外吕祖谦入越录则以为出自图经这一段文字今本吴越春秋所无越王嗜蕺之说认为是勾践本人嗜好鱼腥草吴越春秋本文所说让左右臣下吃鱼腥草实有不同并且吴越春秋名之为”,这里却称之为”,也不同叶廷珪的海录碎事作为一部类书在保存古代文献方面确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条目没有出处以及张冠李戴叶廷珪此处引文可能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但同时考虑到历史上吴越春秋的版本流传非常复杂不仅有不同作者不同性质的同名之作即就赵晔本吴越春秋系统来看且存在杨方删赵晔之五卷本及皇甫遵综合赵晔杨方两本的十卷本此段引文究竟出自何者尚难遽断此处暂且存疑

上述三种说法当以越绝书最为可信春秋末年的鱼腥草还只是一种野菜在荒年聊以救饥崔豹古今注》:荆扬人谓蒩为蕺谢灵运山居赋》:畦町所艺含蕊藉芳蓼蕺葼荠葑菲苏姜说明鱼腥草至迟在晋代以经成为会稽一带的日常蔬菜南朝宋初已经在菜园中栽种

今天的中原一带倒是很早就接受了鱼腥草马融广成颂》:其土毛则搉牧荐草芳茹甘荼茈萁芸蒩……”土毛指土里生长的各种物产这里列举的都是菜类广成泽在今河南汝州作为一种蔬菜向皇帝夸赞说明这是一种当地的特殊风味到北魏的时候,《齐民要术中有蕺葅法”,这说明当时黄河中下游一带的某些地方仍然食用鱼腥草

南阳在元代以前属于荆襄之地张衡南都赋是关于东汉南阳郡的地方物产乡土人情的文学作品若其园圃之后列举了等植物可见是被当作地方常见的园蔬提出

四川人也很早就开始食用鱼腥草。《风土记》:蜀人所谓香也”。左思蜀都赋在写到东则左绵巴中,百濮所充时说樊以蒩圃这里左绵是动词左绵巴中”,指从成都向东历今遂宁南充广安达州巴中等地的四川东北部及重庆直辖市的广大地区可见这些地区至少在西晋时已经食用鱼腥草了。“樊以蒩圃字也表明他们的鱼腥草并不是野生的而是在菜园里人工培植作为日常菜蔬食用

 鱼腥草的食用区域向南达到了岭南唐段公路北户录》:“广之菜有棹东风之类无足奇者是不复遍录。”就是蕺菜”。向北也占领了今日一片黄土的渭河流域新修本草》“关中谓之菹菜即是其证

古代吃鱼腥草主要是根部其食用的方法也有多种。《新修本草》: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唐初的山南道包括今天陕西南部四川东部湖北西部以及河南东南部的部分地区上面所举的南阳郡及蜀都赋巴中之地都包括在其中既然山南江左喜欢生吃也就表明同样吃鱼腥草的关中地区并不是生吃而要经过比较复杂的烹调。《齐民要术中的蕺葅法”,是用醋和盐做的鱼腥草的酸菜又有用鱼腥草制作饮料的,《植物名实图考》:湖南夏时煎水为饮以解暑明清多种方志里还记载了用鱼腥草炖鱼的吃法

三、衰落中的鱼腥草

东汉以下直到宋代是鱼腥草的全盛时期宋以后食用鱼腥草的记录逐渐减少农书中也不见其名它更多地作为饥荒时救命的灵丹”,炼丹时的辅料以及治疗肺痈和痔疮的良药而出现在方志丹书医书之中如果从蔬菜史的角度梳理则可以说鱼腥草经历了从野菜到园蔬再到野菜的历史过程

