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丨独奇千古都江堰

那一年,我利用在四川学习的间隙,自费到都江堰,实地感受一番那项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且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当我一脚踏入都江堰景区,仿佛进入一个水的世界、绿的世界、景的世界、美的世界、氧的世界,顿时神清气爽、物我两忘。让我惊讶惊奇惊呼惊叹的,不光是这里“长龙地上走,银河天际流”的壮丽图景,更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绝世价值。正如余秋雨所说:“都江堰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引领风骚、独步天下的科技价值

那一天,我独立江边,无言流淌的江水,不时泛起一串串意味深长的笑容,望着这高流千古的岷江水,触景生情,我想起了两千三百年前,那时候,没有我们今天的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甚至没有水泥、火药,但是,人们并未匍匐在大自然的威力之下,秦国蜀郡守李冰为治理岷江水患,竟率众凿离堆、穿二江,利用岷江出山口的山麓弧形,采用疏导型无坝引水方式,建成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组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中蕴藏着极其复杂的科学原理,涉及系统工程学、流体力学等,在今天依然处于科技前沿。

鱼嘴形如鱼嘴,主要起分水作用。那一天,我站在不远观瞻,只见浩大的岷江水在鱼嘴处被施了魔法一般,在江心自觉地分开了,分水之处泛着雪白的浪花和层层涟漪,可分水之后,水流变得既娴静又舒缓,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经都江堰流入长江,主要用于排洪;东边叫内江,主要用于灌溉等。鱼嘴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完成分流引水任务,而且在洪水、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用。春天,岷江水流量小,内江水量占六成,外江占四成;雨季,岷江水流经鱼嘴正前方100米处的那个弯道时,由于流速快、流量大,在急剧撞击弯道时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后,部分江水折回外江,从而将内江、外江进水比例自动颠倒过来,内江四成,外江六成,让成都灌区免受水潦灾害。

飞沙堰主要用于排沙,我去都江堰时不属雨季,飞沙堰处清澈的江水拍着坝,宛如抚摸一般,丝毫看不出水急浪涌。但导游告诉我,在涨水时,岷江从万山丛中一泻千里、急驰而来,会挟带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经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飞沙堰真是“善解人意”,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巧妙利用弯道流体力学原理,从这里抛入外江,确保内江通畅。

宝瓶口是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它是李冰带领民众耗时8年,用火烧、水浇、人橇的办法,在玉垒山伸向岷江的岩石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当洪水超过警戒线时,就在离堆外形成缓冲,再次自动将多余的水量排入外江,使内江水位始终保持在安全水位上,使雨季不涝、淡季不淡。

造福万代、泽惠千秋的经济价值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经济价值,集中体现为灌溉、观光:在灌溉上,内江之水流进宝瓶口后,通过干渠经仰天窝节制闸,把江水一分为二,再经蒲柏、走江闸二分为四,顺应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倾斜,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让自流灌溉网像扇子一样展开,灌溉了成都平原1400万亩良田,让当时灾患频繁、民生聊生的岷江两岸,变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不仅在以往的历史长河中“造福万代,泽惠千秋”,而且具有永续的利用价值。在观光上,围绕都江堰水利工程这一主体与核心,在220公顷的游览区内,离堆古园、金刚长堤、安澜索桥、松茂古道等20余个重要景点串联成旅游环线,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又造就了离堆锁峡、金堤夕照、雄关古道、玉垒仙都、岷山晓雪、宝瓶春晓等自然景观,与二王庙、伏龙观等古建筑交相辉映,形成了山、水、城、林、堰、桥融为一体的独特风光,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倍受古今中外游人景仰和眷恋。

包孕巴蜀、延绵不绝的文化价值

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本的水文化,孕育了古老的巴蜀文化,进而成为解读中华文明的金钥匙,从李冰修建都江堰开始,经过2268年的风雨洗礼而延绵不绝。而历代慕名而来的文人名士,更是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词、楹联、书法、绘画等作品,如史学家司马迁亲临都江堰考察后,写下了“蜀守冰,凿离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而以李冰祀水为主的民俗文化,是都江堰水文化的重要组件。每逢清明佳节,都江堰都要行访古放水典礼,届时人们盛装古服,列队而行,锣鼓喧天,礼炮齐鸣,按照传统仪式,由“李冰”亲自祀水,然后砍杩槎放水,场面蔚为壮观,这一典礼,提醒人们播种季节已经到来,并蕴含着新一年丰收的象征寓意。

让我久久难以释怀的是,作为都江堰的设计者和兴建者,李冰已经走出了很远、很远,但老百姓依然怀着无比感恩之心,建立了宏伟秀丽的二王庙,让李冰世受香火和顶礼膜拜。两千余年来,李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直为世人所铭记,二王庙从古至今香火鼎盛,特别是每年李冰生日(农历6月26日),四川各族人民会不远千里,带着祭品,来庙祭拜。如此久而久之,又演化成一项新的文化现象,它再次证明,爱是相通的,更是公平的,老百姓的事在李冰心中有多重,李冰在老百姓心中就有多重。

补记:

都江堰工程建成两千多年来,在与大自然的抗衡中,历经沧桑却青春依然、价值依然。特别是2008年,巴蜀大地一场8.0级的大地震,瞬间荡平了这里如画的家园,都江堰景区作为重灾区之一,其周边后来添加的人工建筑“应声而倒”,都江堰工程竟“英雄般”屹立,简直是神了。

由此我想,谁说现代人比古代人聪明,至少在搞都江堰之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工程方面,现代人就显得粗造与迟钝。这很难怪,古代人或许搞工程就是搞工程,没有现代人那般复杂。实事上,再好的一项工程,一旦与别的什么东西纠缠不清,一些事儿真就不好说了。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都江堰 千年古堰流千古
走近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基本原理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青城山和都江堰
一文看懂四川都江堰工程是怎么工作的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享誉世界,它到底有多先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