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丨虎丘

早春二月的江南是温润的,姑苏城外的阳光是温柔的。妻说:“吸一口这里的空气,都让人感觉特别舒畅。”这对于来自北方的人的确是一种享受,难怪人人都说江南好。就我而言,人间苏杭的江南美景,儿时就有特别的印络和向往。尽管以前曾经来过,但携妻同行姑苏尚属首次。今来沪探女,女儿为寻爸妈开心,特意安排了苏州一日游,虎丘之行便是其中景点之一。东坡居士说“到苏州而不游虎丘者,乃憾事也。”此话成了虎丘的代言词,可见其景致的俊雅秀美非同一般。古人都留话儿了,势必不虚此行。为了不留遗憾,我与妻在春风骀荡中登门拜丘,尽赏“吴中第一名胜”,也算是人生一大快事。

畅游虎丘景区——眼前山寺灵秀,引人频入佳境。虎丘占地三百余亩,山高三十多米,但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并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其山门坐北朝南,门殿黄墙黛瓦,为元代建筑。踱过望山桥,右手转弯就到了虎丘头山门,“虎阜禅寺”的悬匾高高挂在殿梁中央。是清康熙皇帝最后一次游苏州为虎丘山寺题写的,从此虎丘寺改称虎阜禅寺。山门两侧楹联“水绕山塘,笑旧日莺花笙歌何处?塔浮海涌,看新开图画风月无边”;上方悬匾“古吴揽胜”四字。可以说,虎丘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人们展现了一幅人文资源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融山水、历史于一身的秀美画卷,是人类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断梁殿——巧构独具匠心。这座殿门的正梁不是一根整木,而是分两段接合,中间有明显的拼缝接,所以称为“断梁殿”,亦称“双梁殿”。此殿建于元代。所谓断梁,便是说有一根梁是断的。据说是乾隆皇帝南巡时,下令修建虎丘庙门,由于时间紧迫,准备上梁的时候,才发现原先准备作为大梁的大木料已经被作为顶梁锯成了两截。一时无法另外寻找到木料,老木匠赛鲁班得到艺人的指点,用此巧构做成现在所看到的。断梁殿正梁上,朝南悬挂着“大吴胜壤”的巨幅匾额。朝北则悬挂“含真藏古”的匾额,则是梁漱溟的手笔。断梁殿内今存元、明大青石碑四座,记载虎丘的历史和云岩寺塔建造的情况。断梁殿前后门柱上有两副对联,分别是“塔影在波山光接屋,画船人语晓市花声”和“翠竹苍松全寿相、清泉白石养天和”。前联雅描虎丘历史盛况;后联聚喻竹松长寿意境。

试剑石——传说颇为浪漫。试剑石在登山坡道石阶的东侧,有一块从中间裂开的大石块,旁边的一块石碣上刻着北宋吕升卿书的“试剑石”三字,另一块石碣上刻有元代顾瑛的诗句:“剑试一痕秋,崖倾水断流。如何百年后,不斩赵高头。”相传是吴王阖闾为了争霸天下,严令有当时最有名的铸剑高手干将、莫邪夫妇,要求他们在百日内铸造出天下独一无二的宝剑。干将夫妇来到苏州日夜不停的冶炼,百日已近,仍未炼出纯青的宝剑当即,紧要关头,莫邪跳入炉中,化作一缕青烟,终于铸成了干将、莫邪一对雌雄宝剑。干将按期来到了海涌山,将雌剑莫邪献给了吴王。吴王挥剑试刃,将身旁大石一劈为二,就是现在看到的这块巨石。而事实上,这块剑试石是典型的火山喷发后的凝灰岩,久经风化,沿着裂隙形成一条裂缝,酷似刀削剑劈而已。

枕头石——安然斜卧路边。据说苏州才子唐伯虎携小妾秋香游虎丘,走累了,就枕靠着大石头休息,不知不觉就睡着。正巧呢,这天的另一个苏州才子祝枝山也携夫人来到虎丘,无意当中看到唐伯虎的这幅样子,就把他推醒,调侃了一番后,在石头上挥毫写下了“枕石”两字。唐祝两位由枕石想到枕头,由枕头想到夫妇同眠共枕,由此又联想到了生儿育女,就把小石头朝枕石抛去,如果小石子掉下来就会得女,没掉下来就是儿子。祝枝山先抛,石头滚了下来,后来夫人果然是生了个女儿,唐伯虎后抛,石子留住了,唐夫人果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这两位才子的风流韵事很快被流传开来,寻常百姓也纷纷来此仿效。诸如此类的不见经传的传说轶闻,俯首可拾,但谁也不会去考证其真实性如何。

