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梁冬徐文兵黄帝内经干货版(29)
 自助狂人 2019-06-12 16:55:49
异法方宜论三: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之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蹻,故導引按蹻者,亦從中央出也。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这个中就是我们说的这个中原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就是江淮平原这一代,江淮平原呢,包括了我们现在说的河南安徽,就是淮河流域这一代吧,它处于长江和黄河的中间,往东呢就是江苏山东,靠海了,往西呢就到了这个湖北四川这一代,所以我们说的中央者,是指的河南安徽这一带,相当于中原一部分储地。这一带特点是地势平缓。我们就管它叫平原嘛,华北大平原往南的延伸,就是江淮平原.历来为什么中原老发这个洪水,就是它那个地势一过了三门峡以后,就是一泻千里,你如果不用一个很有强有力的大堤约束它,束缚它的话,它就是叫龙摆尾,总是在变换河道,但是再看看黄泛区形成的那种沼泽,还有这种小块的沙漠以后,你就能感觉到它那种湿。泛滥完了,你在上面一种庄稼,收成也非常好,所以呢它比较容易养活人,但是它泛滥的时候,洪水冲走了我们的房屋啊建筑,也淹死很多人,但是呢它又带来一个新鲜的这种土壤和土地,所以说它“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古代呢有一句话叫“圣人出,黄河清”,就是说圣人出来有多难,出现一个圣人有多难。建国以后修了一个三门峡水库,但是它没有考虑到带那么大的泥沙和淤泥。所以建着建着,慢慢就把这个整个水库给淤塞了。淤塞了以后就没法弄。而且它把上流的那个就是陕西的那个渭河平原,一建水库就要淹上面嘛。所以这是一个比较这个惨痛的一个教训。现在呢就是在小浪底,又修了个水库,它就充分认识到了黄河带来这个泥沙的这种危害和性质,所以它每年都有这种就是“冲沙”,就是让这个大量水“哗”一下一出,就把这个黄河的这个故道里面的淤滞这些泥沙呢,因为它是有一种,这叫“蓄势”嘛。蓄势然后带着气往下一走。这样的话就能把黄河故道啊,就是现在大堤约束起来的黄河这个水道呢,里面的泥沙慢慢一层一层往下刮。原来是黄河一流,然后泥沙一沉淀,咱们就得加固大坝。加固大坝呢就垫高,慢慢垫高垫高,那黄河就成天河、悬河,就悬在我们头上的一把利剑。所以为什么说河南这个人民生活的灾难深重,一个是黄河,一个淮河,一发水,好不容易积蓄起来一点家业,一冲就没了。这历来就是水患。也是因为这样泛滥,导致她的那个文化也因此发展了起来。所以,一利一弊哈,很难说。
“其民食杂而不劳”中原地区物产也出产得比较丰富,我说了,黄河泛滥有弊也有利,就是出产的这个植物呢也比较丰盛。这就出现了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说,人们不必活得、劳作得太辛苦,就能有养家糊口的这个收获。你像东边靠海的人们还可以去打鱼;西方呢金石之域土地比较瘠薄,人活得也比较艰难;北方呢游牧民族你得养牛放羊,是吧;南方呢,你就是那种还得去发酵,吃着一些这个发酵的食物,都比较辛苦。而中原地区呢,相对来说容易一点。这个“劳”的意思啊,我们讲就是繁体字“勞”上面有两个“火”,底下是一个用力。也就是说,本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够了这个“劳”的意思就是有点加班的意思。所以(中原)这些人不必搞的很辛苦!
“故其病多痿厥寒热”不劳的人会出现跟那个“挛”相对的反义词叫痿。痿是什么意思?过度松弛。就是不来劲,起不来。过度运动会导致痉挛——抽筋。过度地不动会导致痿厥!这叫用进废退!第二个叫“厥”。厥叫厥逆,就是气血倒流。我们说四肢厥冷,什么意思?就是气血到不了四肢上。这个营气走在血脉当中。它是什么?先是动脉,就是离心的,就是从心脏出去的。然后又从静脉回流。还有一套系统就是在细胞间,不在血管里面,在细胞间,慢慢儿地渗透的这路气呢,我们管它叫经络,经气。这个经气呢,《黄帝内经》有两种学说。一种也是说它是离心的,就是从心往四肢末梢上走,然后呢,再从四肢末梢再回来。但还有一种就是说手三阳,手之三阳就是从手往脸上走;手之三阴,从胸往手上走;然后,足三阳呢,从脸往脚上走;足三阴呢,从脚往这个胸口上走。这是一直以来都在讨论的问题。祝华英道长呢在内修的过程中看到了这个精气的变化。他的解释呢,等于是非常好地把这个《黄帝内经》里面相对矛盾的这个学说呢统一起来。他内证实修观察到的,就是说,当你左手的这个精气,比如说阳经是往上走的时候,相对于你的右手的精气是往下走。他没有说固定手之三阳必须从手腕往脸上走。手之三阴必须是从胸往手上走。他是看到呢,是一个对立统一,左右平衡的这么一条线路。所以非常完美地把这个《黄帝内经》的学说给综合整理了一下。这说明中医也是内证内修的一门学问。如果你没有这个体验呢,那你就按古人告诉你的这么去做。人们在发高烧的时候,发高烧的时候也是人蓄积自己所有的阳气和能量,去和外界的这些病毒啊、邪气作斗争;这时候呢,它也是舍弃一些枝节末梢的东西供人体需要。所以你看很多发高烧的孩子,你摸他的脑门烫。你摸他的手冰凉。所以,伤寒论一句话叫:“热深厥亦深”!到底你说他是发烧还是发冷?小孩子发烧,一定要先辨证。你是受风了,还是受寒了,还是受热了?小孩子吧,他是我们以前讲过,他是纯阳之体,他不怕寒,他怕热,而且他怕营养过剩,所以说,古人说句话:“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你别给他塞的太饱。