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丨漫漫西口路:忻州

过石岭关、豆罗镇,行进在忻定盆地,可以看到东方太行山支脉,西面的芦芽山、云中山及吕梁支脉管涔山。晋中北部地区自古以来就烽火不断、战事不绝,旧社会人民颠沛流离,再加干旱少雨,黄土山坡少耕地,民资短缺,生活艰难。

忻州地区是唯一横跨山西省际之市。关口依地理分布,如晋之门户,过度北缘屏障。故有“晋北锁钥”之称。凡出张家口以西沿内长城向北、西北出关口谋生做买卖者,均为“走西口”是也。且由南、东方向来往者众多,路途网连、古道密布。地域人事的过度地带,往往一时迷蒙模糊,但却是进行式的,历经体察就会清晰澄明。

市区位于晋北南端,北上原平、雁门关、应县、大同,向西是岢岚、五寨、宁武、神池、保德、河曲、偏关,西北左云、右玉,东和东北有五台、代县、灵丘、浑源、阳高,诸县间自有道路连结,四通八达,往南省会太原,通晋南沃土平原。接壤内蒙古、陕西、河北、出入境方便。

忻州有杨家将、元好问、白朴、徐继畬、阎锡山等历代名人。是晋察冀、晋绥根据地中心地带,高君宇、续范亭、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乡。

我谈不上传统的“文人游”,也不仅是“游山玩水”。一路行走,于游览中寻访古迹,结交知友,拜师求学,修身养性,增长知见。在景色中体验自然的美好,在草树上感悟生命的意志。了解科学,思悟哲理。

【实录走西口】

早知道我发表在《西口文化》杂志上的《出口外》收入《实录走西口》一书中,但知其名而未曾谋面。

当我们进忻州城到主编住处时,田昌安老师已将一包三套《实录走西口》备好。他中等身材,敦厚少言、高额大脸红光焕发,双眼烔烔有神,一看便知是位实在治学者。攀谈一阵,我将书小心放入车背箱内。

本世纪初,忻州市文联着手对“二人台”进行调研,这一主要流行于河曲、保德、偏关一带的民间剧种,已广为流传,而《走西口》又是“二人台”的重头戏,一提起二人台,人们首先交口称道的就是《走西口》。田昌安说:“没有走西口,就没有二人台”,此言虽重了点,但可见他对“二人台”研究之独到。

2007年,田老师获悉包头有“西口文化研究会”,便顿生灵感,与河曲王文才(时任常务副县长)商议,着手筹备成立“走西口研究会”工作。两人谦让良久,最后还是由田昌安负责,统运河、保、偏等县合同作成。他们认为忻州乃“走西口”之源,包头是“流”,应当开源畅流,让这如黄河之水的“走西口”激荡不断,涌动澄清。

稍后,田老师专程来包头与郑少如会长见面叙谈,交流经验,互通有无,共谋精进,建立起了业务合作关系。他还到呼和浩特、丰镇、鄂尔多斯、土默特右旗等处考察,了解忻州人走口外后的各种情况。

之前,忻州14个县、市、区志中“走西口”资料很少。他们涉足这一领域后,发现这是一座“富矿”,大有“珍宝”可挖掘。

地处忻州东部的当年称为“忻州”“代县”的“二州五县,”村村有“走西口”的,主要是出口外“住地方”,做生意,西部河保德三县几乎家家有走西口,几辈子人都走西口。据他们统计,走西口到口外的,比本土常住人口还要多,让他们大感意外,也更提足劲头研究走西口史实,广泛收集材料。

田长安认为,“走西口”与晋商有联系又有交叉,但概念有不同。在漫漫西口路上,如果说晋中南特别是祁、太、平一带主要以晋商活动为主,那么在晋北地区,则是“穷人”走西口谋生为主了。“玉莲”、“太春”两个人物,是“走西口”剧中代表广大劳苦农民的典型,反映了那个时代“忻州”地区走西口“群众运动”的状况。

稍闲时打开“实录走西口”,是上、中、下三卷,我的文章裁于中卷499页,题目改为《我那出口外的父亲》。此书称不上“经典”,无须细阅研习,但它记录了忻州地区及相关外地走西口丰富典型事迹,透露了个体与所组成群体的流变迁陡和文化内涵。我一口气读完前言,其中所讲走西口的时间起始,忻州地区的人数、范围,以及忻州人出口外的情况详实细致,比我知道的很多,因为我原先只囿于父母老家五寨偏关一带,其它地方知之甚少。

