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史知识|沈欣:清代太妃嫔的生活样态

《清史稿·后妃列传》记:“先朝妃嫔称太妃太嫔。”以往,无论学界研究还是民间流传的清代后宫制度及人事,多聚焦当朝女性或皇太后,有关太妃嫔的情况着墨极少,一般认为她们被囿于冷宫,大多笃信佛教,生活毫无生气,云云。但她们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少有人真正予以关注。太妃嫔退居紫禁城中的太后宫区域,由于她们既属先朝妃嫔,身份又不如太后重要,史料记载格外稀少。尽管无法与皇太后之尊相比,太妃嫔作为先帝遗属,还是能够得到嗣皇帝一定的尊敬与孝养,生活也并非全部死气沉沉。笔者力图掇拾相关零散史料并结合近年陆续披露的清宫档案,大致勾画出这一宫廷边缘女性群体的部分生活样态。

一 皇室尊养而垂范臣民

清代对太妃嫔的尊封起于顺治九年(1652)。以道光朝为界,此前诸清帝的后宫女性仅有部分得到嗣帝尊封;道光朝开始,所有先朝后宫均被尊封;至光绪朝,又因同辈嗣位以及太后侵漫帝权的特殊情况,对先朝后宫的普遍尊封出现部分变化,但仍属全部加以尊封(参沈欣《清代太妃太嫔的尊封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1期)。这个变化趋势一方面是清代宫闱制度发展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清帝对先朝妃嫔给予的尊重和孝养。这些女性既然要在宫内度过馀生,其名位和待遇就会对她们自身及家族有着实际意义。清帝从后宫位次上完成了对太妃嫔的普遍尊封,即是展示给天下臣民,皇帝始终尊孝长辈、以孝德治国的深刻印象,清帝也的确做出了一些实际尊养的举动。

康熙十三年(1674)十一月,皇太极的懿靖大贵妃病重,康熙步随皇太后辇,至懿靖大贵妃宫中问疾,皇祖太妃薨,他又随太后进其宫中举哀,并下令辍朝五日(《清圣祖实录》卷五〇)。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顺治的淑惠妃薨,他亲赴其灵前祭酒后,因为陈设和祭品太过陈旧而治罪负责官员,又令各位皇子步行恭送淑惠妃下葬,并对不够恭敬的宗室和官员严加查处(《清圣祖实录》卷二五七)。

雍正帝即位后也表现出对诸位太妃的尊孝。《国朝宫史》记,雍正七年(1729)五月,皇帝令太监详查皇后和诸太妃千秋节时,他颁赐皇后及给太妃的表里、金银等物如何接受。太监回奏,给诸太妃送去的表里,俱在佛前焚香接受。雍正帝指出,“此皆圣祖皇考遗留之恩,诸太妃原不必向朕称谢”。又让太监详查,寻常赏赐之物如何接受。太监回奏,皇后妃嫔见物跪接,诸太妃凡遇寻常送去等物件,皆起立手扶接受。皇帝认为此法可行。这表现出雍正帝对自己与太妃嫔尊卑关系的理解及对她们的尊重。雍正帝还特别指出,臣子不孝生母是重大罪状。他曾指责兄弟有不孝母妃的情形,如允禩生母良妃自称:“尔皇父以我出自微贱,常指我以责汝,我惟愿我身何以得死……因而不肯服药。”允禩亦不尽心医治,良妃去世后,允禩无甚哀伤(《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卷四)。允祉也曾被指“于母妃也,肆行忤逆。又敬敏皇贵妃薨逝,允祉服制未满,即行剃头,此其不孝之罪一”(《清世宗实录》卷九四,雍正八年五月)。

