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魏武挥鞭

气势恢宏的曹操巨型青铜雕像前,我站立凝视了良久,这座“魏武挥鞭”的塑像是曹操高陵的地标建筑。曹操目光如炬,果敢刚毅,策马挥鞭,一幅雄才大略,指点江山的王者风范扑面而来。塑像前一群游客身着汉服,在主持人的指挥下学着汉朝官员上朝的样子在向曹操行参拜之礼。一声“礼毕”,游客分站两旁,似要等待聆听曹操的训令。我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急于进入博物馆内,而是静静地欣赏着广场上的一切。


参观过许多博物馆,但高陵遗址博物馆却是独具特色的存在,高冷、简洁、刚毅、贵气,让人有一种威严霸气、不怒自威的感觉。没有喧哗嬉闹,只有静默和轻轻的感叹。这里的建筑风格以黑色和红色为主调,黑红是三国时期的贵族格调,看到它你会立即联想到出土的木制漆器,黑红相间的线条透射出一种庄严和高贵。高大的二出阙大门,两侧六州台聚拢,彰显着曹操王侯霸气和“天下九州得其六”的丰功伟绩,方正冷硬的博物馆如一枚千年玉玺,浸透出它的权威和圣神不可侵犯,配上伸出数十米的屋檐,营造出了一种气势磅礴、雄浑大气的形象。馆前高大的条石上“往事越千年”几个大字让人浮想联翩。

1.丞相府--曹魏风云

提到曹操,离不开许都,离不开曹丞相府。2019年1月当我站立在它面前时,也是这样凝视了良久,望着府前车水马龙、红灯高挂充满年味的丞相府,仿佛穿越回了一千年前的东汉末年。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于许昌,并于此建都,更名为许都。进而进位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加九锡,封魏王,开创了曹魏霸业。曹操雄霸许昌25年,直到220年曹丕即位,定都洛阳。


魏武帝广场上,矗立着武帝牌坊。上书“丞相府苑”,两旁镌刻着“治国”、“安邦”的横幅。牌坊后是曹操的巨型全身雕像,左手按剑,右手挥向前方,神态威严,气宇轩昂。此情此景,耳边不禁响起曹操的豪言壮语:“天下若无我曹操,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穿过府门,走进丞相府,寒风裹挟着千年的历史烟云扑面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型浮雕《观沧海》,浮雕两边是眺望楼。当年曹操的府邸建在城外的军营,曹操在这里处理军国大事,奠定曹魏霸业的屯田令和求贤令就诞生在这里。原来的府邸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现在看到的是2009年在原址仿古复建,但依然浸透着历史的沧桑古朴,似从东汉走来,让你一睹当年的曹魏风采。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凯旋,立于碣石山极目沧海,脚下波涛激荡似千军涌动,胸中吞吐的何止是汪洋?更是扫平九州的霸业宏图。“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千古名篇《观沧海》一挥而就。

穿过望楼,是丞相府的第一座主体建筑——求贤堂。求贤堂内,四周挂满了曹操求贤的壁画。最让人心生敬意的是三则轶事:其一,曹操赤足迎许攸。官渡对峙的寒夜,听闻袁绍谋士许攸来投,正在洗脚的曹操赤足迎出营帐,冰冷刺骨亦无感觉。一把乌巢烈火,烧尽的不仅是袁绍的十万粮草,更是照亮了中原统一的曙光。其二,陈琳檄文如刀。陈琳曾痛骂曹操祖宗三代。袁绍败亡,曹操惜才如命,不但不归罪陈琳,反收为笔吏,何等胸怀。其三,关羽策马别曹。明知此去终会成为敌手,曹操仍赠赤兔、饯美酒。青龙偃月刀下不仅有温酒斩华雄的雄威,更有乱世难觅的知音襟怀。

求贤堂之后是德政厅,厅内烛火摇曳,谋士如云。荀彧低声献策,郭嘉慷慨陈词,荀攸目光如电,贾诩低头深思,程昱捋须微笑。五大谋士聚拢在曹操周围,好一幅“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再往里走是建安阁,一楼曹植《洛神赋》高挂,二楼建安七子齐吟,三楼美女云集,有闭月美女貂蝉,洛神原型甑宓,大小二乔起舞,刘夫人孙尚香舞剑。美女个个神采奕奕,只有蔡文姬抱琴独坐一隅。蔡文姬半生漂泊匈奴,曹操念及与老友蔡邕的友谊,不惜重金将其赎回。《胡笳十八拍》中包含着的是字字血泪。

