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缪钺:《三国志》的书名

缪 钺

西晋陈寿所撰记述魏、蜀、吴三国史事之书,名曰《三国志》,当时人即是如此称呼,千载相承,并无异议。但是近来通行的标点本《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在“出版说明”中,忽然提出新说:

魏、蜀、吴三书本是各自为书,到了北宋雕板,始合为一种,改称《三国志》。

这个论断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陈寿之书,虽分别称为《魏书》、《蜀书》、《吴书》,但是合为一书,则称《三国志》。自西晋、东晋、南北朝以至唐初,都是如此,并非至北宋雕板时始加“《三国志》”之名。兹举例说明之。

《晋书·陈寿传》:

元康七年,病卒,时年六十五。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等上表曰:“……臣等按,故治书侍御史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愿垂采录。”于是诏下河南尹、洛阳令就家写其书。

范等是陈寿同时人,他们上书于晋惠帝,已称陈寿所著书为《三国志》,可见这是当时人公认的名称(也许就是陈寿自己拟定的书名),不然,他们不会在上书于皇帝时这样随便说的。再看,常璩《华阳国志·陈寿传》:

寿乃鸠合三国史,著魏、吴、蜀三书六十五篇,号《三国志》。

常璩是东晋时人,亦称陈寿所著书为《三国志》。

此后,沈约《宋书·裴松之传》说:“元嘉三年,……上使注陈寿《三国志》”云云;北齐魏收《魏书·毛之传》说:“(崔)浩……每推重之,与共论说,言次遂及陈寿《三国志》”云云。可见南北朝时人亦均称陈寿所著书为“《三国志》”。

唐初所修《隋书·经籍志》卷二史部正史类,明确著录:

《三国志》六十五卷,晋太子中庶子陈寿撰。

在正史类叙论中又说:“晋时,巴西陈寿删集三国之事,唯魏帝为纪,其功臣及吴、蜀之主并皆为传,仍各依其国,部类相从,谓之《三国志》。”又一次明说陈寿之书“谓之《三国志》”。

此外,《隋书·经籍志》又著录:

《论三国志》九卷,何常侍撰。

《三国志评》三卷,徐爰撰。

并附记:

梁有《三国志序评》三卷,晋著作佐郎王涛撰,亡。

诸书作者皆是晋及南北朝时人,亦皆称陈寿所著书为《三国志》。

刘知几《史通·正史》篇也说:“至晋受命,海内大同。著作陈寿乃集三国史,撰为《国志》,凡六十五篇。”所谓“《国志》”者,亦即《三国志》之简称也。

由以上所举诸证,可以明显看出,自西晋、东晋、南北朝以至唐初,都称陈寿所著书为《三国志》,怎么能说是北宋人始“改称《三国志》”呢?

标点本《三国志》是广泛通行之书,“出版说明”中这个小的疏失,可能引起读者的误解,故明辨之。

一九八三年五月写于四川大学历史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的三国,真的叫魏国,蜀国,吴国吗?原来真正的叫法是这样
辛德勇“《三国志》本名《国志》说”质疑
三国志
谈谈《三国志》
司马家族灭蜀后为何还让孙吴苟延残喘近二十年?因为“重北轻南”
三国晋灭吴之战只打了四个多月,西晋给后世制定了一个很好的战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