中国人日常食用蔬菜种类经历了历史性的变迁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蔬菜被端上人们的餐桌人类种植蔬菜的历史很早但发展却比较缓慢新石器时代考古已经发现若干人工培植蔬菜的痕迹但晚至诗经所表现的西周春秋时代其中可确定为人工栽培的蔬菜只有八种有学者考察了西周以下到公元以前的食用蔬菜种类发现见诸文献的四十余种蔬菜中只有十五六种可确定为人工培植的蔬菜这个数字在东汉增加到二十多种鱼腥草也就在这一时期进入它的黄金时代从北起渭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南到珠江流域东起东部沿海西到四川的广大地区都有它的身影并在一些地区成为种植蔬菜但这并不是说它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受到追捧相反它的名字总是出现在一些描写地方风土的颂赋里广成颂》《南都赋》《蜀都赋》《山居赋》,而在汉代专门论述农业的书如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却没有记载,《齐民要术虽然记录了蕺葅法”,但却不在三十五种主要的栽培蔬菜之列这说明它是在这广大地区里某些地区的独特风味例如在南阳是作为园中的蔬菜培植但在其南不远的襄阳却是用来喂猪的东晋习凿齿襄阳耆旧传》:木兰桥者今之猪兰桥是也刘和季以此桥近荻有蕺菜于桥东大养猪襄阳太守皮府君曰作此猪屎臭当易名作猪兰桥耳莫复云木兰桥也初如戏之而百姓遂易其名此事当系之永兴元年304至永兴三年306之间刘和季即荆州刺史刘弘永兴三年去世),他在永兴元年带兵平定张昌之乱皮初是他的部下在平乱后因功升任襄阳太守这里养猪的事应是刘弘在刺史任上发展生产的一项举措他选定在襄阳木兰桥一地大力发展养猪事业是因为这里有荻草和蕺菜可以作为喂猪的饲料

可见即便在鱼腥草的黄金时代其作为日常蔬菜的地位也并不稳固此后鱼腥草则开始了它持续的衰落到了清代吴其濬作植物名实图考已经说今无食者医方亦鲜用对此今人提出了自己的解释洪纬认为历史上鱼腥草经历过一次全面的衰落使它几乎从百姓的餐桌上消失其原因是南朝至隋唐间江南脚气病的流行因为传统中医认为鱼腥草对脚气病有严重的负面影响。《本草纲目记录了古代医学的一些观点弘景曰俗传食蕺不利人脚恐由闭气故也今小儿食之便觉脚痛诜曰小儿食之三岁不行久食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思邈曰素有脚气人食之一世不愈。’事实上虽然至迟从陶弘景开始医学界就不断发出鱼腥草对脚气不利的警告但鱼腥草的食用在这一时期并没有中断唐初苏敬说山南江左好生食之”,唐末北户录记录了岭南的蕺菜真正有明确抗拒鱼腥草的记录是从南宋开始的。《嘉泰会稽志》:“凶年民斫其根食之谚曰丰年恶尔臭荒年赖尔救。”可是即便在这时绍兴食蕺之风也未完全断绝南宋张侃有采蕺歌》,:“越女提篮入市中论价不止金与玉。”当时蕺菜还可以在市场上出售显然也还没有到清代无人食之的地步

鱼腥草的衰落必须放在中国蔬菜结构变迁的大背景中去理解和鱼腥草大略在同一时期进入种植蔬菜行列的还有”“”“蘘荷”“菥蓂”,等等但它们后来都和鱼腥草一样被移出菜园打回野菜的原形不仅它们,《齐民要术中三十五种种植蔬菜只有二十种还被广泛栽种其中变化最大的莫过于”,“在先秦已经成为园蔬齐民要术中被列为蔬菜第一至少在两千年中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蔬菜品种但在元末完全被白菜取代当时已经很少有人再食用中国蔬菜结构这种巨变的原因在于外来种类的大量引进其中尤以汉晚明等时期为最其次是本土物种经过培养改良取代了以前的物种以白菜萝卜为代表当然还有鱼腥草本身的原因它所具有的特殊气味是它受到追捧的独门秘诀也是它被拒绝的最直接原因其爱之者以为气味芬芳如蜀人谓之葅香”,而恶之者则往往称它”“”“”,甚至不用吃只要一闻其气就要掩面作呕吐状