所以现在小孩子一发烧,扁桃体一肿一大,人们都说:啊,感染了,发炎了,赶紧去打抗菌素,其实真是在害孩子。为什么?他其实就是吃了营养过剩,胃火太旺了往上顶,顶得自己扁桃体大了。这时候,你只要给他消食、化积,让他拉出一顿臭屎来,他那个烧就会退。记得以前我的老师跟我说过,你如果给家人看病,你就观察上两天。让他自己烧,只要他不出生命危险。给外人看病是什么?给外人看病是来了就想帮助退烧。那退烧很简单呀!一发汗不就退了吗?但是呢,退了后热起来怎么办?这是什么问题?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治疗这个发烧,我的观点啊,第一要通肠胃。先摸肚子,肚子里面疙里疙瘩的,摸上巨痛,先摸肚子,先通肠胃,六腑先通了。这个热啊,我们管它叫釜底抽薪。就是你为什么这么烧?你底下柴火太多了嘛,撤一点,好了。第二个呢,就是我说的,如果他确实高烧特别厉害的话,而且手又冰凉的话,一看就是个邪热。就是说敌人烧了把火到我的体内了,那我怎么办?围魏救赵。把它的兵力给它分散了。这时候手不是冰凉吗?就给他捋胳膊。特别要捋这个手臂内侧这个三阴经。肺、心包、心。捋到手慢慢发热了,然后呢,再在他的手尖上就是我们说的这个中冲穴啊,针剌、放血。挤出来一滴、二滴黑血以后,他那个热能很快能退掉。我说这是指风热感冒啊,这是中了热邪。寒邪的话就吃发汗药,或者推背,啊,推一下背。寒邪呢它经过大概要六个阶段,才能达到人的心。可是这个热邪呢,直接就是先是肺,然后心包,然后就到心了,就是温热之邪。所以大家呢可以用这些简单的物理方法,去先帮助孩子。那怎么判断他是寒邪还是热邪呢?有一个诀窍,着凉的人发烧,怕冷。他一边烧得很高吧,他一边要裹被子,他是要打寒颤,稍微门口漏点风他都难受。受热的人喜欢什么?袒胸、踢被子。啊,就是。所以同样是发烧,一个在那儿自己要盖,一个呢要蹬被子,这大概是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我发现就是孩子病了或者自己病了时候,他其实是属于一种极度无助的状态。他这时候考虑什么问题?特别是家长。他考虑的就是怎么能让自己最好没有心理负担。怎么叫没有心理负担呢?其实就是说不被别人谴责。不被别人谴责就是顺着大家的这个思路去做。我孩子发烧了我送到某某医院,然后挂上吊瓶。就是说这孩子被治坏治死了我心里没有负担。大家都这么做。如果说你说,诶,我孩子发烧了,我要用中医的方法去治。然后,治好了谁也不说。治坏了呢?那这个人就成了千古罪人。所以大家都是以这种,以最好的不担责任的方法给孩子治病。所以说我们在做中医传播的时候,其实就是希望帮助大家重新建立一个价值观。中医治疗外感效果是最好的,而且没有负作用。我们上中医药大学的时候,有个伤寒教研室老师裴永清。发现这个老师居然给孩子看病,就是发高烧,从来没超过三付药。往往都是吃半付药孩子烧就退了。我们就突然觉得,啊,原来中医能看感冒。老师就觉得很生气。伤寒论治什么呀?不就是这些突发的伤寒的急症吗?后来我们跟老师抄方,就是说,眼睁睁的看着那些孩子从高烧烧,然后退,就这么快,我们这才知道,噢,原来中医是能看病的,说有些病人来找我一趟两趟不够,得好几趟,但如果说人家是感冒来找你,一次没给人家治好,那直接把牌子砸了就得了。就是说中医是能治急症的。男孩子到12岁左右都会有一次高烧。老百姓叫换脑子,如果你烧过来了,这孩子就等于说离那个成人又近了一步,这男孩子什么变声期呀,其它什么发育都跟这有关,但我们现在就是没有这个经验,或者是一碰到这个事就慌,或者一碰这个事就用一些误治法把它这个热,他不是把它散出来,而是把它压制住,这时候就把这个男人这个阳气给伤到了,这个伤的阳气吧,就导致了我们现在看到很多问题,就中国的爷们越来越少,娘娘腔越来越多。你追到根上12岁那个烧就没发好!没热出来!如果他受的是那种寒邪,在伤寒论里面有专门有治疗这种厥证的有四逆汤,里面用的全是大热的药。
意思就是说你的阳气不足以抗衡寒邪以至于你寒到了这种程度,有的老人说这个凉啊开始指尖凉,然后手凉。然后到胳膊肘,过了胳膊肘就回不来了,这就是厥了,就断绝的意思了。所以《伤寒论》里面有四逆汤,有通脉四逆汤,有白通汤,根据他的热邪的不同的程度呢去给他用这些药。所以说厥有两种可能,受了热会有厥,受了寒也会厥。食杂而不劳,也会厥;吃饱了撑了也会厥,啊。这种寒热呢,下面两个字就是我们看《神农本草经》里面经常提到。就是说这个出现伤寒寒热,什么寒热呢?就是我说的恶寒和发热,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这种外感病,不是发烧就是发冷,还有一种情况如果邪气在少阳时候,它叫往来寒热。比打摆子要轻一点,他是一会儿冷一会儿热,一会儿冷一会儿热。还有人左半身冷,右半身热,少阳证。就是邪在那个门轴那儿的时候一会儿这个脚进来,一会儿这个脚出去。就是说你正气足的时候,它在门外面,你正气稍微一弱,它又探头探脑又进来了。这叫往来寒热,心烦喜呕。
还有一种寒热就是你说的那个疟疾,被疟原虫感染以后,这人就打摆子,打摆子那就是热的时候烧到40度,冷的时候又像在冰窖里,这就是更严重的这种寒热。所以呢,在中原地区的人呢他不像在其它方位那些地区人得病的那么明显。你想在海边的人,东方人,我们说了老吃那些鱼盐,他容易热中。就是出现热证,就是出现痈疡,没有说他寒热。老在北方的人呢,喝牛奶,地势呢冰坼,然后呢容易脏寒而生满病,人也没说他得热症。偏偏就是在中原这儿那个人,左右逢源,热病也得,寒病也得,所以呢他得的病呢叫杂病。所以为什么叫《伤寒杂病论》呢?其实伤寒和杂病是两回事,一个说伤寒就是发热,发热的病叫伤寒,不发热的病叫杂病,这是一种解释。中医说什么叫伤寒论呢?它伤在哪儿?表皮!就是那个邪气入的是表皮。受的是什么邪呢?寒邪!而且伤寒有个特点到最后它会出现发斑,就在皮下出现淤血,青一块紫一块。所以看到了皮曰伤,受的又是寒,那叫伤寒,这是一块儿。杂病呢,就是后来被分成《金匮要略》这一块儿。