乾隆帝即位后即尊封父皇的裕妃和谦嫔为裕贵妃、谦妃,她们相应的仪礼供给及差使人员均按新位次得以增多(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务府奏案《奏为除派裕贵妃分内管领事》,乾隆元年四月十一日)。《国朝宫史》记,乾隆元年(1736)八月,皇帝称以后诸太妃送来物品的位分签,照旧写,不必写“进”字;他又见位分签上对皇祖的两位后宫只写“寿祺太妃、温惠太妃”,认为不得体,命按照她们已得到的尊封“皇祖寿祺皇贵太妃、皇祖温惠皇贵太妃”书写。而皇祖的另一位后宫定嫔在雍正二年获尊定妃,并因康熙帝遗训“有子之妃嫔,年老者,各随其子归养府邸”(《清世宗实录》卷四〇,雍正四年正月),而被准许随其子允祹出宫居住。乾隆九年十二月,皇帝为允祹六旬寿而差人赴王府颁赏,特意送给皇祖定妃如意一柄,以示祝贺(《国朝宫史》卷四《训谕四》)。定妃随子居于王府,逢岁时令节,偶被接入宫中庆贺,“实宫庭盛事云”(清高宗御制《恭祝皇祖定妃太妃九旬千秋诗》)。定妃是清代后宫女性中最高寿者,乾隆二十二年四月以九十七岁高龄去世,乾隆帝赞其“实为世所罕有”,令内务府帮助允祹王府备办太妃丧事(《清高宗实录》卷五三六)。

乾隆帝对于抚育过自己的皇祖辈寿祺和温惠两位皇贵太妃,更是不吝表达尊孝之情。两位皇贵太妃均高寿,皇帝曾专作《恭祝寿祺皇贵太妃七旬大庆》和《恭祝温惠皇贵太妃八旬千秋》诗以示孝心。尤其是温惠皇贵太妃,在康熙帝身边见证过少年弘历如何备受祖父赏识,因此受到乾隆帝格外重视。温惠皇贵太妃七旬寿时,皇帝亲自行礼侍宴(《清高宗实录》卷四二五,乾隆十七年十月);八旬寿时,又致御笔寿星一幅(《乾隆帝起居注》卷二一,乾隆二十七年十月十六日)。乾隆三十三年三月,温惠皇贵太妃去世,皇帝在亲撰挽辞中称“太妃世上超群寿,圣祖宫中无一人”。寿祺和温惠两位皇贵太妃去世后,乾隆帝分别辍朝了十日、五日,亲自到金棺前奠酒行礼,又作《寿祺皇贵太妃挽辞》和《温惠皇贵太妃挽辞》,回忆她们的恩情。上述贺寿诗和挽联等都存于《清高宗御制诗》集中。乾隆帝为两太妃分赠谥号“悫惠”及“惇怡”,并以皇贵妃仪制为她们单独修建了妃园寝。这在清代是个特例。


值得一提的是,温惠皇贵太妃去世后,内务府发现其宫内多年出入钱粮数目均不清楚。皇贵太妃宫内所有金银缎匹等物,均应收贮库房,由首领太监等掌管收发。但他们在雍正七年前的管理全无账目,几名太监及其亲属却都大量置业。即使雍正七年以后所立账目也含混不清,仅有旧存和每年用账,入项多没有记载。经过严格查证审讯,温惠皇贵太妃宫内的太监龚三德供出了他侵隐参价和簪花首饰,又伙同几个太监偷盗了库中缎匹之事。仅有账可查的雍正七年到乾隆三十三年间,他们明确供认侵吞的银两就达四千馀两,还有很多无账可查的年份尚不知数目(内务府奏销档《奏为温惠皇贵太妃宫内屡年出入银两不清案事折》,乾隆三十三年四月二十日)。可见皇贵太妃宫中的日常积累还是很多的,也侧面反映出其生活优越,不过她全无管理能力,只能任凭太监监守自盗。

咸丰帝也对抚育过自己的太妃孝养有加,该朝太妃嫔中位次最高的是道光静皇贵妃,咸丰帝即位后即将其尊封为康慈皇贵太妃,称她“侍奉皇考敬慎柔嘉,朕在冲龄深蒙抚育,无异所生。前已加崇称号,允宜推恩锡爵”,又恩封了皇贵太妃之弟恩龄二等子爵(内务府来文《为康慈皇贵太妃之弟恩龄加恩封为二等子爵事》,道光三十年七月十八日)。咸丰帝时常至寿康宫向康慈皇贵太妃问安。咸丰二年(1852)起,皇帝要求皇贵太妃生日(即慈寿节)时,在京的王公和文武官员都要穿蟒袍补褂,并作为定例以后每年实行(内务府来文《为再行知照康慈皇贵太妃慈寿着在京王公文武官员俱穿蟒袍补褂嗣后每年即着为例事致内务府等》,咸丰四年五月初八日)。咸丰三年、四年五月的康慈皇贵太妃慈寿节,咸丰帝都亲至寿康宫行庆贺礼,并奉皇贵太妃至漱芳斋共进午膳(《清文宗实录》卷九四、卷一三〇)。