过去一段时间,我以为靠文学作品、纪实资料就可研究一些史实,甚至其乐陶陶,熏然欲醉。可是后来通过一次外出考研发现,对于象“走西口”之类的领域,仅仅生活在周围人事中是浅薄的,无法深入了解的,唯有对过去的、已成历史的、古老的有关环境保持经常的接触,才能开启“识得庐山真面目”,探视其奥秘之门。

【雁门关】

号称“九塞尊崇第一关”。当年汉高祖北上抗匈奴,走雁门道,至大同受困,突围南撤,过雁门到忻口,刘邦转忧为喜,六军欣归,随以“忻”命名郡地。唐改郡为州。

雁门关又名西陘关,以险著称。地势险峻,高据勾注山上。大雁迁陡北上南下必经通道,因而得名。与宁武关,偏头关合称“外三关”。我们到时,正巧有雁北还,不成队形,绕关上旋飞,长鸣不已。我仰视良久,思接过往。

战国赵置雁门郡,此后沿用郡、道、县制,为防守戌关。北方突厥崛起后屡入关内犯,于是唐在雁门山居高设关城防守。后经历代至元,设千户所,战时关城损坏。明朝洪武七年,吉安侯陆享用民工在旧关东北五里处筑新关,以后加修,关外又修大小石墙多处。关内多房屋,用于屯兵,后为民用。关内外旧路多铺石板,当年可走马车。距代县40余里,北邻广武古城20里。战国时良将李牧“用赵卒大破林胡”,汉卫青、霍去病、李广等曾于关内外抗击匈奴。北宋初,宋辽(契丹人)在关内外激烈争夺,杨家将出生入死抗辽建功立业。

古代雁门关所指要大的多,包括雁门关、西陘关、南口、太和岭口、广武口、白草口“两关四口”。

现关城据说是洪武七年所建。我们从山径攀上,到东门雁楼,东有靖边寺,奉祀赵国李牧将军。小北门上悬“雁门关”横匾,两边对联:“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左右有边墙雉碟、烽燧连墙。

行走雁门关数次,多是乘车穿隧洞而过,望东山长城与烽燧,浮想连翩。此次无暇攀登,记下之前一次经历,以追忆走西口人之足迹,他们也如大雁之迁陡,先是春出秋归,后来有的便定居塞外,只能寄语归雁,将心思话语稍回关内,聊表衷曲。雁于关上徘徊鸣叫,似通信息,告慰离人。那答语中含意复杂,各解其意。

我没有十六世纪法国随笔大家蒙田那种隐居独处,而“到处寻找自然足迹”的能力。我必须行走亲临。我的追寻,穿越个体与群体的实在踪迹,发现了历史事迹的诸多暗示。一路上的飘忽不定反而要比它的固定成见性更加令我着迷,现时态的九寨尊崇第一关,也是我行走中提升思维的关节。它包涵了太多的历史内容。提醒我记忆中以此地推断彼地,或联黏思考,以及陈见加于自身让思维滑动省力的惯性误区。要时刻以陌生真切审视一切,发现一些可以导致转变的缝隙和怪异关口。

【五台山】

五台山在忻州东北部,为太行山脉北端,五峰簇起,如台高耸。峰顶积冰,夏日飞雪,故也称“清凉山”。

那是几年前,与友结伴,在忻州宣传部朋友伴同下,到定襄河边村,看过阎锡山旧居后向东北进山。一路车行到台怀镇,停观一个时辰。靠朋友面子,免门票直达景区小广场。他沿路讲五台,如同读文章。我聚精会神,一路竟没有翻阅他赠的三本书。

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仰慕已久,正好是我特别看重的文殊菩萨道场。山与神便,神以山居,天人合一。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华山、四川的峨眉山只在影视中见过,至今还未及前往。

五台山佛寺初建年代,有说汉明帝时,有说北魏时,我无意去繁考,宁信其头一种说法。这与清代大学者顾亭林观点不合,他的《五台山记》中认为“其佛寺之建,当在后魏之时。”这也无所谓,重要的是其山、其寺、其佛神之信仰寓意。

北魏时五台山已有的部分佛寺,让太武帝拓䟦焘和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所破坏。这种情况,自保尚不能,岂谈兴建。到唐代幸遇李世民和武则天喜欢“文殊菩萨”(我并非追随,是自觉后才知道的),加之视山西为“龙兴之地”,因而捧成佛教圣地。至武则天全盛,又重建清凉寺,还将《五台山图》移到敦煌莫高窟,存于61洞之中。