南宋以后鱼腥草的衰落确是事实明末曹学佺曾在四川为官有许多关于四川历史地理人文风情的著作但在其最有名的蜀中广记中却已不明白左思蜀都赋樊以蒩圃中的是何物虽然也说是”,但却望文生义地根据文选注的土茄来理解”,以为就是茄子”,并在其后举了黄庭坚谢杨履道送银茄四首为例但黄庭坚明说蜀人生疏不下箸”,明显不是宋代蜀人仍吃的清代嘉庆时张澍作蜀典也只说凶年人掘食之在明清贵州的方志里鱼腥草也主要是和饥荒联系在一起的尤其乾隆时期的饥荒使得贵州各府州县都掘其根淀粉而食

但我们仍然要强调在明清时代也并非绝无食之者明末清初刘宗周仍作采蕺歌》,自慰诗曰家余苦蕺堪尘甑绍兴以外的地方如重庆同治增修酉阳直隶州总志列入野蔬之可食者湖南道光重辑新宁县志烹鱼甚佳在清代贵州的少数民族仍然把鱼腥草当作日常菜蔬。《光绪黎平府志苗民皆食之凶年尤众又说苗民恒采以佐飧清代的苗族概念与今日不同是对整个南方,尤其是以贵州为中心的西南一带非汉系族群(其中也包括一部分明代的汉族移民)的泛称今天贵州的少数民族当时都可称之为”。虽然鱼腥草在宋代以后直到晚清陷入持续的衰落但仍然这些地区被接受下来

四、食蕺之风的近代复兴

晚清以后鱼腥草越来越多出现于文献之中并受到部分地区的热爱洪纬认为是民国以来鱼腥草景观价值与药用价值的再发现引发了空前未有的鱼腥草热应当承认近代以来确实有人注意到鱼腥草这些方面的价值并在公众视野中加以鼓吹呼吁但是这种鼓吹的效果真有那样巨大吗洪纬所发现的两篇鼓吹鱼腥草药用价值的文献一篇发表在1933只有千字左右一篇发表在1947只二三百字在民国大量的出版资料中根本引不起任何的重视更何况其中的认识并没有超过本草纲目》,何以在传统中国中医为唯一医学权威的时代都没有引起重视的鱼腥草到了中医深受质疑的近代反而因为报刊杂志上的几篇小文章就再次火热起来另外药用价值观赏价值与食用价值的关系若何何以以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引端的鱼腥草再发现最后引起的竟然是鱼腥草食用之风的再次盛行今日食鱼腥草的风气主要在湖南湖北及西南地区尤以云贵川渝为最为什么面对全国的鼓吹最后只在这些地区起了作用这些都是洪文所难以解释的

关于民国息烽县志》(1940以下文字的解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野生之物而中常蔬和醋生食颇为适口亦有恶其气腥拒使不陈于几者而嗜之者固赏其清脆也又诸家本草皆言其有解毒之功若常食之则有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之虞今之传者又皆以为若食之久者可免肺结核患肺结核者食此可愈是今之新兴医术者经考验而后言之凡在城市冬春之间乡妇背负手携叫卖侧耳根者固比比也县之风习亦何不同