《伤寒论》分成两部,一个是《伤寒论》,一个是《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就专门讲人们怎么食杂而不劳,得的五脏六腑,得的病,然后呢,分别去治,所以《伤寒杂病论》是这么一本儿书。你看外感的邪气从表皮进到里面,而且是以寒气居多,这叫伤寒。如果你饮食劳碌,我们说五劳七伤,乱七八糟堆起来,导致那个杂病,是用《金匮要略》的那些杂病的方子去治的,就完全不同。所以为什么《伤寒论》诞生在中原地区,跟我们这儿食杂而不劳,病多痿厥寒热有直接的关系。推而广之来讲,我们中国叫“中国”,其实中国人容易得的病跟这都有关系。我们现代社会人典型问题叫“食杂而不劳”。而且,古代呢,把这种光动脑子不动手的人得的病叫虚劳。再加上现在电脑普及,大家盯着电脑屏幕,在那儿打游戏、写文章,看股市的起伏跌宕……其实也都在劳。这种劳,耗伤的就不是人的这种后天之气,它耗的是先天的元气,很伤神!所以现在人得的这种痿厥寒热的人不在少数。我们都知道,《伤寒杂病论》撰次的年代呢,是在汉朝的末年,东汉末年,也就是三国的,跟三国交界这一代。这时候呢,人们的战乱比较频仍。啊,就是曹操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啊。所以,这种在战乱状态下呢,人们得的这种伤寒偏多。而到了人们生活比较富足了,就是到了清末,或者清朝时候呢,就出现了热证比寒证多,所以诞生了另外一门学派呢,就是温病学派。人们就发现,同样这人在发烧,你再用《伤寒论》那些热药,麻黄啊、附子啊、细辛啊、桂枝这些药,给那些人治病呢,你越治越坏。这时候,就发现人们其实是营养过剩。外面的,容易跟那个外面的这种温热邪气相感而得病,你再用那些热药的话,等于是火上浇油。所以呢,温病学派诞生的地方,就是我们现在最富庶的这种江浙地区,江苏浙江。你看温病学派出的几个大师,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薛雪……这些人,都是在江南这一带出来的名医。他们用的这些用药,都比较清灵,啊,用药都偏凉。比如说,用一些连翘啊、桑叶啊、菊花啊,这些药……所以,你一定要判断出他受的是寒邪,还是热邪,还有呢,湿邪。所以说,预防各种流感最好的方法,你先把自己的内部环境给它清理了。即便是这样,就是说你受了外邪的感染,你也是免疫力比较好,正气比较足,发烧,三四天,也就没事了,从此以后永久免疫,再也不得这个病了。
“其治宜导引按跷”。庄子有一句话说,“熊伸鸟经,为寿而已”。就是说,有些人去模仿动物的一些特殊的姿势,去模仿它们那个做那种运动。其实就是做导引。导引的目的是什么呢?让自己长寿。华佗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人体欲得劳动”,人你只要是活着他就应该是动的。“但不得使极耳”,就是说你不要动得过头儿。这就是符合人的这种天性。“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个流水相当于人体的气血。气血流动起来,它才不会产生壅塞或者是淤滞,才不会在那儿,就是产生那种腐败的那种东西。门的那个轴,永远不会有虫子在那儿去啃它咬它,把它弄得弄坏了。为什么呢?因为你老在开门,关门,它老在动。所以,华佗发明了一套导引之术。就是五禽戏!五禽戏是模仿五种动物的姿势或者行走的姿态,去动,鹿、熊、鹤,或者我们叫鸟,猿,虎。当你身体觉得不舒服的时候,就出现这种,诶,我感觉不舒服,觉得要感冒的时候,你就按照这个五禽戏的这些东西,比划一番,然后呢,微微出点儿汗,身体就好了。这就是最好的一个导引的这个方法。中国很多这失传的这些民间的功夫,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五禽戏……周稔丰老先生都亲手整理形成书的。而且周老先生说,练哪一式容易通哪门的气,然后,同时会造成什么样的负作用。比如说啊,你练那个熊式,它强的是肾,它就容易伤心。容易造成在心下巨阙,和膻中穴那儿造成一种郁结。而且,造成郁结以后你怎么化它!所以,练五禽戏也不是随便练的。练太极拳,我告诉大家也不是随便练的。现在大家一说养生、长寿,我就练太极拳。我说,“你要没有好的老师指点,你别瞎练!”这个练拳导引的是气。体操用的是意,就后天那个意识。指挥的是随意肌。我们身体还有不随意肌呀!特别胃肠道,包括我们内脏,全是不随意肌呀。你怎么让它动?啊,你说,胃蠕动,心跳慢点,是吧?肛门排泄,或者放个屁,它不听你的呀!它受谁指挥?它受另外一套系统指挥。那么,你怎么去影响到那套系统,达到你的目的?这就是内家拳的功夫所在!为什么我们要学动物?动物是什么?浑然天成。不像我们的人,后天意识有那么强。它也有意识,但是它保存它先天纯真的东西都比较多。你模仿它的形,你就会得到它的气。你得到它的气,你就会通到你那个神。然后,间接会影响到你的内脏的运动。这就是我们练不同的形,虎形、熊形、或者鹤形,会调不同的脏腑。其实中医就是,什么叫道法自然?就是把自然天赋你,而又被你后天意识蒙蔽的东西,又把它恢复出来。所以,老先生传我一套五禽戏,另外传我一套,就是他给我点穴治病那套方法,它叫怎么摸病气。你摸肚子,寒热、温凉,你有感觉。另外呢,你还能摸出这种邪气的感觉。我告诉你,邪气也有形状的。什么形状呢?有时候像个鱼,有时候像个蝌蚪。而且它有“眼睛”。就是说,它最毒的那儿就是凝聚力最大的有一个点。我们就叫眼。一个人来了,你给他治病,你先问人家,家庭承受能力,穷人还是富人。为什么问?不是钱的问题。穷人,家里没多少钱,就希望什么,“我不怕疼,你一次给我搞定。”富人呢,身体比较弱,筋骨比较软,你一次给人弄太疼了以后,除了那个病没治好,还添病,得慢慢的。所以给穷人治病,一下逮住那个眼,一下给它戳破。你点穴功夫好,你就用手,点穴功夫稍微弱点,你用针。“欻”一下扎开,巨痛,但是四分五裂,那个邪气啊就做鸟兽散,一下就散开了。