畅游虎丘景区——饱览古迹人文,令人痴迷其中。虎丘有“前山美、后山幽”的说法,后山脚下清清河水环绕,河中水菱浮面、河旁古木参天,大量的古树名木,樟、杉、柏、松、银杏、长势茂盛。掩映在丛林中有分翠亭、玉兰山房、揽月榭等景点,给虎丘增色不少。“平坐游览遍天下,游之不厌惟虎丘”就是人们对虎丘山最美好的赞叹。明朝有一首诗:“望月登楼海气昏,剑池无底镇云根。老僧只恐山移去,日暮先教锁寺门。”据说此诗出自高启,后人众说纷纭,不管怎样,此诗高度概括了虎丘的风貌!登虎丘而领其意境,临佳景更仰其壮观。一路观摩崖石刻,多为名家书法,青苔生处,颇有古意,让人目不暇接。

千百年来,无数英雄豪杰、文人雅士凭借着虎丘这个舞台,演出了许多威武壮丽的史剧,从而留下了无数的宝贵遗迹,增添了浓厚的传奇色彩。吴王夫差为报仇雪恨,率兵攻打越国,在太湖中的夫椒山大败越军,拘捕越王勾践夫妇到虎丘,令其在阖闾墓前守坟养马。秦始皇东巡至虎丘,曾登山游览,并派人挖掘阖闾墓,寻求吴王宝剑,而终无所得。东汉末年,孙权以苏州作为根据地发展争雄事业,为巩固和发展孙吴政权,曾派人挖掘阖闾墓,寻找地下宝藏,也一无所获。唐代宝历年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一年多时间里,开通了自阊门至虎丘的山塘河,沿河边筑了一条七里长堤,堤上夹种桃李,水中栽植莲荷,使苏州增添了不少秀色。清代康熙、乾隆曾多次出巡苏州,并为虎丘留下了许多墨宝,在苏州民间传为佳话。

有道是江山需要文人捧,历代文人参与了虎丘的修缮和文化活动。如晋代顾恺之,六朝顾野王,唐代颜真卿、李白、白居易、韦应物、刘禹锡、陆龟蒙、皮日休,宋代苏轼、米芾、绍隆,元代赵孟頫、倪瓒,明代王鏊、沈周、文徽明、唐寅、张岱、袁宏道,清代吴伟业、朱彝尊、洪钧、陆润痒等。东晋大画家顾恺之说虎丘是“含真藏古”;南朝顾野王赞虎丘是“抑巨丽之名山,信大吴之胜壤”;唐代李阳冰以篆体书题写了“生公讲台”;著名的文学作品《三言二拍》《红楼梦》《儒林外史》都写到虎丘;在苏州的地方戏和弹词《三笑》《玉蜻蜓》等剧(曲)目中,更是以虎丘为人物活动的舞台。当代大作家陆文夫的成名作《小巷深处》中男女主人公的第一次相见,也安排在了虎丘山上,园艺大师周瘦鹃也写有《访古虎丘山》游记散文。

虎丘还是苏州民间重要的集会场所,根据“三市三节”的历史,景区创新推出了春季的艺术花会,展现了牡丹、郁金香,比利时杜鹃、百合等一大批名贵花卉的迷人风姿,具有较高的艺术品味;与花卉相映成趣的是民俗风情浓郁的金秋庙会,再现了山塘出会的盛况,展演了南北交融的民间艺术节目,深得游客喜爱,如今,一年两会已成为著名的特色旅游项目。


畅游虎丘景区——参拜佛道圣地,让人神思万里。说到虎丘佛教文化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晋代。东晋司徒王珣和司空王珉兄弟,在虎丘营造馆舍作为别墅。咸和二年(327年)舍宅为东西两寺,以剑池为界,后两寺合二为一。唐代因避唐太祖讳,改虎丘为武丘,寺庙称为武丘寺。北宋时改称云岩禅寺。五代周显德六年(959年),虎丘云岩寺始建佛塔,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竣工。寺庙几经兴废,于清康熙年间重建,改名为“虎阜禅寺”。虽然现在这里的寺庙建筑遗存已不再是宗教活动场所,但从其规模上还能依稀辨认出当年佛寺的盛况。

