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丨佛堂散记

出义乌市区向南10公里,我们驱车来到了坐落在义乌江畔的佛堂古镇。在车上时远远望去,这古镇被绿树柔曼地簇拥着,黛瓦粉墙花蕊般的从中探出点点俏姿,于湛蓝的空阔里,迎着春日耀眼的光烁不喧不闹的,宛若倚在江边的浣纱女,恬静温婉地迎接着我们的到来。

走下车子,我们的目光还没来得及从繁华喧闹的大街上收回来,即刻被一片别样的热情包围了。我们被贵宾似的拥进宽敞的会议室,握手,敬茶,古镇的朋友话语不多,待客的纯朴倒像杯中的新茶,怡神的馨香款款而来。听着镇里的书记的介绍,古镇悠久的历史和蓬勃发展的现实,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占地约100多平方公里的佛堂镇,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这一方因了天竺高僧达摩投磬普渡众生的传说而得名的土地,明清时期凭借着在义乌江流域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商业、手工业和航运业十分发达,曾吸引了大批的徽商和绍商,一直是江浙一带远近闻名的商埠,“浙东四大重镇”之一。当年的知县杨春畅在乾隆28年记述,“四方辐辏,服假牵牛,交通临邑”,真实地描绘了古镇当时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的兴旺景象。而现在的佛堂镇,社会经济发展更加繁荣。你只要看看“金华地区第一大镇”等名目繁多的荣誉桂冠,和一串串令人惊诧的经济发展数据,你就会被古镇改革开放以后的勃勃生机深深地震撼着。而此时,我更想同古镇的历史文化对话,我想从它们身上,去触摸那悠远浑厚而又鲜活有力的脉搏。

寻访佛堂的古迹,是一定要看老街、古屋和古埠头的。我们在镇里朋友的引导下,从新城区一个繁华的街口,来到一条古老的街道上。一棵有着五层楼高的香樟树,张开一柄青翠的巨伞,雍容地耸立在街头。陪同的朋友一边介绍着古树的历史,一边说起了顺口溜,“新市基,老市基,各有香樟当帐伞,一南一北在两端。”原来古镇的老街是从这古树所在的南端新市基开始的。我想,在我的视线不能及的北面,一个叫老市基的地方,应该还耸立着同样的一棵香樟树。这一南一北遥相呼应的两棵古树,把一条老街琴弦似地拉在其中,而散落于老街巷子里的古屋和义乌江边的古埠头,则似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围绕着老街回旋着淳厚的沧桑古韵。在镇里朋友绘声绘色的讲解中,这种悠然的树脉似的诗意布局,让我们的脚步乱了矜持,水花一般自由的在老街上荡漾开去。

老街其实是由直街、商会街、盐埠头横街以及浮桥头横街组成的,东西两侧还有两条副街,全长不过2000多米。这条明清时期留下的街道,街面上铺就的全是规格不等的青石板,因为日晒雨淋,已经创痕斑驳,深浅不一。走在有些湿潮甚至还残挂着苔痕的石板路上,我们仿佛听到了古镇尘封百年的往事。老街巷子里的窄处,大约只可供两人侧身而过,宽阔的主巷却是人车共行,是真正的买卖街。在最繁华的商业街直街上,各种百货铺、山货铺、铁器铺等,仍然沿袭着“店前搭棚子,棚下摆摊子,摊前放篮子,篮前跑车子”的旧时景象。店铺门前那些古香古色的牌匾和条状的幌子迎风摆动,与一个个支起在店铺门前的篷布组合起来,看上去虽有些杂乱,却颇有些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韵味,将这古老的街道渲染得古朴苍俊且繁荣火爆。而在那些古老店铺的队列里,有时也会出现几家冰激凌店、品牌时装店以及现代的小超市。我开始有些惶惑,但细细想来,就像现代都市里,我们的身边会不时走过一个挑着担子叫卖的农人一样,这老街早已学会了兼收并蓄,古老的传统与现代风情,已经融合一起了。镇里的朋友说,在这条老街上,很多城里不见了踪迹的传统手工制品都可以买到。望着柜台里摆放着的那些布制的、木制的、纸制的传统生活用品,同行的女伴们只有惊讶和欣喜的份儿了。不经意间,我和朋友走进了一家出售传统婚庆用品的店铺。店主人是一位有些年纪的大嫂,看见我们进来,立刻放下手里正缝制着的大红“喜”字,微笑着迎候我们。我和朋友兴奋地从笸箩里抓起一把彩色的花生,从墙上摘下一个镶满铜钱缀着艳丽荷花的“铜挂”,站在那里随意随性地比比划划。她还是那样地笑着,并不主动搭话,好像我们倒是店铺的主人。店铺里几乎清一色都是婚庆用品,我们一件也说不出名字。但是这些红红绿绿的古老的婚嫁用品,却带着一身的喜气,让我们仿佛走进了遥远的质朴丰盈的古镇,在传统的的婚庆习俗中,体味着古镇百姓善良美好纯朴的生活追求。

