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丨那片黄土地
出生在西安,工作在咸阳,可对养育了我十三年的故乡——渭北黄土塬,却魂牵梦绕,念念不能忘记。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份思乡情愈加浓重,犹如秋日的红叶,急切地望着脚下的大地,带着光露风霜给自己涂抹的色彩落下去,落到大树的根部,完成生命的轮回。
              
现在的城里人普遍感到很空虚,可能是楼房住久了,总觉得脚底下不踏实。有一位有点文化的打工者这样感慨到:“我觉得自己很象水中的浮萍,一生都在漂浮。打工的这座城市不属于我,因为我拿的是暂住证,久别的家乡也容不下我,回到家乡时小孩子用惊诧的目光看着我这个陌生人,我的根到底在哪里”?和他们相比我要幸运多了,因为我找到了自己的根。每当我的脚踏在故乡的黄土地上,身心就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只飞鸟、一片白云、一个老人佝偻的背影、一群孩童稚气的笑脸,都让我觉得是那么亲切,况且这里还长眠着我的祖父和父母。                                                    
深秋时节,我又一次踏上了回乡的路。五陵塬厚重肃穆,在彰显着悠远辉煌的历史,村庄沉静的犹如那位坐在村口的老人沧桑而无奈,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只有祖孙和妇女们在留守。果园刚刚卸掉了果实,就象一个生产完的女人,在悄然地休养生息。三十年前这里可没这样安静,那时侯十三年一次的十月会正在这儿举办,塬上十三个村子的人们都来此过会。秋收刚过,麦苗已在大地上铺满了绿色,生产大队一声令下,搭棚的搭戏台的纷纷行动,棚里各色小吃香飘阵阵,大队的高音喇叭里不时传出支书那粗犷的叫声。各家各户都去外村请亲戚来逛会,自行车载的架子车拉的,人流如潮水般涌向这里。庄稼人望着从黄土地里钻出的麦苗,脸上的皱纹一下就舒展了许多。一年来从黄土里刨回了两料子收成,现在也该感谢一下这黄土地了,杀猪宰羊唱五天大戏,让辛苦了一年的土地也热闹热闹,这也是过十月会的初衷。学校操场的戏台上秦腔吼起来了,台下黑压压一片,能听懂戏文的却为数不多,一声声凄婉高亢的唱腔荡气回肠,把一幅幅历史画卷展现在庄稼人的眼前。                                                          
我们村姓冯的人居多,听老人说祖先是渭河边两寺渡村迁过来的,最早共兄弟七人,四个在渭河边两寺渡扎根,三个来到了渭北的北莽塬上。是这块平展展的黄土地收留了我们。只要风调雨顺地里总会有收成,先人们用黄土夯墙、黄土打坯、黄土烧砖瓦,有了住处,又有了吃的,就开始了生活。清同治年间,战火漫延至渭北塬上,先人们为了躲避回民的杀戮,又开始在黄土地上挖洞,俗称窨子,地道连接全村,很是壮观。毛主席提出“深挖洞.广积粮”时,村民曾打开多年不用的窨子,我也下去溜了一躺,亲身体验了在黄土里行走的感觉。就是在那次与回民的战乱中,村里的青壮年男性死伤大半,活下来的都是钻在窨子里被黄土救了一命。
   
                          
祖父就是在那时侯出生的,他的母亲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女性,对祖父管教甚严,她每晚纺线至三更,伴祖父读书。在嗡嗡的纺车声和母亲坚毅、勤俭的品格影响下,祖父才得以苦读成材。中途因家境窘迫,不能继续上学,祖父曾在家种地,多亏咸阳刘古愚先生鼎力扶助,才完成了学业。村东北的那条土路就是祖父上学常走的路,也是通往我家坟地的那条路。每次去坟地,它都是那么泥泞,坑凹不平,所以只能弃车徒步前行,这样也更显示了对祖先的尊重吧。路旁的田野一片静穆,这片土地上有我的泪水、汗水和喜悦。上世纪60年代刚回到家乡时,觉得什么都好奇,骡子和马每次从地里回来总要在饲养室门前的干土堆前打几个滚,让全身沾满尘土,然后站起来抖掉身上的土才舒舒服服走进饲养室,老饲养员说这是牲口在洗澡。我曾看见一群鸡也躺卧在一堆松软的土里,抖动翅膀,把细细的黄土撒满全身的羽毛中间,那种惬意和松弛不是我们所能体会的。这黄土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吗?家乡人干的活路也多半是与土打交道,用架子车把干净的土拉回来,再用架子车把脏土[也就是粪]拉到地里去。冬日里储藏蔬菜时只要在后院随便刨个坑,把菜放在坑里用土覆盖,到过年时菜仍新鲜如故。老人形容自己年龄时也会说黄土埋了半截子了。人死后也要入土为安,在自家的祖坟地里挖个深坑,再向坑的一侧挖个洞,棺材就放在洞里,封好洞口,送葬的人们把一锨锨黄土抛向坑里,表情异常严肃,此时只能听见刷刷的抛土声,大家仿佛把无限的哀思都寄托在黄土里了。

父亲去世时正值阴雨连绵的中秋,乡亲们顶着大雨给父亲挖墓,裤子衣服全让泥水浸透了却没有一人畏缩。父亲离家四十多年,没有给家乡人任何回报,回来时家乡却无条件接纳了他。而且在他去世后对我和母亲给于了很大的关怀和帮助:每当夏收,母亲忧愁的目光望着自留地里成熟的麦子时,总有堂兄或乡亲主动帮忙收割。每当我去井台上搬辘轳搅水时,也总有人把一担井水挑到家里。刚回去那几年粮食不够吃,常有一担笼红薯或半口袋粮食送到家中。冬天的夜寒冷又漫长,大伯母和邻居的嫂子便常会来家里陪母亲说话。父亲急匆匆躺在了祖父的脚下,他可能是行孝心切吧,因为他是祖父最小也最喜欢的儿子。他的坟前长着一棵苹果树,回到家乡后他很喜欢种地,在村上给我们暂住的那个大院子里种满了瓜果、蔬菜。第一年的秋天就收获了很多,父亲让我挨个给乡亲们送到家中,当我把一个个带着泥土芳香的南瓜.、萝卜、向日葵送到乡亲手中时,我看到了他们眼里对父亲的肯定。第二年秋天还来不及收获父亲就去了,去尽他的孝道了,现在他把自己变成这棵苹果树,继续着他生前的愿望。


祖坟地里的土堆越来越多了,黄土地的子孙们就象苹果树的叶子一样悄悄落下来,落到树根下,又悄悄地化为泥土。脚下的这片土地却永恒不变,几千年来她一直在哺育接纳着她的子孙们,不管子孙的荣华与平凡、富贵或清贫,只要回来都无声的接收了。    我匍匐在父母的坟前,让脸贴近土地,我闻到了泥土的芳香,我听见了大地沉沉的脉搏。现在我才明白母亲生前为什么执意要葬回家乡的原由了。          

这厚重、宽容、纯朴的黄土地不正是家乡人品德的写照么,这生养并哺育了我们的黄土地,永远是我心灵的故乡。

‍‍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散原创】梁铁牛作品 | 五色土
散文《打炕坯》作者:马腾驰
陇中四章
【剑说】故乡行
黄土地
【乡土作家】杨朝卿:我爱家乡的黄土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