洪纬据此认为当时部分医生否定了前人的一些谬论并认为长食鱼腥草不仅可以预防肺痨还可以疗愈肺痨这无疑有利于推动鱼腥草的经济价值使得人们再次关注它以至于街头叫卖鱼腥草妇人比比皆是其实原文并没有在医学上的新进展与街头乡妇叫卖鱼腥草之间搭建任何的逻辑关系而在叙述了城市冬春之间之后县之风气亦何不同”,也说明这是当时贵州的普遍风气并非一时的热潮洪纬引用这一段文字开头作野生之物而中常蔬和醋生食颇为适口”。正确的标点应在字中点断应为去声意思是当作”,前八个字的意思是鱼腥草虽然是野生之物但可以当作日常的蔬菜这句话很清楚说明当时贵阳市及息烽县是怎样看待鱼腥草的而且在论述新兴医术之前说明其间并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前文已言及贵州苗民有食鱼腥草之风现在贵州全省吃鱼腥草的风气应该就是受其影响而形成的至迟在清末民初已经如此早于中医鼓吹鱼腥草药用价值的三四十年代王家骧我所知道的冯剑飞》:冯剑飞请客吃饭最喜欢吃折耳根炒肉常与客人津津乐道冯剑飞1935年回到贵州任保安处处长此文即是对这一时期的回忆折耳根炒肉是贵州的一道名菜他地所无冯剑飞是贵州盘县人因为折耳根炒肉是他故乡的名菜所以用来招待外地的客人冯剑飞其人生年不清楚但他是黄埔一期的学生生年当在1900年左右。《民国桐梓县志》(1929也称鱼腥草多食发脚气乡俗取其消食故多好之

四川食鱼腥草的风气可能是从东部逐渐发展到成都平原费德政回忆老前辈想着大目标一文回忆自己1960年在朱德故里仪陇县任县委副书记时曾以鱼腥草等家乡菜招待回乡探亲的朱德阔别数十年重吃家乡菜的朱德同志特别高兴他吃得是那祥的可口连连叫好吃说多年未吃过家乡菜了今天吃起真香呀另一篇朱德陈毅贺龙同志在峨眉山也记述了1963年朱德在峨眉山吃家乡菜凉拌折耳根的故事朱德是1886年生人川东北一带吃鱼腥草至少从他幼时就已形成但是1909年出版的成都通览记载了一千多种川菜里面却没有鱼腥草它还详细记载了每月的时令蔬菜也没有鱼腥草看来到那时成都还没有吃鱼腥草的风气到了1919,《民国绵竹县志》:猪臂股本草一名鱼腥草川东人呼曰蕺耳羹茎皆蔓生紫色叶似蒿麦而肥略为三角状背紫面青四月采其茎醋浸食之这是成都平原鱼腥草明确作为野菜食用的较早记录由上可推测川西平原吃鱼腥草的风气可能是从川东地区传过来的其年代也较洪文所述为早

朱德陈毅贺龙同志在峨眉山最后还说贺龙同志也很喜欢吃野菜如猪鼻孔七月巅等贺龙是湖南人他爱吃猪鼻孔鱼腥草),说明在他的家乡也吃鱼腥草其实洪纬所举鱼腥草之功效的作者易玉良还有另外一篇文章其中就已经说到夏月农人多喜食之这至少表明作者的家乡湖南醴陵是如此而这显然和他自己的鼓吹没有任何关系

清代的苗族土地减少被迫向山林草泽中寻找野味来补充食物来源饮食恶草的生活习惯是经济情况与文化背景的直接反映川东丘陵地区与湖南农村也都是经济落后的地方天灾频仍清以降这些地方更遭受了连年的兵燹并承担了沉重的苛捐杂税这使得鱼腥草食用之风在区域内部由落后地区向相对发达地区发展由云贵的少数民族扩及汉族由川东丘陵影响到川西平原由湖南农村发展到城市但是仍然不能排除鱼腥草本身的特点人的口味不仅是生理现象更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民国息烽县志》:“亦有恶其气腥拒使不陈于几者而嗜之者固赏其清脆也。”在历史上相邻两地对其态度可以完全相反同是一地人们对其取舍也不一致在不同时期更可以前后迥异到了当代仍然如此虽然由于蔬菜科技的发展市场网络的扩大鱼腥草更加受到欢迎但仍限于两湖及西南等地嗜之者固津津乐道或像冯剑飞那样用来招待外地朋友并借以取笑而恶之者往往闻腥避走一旦不慎食之则如流沙河先生所说作三日呕

文章原载古农书与农学史2019年04期注释从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鱼腥草叶
鱼腥草
蕺菜 | 你不懂鱼腥草
鱼腥草有哪些药用价值?
鱼腥草药用验方
蕺菜营养价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