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武雄:儿时记忆——站桶

   秋雨菲菲,农闲时节。一个干瘪的老人,坐在茅屋内,背对着门口,双手不停忙碌。一堆经过挑选的白亮稻草,还有竹片、铁丝以及一些小工具,散放在身旁。老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坐下,编织了一层,就用棒槌向下紧压稻草,又用手掌使劲拍打着半成品。哎哟,弄破了手皮,他皱了一下眉头,用嘴吮吸了一下出血的手指,没事没事,继续编织。这位爷爷是外婆的亲弟,母亲的舅舅,我的小舅爷。他在赶织站桶,又一个小外孙长大了。

   冬季很快来临,站桶派上用场。屋外,天色阴沉,北风呼啸,寒气袭人。开饭啦!开饭啦!外公扒拉下罩布,站桶被转到大方桌旁,慈祥的外婆佝偻着腰,把一个盛满锯末的火盆塞到站桶底下,室内顿时暖和了起来。温情的站桶尽情释放着能量。淘气的六老表迫不及待,伸开双臂,不停雀跃着,雀跃着,大人双手轻握住他稚嫩的双臂,轻轻一提,他小腿一勾,娴熟地跳进了站桶,端起独有的小碗,狼吞虎咽,胖乎乎的脸蛋,很快沾满了饭粒。

   小舅爷是编织站桶的好手。解放前,他凭着一副银匠的手艺,行走江湖,阅遍了大半个中国。父亲很敬佩他,说他是“见过世面的人”。一个品貌端正的男人,在兵荒马乱的岁月,孤身外出,竟能平安归来,是多么神奇的事!小舅爷是一本书,一本有故事的书。可惜那时的我太小,没能从他身上得到一点儿江湖轶事。经过峥嵘岁月洗礼的老人, 不言自威,小时候我们都很怕他。其实小舅爷冰冷的外表下也有精致柔情的一面。他能用红线在站桶壁上编织制作的时间,还能在桶口处缝上漂亮柔软的深色棉布。那是已经废弃的印花布,为的是外孙使用舒适。爱是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小舅爷和外婆姐弟情深,外婆开枝散叶,他一生未婚无嗣,在岁月深处,还归故里,独居在一间茅屋之中,孤老一生。他把外甥们视同己出,疼爱有加。后来,升级做了舅爷,看着外婆引带孙儿十分劳累,不知是从哪里学来的,还是自己琢磨的,小舅爷竟编织出了美观实用的站桶。他把自己的第一个“杰作”拿出来,看到外孙在站桶里高兴地手舞足蹈,沉默的小舅爷眯眯地笑了。

   没有站桶的日子,外婆是辛苦的。吃饭的时候,她要么提前喂饭,小孩吃饭慢,贪玩,吃吃停停,一顿饭喂下来,外婆只能吃残羹冷饭,使胃很不舒服。要么抱着孙子吃饭,小孩爱动,一会要这,一会儿要那,外婆是吃不好饭的。现在,有了暖和的站桶,小孩可以立在桌旁,处在大人的视野之内,他有了安全感、存在感,乖顺多了,饭吃得快且干净,外婆也能舒适地吃饭了。饭后,舅舅舅妈散去,外婆也可以让孙子再进站桶,自己扫扫地,抹抹桌,挑拣青菜,做下一餐的准备。怀抱孙子的隔壁奶奶过来聊天,羡慕得不得了,夸奖小舅爷能干。外婆有时也劝说孙子下来,让人家孩子进去感受一下。两位老人在一起,既引带了孩子,又交流了感情。站桶确实是好东西。

   外公是上门女婿,所以小舅爷和外婆一家同住一村。我家送舅舅们年节,也备了小舅爷一份。母亲是大外甥女,到他家送节,小舅爷知道我家生活艰难,总是说“不用送,不用送”。有一次,父亲去送年节,小舅爷偷偷地塞给父亲两块银元。那时手上有“现大洋”的人凤毛麟角,父亲如获至宝,舍不得用。后来母亲生病住院,实在没法,父亲才把两块银元拿到人民银行兑换了八块人民币。这八块钱,相当于农民父亲当时一个多月的收入。说到这事时,母亲脸上充满了对小舅爷的感激之情。

