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丨游蒙山记

到了号称“西蜀漏天”的雅安,如果不去尝一尝肥美细嫩的“雅鱼”,那当然是一个不小的遗憾;但如果到了雅安而不去攀一攀闻名中外的蒙山,那也许会是终身的遗憾了。

据说蒙山以夏禹王治水踪迹所至而名列经史,《史记:夏本纪》记载的“沱、涔既导,蔡蒙旅平”之“蒙”,唐代司马贞说就是指的此处的蒙山。所以,山脚下有巍峨古朴的巨石牌坊一座,字大数尺,楷书题曰:“禹贡蒙山。”这说明,蒙山乃圣人垂青之地,理所当然地与无名小山有天壤之别;于是,蒙山的身价也随之见涨,游者甚众。不过,我和妹妹到蒙山乃是春末夏初,尚非旅游旺季,很难得碰见几个“与我同好”的游客,倒适合我们一路从从容容慢慢瞧去。

自山脚远望山顶,高耸入云的玉女、灵泉、甘露、菱角、上清五峰,酷肖莲蕾初绽,浑如苍龙矫首。此五峰得名,或因古老神话,或因其所出产,或因一段传说,别有一种清新素雅。而拾级登高,放眼望去,远则千山罗列,羌水环绕;近则天风高畅,万木争荣。前山绝壑森森,茶畦披绿,红宇古刹,浓荫蔽日;后山则怪石嶙峋,藤萦蔓绕,杂花生树,曲径通幽。——在冉冉轻拂、飘飘荡荡的如带的白云缭绕之中,使人如置身人间仙境。忽然忆起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句: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我想,要是自号“五柳先生”的陶渊明能在此结庐而居,以他隐逸诗人酷爱山川、自然的特殊的才情,又会写出怎样的传世佳作?

蒙山上的古今名胜甚多,如专为制作贡茶而圈定的“皇茶园”,从禹王宫至天盖寺的长达一千四百三十六级的高高的“天梯”,陈列历代茶具和有关文史标本的茶史博物馆,展出红四方面军长征史实的“红军纪念馆”……全都融入苍苍郁郁的林木和清脆悦耳的鸟鸣之中。这里不仅境致幽美,还号称“仙茶故乡”。蒙顶名茶之美称,真是源远流长。相传,西汉时吴理真在此隐居,种植仙茶;大唐天宝年间,蒙顶茶始进贡皇宫,经宋、元、明三代,直至清末,持续时间长达一千一百余年。“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这十字联语,不仅在四川、而且在全国都广为流传,令善饮茶者津津乐道,令不善饮茶者心生向往。

据说,大凡名茶都出自高山。明代的陈襄古有诗云:“雾芽吸尽香龙脂。”说是高山之茶品质和香气之所以特别好,是因为茶芽吸收了“龙脂”。蒙山茶树生长于得天独厚的云雾之中,其色泽、滋味与嫩度,对形成其优异的品质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何况,蒙顶茶采摘精细,鲜叶极嫩,在什么事情都讲求快速、高效的今天,尚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工艺,茶形紧卷,银豪披覆,嫩绿油润,制作相当精湛。在蒙山之西的永欣寺,僧人为我们泡了一壶雨前茶。只见汤色黄绿明澈,小啜一口,细细品咂,便觉味醇而鲜,回甜隽永,确实不愧为茶中珍品。难怪“蜀士茶称圣,蒙山味独珍”,连惜墨如金的历代文人,也不吝笔墨,大加赞赏呢。

永欣寺相传建于三国,明代重修。寺中有石楼一座,高十几米,虽斑驳陆离,历尽人间沧桑,但至今仍坚实如故。寺院幽静,桃花争艳,显出无限生机。清代诗人留下了“万木拥花宫,山门细径通”的写景佳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徜徉在永欣寺的通幽曲径中,吟诵着唐代诗人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我和妹妹不觉相视莞尔,深深地折服于大自然无比的伟力了。

下山的时候,只见烟霞万里,山色如画。远远的,节奏感极强的乐声一漾一漾传入耳中。——那是永欣寺的僧人在做晚课了。

旅途上的故事,请告诉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蒙顶黄芽
【蒙顶茶百科知识】
中国茶蒙顶茶有什么特点?
不是所有茶,都叫蒙顶茶
蒙山茶园 上帝留在人间的指纹
蒙顶茶诗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