康慈皇贵太妃(静妃)画像

二 严格控制的人际联系

能够得到皇帝格外孝养的太妃嫔,或是在前朝位分较尊,或是对皇帝有抚育之恩,或是自身高寿而成为宫廷佳话者,但多数太妃嫔即便获得尊封也是宫廷中默默无闻的群体。《清史稿·后妃列传》称太妃嫔“与嗣皇帝年皆逾五十,乃始得相见”。事实的确如此。如乾隆二十八年五月,果亲王弘曕的生母,即雍正帝谦妃生辰,太后令弘曕“预备称祝之仪,陈设宫陛,为果亲王母妃增辉”,但弘曕表示皇帝没有让其对生母“加赐称祝,不敢自行铺张”。乾隆帝斥责弘曕故意生事,意欲攀比和亲王弘昼之母裕贵太妃,后者位分比谦太妃高,又年长于太后,自己才在裕贵太妃六旬以后“隆礼称祝”。而谦太妃年甫五旬,按祖宗成训,皇帝与其“向不相见”,因此不能当面祝贺其生辰(《清高宗实录》卷六八六)。由此事也可知,皇帝除非尊封、祝寿、视疾等礼制事宜,一般确实是不与太妃嫔见面的,尤其是五十岁以下的。

皇室后宫总是不断充盈,很多女性妙龄入宫,一旦皇帝去世,她们便成为孀妇。前述康熙帝留有遗训,“有子之妃嫔,年老者,各随其子归养府邸”,但此后还有一句——“年少者暂留宫”。目前可知康熙帝的惠妃、荣妃、宜妃、成妃和定妃在雍正元年出宫随子居住(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内务府奏请恒亲王妃母等皇妃离宫归王府居住折》,雍正元年七月初三日),但其他大部分后宫女性并未能够出宫。直至乾隆帝即位后,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都曾奏请迎养母妃密太妃、勤太妃于自己的府邸。但乾隆帝称:“人子事亲……若不允其迎养之请,则无以展二王之孝思;若允二王之请,迎养太妃于府第,则朕阙于奉养,此心实为歉然。”提出以后每年逢“伏腊令节寿辰”之时,令二王及各王贝勒等人可以各迎太妃嫔于府中,“计一年之内,晨夕承欢者,可得数月,其馀仍在宫中。如此,则王等孝养之心与朕敬奉之意,庶可两全”。乾隆帝还要求此后和亲王弘昼分府时,侍奉母妃,也照此进行(《清高宗实录》卷八,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可见,太妃嫔等后宫女性仍受到传统礼制的极大约束,虽然康熙帝有遗旨安排年老太妃嫔可出宫随子居住,雍正帝即位后其实只有部分女性出宫,至乾隆帝即位便以敬奉太妃嫔为由停止了这种做法,所谓她们可以逢“伏腊令节寿辰”出宫入府,笔者尚未见到明确的例子。

当然,太妃嫔也并非一生都被限足在紫禁城中,同太后一样,她们也可以离开皇宫赴京西的皇家园林居住。如乾隆皇帝曾赴畅春园瑞景轩,探望患病的寿祺皇贵太妃(《清高宗实录》卷一八七,乾隆八年三月)。道光年间,嘉庆帝如皇贵妃曾于圆明园中养病(《清宣宗实录》卷四四九,道光二十七年十一月)。咸丰二年四月,皇帝奉康慈皇贵太妃幸同乐园,进膳后,皇贵太妃还绮春园(《清文宗实录》卷六〇),此后直到当年十月初,咸丰皇帝均在绮春园向皇贵太妃问安。不过,上述几位女性都是地位尊贵的皇贵太妃,其他太妃嫔能有多少在这种皇家园林生活的机会,尚未见到相关记载。