具有嘲讽意思的是,李唐后世武宗又灭佛,使五台失土地,散僧人、坏寺庙。此次大伤元气,再难复兴如从前。到宋太宗才下诏“重修五台十寺”,即真容、华严、寿宁、兴国、竹林、金阁、法华、秘密、灵境、大贤。

元、明、清时,五台佛教分化出藏传佛教。康、雍、乾、嘉、四帝多次上五台朝拜,尤其康熙支持藏传佛教,在藏、蒙、甘、青、川等地大兴。

五台山称汉佛寺为“青庙”,和尚主持,藏传佛教寺庙为“黄庙”,因藏传佛教也称“黄教”,属“格鲁派”,由喇嘛住持。

我先登石梯上了菩萨顶,过“灵峰胜境”到文殊殿,有康熙亲笔写的“五台圣境”石碑坊。这里是五台山“五大禅处”最高点,清代尊为皇室寺庙。看了毛泽东住过的佛间,问老和尚“水滴石穿”的故事,他笑而不答。

下山到显通寺,是五台山最大最古老的寺庙,除大文殊殿外,还设大佛殿、观音殿,主要观看了千钵文殊铜像和大铜钟。又到五爷庙、罗㬋寺、圆照寺、岱螺顶等寺,于白塔金顶间穿行著目。所见庙中拜佛菩萨者,皆许已愿,没钱的求财,无儿女的盼生出,有钱的祈愿保佑再加多,贪污的求别暴露、官求永做等等,都把佛神视为工具,让为自己服务。真正敬佛向善弃过从新者甚少。我想这些佛菩萨也不好办,能不分青红皂白的护佑满足吗?真正的佛神旨意,能宣示贯彻吗?那些逃难走西口民众的最低请求与豪富巨商所愿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听友人介绍,方知文殊菩萨以五身居五台,聪明文殊供在东台望海峰的望海寺,有“云海日出”景观。智慧文殊供于南台锦绣峰的普济寺,有“高山花海”景观。狮子文殊供于西台挂月峰的法雷寺,有“月色朗照”景观。无垢文殊供在北台叶斗峰的灵应寺,有“一览众山小”为景观。孺童文殊供于中台翠岩峰的演教寺内,有周边山景。五尊文殊,各有神意佛旨。

返程中,去了镇海寺;这是“二龙戏珠”风水宝地上的黄庙建筑,传说清顺治出家来此隐度,十五世章嘉活佛在京圆寂后、灵骨在这里安葬。灵塔融合了汉、蒙、藏、印度风格,顶上有铜质镏金塔刹,塔身以各种手法精雕细刻佛像,为五台一绝。

统览形貌,五台山与塞外阴山名寺五当召有相同之处,只是后者为纯黄教寺庙,且集中于吉忽伦图巴达格勒山前,周围也有四峰相拥,但无辅寺耳。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哉斯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重走西口路,拉近知识与自然、人生与大地,行走与古道、现实与历史、文化与风俗、表象与内涵等距离。其中有奇景与大美“原来如此”的感叹,名胜古迹“我来了”的自豪和名人学者“与君一席谈胜读多少书”的开释;于苦境艰辛中尝甜滋味,在柳暗花明中增希望,在所有游历间拓胸臆开眼界。一人独行自由适意,结伴同往、互助团结;是我的最好的学习思维方式,走中学、见中思,行中悟,腿脚接大地灵气,心灵沐天光云影,返朴归真,乐观进取,与自然互动,感恩山水时光,同时代俱进、乐之无穷。

关联阅读

行走丨漫漫西口路

行走丨漫漫西口路:太原

行走丨漫漫西口路:太谷

行走丨漫漫西口路:阿拉善

行走丨漫漫西口路:李家山

行走丨漫漫西口路:晋中榆次

行走丨漫漫西口路:平遥古城

行走丨漫漫西口路:阳曲定襄

行走丨我们最终都会输给时间

终稿丨不总结2018,不许愿2019

行者丨我只是喜欢美和努力

行走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行走丨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笔会丨我乘慢船去塘栖

虚构丨追忆初恋似流水

行走丨煮一壶麦香下酒

行走丨滇东旅途随笔

行走丨这些个梅雨天

行走丨楠溪江十章

行走丨方山小景

行走丨背影

旅途上的故事,请告诉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之旅(上)
五台山
雁门关
五台山 五台之最
陂塘柳·一个旅客评价五台与恒山
轉載:『當代詩詞』中鎮詩社忻州采風詩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