佛堂的老街,其实始终是和古建筑相依相融的。占地1.5平方公里的古镇,竟拥有数百幢明清建筑。从喧闹的直街折入一条幽深的老巷,就可见一幢幢双层的古屋探出高高的院墙。这些古屋的建筑,看上去饱经沧桑却那般沉静儒雅,使得它们珍珠似的,虽经时光的剥蚀却风韵犹存。这些明清时期保留下来的古屋,大多是徽派风格,黛瓦粉壁,马头墙高高耸起,砖雕木雕石雕,在檐头窗上门前,惟妙惟肖地随处可见。这些巧夺天工的雕刻饰品,同着宽敞大气的高宅深院遥相呼应,给人一种优雅舒适的美感。而其中玲珑剔透的木雕,更是佛堂古建筑中的一朵奇葩。沿着一条窄窄的胡同,朋友带我们来到了著名的“潘园”。这是个不大的院落,四面院墙相连,组成一个封闭的“口”字图形。走进老屋抬头望去,几乎每根梁柱每扇门窗上面,都有着繁复多彩的木雕花纹。即使那用料粗大的“冬瓜梁”,中间和两端也雕有精美的花朵,通体显得那般华贵和壮美。院子里东西相对的一扇扇花窗上面,镂刻着的如意、花鸟虫鱼等图案,同窗边雕着的牧童晚归、倚窗读书的画面,相谐成趣,珠联璧合。值得称道的是,在那些粗大的椽柱探出的牛腿上,能工巧匠们采用多层透雕的方法,把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而这些美轮美奂的木雕,没有油漆的粉饰,虽饱经日月风尘的侵蚀,却依然发散着饱满的艺术张力。我站在一幅二仙出游图的木雕前,那活灵活现的仙人的眉眼和脸庞,竟光滑如脂,嘴角的一窝笑意似乎要倾泻下来,而且无论正观侧赏,都是传神的洒脱和飘逸。我惊叹这样的盖世杰作,历经百年沧桑,怎么能被保存得如此完好?陪同的朋友告诉我,原来那些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古镇的百姓为了使这些精美的木雕免受劫难,用泥巴偷偷地把它们封护了起来。一时间,我被这些智慧的精品震撼着,更被古镇人民对艺术和文化的虔诚与坚守感动着,半晌不愿移动脚步。

从“潘园”出来,在当地文友的陪同下,顺着一条通向江边的横街,我来到了位于义乌江畔的古“盐埠头”遗址。这几百年前名闻遐迩的古码头,如今只剩下沿着江岸匍匐在青草中的几块条石,开阔的江边已没有了往昔“泊岸如蚁”的繁荣气象,已经替代了浮桥的水泥桥上,也不见了穿梭于集市中的古人的身影,这古埠头曾经商情鼎沸的影子似乎无迹可循了。但是放眼望去,义乌江如诗如画的两岸,桥上喧闹熙攘的彩色人流,竟让我的思绪恍如走进了“江流滚滚过桥边,梅柳参差映画船”的昔日美景。古镇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刚来时年轻书记对于古镇未来的描绘,让我知道,古镇以江为脉通达四方的胜景,其实在我的眼前已经飞腾起来,那“桥浮佛镇贯长虹,两岸云衢路自通”的瑰丽景色,正从我的身边一层层地铺展开来,融进了我身旁的古镇,融向了古镇美好的未来。这时,文友打断了我的沉思,他指着石阶旁不知谁开垦的一畦金黄,问我:“你认识它们吗?”我笑了,“这不是油菜吗,可惜,老得连菜苔也不能吃了。”“是啊,所以它们就忙着开花结籽了。”我忽然有所悟。这洗尽铅华的古码头连同这有着浑厚的文化底蕴正蓬勃崛起的古镇,在早春艳丽的阳光下,在向我们静静地叙说古镇历史的同时,也必将洒脱地迎取着属于自己,更属于我们民族美好未来的辉煌的明天。

午后的义乌江清澈而宁静。回来的路上,看着渐渐远去的江畔古镇,我仿佛看到了一轮穿越百年时光的骄阳,正从灿灿的往昔里喷薄而出……

旅途上的故事,请告诉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义乌佛堂古镇   尘外菩菩  2018.06.11
义乌行之佛堂千年古镇(下)
逛义乌佛堂古镇
看义乌(9)
中国古村-----寻镇|深藏在义乌国际范背后,佛堂古镇见证数百年传统商业文化
佛堂古街有“铁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