虽然绝大多数太妃嫔被留养宫中,但她们的生活也非与世隔绝。在某些时期,部分太妃嫔有可能被赋予在宫中抚育未成年的皇子和公主之责。如乾隆二年六月,皇帝令内务府总管告知诸位太妃,照看小阿哥、公主,所穿的衣服不必用织绣等过于华丽之物,只用随常衣服即可,是为幼年人惜福之道(《国朝宫史》卷四《训谕四》)。此时,尚未成年的雍正帝子女只有弘曕。乾隆帝也许像自己幼时曾受到康熙帝两位妃嫔照顾那样,将子女交给雍正帝妃嫔抚育,也就是令太妃嫔抚育孙辈。此外乾隆帝也曾将宗室子女接入宫中抚养,比如和亲王弘昼的长女就被送入寿康宫抚养,后获封和硕和婉公主(《清朝文献通考》卷二四二《皇太子皇子》;军机处录副奏折《著令内务府查办寿康宫抚养公主婚礼应行典礼事》,乾隆十六年八月十四日)。道光帝的八公主、九公主与她们的母亲彤嫔、琳贵太妃在咸丰朝也是一起居住在寿康宫的(内务府奏折《奏为琳贵太妃等位到京日期折》,咸丰十一年八月二十三日)。如此,有些太妃嫔的孀居生活尚属有所事事。

会亲也是太妃嫔单调生活中的一丝光亮。《钦定宫中现行则例》载:“凡内廷等位有父母年老者,或一年,或数月,奉特旨许会亲者,只许本生父母入宫,其馀外戚一概不许入宫,家下妇女亦不许随入。”清宫档案中保留了晚清几位太妃嫔在宫中会亲的记载。如同治元年(1862)二月,已获尊封的道光朝琳皇贵太妃、彤妃、佳妃、李贵人,咸丰朝祺妃、玫妃被安排会亲。琳皇贵太妃等四位道光妃嫔的会亲于二十二日在寿安宫区域进行,她们的亲人分别被安排出入寿安宫右门或寿安门。来者都是家族女眷,如琳皇贵太妃家族来人是其婶母、舅母等三人,彤妃家族来人是她的婶母、胞妹和侄女,佳妃族中来人是其姨母等三人,李贵人会亲的则是她的胞兄恒升之妻。这些女性都是卯时进宫酉时出,会亲持续一整个白天的时间(内务府来文《为传出同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祺妃会亲亲族人等在承乾宫并于苍震门出入时间等情事》,同治元年二月初九日)。清代后期太妃嫔的会亲安排,已属相对宽容,家族中的很多女性亲属都可以入宫。

皇室公主出嫁后,也有入宫回门之例,能够与她们的母亲见面。同治二年十一月初七日,是道光帝八公主寿禧和硕公主成婚后的回门日期,她与额驸扎拉丰阿一起到寿安宫,在母亲彤妃前行礼,彤妃还赏赐了额驸饭食(《同治朝上谕档》,同治二年十月二十八日、十一月初二日)。同年,道光帝九公主寿庄和硕公主也在成婚后回门,她与额驸先后到两宫太后和同治帝前行礼,后赴其母亲琳皇贵太妃前行礼。同治十二年,丽皇贵太妃之女荣安固伦公主成婚后,也与额驸回门一同赴寿西宫行礼(光绪《清会典事例》卷三二五《礼部三十六·婚礼·公主下嫁礼》)。

