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丨大暑,烧烤正当时
季节的脚步依次轮回,碧绿、淡黄、浅翠、深红,斑斓的色彩妆点着盛夏的乡村。于是,大暑时节成了乡村最有风情的时候,同时也奏响了夏季热辣辣烧烤模式的最强音,把最炽热、最高潮的那部分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出来。

太阳的光芒无拘无束地向大地倾泻,大地就好像是一个没有罩盖的大蒸笼,火辣辣的空气仿佛顷刻间将会燃烧,天地之间呈现的是水乳交融的鼎盛状态,置身其间的人、动物还有植物都在无奈地接受上晒下蒸的炼狱般考验。用唐代诗人权德舆的说法,是“倦眠身似火,渴歠汗如珠”,是“悸乏心难定,沉烦气欲无”。韩愈也说:“如坐深甑遭蒸炊”。宋代诗人梅尧臣这样写道:“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陆游也有《苦热》诗云:“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石涧寒泉空有梦,冰壶团扇欲无功。余威向晚犹堪畏,浴罢斜阳满野红”。

如此说来,大暑之所以令人心生恐惧,不在于萤火虫的纷飞,也不是因为骤雨忽至,而在这一“暑”字,且还加上一个“大”字。“大者,乃炎热之极也”。“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人们汗流浃背,挥汗如雨,心情烦躁,无处可逃。

“月下乘凉听打稻,卧看星斗坐吹箫。”1924年大暑,远在太平洋彼岸美国科罗拉多州求学的诗人闻一多,思乡之情浓似酒,吟出一首稻香扑鼻的新诗《大暑》,发出“我要回家”的呼喊。


由此我也忆及儿时乡村的生活片段。一到天黑,收工回家的人们都纷纷脱去衬衫长裤,只穿背心短裤,有一种舒臂踢腿的爽快惬意。把凉爽进行到极致的,是晚饭后左邻右舍的人们不约而同赶往稻床上去乘凉。几张凉床、几条板凳、几张竹椅,团团围坐,轻摇蒲扇,家长里短的唠嗑就此摆开。孩子们更是欢天喜地,躲猫猫、捉萤火虫,玩得开心极了。一直到凉风轻抚,露水下来,人们才纷纷回到家中。儿时的暑天,虽没有空调吹,没有冰激凌吃,但那种自由自在、和谐融洽的氛围是非常值得留恋的。

如果说,年少时对于大暑的记忆是快乐多一些,那么成年后对于大暑的记忆则是辛苦多一些。

节气是庄户人打理田地的罗盘,指到哪儿就干到哪儿。生于农家,长在农村,多年帮忙双抢的经历,让我对农村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农活有了切身的体验,对农人的辛苦有了深刻的感受。割稻割得腰酸背疼,打稻打得手麻腿酸,插秧现场堪比桑拿。没经历双抢前,我也知道干农活的苦,经历过双抢后,我想说:干农活真的好苦!

记得第一次下田干活,我自作主张穿短袖短裤,认为这样会凉快些。一天下来,露出的皮肤被晒得火辣辣的疼。之后每次去做农活,都老老实实地穿着长衣长裤,戴好草帽。形象不重要,防晒才关键。


虽然大暑时节如此炎热,但农业生产却依然不能停辍。人们常说“靠天吃饭”,其实靠的就是夏天吃饭,农谚云:“大暑不暑,五谷不起”,“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大暑时节的高温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禾到大暑日夜黄,在种植双季稻的地区,一年中顶烈日战高温的“双抢”(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拉开序幕。俗云:“早稻抢日,晚稻抢时”。适时收获早稻,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灾害,确保丰产丰收,而且可使双晚适时栽插,争取足够生长期。“天下多少事,农人最辛苦”,因此,当下的我们更应该珍视并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格言,勤俭节约,爱惜粮食。