  外婆家人丁兴旺,站桶也不经用。白湖处在平原地带,湿气很重,一个站桶用不了两三年就坏了。坏了小舅爷就织,他总能在寒冬来临之前,编织出一个新的站桶来,让孩子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季。站桶盛满了小舅爷对小辈的爱。我那时候到外婆家,看到小老表站在站桶里吃饭,下面的火盆冒着热气,心里羡慕极了。有时趁老表不在家的时候,就偷偷地溜进去,享受一会儿。后来。妹妹出生了,我大了,再进站桶的时候,母亲总要使眼色,说“那不是大孩子呆的地方”。

  每年大年初二,父亲就把我们带到外婆家,一直住到快要上学就回来。在那几天里,我们和老表们一起疯玩。打三角,跳房子,滚铁环,凡是当时流行的游戏,我们都能很快学会并玩起来。最有趣的是,躲在表哥的大衣里,混进中垸村影剧院看电影。五老表十分顽皮。一天他夜里受凉发烧。外婆让他进站桶驱寒。看到我们在四周玩的额头冒汗,面色红润,他哪里呆得住,吵嚷着要下来,外婆不许,他灵机一动,向底下火盆撒尿,嚷着说火盆熄火,不暖了。外婆过来一看,很快明白了就里,哈哈大笑,一边嘴里骂着:“这个狗不嚼的!”一边抱他下来。我们则在旁边笑得前仰后合,鼻涕四流。哪家来了客人,就到哪家去吃饭,没客人,以外婆家为主。要开学,父亲自觉过来接我们回去,有时也由小舅送我们回去。回去的前一天,外婆照例要煮五六个囫囵鸡蛋,满满一大碗,让我们全吃完,说吃了聪明,会念书。

   妹妹小时候,也随我们去外婆家,她看到站桶很是新奇。吃饭时,比妹妹大的六老表站在站桶里,在大方桌子旁洋洋得意,妹妹十分羡慕,吵着也要进站桶。大舅妈是“母老虎”,她不开口,是没人敢叫小老表让的。外婆看了心疼,搬了个椅子,让妹妹和六老表平起平坐。这顿饭她吃的很是干净。外婆还说,下年让小舅爷再编织一个站桶,明年春节,保准妹妹也有站桶用。

   果然第二年,我们去的时候外婆家墙角又有了一个新站桶,只是下部松垮,像一个胖胖的弥勒菩萨。外婆说,小舅爷老了,手臂没劲了,再也编织不出美观结实的站桶了。妹妹还是很高兴,在站桶里享受了几次。新站桶虽然不好看,效果还是一样的,暖暖和和的。

   后来,我们大了,外婆家照例年年去,不知什么,我们不进站桶,也不玩站桶,慢慢地站桶也不见。我们都玩自己喜欢玩的新游戏。小舅爷在不能编织站桶的岁月里,不声不响地去了另一个世界。他就像站桶一样,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不知什么时候,我突然想起站桶来,觉得那是小孩御寒取暖的好东西。这种实用的手工艺品,不是谁家都有的。我春节到过许多亲戚家里,只在外婆家看到站桶。它告诉人们,只要有爱,即使是普通农家子弟,也能享受生活的温暖。

   想起站桶,我就想起了勤劳的外婆,寡言少语的小舅爷,想起每年春节和外婆分别的那一碗全鸡蛋,以及和老表们在一起游戏的快乐时光。

  作者  王武雄  濯港中学教师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魏鲜红

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唐亚红

执行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传播湖北黄梅民间文化和旅游的自媒体,广泛征集湖北黄梅以及鄂东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等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推荐链接:

                    镜 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节记|益见
二舅爷
吊唁二舅爷
刘尚钞:​听父亲讲那过去的故事——一块钱压岁钱引起的风波
推荐 | 刘贤江:追忆老娘舅
[今日头条]程时斌的散文《我的外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