府内一侧有个藏兵洞,行走一圈不过百米有余。洞内设有机关、陷阱,阴气森森,配上“放箭,放箭”和巨石滚动的音效,令人毛骨悚然。

很显然,如果把眼前的“丞相府苑”称为“曹丞相府”,不如说是“曹魏风云展览馆”。求贤堂、德政厅、建安阁三进院落的格局,楼层按一层、两层、三层的设计逐步加高,它象征着曹操的事业蒸蒸日上。我们已经无法复原当年曹操府邸的真实面貌,但曹操建立的丰功伟绩却永留史册,任人评说。

丞相府前是曹魏古城,出了府门,一头又扎进了千年帝都的市井烟火和亭台楼巷之中。

2.铜雀台--历史的低吟

多少文人和影视剧极尽赞美和展现的地方,说三国,不说铜雀台就好像赴宴没有好酒。从曹植的《铜雀台赋》你可以感受到铜雀台的华丽和张扬,可以说它是当时曹魏国的第一号文化地标建筑。为达到联吴抗曹的目的,诸葛亮故意曲说铜雀台是专为大乔小乔营建,杜牧《赤壁》中的“东风不予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更是将它与两位东吴美女联系在了一起,让曹操背了一千多年的黑锅。其实,真实的情况是:一次曹操夜宿邺城,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令人掘地而得一只铜雀。谋士许攸曰:“昔日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帝,此吉祥之兆也。”操大喜,随建铜雀台在漳水之上,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

多次到邯郸临漳邺城遗址参观,邺城三台是主要目的地。提起邺城,自然会想起小学课本中《西门豹治邺》的故事,曹操对邺城的加持,更使它妇孺皆知。官渡之战,曹操战败袁绍,占据了黄河以北,建立魏公国,并将都城设在了冀州州府邺城,这也是邺城历史上第一次成为都城。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此时的邺城成了东汉实际上的政治中心。曹丕篡汉代魏后,以洛阳为都,依然把邺城作为陪都。中国人由熟知《三国演义》,进而了解了邺城。

复原的邺城沙盘模型前,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惊叹于它的规模宏大和整齐划一。曹操在邺城居住长达十六年,整个城市建设规划有序,一条东西向的大道贯穿全城,北边是皇权区域、南边百姓居住,主次清晰,泾渭分明,其它南北向的道路与南北中轴线保持平行,改变了以往宫室分片建设,官民杂居,城墙、道路拐来拐去的局面。整个邺城街道整齐对称,结构严谨,功能分明,显然是经过系统规划设计后才按图而建。我们今天的城市规划局就由此而来,南北中轴线的出现,给了邺城持久的魅力,对后世一千多年都城的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直接也影响了北京城的规划设计。

邺城的北面是举世闻名的“铜雀、金凤、冰井”三台。铜雀台建成后,曹操大宴宾客,接待来使。铜雀台整日歌舞不断,变成了当时的国家大剧院和国宾馆。铜雀三台巍峨耸立,台台相连,是全城的制高点,它不仅是娱乐欢宴之地,还是军事战略据点。台下建有转军洞,与邺城西面十里之外的讲武城兵营相连,一旦有变,可以迅速调集军队。曹操招贤纳士,一时间文人骚客云集邺城,登台赋诗,抒发凌云壮志,由此竟成就了建安文学的诞生。“建安七子”曾同时居住在邺城,又称“邺中七子”,进而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风范。