草木知暑,玉米长成半人高了。黄豆孕荚,一簇簇藏在厚厚的叶面下,绿豆开始成熟,一撮撮等待采摘。丝瓜、黄瓜、倭瓜、豆角、辣椒等,竞争着为风和光的恩赐而作出色表现。庄稼因主人的勤或懒,而显出高矮胖瘦,让人心生人勤地不懒的感慨。行走在大暑的路上,树木的绿明显地在老去。向日葵含着饱满的果实,低下了头。越是饱满,越懂得内敛。一个内心丰盈的人,其外在的行为便少了轻浮之气。当我们更注重内心的成长,生命便开始趋向成熟和饱满。


百虫知暑,最明显的是蝉,苦口婆心地唱着,放大着酷热。还有蟋蟀,在草根下不知疲倦地刮翅,音阶短促而缠绵,如急雨漫进乡村深处。蹲下来,还可听到大地的合唱,大弦小弦,高音低音,不求章法,而高处的布谷鸟依然重复着催人勤耕的主旋律。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天地间热气腾腾,犹如蒸笼。从今日起,“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消暑方法,他是“长物”(多余的物件)都不要,居室空空如也,心静享清风。其实,真正让诗人感觉凉爽的并非清风,而是放下世俗庸碌,让内心归于平静。

在民间,人们总能以各种美食来抵御天气的炎热,满足口腹之欲。比如饮伏茶就是大暑节气的食俗,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乡下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煮茶,保证供应。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苏轼诗句道出了文人的暑日情怀。暑最热时,人们以各种方式乘凉避暑,“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于星斗满天之夜作“感凉会”,都是盛夏乐趣。而午后盼风雨欲来,傍晚听轻雷断雨,亦别有一种清凉诗意。欧阳修的境界:“雨后斜阳,细细风来细细香。风定波平花映水,休藏,照出轻盈半面妆。路隔秋江,莲子深深隐翠房。意在莲心无问处,难忘,泪红腮不记行。”晏殊却款款浅笑:“荷叶荷花相间斗,红娇绿嫩新妆就。昨日小池疏雨后,铺锦绣,行人过去频回首。倚遍朱阑凝望久,鸳鸯浴处波文皱。谁唤谢娘斟美酒,萦舞袖,当筵劝我千长寿。”

冯骥才在散文《苦夏》中写道:“苦夏不是无尽头的暑热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地苦斗本身”。苦涩和艰辛,素来都是生活。人生的力量是对手给的,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严寒酷暑锤炼了我们的坚韧。气候的张力,造就了我们的意志力。再难熬地夏天,我们也要走过去。再难耐地日子,我们也要过下去。度过了最坏的光阴,以后就是好时光。相信自己,憧憬未来。

现代的都市生活,到处充满了欲望和无可奈何。也许,只有暑天才能将这世上的炎热与清凉、躁动与宁静、辛苦与欢乐,这般对立又调和的统一在一起。酷热结束,就可迎来金秋。享受大暑吧,这是大自然对我们的丰富馈赠!


与光阴相对而坐,听风、品茶、读诗,心安处,是向季节更深处的繁盛,万物皆得,自由生长。要知道,生活原本就是这样——它会给你风雨,给你阳光,给你寒暑,给你希望。

作为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暑代表着春生夏长旋律的高潮。在太阳引领下,自然万物竞辉共荣,达到狂热鼎盛的极致。而正所谓物极必反,在繁华喧嚣背后,秋收冬藏的桥段正孕育登场。大暑神韵,正在于担纲双重角色,不知不觉完成了承前启后的华彩篇章。

万物达到极致,就不会长久。夏,也是如此。到了酷热难耐,就该结束。“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嘛!世间万物皆有其自身的规律,大地上的人们循着规律,生活着。大暑的到来,也预示着漫长的夏季即将过去,迎接人们的就是秋高气爽的季节。这不,寒风起,露微凉,雁影现,窗外传来阵阵蝉鸣,大概是蝉的最后一鸣;旺盛的绿荷,不久也会褪去繁华归于宁静。面对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我们定会送走酷暑,迎来自己想要的诗与远方!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人间:回忆三十年前农村孩子的暑假
谷雨
挑“草头”
暑假双抢
吴志昆 | “双抢”一日(非虚构)
那些年,我们经历的“双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