如果是一个身子骨比较弱,你慢慢,是吧,就是从,先去其手足,然后呢,去其胸腹,最后呢,把它掐掉它的头颅……一点儿一点儿治。这就是摸病气,然后治病气的一种方法。前提是什么?你要去练功夫。练到什么,通过导和引,把你的气血疏通了,疏畅了,而且呢,意到气到。你的意,想把你的气引到哪儿,它就随你走。这就是沟通了自己先天和后天的这个心和意。这时候,你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医生。所以这个导引按跷呢,就是说第一步,要先练得把自己的气先练得足,然后呢,通过导和引把它引到有病的地方,或者引到它该去的地方。我们为什么叫“五禽戏”呢?它分别对应不同的五脏。然后呢,比如说,你哪个脏有病,你就把他气引到那一脏,去治他那个病。人的得病,就是说,你的神明,对你的身体的某个脏腑忽略了,没关注到他那儿。你呢,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呢,你就慢慢的把那个气血引到那个地方。我们就说到了这个穴位,大家记住,穴位是活的,绝对不是死的。就是说,这个地方有没有气,是不一定的。穴位你取准了,他那儿没有气,你捅咕半天,他也没用,所以,我们现在人取穴,都买张图啊,或者学,跟老师学,就在那儿学……我说这叫什么?刻舟求剑。你是按照那种有形的,骨骼解剖的那种位置,肌肉的解剖来找那个穴。那叫死穴,人的穴是活的。是吧?所以呢,先导,先引,把气引到那儿。刚才我说了,治疗小孩子高烧,手脚冰凉,但那儿又发着高烧,怎么办?先捋胳膊,把手捋热了,这叫什么?这就叫导引。然后呢,针刺再放血。如果你不先做导引,你干给人扎这个针,什么结果?扎不出血,扎烂了也没用。所以呢,影响人呢,先要动他的气,先要做导引。就说做足底按摩,足底按摩还让你先泡泡脚对不对,泡脚干嘛?先让它热乎了,然后撸撸腿,引下去,然后再按摩。你的气如果不到的话——白干!是吧,就跟你按一个砖头,按一个尸体,没什么区别。真正给人治病,是调动起人的气血和神明,扁鹊早就说了,“余非能生死人,因其自当生,余使之起耳”——我扶了他一把。所以这个按跷的功夫呢,其实是中医的,我个人认为呀,除了祝由以外,最高境界是按跷。现在人们的心理特别可悲。你把这个医疗的程序搞得越复杂,花钱越多,他就觉得这么值。你几下把他病治好了,他反而不值。以前美国的一个真实故事。说一个工厂,什么管道就出问题了,后来请个人来。德国工程师嘛。人家来了以后,就在某个地方给画条线,说,“打开这儿,这儿有问题。”然后就解决了。最后,干完活了,人家要支票,说是要一万美元。“诶!你就来这么一下,画一道线,就一万美元,太那什么了吧?”,他说,“画一道线值一美元,知道在哪儿画线值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但是我们现在人啊,自个儿浅薄,把别人想得也很浅薄。他就看中什么?那个质的劳动。他就没有想到背后那个抽象的东西。所以现在你看真正的高手,我们说,不用针,不用药,就拿自己的手,就像我的老师给我治病一样,一下就解决了。等于应该多付点钱,而不是少付点钱,是吧?他是让你少受了痛苦,一把就解决了。就像现在,孩子发烧,我送到某某地方,我挂吊瓶输液,他就没好,我也认为这是对的。很多人说,我得这病,我这县医院去了,省医院去了,北京的医院我也去了,死了也就对了,死了也就认了。其实他不知道他治错了。我为什么说,就是按跷是我认为最高级的治疗呢?它比针,比艾灸,比毒药,比砭石都好,为什么?它用的是自己的气,它没有借助任何工具。他给你按,他给你跷,然后把你的病治好,这叫以人治人呐。所以这种人我个人认为,是最高明的大夫。其实按,就是拿手按;跷,就是拿脚踩。真正的帮人按的高手,就双桥那老太太。她是祖传的这套功夫。那么瘦弱一个老太太,手上的不仅有力,而且有气。而且更可贵的在哪儿?方向感。就说,你的这个脊柱啊,骨头受伤以后,她能知道那个方向。所以真正古代接骨的那些中医的高手,根本就不用X光机,拿手一摸,然后一对,一接。我最近知道一个例子,就是这个华堂这个老板,日本人。他就晚上在浴室摔骨折了,当时就急诊,急诊呢,他又,可能就是就近,也就是个小医院,来了一个,据说,据他描述,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回忆嘛,穿着就不是像日本那么笔挺、干净的一个,这么一个大夫。这个大夫没用X光机,拿手一摸,就给他接上,然后用那个小夹板固定。第二天不是天亮了吗?他就回日本了,回日本。日本的大夫在X光机下发现,接得天衣无缝。他就惊叹,中国这么一个脏兮兮的大夫,居然有这么高的本事!他靠什么?我们现在说抽象思维能力,我们现在说要开发人的慧,其实这就是慧!所以,当一个人,他有力,又有气,而且他有职业素养。所谓职业素养呢,就说,尽管你是个坏人,但是我是个医生,你现在是我的病人,他要用“意”,最高境界是什么?用心,用神。就说,我发自内心地爱我这个人。这四方面儿具备了,给人去治病,那就是治一个好一个。中医本来就是贵族医学。但是,古代留下传统是叫“穷人治病,富人还钱”。因为什么?你给一个有钱的人治好了以后呢,他可以给你除你诊费以外的,额外的,他会酬谢你。但是呢,医生用这些钱,免费给那些没有钱的人施药。这就是中医,等于说,不能说是“劫”富济贫,他在里面起了一个什么?重新分配社会财富这样子,和谐社会的话,中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这么一个缓冲地带。但现在来讲呢,就是,我说现在有些制度啊,定得不好,它不承认医生的价值。它承认什么?CT有价值,那个药有价值,不承认医生有价值。逼得医生碰到一个病人,想到第一件事儿是什么?我怎么不出事儿把你这个,把我这个提成最高的药开出去。这叫“术不可不慎”嘛。本来医生是一个仁心善术,结果逼得现在是什么?跟做贼似的。你说那么开药,他医生他心里会有自豪感?会有尊严?时间长了,完了,就更堕落了!