千人石——传说很多,最为著名的就是生公说法的故事。生公是云岩寺的主持,是佛教史上有名的大德高僧,他在台上讲经,连讲三天三夜,讲到精妙处,台边溪流中有一块石头也在摇晃,似乎在点头,同时溪流中莲花盛开,溪边树上的花叶落下,于是就有了“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白莲盛开,天花乱坠”的美妙说法。台边有一个二仙亭,据说是吕洞宾和陈抟老祖在此下棋的地方,旁边有樵夫观战,一局棋罢已千年。亭边有副对联:“梦中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就是元。”陈抟老祖是梦中仙,梦中说梦,得道即非梦,其实,梦醒之间人在何处,本是道家真谛,也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寄托。这副对联,既暗合二仙,又符合道家真意,更警示世人,让游人进入了神思万里的境界。

憨憨泉——相传梁代僧人憨憨法师原是庙里的挑水和尚,自小患有眼疾,一日他上山挑水,感觉累了就在此地睡着了,迷迷糊糊中听见有橹声,又听见船上的人说此山有泉眼通向大海,猛然惊醒,不小心在地上摔了一跤,伸手去摸时发现满地是青苔,便想到下面可能有泉水,于是就在此挖土寻找泉眼。这时一村夫正好经过,见他发痴的样子就讥笑他说:“要是你能挖出泉水,我就变成一只青蛙守在这里。”话音未落,地上瞬时冒出一股清泉,喷在憨憨法师的脸上,憨憨顿觉眼前一阵清凉,双眼骤然间复明了,看见那个村夫果然变成了一只青蛙守在泉水旁。后来为纪念这位法师,便在此砌了一口井,取名为“憨憨泉”。


虎丘塔——又称云岩寺塔,塔系平面八角形、七级,原来的塔顶毁于雷击。虎丘塔有其美妙的传说:话说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天宫,出了南天门,正要回它的花果山。他喝得醉醺醺的,驾着云,嘴里啃着半个仙桃,腋下还夹着一壶美酒。正在惬意之中,突然见到远处飘来一座宝塔。大圣玩心大起,用金箍棒一拨,将宝塔接在了手中。真不错,这么玲珑精致的一座塔,带回去放在我的花果山上吧。行到苏州虎丘上空时,大圣忍不住向下一看,啊,这座小山山青水绿,福地洞天,比我的花果山还美呢。“妙!妙!”大圣一高兴,手舞足蹈起来,不留神将宝塔失手落了下去,正好落在了虎丘山顶上。只可惜没放正,有点倾斜。而大圣嘴里的半个仙桃也掉了下来,落在虎丘半山腰;腋下的那壶美酒落下来,砸开了一座“铁华岩”。这三样东西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微斜的虎丘塔、半个石桃和“铁华岩”的岩泉。从此之后,虎丘的风景更加美丽迷人了。

畅游虎丘景区——深感绝妙之境,使人受益颇多。有人说,虎丘有“三绝”:望山之行,不越冈陵,而登之者见层峰峭壁,势足千仞,一绝也;近邻郛郭,矗起原隰,旁无连续,万景都会,四边穹窿,北垣海虞,震泽沧州,云气出没,廓然四顾,指掌千里,二绝也;剑池泓淳,彻海浸云,不盈不虚,终古湛湛,三绝也”……而我与妻到此一游,虽然时间暂短,还来不及细品慢评,却也受益匪浅,故生几番感慨!


随感一:山势之奇,让人入眼。虎丘甚小,遥望如丘如阜,近观似冈似陵,唯不见有“山”的踪影。及至在巍巍古塔的引导下,沿石级登上山腰,顿觉眼前豁然开朗。一片由西南向东北稍有倾斜的巨大磐石,平坦如砥,可容千人,如大刀阔斧劈靴而成。这一世上罕见的巨石,令人啧啧称奇,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环绕巨石,悬崖壁立于幽深池壑之上,层峰冈峦掩映参天古木之中,清泉潺湲浸润怪石之间。仰观古塔,近赏亭台,高低起伏,举目之间境界开阔,气势雄奇。虎丘虽为弹丸之地,却能小中见大,有深山幽壑的意境,故区区小丘竟敢与天下名山巨峰争胜。