当然,上述太妃嫔在宫中有限的人际联系是被严格控制的,她们绝不可随意与宫外人员接触。如嘉庆五年(1800),嘉庆帝的同母弟庆郡王永璘自幼受到颖贵太妃抚养,他在太妃七十寿辰时备献贺礼,因为没有事先向皇帝请旨而直接令护卫太监前往呈递,受到了斥责(《清仁宗实录》卷五八,嘉庆五年正月)。可见太妃嫔的亲生子女或养子女也只有得到皇帝首肯,才能与她们有所联系。如道光二十七年(1847)十一月,皇帝曾在母辈如皇贵太妃抱恙尚未痊愈时,命其子惠亲王绵愉留圆明园侍奉(《清宣宗实录》卷四四九)。再如咸丰二年三月,内务府行文敬事房预备康慈皇贵太妃前往四公主、六公主府第事宜,太妃需当日还宫(内务府来文《为康慈皇贵太妃往四公主六公主府第所用人员在寿康宫后铁门外预备并总管首领太监需用马匹车辆数目开单事》,咸丰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同治十二年八月,丽皇贵太妃也被准许前往荣安固伦公主府上看望女儿,当天往返(内务府来文《为知照丽皇贵太妃前往荣安固伦公主府第当日还宫除派导引跟随及散秩大臣侯施振走带豹尾枪事致内务府》,同治十二年八月十八日)。

其实除了太妃嫔与她们子嗣之间的直接联系,其下人也是主子之间联络的一种可能渠道。如乾隆三十年时,果亲王弘曕壮年离世,皇帝称其二子尚幼,恐“王府太监与谦妃位下太监等,借端侵渔,通同作弊,皆不可知”(《清高宗实录》卷七三二,乾隆三十年三月),弘曕是谦妃之子,足见王府太监与太妃太监有联系。就在乾隆二十八年,皇帝批评弘曕为谦妃祝寿事而生事端时,也称他“坐拥厚资……乃不惟不能自尽孝敬,而转时向母妃多所索取”(《清高宗实录》卷六八六,乾隆二十八年五月),可见太妃与皇子之间能够有一定联络,且很可能是通过下人间接进行的。前述永璘擅向颖贵太妃献寿礼,也是令王府护卫太监前往呈递。清代宫女被选入宫后,除非提前革退出宫,正常当差者到服役期满才能离开。但太监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大,可以出宫,这种联系他们的主子也是一清二楚,且能够利用。

除上述对太妃嫔生活片段的勾勒之外,末代皇帝溥仪及晚清宫女太监等也有谈及太妃嫔的生活情况,读者已较为熟悉,笔者不再赘述。从以上掇拾的史料可见,太妃嫔的宫中生活并非日夜与冷宫残灯相伴,但是尽管能够得到清帝依照礼法而维持的孝养,大多数太妃嫔也只是拥有有限的活动空间与人际联系,生活的确寂寞单调。嘉庆帝即在指责皇弟永璘擅自向颖贵太妃呈递礼物时称“颖贵太妃尤与东朝(按:代指太后)尊养礼节悬殊”(《清仁宗实录》卷五八,嘉庆五年正月)。可见,太妃嫔在宫中诚可谓寄人篱下,自己的子女都不能随意接见和亲近,她们除非有对嗣帝的抚育亲情,否则也没有特别的情感联系。前述清代太妃嫔最长寿者是康熙帝定嫔即雍正朝获尊定妃者,她在雍正初年即被亲子接至王府居住,自然是府中最受尊重之人,乾隆帝也称“太妃自雍正年间即迎养于履亲王府第,叔婶齐眉,承欢太妃膝下”(清高宗御制《恭祝皇祖定妃太妃九旬千秋诗》)。定妃生活在皇子府中而能以近百岁的高龄去世,人生可谓圆满。然而绝大多数太妃嫔没有这种子孙承欢膝下的福分,她们只能在禁宫内廷里年复一年地寂寞度日,成为宫廷中盛世颐年、皇帝仁孝的象征。

           (作者单位:北京故宫博物院科研处)
            ——本文刊于《文史知识》2020年第10期“本期话题”栏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宫秘密知多少(一)
御厨和太监同为宫廷服务人员,他们为什么无需净身呢?
后宫剧中的慎刑司,是人间地狱吗?
这个皇帝如何做到一个月临幸81妃嫔(2)
古代太医随意进出后宫而不阉割,为什么皇帝从不担心?
拥有50多位妃子的乾隆去世后,嘉庆是如何对待这些妃子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