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丨父亲

清明前夜的雨丝缠着艾草味,我又梦见了父亲。父亲的身影始终鲜明如昨,宛如村里人都喊他"清明叔"一样,这名儿跟他本人一样敞亮,又如节气般有着独特的坚韧与质朴。说来也巧,他身上那股子踏实肯干、坚韧不拔的牛劲儿,仿佛天生就刻在骨子里,也契合了他的一生。

父亲是个热心肠的人,邻里之间,但凡有个大事小情,他总是毫不犹豫伸出援手。村里人提起他,总要咂口烟说:"清明这人啊,实诚。"村里谁家盖房子,父亲忙前忙后,帮忙垒砖上梁,累得汗流浃背也毫无怨言;早些年村里没有快递出门也不方便,乡亲们急需县城的物品时,总会来找父亲帮忙。因为工作关系,他每天都要去一趟县城。无论物件大小、价值几何,父亲从不推脱。有时乡亲手头不便,他二话不说,主动垫付钱款。这些带着温度的物件,不仅是乡亲们的生活所需,也饱含了父亲无私的热忱 。

打我记事起,父亲就没闲过,一年到头都在外面奔波。他原先在南昌玻璃厂工作,后来为了照顾爷爷奶奶回到了老家;那时候交通特别不方便,想去远点的地方,要么得在绿皮火车上熬个几天几夜,要么就得坐又挤又破的长途大巴,人遭罪不说,路上还经常出状况。可就算条件这么差,为了能多挣点钱,让日子过好,父亲啥苦都能吃,啥地方都敢去。

他跑过三江六码头,也到过偏僻的乡村。有一次,他带着我去邻村收豆皮,可以顺便照看一下收好的豆皮。那时农户家的豆皮都是纯手工做的,天还没亮,乡亲就开始忙活。父亲就挨家挨户地挑选,就为了收最地道的豆皮。收完豆皮,父亲又马不停蹄地随身扛着去上海十六铺卖。在市场,父亲扯着嗓子吆喝,为了多赚一点钱,经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我始终觉得父亲的脑子特别灵光,他在忙收豆皮卖的时候,就感到这不是长久之计。没多久,他就在村里捣鼓起了第一个绣品厂。利用家里闲置的两间旧房,还请来了外地的师傅过来教技术,里里外外全靠他一个人忙活。慢慢地,绣品厂走上了正轨,绣出来的手帕、床上用品都特别精美。这些绣品被卖到深圳等城市,不仅给家里带来了不少收入,还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我们这个小村庄,有关绣品厂的文字破天荒的上了南方一家小报的版面。

多年以后,和同事去老家出差。车窗外闪过熟悉的街道,突然,同事指着窗外说:“你看,那是不是你爸?”我顺着看去,果然是父亲。七十多岁的老头子骑着二八大杠,车把上挂着鼓囊囊的编织袋,背影像张拉满的弓。夕阳给他镀了层金边,车轮碾过碎石路的声响硌得我眼眶直发酸。同事感叹说,你爸真是铁打的!

想起自己年轻那会的冲动,听了同学的怂恿,砸钱开了一个配件厂,结果血本无归,还欠了一屁股债。最终还是老爸出面,把他整个的绣品厂也抵了出去,才帮我收拾完烂摊子。我想,那会儿他也是这么蹬着车去办手续的吧?他背驼了,头发也白了,可骑车的背影,依然透着一种不服输的劲儿。

愧疚就像一块烧红的烙铁,把我心里烫出个窟窿。后来我得知,按那会的市价,那些钱足够在县城买五十多套商品房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高青城南织布厂,梦中旧迹何处寻?
【美文欣赏】胡狗先生
南通首富昝圣达发家史:24岁当厂长,33岁公司上市,身家135亿
#减脂期 上班就带这个豆皮三明治,卷死你那些想瘦的同事 #减脂餐 #低卡低脂餐
母亲的档案 || 值此母亲节钱中亮谨献给母亲
繁星 | 缝补起来的父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