归位叫导,到位叫引。就是说你已经回到正道了,但是你没有达到你的位置。比如说你这个手三阳经或者是手三阴经,手三阴经从胸走手,它没乱,但是它气不够,我把你慢慢引引,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引到这个手指末梢了,一看原来手冰凉,或者是手不温乎,现在一引手暖和了,这叫引到位了。所以呢归位叫导,把它带到正路上,到位叫引,这叫合起来两个字又导又引。倪海厦老师的解释:导呢——就是让这个方向对,引呢——是到那个点。导引是求医不如求已。按跷是求别人。我们传统的内家的这些功法包括导引他是忘我。忘的什么呀?忘掉你后天灌输给你的那个意识,把这个我忘了以后,那个先天赋予你那个本神出现了,他是真是天赋的那种正确的,而且是有能量的。他会把你的气血的逆乱,逆给弄顺了,乱给扶正了,这叫他在导。而且当你那么做的时候呢,你练功要站桩,站桩叫蓄气,蓄气是为了引气做一个准备。而且你站桩的那个过程,就从自己念头纷起,就是整天想着乱七八糟的事情,身体不由自主的乱动,最后归到静,归到忘我,站着站着好像自个儿没了那个感觉。这时候正是那个意,就是“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嘛!就是念头纷纷乱乱的起一个灭一个,你不要管他。慢慢的就是那个真正的那个力量或者真正的那个信息,或者真正的那个指引,带你走路的那个人就出现了。那个人出现就会他首先拨乱反正,就把你这么多年瞎折腾,破坏自己,把自己搞得拧吧扭曲的那些经络气血慢慢地扶正。这时候人在站桩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知觉或者叫感觉,一个觉是什么?觉得有些地方突然觉得一种酸麻胀痛痒。有的地方就是发凉,有的人站着不由自主地要流眼泪。我们说这个涕泣啊,就是流鼻涕……流眼泪本身也是一个出寒气,出寒性液体的一个过程。另外一个流眼泪就是你曾经悲过,曾经伤过,曾经哀过,但是你靠后天那个意识压迫着自己,强制自己不要流泪,啊,男儿有泪不轻弹,咱们就不流。但是他是本能自然的该流啊,但你把它压制住了。当你站桩忘我以后就是压制你那个力量,人为的、作伪的那个力量没有的时候,这时候他宣泄出来了。宣泄出来以后呢,你会觉得你以前有一个耿耿于怀的忘不了的事情,当时觉得释然了,释然就觉得,哎!我怎么跟这事不较劲了。我原来那么恨一个人,现在看了他也没什么那种恨的感觉了。这是一种我们就讲的气和物质的一种平衡,谁来完成这个事?本我。就是我们说的精气神的那个神。所以这个导引背后驱动你做那些奇奇怪怪动作的那个什么什么什么,他是你的本神。我现在觉得可怕一点就是古代人是先治病,后修身。你看陶弘景讲了,他说夫道学辈,欲修成道,必先祛疾,意思就是说,您一身毛病的时候,气血是逆乱的时候,你那会儿就是说就非要想到,悟到去看到真景,得到那种大小周天或者是什么什么境界,那会儿很容易走火入魔,什么叫走火入魔啊?就是说气血走的不是正道,你身体还有一种邪恶的力量在推动着你,这时候呢你非常容易出偏。所以很多人练气功把自己练废了。所以这个需要注意,练功呢,最好还是需要有老师的护持,当你出偏的时候老师马上给你纠偏,这也是说自导自引不行的时候呢,需要有一个人帮你去按跷。有些人好多练功练得收不住,出现很多奇奇怪怪的病。现在我的学生想学中医,第一件事我说去修身,去站桩,自己站桩出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症状以后让老师再帮你一下,就是从自修变为什么?被人修!是吧?这样的话纠正过来以后呢,人会对自己产生很多这种敏感,啊,就恢复了知觉。这就是我们对这个居于中央湿地,我们这些人容易得这种痿厥寒热的人,最好的一种修行的方法。
什么叫中药?不是中国产的药,而是用中国思想来用的药!所谓中药者,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的这些药物,不管它产自哪儿。你看我们说的,砂仁儿、茴香,你看叫茴香,这些药都是从南方,就是赤道以南、赤道中、或者是西方国家过来的,但是这些东西为我所用,在我的理论指导下去用它,它才叫中药。可我们现在是什么?去西医理论去研究中药,分析它什么化学成分,然后得出个什么结论,然后给它用。对不起,你这么用挺好,我们不反对你,但是您不要说您这是中药啊!您用的是植物药,是吧!很多人就跟我抬杠啦,那都是药嘛,你管它是什么用呢!他的意思是那个药是恒定不变的,你怎么用它都会是那个药、就会有那种作用。此言差的很远!我给你同样的油、调料、菜、肉,你给我炒盘菜。你炒出来的跟那个厨子炒出来的一样?你用的东西是一样的啊,是吧?咱俩下棋咱俩棋子是不是一样的!那为什么有输有赢啊?大家都现在就是说,这种智在发达,这个慧在没落,大家都关心有形有质的东西,啊,好像就是说,给你这个飞机大炮你就能打胜仗?对不起,后面那个人怎么用它很重要,而且他后面那个领导的那种指导思想是更关键的。中药的使用,如果你不懂中医理论的话,你用中药那就是说你直接说你在用植物药你就完了。真正使用中药,如果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的是同样的药,产生的效果完全不同。所以前一段时间人们说,啊,我用龙胆泻肝汤,把人给吃出什么肾坏死、肾结石。我说对不起,是那个使用者的问题,不是中药的问题,谁让你这么吃的中药?啊,现在出医疗事故了就说中药有问题——那中药肯定是有毒的呀,你怎么用它去发挥它所长,去用它的毒性去平衡你自身的毒性,这是需要指导思想的。