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紫砂壶三分做七分烧——烧成工艺是一种用火的艺术!

在紫砂圈一直流传着一句话:“紫砂壶三分做,七分烧”。

可见烧成工艺的控制是保证紫砂器品质和外观色泽效果的重要环节。对紫砂作品而言,开头是泥料,结尾是烧成。

恰到好处的烧成决定着紫砂器的最终表现,能展示出泥土与火焰的多种艺术效果。

装窑妥当是烧成的基础

/ 装窑 /

首先把紫砂坯件装入匣钵或棚板等承烧物。在以煤或柴等作燃料的明焰密烧成时,匣钵能起到隔焰的作用,避免产生火刺及表面色泽不光洁等缺陷,并且起到盛装与支架作用,提高装窑密度。

/ 入窑 /

接着把匣钵或棚板等装入窑内,应尽量轻拿轻放、放正放稳。如装密不妥当,容易造成损伤、火刺等缺陷,甚至造成倒窑等严重后果。

/ 出窑 /

不同的烧成气氛下,色泽效果的变化

窑内烧成气氛的性质,是以800~900C以上高温阶段燃烧产物中游离氧及还原成分的平均含量核定。

游离氧含量在8%~10%时为强氧化气氛

游离氧含量在4%~5%时为普通氧化气氛

游离氧含量小于1%,一氧化碳含量在2%~5%时为弱还原气氛

一氧化碳含量在5%~7%时为还原气氛

燃料在充足氧气中基本完全燃烧,火净时间明显多于存焰时间,属于中性一氧化焰烧成。在氧气供应不足时燃料不完全燃烧,存焰时间要远多于火净时间,属于还原焰烧成。

例如原来用煤作燃料时,一般在添煤以后,有一段时间窑内浓烟滚滚,稍事渐淡,而后火净,该燃烧过程中火焰的性质变化为还原一弱还原一氧化。

同种泥料不同气氛烧成效果

同一泥料在不同的烧成气氛下,产生的色泽效果会发生变化。例如紫泥在中性一氧化气氛中呈现紫红、紫褐、深紫等色,在还原气氛中则呈现多种青黑色调。

窑内温度对胎质呈色的影响

紫砂器在正常的烧成气氛中,随着温度的变化,胎质呈色也会产生深浅不一的色调变化。

古人眼中的紫砂色

古人描述的紫砂泥为'五色土',由于地质成形条件不同,矿层分布不同,烧成时温度稍有交差变化,则色泽变化多端,妙不可言。

辨色命名,则有铁青、天青、粟色、猪肝、黯肝、紫铜、海棠红、朱砂紫、水碧、沉香、葵黄、冷金黄、梨皮、香灰、青灰、墨绿、铜绿、鼎黑、棕黑、榴皮、漆黑…诸色。

温度对紫砂器色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紫砂坯件从开始烧结到过烧软化温度范围内,通过适当改变烧成温度及升温速率曲线对紫砂器外观色泽进行改变。

同种泥料不同温度烧成效果

烧成良好的紫砂器胎质致密,色泽温润。

当窑温过火时,紫砂器外表有烧焦感,容易产生毛躁,还会起小小的爆裂痕迹,甚至产生变形、起泡等缺陷。

而当窑温欠火,未达到烧结程度的紫砂器,则色调灰浅,似乎蒙着一层薄雾,胎质也比较疏松,色泽不洁。

 紫砂原料成分对紫砂器呈色的影响

一般说的正常烧成条件是指中性一氧化焰气氛烧成。紫砂器在正常烧成条件下的呈色不但和烧成温度有关,还和紫砂原料的成分密切相关。

原料中二氧化三铁含量≤0.8%,烧成后呈白色;含量≤1.3%,烧成后呈灰色;含量≤2.7%,烧成后呈淡黄色;含量≤4.2%,烧成后呈黄色;含量≤5.5%,烧成后呈淡红色;含量≤8.5%,烧成后呈红色;含量≤10.5%,烧成后呈深红色。原料中二氧化钛含量较高,则可加深铁化合物的着色能力。

同种泥料不同气氛产生的色差

同一个窑同一层相差6厘米位置

同一泥料在不同的烧成气氛、温度控制下,产生的色泽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紫砂器的烧成需要运用熟练的烧成技术,根据泥料的不同特性,灵活掌握窑内的气氛、温度等,才能使紫砂器材质达到多种不同效果。

窑变——烧制过程中的意外惊喜

窑变,最初是紫砂坯件在烧制的过程中,由于意外状况而造成的表面火迹斑纹或色泽不统一的烧次现象。

这种在烧成中形成的光斑和明暗色泽的自然过渡,有时会有一种特殊的意境,形成了紫砂器独特的一种艺术风格。成功的密变作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烧成后紫砂器色泽自然、和谐,画面意境富有情趣。当然这种神奇的效果很是罕见。

本山绿泥古法烧制

本山绿泥高温烧制(瓜更生动逼真

“若窑有变相,匪夷所思,倾汤贮茶,云霞绮闪,真是神之所为,亿千或一见耳。”

——《阳羨茗壶系》

在许多个性化的紫砂艺术创作中,人们逐渐以审美的眼光认同这些窑变作品,开始认识其烧成原理及规律,并人为地作出安排进行实践和研究,以体现泥与火的自然属性,窑变也逐步成为一种可摸索创造的烧成新工艺。

火刺效果

落灰效果

飞釉效果

*可点击查看大图

火刺:由于匣钵损坏或装窑不慎等原因在烧成过程中使高温旺火直接射入,在紫砂器表面形成一种火迹斑纹的现象。

落灰:由于装窑时坯件未使用匣钵装套,烧成时燃料灰烬散落后,残留在坯件表面而留下的痕迹。

飞釉:由于紫砂器与带釉的粗陶混合烧制,未使用匣钵装套,粗陶的釉料在窑中气化时和松油并溅挥发附着在紫砂器上,形成飞釉现象。明代以前因紫砂器和缸、瓮等粗陶混烧,比较常见这种状况。

如果有其他意见和建议,都可以在文末留言与我交流。

感谢关注!



如有问题咨询

可加主理人微信:鉴壶,看泥料,辨底款

主理人微信号 Zi445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紫砂陶土究竟有何特性和功能
紫砂壶烧制——龙窑、倒焰窑、隧道窑(一)
捂灰技艺详解
转帖【紫砂资料】紫砂鉴赏之 泥料基本知识 - 紫砂文粹 - 紫砂江湖 壶友,壶友网,中国壶...
顾景舟对紫砂泥料的研究
紫砂泥料的功能和特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