随感二:登眺之乐,令人养眼。虎丘地处古城近郊,隆起于水乡平畴之中,孤峙独立,前后左右无依无傍,气势不凡。登山四望,浩渺开阔:东瞰苏城,烟树万家,塔影在望;北眺天际,虞山一点,玉峰一粒;由西而南,阳山、何山、狮子、天平、灵岩、穹隆、上方诸山,近翠远黛,云蒸雾吐,太湖烟波,山岛出没。方圆百里,都在指顾之间。周边古迹众多,每一处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引起游人的兴趣与好奇,探寻其历史的变迁。陆羽井甘甜可口,被评为“天下第三泉”。冷香阁是品茶观景的最佳场所,在阁前植梅三百多株,每逢仲春,红苞绿萼,疏影暗香。东、西、南三面环以廊相通,高爽幽静,别有一番景致。


随感三:剑池之幽,叫人开眼。“虎丘剑池”三尺余长的四个大字,字字笔力遒劲,据说是颜真卿的手笔。不过,这里有一个“假虎丘真剑池”的传说:这四个大字经常年风吹雨淋,“虎丘”二个字逐渐断落湮没,到了明代苏州太守马之骏命著名的石刻大师章仲玉将虎丘二字进行描摹补刻,但是后人看来总觉得“虎丘”二字没有“剑池”二字写得那么好,那么漂亮,所以有“假虎丘真剑池”之说。进入圆洞门,一池狭长翠绿照人的青泓,南稍宽而北微窄,颇像一口平放的宝剑。举目——拱形石桥,飞悬半空,可谓奇险造景;环视——石壁苔藓,藤萝密蔓,透过高耸岩壁。此时,仰望云岩寺塔顶,确有如临深渊之感,这就是名闻中外的古剑池遗址。剑池两崖峭削,池水不盈不涸,终年清湛,幽深莫测,仿佛泉眼通海。天光云影,飞檐峭壁,倒影水上,虚实相生。剑池天生奇险,意境幽静独绝,吴王墓千古之谜,更给其蒙上了一层诡秘色彩。我认为,剑池是虎丘最为神奇之地。

早在1500年前的六朝时期,王僧虔就说过:“虎丘山,绝岩耸壑,茂林修篁,为江左丘壑之表。”如果说江南是美玉雕琢而成,那么堪称“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则是江南的眼睛,通灵而神奇,优雅则凝重。集林泉之致、丘豁之韵,而今真正一睹其容颜,深感山川之美、丘林之妙。站在山门,举目远眺,只见林木葱郁滴翠,寺院时隐时现;山坡起伏不大,山崖嶙峋不狰。走遍不少名山,看到的都是“深山藏古寺,”只有虎丘却是“山向寺中藏”。若不仔细观赏,恐怕会“不识庐山真面目”了。


脚踩青石,寻觅历史的沉淀,绵延的姑苏咏唱,风风雅雅;简练的山林写意,细细微微;多想,采几块多姿的湖畔奇山,分一掬迷蒙的吴门烟水,剪数帧流动的花光水影,撷几幅淡远的岁月章回……行至于此,已是午后时光,我与妻依然沉醉不知归路。妻说:“游虎丘,让人想起了白居易的一首词《忆江南》,特别是最后一句,'何日更重游!’”是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春风微漾,山幽意浓。一座布满传奇之丘,蕴藏着那么丰厚的知识瑰宝,怎能舍得让人拔腿离去。故让我想到,一位词人写的《一丛花·虎丘怀古》:

江南烟雨梦中游。魅力在苏州。看千载虎丘风采,道不尽、吴地风流。追古抚今,剑池斜塔,处处是春秋。

一砖一瓦一亭楼。草木更幽幽。圣贤足迹今何在?碧池中、顽石低头。米王墨迹,白苏风度,只是少吴钩。

 

周星辰,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散文学会理事,辽阳市第五届作家协会理事。作品以诗歌、散文为主,曾在《人民日报》《辽宁日报》《人民代表报》《辽阳日报》副刊和《鸭绿江》《北方作家》等发表500余篇。2000年出版诗集《世纪花雨》、2004年出版散文集《河谷行舟》、2020年出版散文集《人在路上》。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虎丘的15个传说--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
苏州虎丘
雨中虎丘
虎丘随想
2018苏州行之一
江南行之虎丘揽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