在曹操的经营下,邺城很快成为了北方国际大都会,但又旋即衰败。晋愍帝司马邺时期,为避帝王名讳一度改名临漳。故名思意,临近漳水之地也。公元580年,相州总管尉迟迥从邺城起兵反对外戚杨坚擅政,很快即被镇压。邺城为都跨越四百多年,经历了五胡十六国的乱世,民风彪悍,城池坚固,杨坚担心故都邺城再起叛乱,下令将邺城百姓一律南迁至四十里外的安阳,彻底摧毁城池,并又改回称临漳。漳河泛滥,一代名都遂成为废墟,渐渐消失于历史长河中。其实,邺城的消失,也和后来的气候、交通变迁有关。隋朝大运河修通,北上的永济渠河道远离了邺城,再加上黄河改道南迁,邺城失去了交通优势。反而是东面不远的大名,因地处永济渠要道,得到了迅猛发展,改县设州,到了北宋时期大名府更是上升为陪都“北京”。此时的安阳、邯郸反而变得寂寂无名,直到京汉铁路的到来,他们才重回大众的视野。

站在残存的金凤台遗址之上,望着仅存的一小堆铜雀台,依稀能够看到昔日曹操大宴宾客的繁盛景象。漳水汤汤流千古,英雄霸业,宫阙楼台,终究敌不过时光的剥蚀。邺城的城墙砖瓦也大都融进了寻常百姓的茅舍锅台。思绪万千,遂赋打油诗一首:

漳水出太行,东奔到临漳。

河伯常出没,巫婆嫁女忙。

邺令西门豹,投巫治水狂。

邺城城规置,煌煌耀四方。

建安七子聚,三台千古扬。

铜雀今犹在,不见曹魏王。

3.高陵--最后的归宿

怀着激动的心情进入博物馆,沿着斜坡墓道深入到地下幽冥世界,传说中的甲字形大墓其实是青砖券顶的几间墓室,与博物馆营造的雄浑大气有些错位。整个大墓740平米,算的上是曹魏时期的最大陵寝了。旁边的幕墙上不厌其烦地播放着高陵的构造宣传图解,一旁立着《毁高陵祭殿诏》的译文碑。曹操不喜铺张,留下遗言一切从简,不得藏金纳银,陪伴他长眠的大部分是陶罐和铁器。入土两年后,儿子曹丕遵照父亲遗命,亲手拆毁了地面建筑,让曹操彻底隐入了历史的迷雾。 

漫步于博物馆的回廊,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海洋之中,两旁的展品似乎拥有了灵魂,以静默的方式诉说着千年沧桑。在一件石枕面前,驻足良久,这是曹操治疗头疼的枕石,普通无奇的造型与那些皇家陵墓中常见的奢华形成了鲜明对照。为治头疼顽疾,曹操遍招天下神医,再大的英雄也有他的时代局限性,一代名医华佗为此丧了性命。边看边思索,不见金缕玉衣,不见豪华壁画,没有金银玉器,见到的唯一金器是一枚金钮扣。参观过芒砀山的汉梁王墓穴,也去过徐州龟山的汉楚王陵寝,那里的墓穴极尽奇巧和奢华,竭力铺张着墓主人生前的地位和高贵。但高陵却一改秦皇汉武以来的厚葬奢靡之风,推行薄葬制度,连最引人注目的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等七块铭牌采用的也不过是普通石材。美丽神秘的“七十二疑冢”传说落下了帷幕,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曹操。也许作为盗墓界“摸金校尉”的祖师爷,曹操深知再多的财宝和算计也难逃后人的智慧和技术进步,没有宫殿、不土不封,金银玉器从来不是英雄的追求,梦想才是。一个胸怀天下的人,必定也是勤政爱民之人,正如他在《度关山》中所言:“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一代枭雄将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一起藏进了陶陶罐罐和灶台的余温,五百多件展品在替它的主人讲述着生前的一切。走出高陵遗址博物馆,再一次凝视曹操跨马挥鞭的英姿,夕阳西下,余晖给黑红的博物馆涂抹了一层金色的迷人色彩。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天南海北的游客在一句句复诵着曹操的诗句,表达着对一代枭雄的敬意。汽车启动,伟人的一句名言从脑海飘过: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乱炖魏晋南北朝(10):魏武挥鞭终一生,但悲不见九州同
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对酒当歌,魏武挥鞭
三国谋士系列之二二二: 蒋济被举报谋反, 曹操为何还将其升职
史海钩沉(81) 曹操费力建铜雀台(三国)
诗话说邯郸——邺城
星汉灿烂,魏武挥鞭:安阳曹操高陵这3大展示区,景观文化早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