现在人就是光研究中药,而且还用所谓的现代科学理论研究中药,最后把人吃坏了,最后骂中医。在日本表现的尤其典型,日本人很喜欢“汉方”。他能够把《伤寒论》所有的条文、所有的方子用量都研究到了极致,伤寒论有多少个字他都知道。但这都是什么啊?就是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是所谓的啊现代的科学的方法。你比如说我们用“白虎汤”退烧了。很多这个所谓的西医或者科学家就研究“白虎汤”里有什么东西:石膏、粳米。研究半天,这怎么能抗病毒呢?能抗感染呢?他研究不了,他思维方法本身就错了。所以用这种方法去搞中医,把中医都搞坏了。在日本出现了几起,用汉方,出现大规模的肝损害的这种医疗的事故。就是用“小柴胡汤”,他们把“小柴胡汤”制成那种非常好的制剂呀,就跟那个雀巢咖啡似的,即冲即饮。技术很高明。但是他不知道“小柴胡汤”的使用的那些禁忌症。他只要是肝炎都给人家用“小柴胡汤”,他不管虚实寒热。他只要说你符合这个“往来寒热,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啊,他就给你用小柴胡汤。最后把好多人吃的肝都纤维化、肝硬化、肝坏死。最后,搞得那个制药厂最后倒闭。最后这些人不研究……不分析自个儿对中医理论没掌握、不精通。他却说什么——中药有害。我说你们不要这么搞了,您说您搞植物药就对了。您不懂中医理论搞中药那是您在——是“人祸”不是药祸。所以,他们老说这个中药……那我其实告诉大家,中医离开中药是照样可以生存的。因为我可以不——就跟高手,最后就是比武一样,你用你的什么龙泉剑,我用我的什么青冥剑。大家都关注那个剑怎么样,没必要,拿个草棍儿我也能治好病。是吧?我不用针我用指头也行。所以这个中药不重要——中药使用药背后那个思想很重要。最早,就是上个世纪反中医流传一句话叫“废医存药”嘛,说中药是有效的,中医是没用的,我们把中药保留下来就完了。可以呀,你把厨子都杀了,你把那个菜都保留下来,你做吧。是吧?你做啊,你给我做盘菜。所以说中央者,其实是最高明的,导引按跷。我觉得中国如果将来说对人类最大贡献的话,那就说这个导引和按跷的技术。可是呢现在都不把它当成个治疗手段,一说,我是保健的。不对!真正的导引和按跷是能治病,而且是能治大病的。大家呢有机会的话呢再去看看各种好的导引按跷术,不过特别要提醒大家,不要自己修练,因为这还是会有危险。
人在地球上生存这么多年了,都是跟细菌、病毒这个和谐共处的, 啊, 你活你的我活我的, 偶尔这个时间, 这个时运到了,咱们战斗一下, 然后呢又相安无事。所以不管它是什么病毒, 我们现在分析问题角度老是站在研究病因的角度上去说这个事, 就是得病先分析病因是什么,然后去治疗,这是目前的一种流行的方法。 这种流行方法是从西方来的, 它叫对“因” 治疗。 就是说, 你得了 什么病我发现原因, 把原因解决了你病不就好了嘛。 他忽略了什么? 忽略了就是发病条件。 所以说他注重的是外因, 他不注重发病条件。 意思就是说: 有因不见得有果。有“因”有“缘”才能结果。我不关心你的“因” , 我关心的是我这个内在的这个系统这个“缘”,如果我这个内在系统保护得非常好的话, 第一, 我不会发病; 第二, 即便发病了,我很快把它干掉。然后我又恢复到常态就完了。所以按这个西方的那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呢, 所以它第一要找到病因。现在不是有这个核糖核酸的分
析,也就是这个DNA 的分析嘛。 一查你是 H1N1 型病毒,你是否有变异再说,然后根据这个病毒给它灭活做个疫苗给你注射, 你对它就有免疫力了。灭活的病毒它有个特点它不能复制,这就是给它在你体内大规模地这种,这个发生发展呢就限制住了,但是它解决不了 什么问题呢?如果这个病毒变异了怎么办?你是不是还得再做新的疫苗? 真正地想解决问题还是什么——内因为主,外因为辅。 解决我们人本身的问题。你既然相信这个疫苗起作用前提是什么?相信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能消灭它。 是吧? 这是你相信疫苗的前提。 既然你相信人的系统能消灭它, 那与其那样那还不如真刀真枪干了。 你怎么帮助一个得了这种病的人去尽快地恢复, 帮助他的免疫系统或者我们中医讲的正气去变的强大, 把它干掉了那就终身免疫了嘛。 或者来个变异我再把它干掉不就完了嘛。 所以你不要想着把病毒全部消灭掉, 是吧? 你应该想到咱们就和谐共处,相安无事。 你也有你存在的原因, 我也有我存在的条件就完了。 所以对这个病毒, 我就说, 人类没有灭绝, 就因为人有这种天生的本领, 能把它干掉。愿意打疫苗可以打。相信自己,就是能够战胜这种病毒或者是比这
更厉害病毒的人呢, 那就去第一,预防,增强体质; 第二,得了病以后,用中药去调理。 这就是我的建议。另外从时运上来讲,中医讲“五运六气”。五运,就是它是由天干来控制的,就是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这个六气呢, 是跟我们的那个地支有关系,子、丑、寅、卯……那个有关系。远的咱不说,就说建国以后。建国以后在 1954年,在石家庄华北平原这一带,突然流行叫乙型脑炎。 乙型脑炎都是小儿得, 而且高烧, 然后就抽搐, 就是角弓反张, 就是整个就抽起来, 最后就死掉。当时中国是一边倒, 亲苏的嘛。来了很多这个西医的专家也没办法。 最后用中医治疗。 当时用的药都是什么?清热解毒清大热的药, 包括一些清热养阴的药。 主要用的方子就叫白虎汤。 白虎汤里面四味药, 石膏、 粳米、 知母、 甘草四味药。 为什么叫白虎汤呢? 我们都知道东方青龙, 南方朱雀, 西方白虎。北方玄武。 西方它一方面代表秋天, 另外就是什么? 东边日出西边日落。就是说日落的时候就是这个发烧人就不烧的时候,阳气退进的时候。就是说白虎现, 而高温退。 就说我们给它起个名叫白虎汤。 而更有意思里面主要的两味药, 粳米和石膏, 都是白色的, 啊。 这是一种这个咸寒入肺的药,所以用白虎汤效果特别好,马上当时主持这个用中药治疗乙脑的这个功臣姓郭, 是石家庄地区的一位中医。当时还受到政府的表彰。然后第二年,55 年, 突然在北京地区也流行乙脑。 当时人们又用白虎汤就不行了!人们说为什么不行了?当时出来个名医叫蒲辅周。非常高明,通神灵的一个名医。当时为国家领导人看病嘛。都是他。他当时就用五运六气去推测,他说五四年是个甲午年,这年的特点就是那种火气比较旺,第二年变成了乙未年。就变的湿气重。 甲午年呢, 火气重, 所以它那个五运六气一推算它就变了。蒲辅周就说湿气重的话呢就在白虎汤清热基础上,加一味苍术。就加了一味药, 马上就有效。 又把这个北京地区的瘟疫又给灭掉。而到了五六年,乙脑又起来了。这时候呢, 蒲辅周又根据这个
五运六气推算说,这种湿气呢,就说就是靠发散解决不了,应该让他从下面小便排出去, 为什么呢?湿气特点是阴邪。阴邪的东西都最后要伤人的阳气。这个湿邪有个特点,如油入面很难剥离出来。所以用那种简单粗暴的用这种辛温药, 就是用经方的那种方法的话呢有点不大合时宜。 所以蒲辅周这时候又根据当时的那个五运六气的特点,那年是丙申年嘛。他推算以后他说,这应该从下焦把那个湿气给他渗出去,叫淡渗利湿,所以他用的三仁汤和杏仁滑石汤,都是温病的方子。然后给他治,又有效。
搞中医研究和研究中医是完全两个概念,搞中医研究是用你本身是个中医, 你用中医的理论方法去观察客观事物得出你的结论。 研究中医是什么?把中医当成一个实体要放解剖台上,你用你的理论方法,什么“系统论”,“控制论”耗散理论,去研究中医,最后你得出来的是你的结论。我们现在是研究中医太多了, 搞中医研究的太少。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这就学完了整篇课文以后呢, 我们回过来看, 大家可以就融会贯通一下。比如说,有一个人来了,得的病是什么? 痈肿疔疮, 你怎么治?一看这个人东方来的,鱼盐之地,鱼使人热中, 老吃这个水煮鱼, 而且他又是个从东方来的, 腠理疏松, 那我就因势利导, 给他切开, 排脓, 完了, 这是东方来的。 同样长痈肿疔疮, 我一看这个人是从南方来的, 老吃一些发酵的东西, 但是呢皮肤腠理又比较致密, 就是说脓头还没有熟, 你让我用砭石给他切开排脓, 又没到程度, 那怎么办? 我有两个方法:一个这人体质如果还是比较强的话,我用消的方法,就是我们用一些清热解毒药,比如说用蒲公英,用败酱草,用金银花,用连翘,就能把他这个已经凸出来的这个小头, 小红头, 给它消掉。 如果这个人体质比较差, 就是这个出来个头又不阴不阳, 你用一些清热解毒药一般都偏苦寒,他胃又受不了,你怎么办?我们就用托里透脓的办法,就给他用一些温补的、中焦的这些药,比如说用黄芪,用桔梗,用些白术甚至我们还会用一些穿山甲, 吃完以后呢,不阴不阳的这个红头呢慢慢变的红、肿、热、疼,最后冒出一个脓泡,一挤,消掉了, 这叫托里透脓。这就是我们用的一些中药的方法。这人是从南方来的,用针一通,这个红肿热疼这劲要么就消掉了,要么就是爆发出来,也好了,就用微针的方法,还有的地方就是说,北方来的,就长出这么疗子,用艾灸的方法,也是把它这种瘪瘪塌塌, 又要成脓又没成脓的这个东西给他慢慢灸,灸完以后变得饱满成熟,透出来。所以说,看他从哪里来?体质又如何? 因为地域影响了他的体质。“杂合以治”我又给他吃药,又给他用砭石,又给他扎针,就叫“杂合以治”!比如说发着高烧来了,我一般就是开点中药回去,或者说“半日许, 令三服尽”,每隔两小时喝一次药。他有的药比如说叫“顿服”。顿服,然后如果是吐了泻了, 不必尽剂,喝完就得了,顿服, 一次搞定。同样为什么治感冒,你开的方子我开的方子都一样,为什么我治好,你没好?就在这怎么服法。现在西医也在讲, 叫“血药浓度” 啊, 就是你吃完药, 它不是马上跑到血里,它过一段时间,它达到一定浓度,它才起作用,它过一段时间它又下去了, 你赶紧得补充是吧? 其实吃中药也有这个, 就是如果你两个小时治感冒, 两个小时喝这个药,以后,它的那个药力就能跟上,然后很快烧就退了,一般我们说“半日许,令三服尽”的话呢就是一副半药,烧就退了。 如果你不懂得这么吃,可能药开的是对的, 最后效果也不好。普通找我的病, 现在都是一些疑难杂病, 我一般都是什么?点穴,艾灸,针刺,离不开针刺,最后加中药,最后我还有一些心理疏导, 或者是食疗的这种建议。 所以说这叫杂合以治!其实呢, 杂合以治背后啊, 还有一个方法的问题。谁在前,谁在后,等等等等。真正的我觉得对人的影响应该是什么?把人当人。他不是机器。你看我们现在医院叫病床,几床几号,来拿药,我就觉得这很不人道。你到监狱里叫囚犯这么可以叫。他是个人,他有名有姓,有思想,有感情,有情绪,而且很多病是情绪心情造成的,你把这心情、情绪理顺了, 他病是不就能好的快点呢,咱不能说完全好。所以这个杂合以治,你看他那个“合”。这个“合” 是合二为一。为什么叫合? 是两条经络汇聚在一块儿了,变成一条经络,叫合。你比如说膀胱经啊,它在经过后项到肩背的时候,它一根变两根,这叫分。所以膀胱经呢在分岔那个穴位, 叫附分,那最后它这个两条经络又经过腘窝, 就委中穴以后到了小腿的上部, 他又合二为一了,那个穴叫合阳。古人用字非常讲究, 所以我们把两种方法结合到一块去用,这叫合,多种方法放在一块用叫杂,所以叫杂合以治。但是它背后指导思想是我怎么能调你的气调你的神,砭石也好, 针炙也好, 导引也好, 按跷也好, 毒药也好, 最后你记住不是直接治病,都是在间接治病。你比如说:我们说用砭石,什么叫因势利导,它那个叫喷薄欲出的时候, 你给他切一刀。人家还没有长熟呢,你切一刀,那叫泄气。长熟了以后那叫排毒。中医专门有这个炼的那个丹药,叫红升和白降,专门就是拔毒的,就是说你看这个好多地方它就不熟,怎么长也长不出来,贴上那个膏药以后,就把那个毒给拔出来了, 这叫什么?因势利导,这也叫导引,对吧?这叫引,把那气快过来,引到这块 所以最后, 杂合以治背后的还是触动他的神和气, 最后达到治病的这个效果, 离开了那个病人, 医生没有任何用。 所以我经常说一句话,现在人都知道叫以人为本,那病人和大夫都是人,以谁为本?是以病人为本!现在就是以医生为本,你看人得病以后, 都是说我去找一个好医生,我就有治了。他就不说当我的那个自愈能力,我的那个生存能力强的时候,那我就是碰到一个不高明的医生,他只要给我——别往斜路上引啊,咱别碰个庸医,坏蛋——你照样能好,照样好得快。所以这个以人为本,一定要是以病人为本而不是以医生为本,以医生为本的结果就是什么呀?“身怀利器, 必喜杀心”,医生治疗技术高, 手术技术高明, 整天就想什么? 今儿不切点什么, 割点什么, 我就觉得好像自个没有价值。所以,它这个以医生为本的这种思维方法发展下去呢,就会形成一种上帝情结, 慢慢做着医生就觉得自个儿是上帝了,为什么?我救你了,你的命是我救的,是吧,你心跳都停了,我给你做的心外按摩,把你那个救活的,你都快死了,我打强心针强心利尿把你给恢复了, 最后他就觉得他是上帝。 然后人当他觉得他是上帝以后,他就开始干坏事了,干很坏的事,而且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是最可怕的一个东西,医生摆不正自己的位置, 导致就是很多人就是, 被以这种被拯救的名义下被摧残。尤其是商业利益在后面,在支撑的时候,形成巨大的产业链。 所以有一个老师说哦, 很可能这个世界上的糖尿病已经被攻克了, 但是呢如果真攻克的话呢,一个几千亿市值的一个市场就没了, 所以呢没有人乐见其成, 没有人愿意, 所以这个药是就算推出来, 估计也不会真的有效。包括我们不说有药,就是说当我们提倡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时候,会预防很多病的时候, 带之而来的是什么?你会砸很多人的饭碗。
“故圣人杂合以治, 各得其所宜, 故治所以异, 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 知治之大体也” 。我建议大家没事儿的时候去读读古文,古文它除了 有那种意境之美,还有一种音韵之美。音加个心是谓意。什么叫意? 心里面有了共振、共鸣了, 所以这个我们说“泰山崩于后, 麋鹿戏于前”,你外面是有声音, 有声的, 但我心里没音。我没跟你振起来,但是呢外面没有声,但是我心里面回荡着一种旋律。触动他心神的那个东西, 他才能听到,我们经常说这个知音知音的, 其实是一种心里面的那种共鸣。所以说读古书,读出那个声,然后呢, 应了自个儿的心里面那个神触动了那个音,这时候跟古人更接近,就是我们说一声二声, 阳;
三声四声, 阴, 它都有这种阴阳的, 就是这种和谐平仄的关系,所以读古书的乐趣,大家去慢慢体会。
“得病之情”情是刚刚萌动,相当于东方,是吧,到了夏天火热炽烈的时候, 那会儿就变成爱也好或者恨也好,那就是一种走向高端的那种表现了。所以为什么叫情绪?绪是头绪,刚刚的那个萌端和那个发芽, 所以呢, 得病之情, 你说当他病刚刚有情的时候, 你就要掌握它。然后病发展就形成了叫病势。慢慢的朝哪儿走,病到了最后了不好救了,到了高点叫病危,最后这个人神没了,我们说这个人病亡了,所以好的医生应该在病情的时候就要入手。发展初期,这叫“得病之情”,然后它后面叫识病之大体,我们说给人治病要订一个治疗方案, 你从哪儿入手。身和体不一样,体是分支,我们应该从这个分支了 解他的病情, 然后呢根据他的病情和病势,然后决定治疗的方法。其实一个好的大夫治一病就跟指挥一场战斗差不多,所以古人徐灵胎说过一句话叫“用药如用兵”。用兵的人,他不是个武夫,武夫是那个百夫长带着兵当敢死队往前冲的人。用兵那个人叫帅,他是 “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是具有高度抽象思维能力的;他是需要把握大势大局的;是知道要取舍的。我们学完这一篇课文以后呢,作为医生来讲您要可以不上知天文,但是您一定要下知地理, 您询问病情的时候呢一定要去问,他的饮食、惯和他的生长的从小生长的环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四节太阳经本能之气
气学中医之中药篇(四) ——常用的中药
徐文兵梁冬《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学习整理笔记04
太阳病为六经首 方证病机须谙熟
中医处方里的中药可以寒热并用吗?
【原创】乌梅汤治久痢重病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