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丨追寻赵武灵王的足迹


从大同市向东南,过桑干河,经浑源,就进入位于五台山、 太行山、 恒山三大山脉余脉的交接处灵丘县。现在车子大约行走于恒山延伸出的土石山支脉中,蜿蜒曲折,时而重峦迭嶂,时而绝壁陡峻。路旁山坡沟谷有榆、虎榛子、醋柳、狼毒、茅草等不均匀植物分布。

灵丘之地在商代、西周、春秋大约11个世纪,均属于代国,是列入历史的第一个国家。由于心腹之地理位置,即使在国土缩扩演变中,也包含在代国之内。公元前475年,随着整个代地被并入赵国。煊赫于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势力达到了繁峙与代县间的夏屋山一带。进入战国,群雄蜂起,晋国式微,虽然又维系了一个世纪,实际已经名存实亡了。

就在这样一段特殊历史时期,出了一位改变国际格局的人物——赵雍(武灵王)。1903年梁启超发表《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赵武灵王传》。认为赵武灵王赵雍是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因为他和 秦始皇、 汉武帝、 宋武帝一样,是少数可以取得对北方游牧民族战争胜利的人之一。包头石拐赵北长城遗迹上,塑雕一尊大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像,座基上刻有历史学家 翦伯赞《登大青山访赵长城遗址》一诗:“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邯郸歌舞终消歇,河曲风光旧莽苍。望断云中无鹄起,飞来天外有鹰扬。两千几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墙。”

【1】

一道长城,将故乡与这里联系起来。过去我分段游览考察了几乎全部赵北长城遗址旧迹,这次专程前来,就是谒见灵丘赵武灵王墓。追寻这位“黄帝以后第一伟人”的更多业迹。

在灵丘县城一家中等饭馆品尝特色食品:黄烧饼和苦荞凉粉,酥软甘脆,淡淡的葫蔴油香味夹上清爽精道的苦荠凉粉,饥渴全消。特别是那拌凉粉的浓汤汁,不知以什么作料调制,令口感异常可意,又别有一番滋味入心头。

略事歇息,我们 走上新华西街,到西段赵武灵王墓地。高大的赵武灵王塑像屹立在不大的武灵广场。紧临街道。大门和两旁侧门严闭,中间拱形正门上镌“武陵門”三个大字。陪来的大同朋友连续打了几个电话,才有工作人员来开了门。进入后一眼就看见小山似的墓堆,松柏苍翠。下周以砖石砌围,周边遍植松柏杉槐等乔灌树,杂草丛生,真是“荒塚一片草没了”。我绕坟塚转一圈,甚感凄凉。那位中年男守陵人说,灵丘县名就是由这陵墓而来。原占地有6万多平方米,明崇祯年间在墓南立石碑1通,并建有一丈二尺高碑楼。1928年修葺,树碑1通,筑神道长247米。1984年在四周筑起围墙加以保护。经重修牌楼、墓丘后,武灵王墓更显得气势宏伟,巍峨壮观,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离开时,我向守门人要求资料,他说没有新近的,只翻寻出早年几页油印介绍和32开对折粗糙彩色图文宣传品,我欣然接谢。

【2】

赵肃侯十年(前340年),赵雍(赵武灵王)出生于 赵国的都城 邯郸(今属 河北省)。赵肃侯赵语去世后, 魏、 楚、秦、燕、齐等五个诸侯国各派精兵万人来参加会葬。赵肃侯生前英雄一世,与上述五国连年恶战而处上风,成为北方的新 霸主。魏惠王后期,赵肃侯听从 苏秦之言,连续发动 合纵攻势,打击 魏国,使魏国的百年霸业再次受到严重削弱,为赵国向中原发展扫除了最强大的敌人。赵肃侯死后, 魏惠王立即联合四国以会葬为名,俟机图赵。

对于年仅十五岁的赵雍来说,父亲的葬礼实在是凶险。在赵肃侯的托孤重臣 肥义的帮助下,赵雍决定针锋相对。

赵武灵王命令赵国全境处于戒严状态, 来会葬的五国军队不得进入赵国边境,只许五国使者携带各国 国君的吊唁之物入境,由赵国负责接待的大臣将他们直接送往邯郸。魏、秦、齐见赵国重兵待客,戒备森严,不得不打消了要占赵国便宜的念头。五国使者见赵国精锐云集邯郸,在厚葬赵肃侯后,便匆匆离去。

魏惠王谋赵未遂后,即于赵武灵王元年(前325年)开始着力弥补魏、赵关系裂痕,到赵国祝贺赵武灵王正式即位。赵武灵王与肥义以礼相待。

赵武灵王三年(前323年),发动国人称自己为君。参加相王的五国是魏、赵、韩、燕、中山。这些王国之中,除魏实力较强之外,其余各国的实力相当,都在积贫积弱之例。当时赵国徒有王之名,而无王之实,四面受敌。缓称王,既可以避免树大招风带来的麻烦,又可以积蓄实力,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大幕,正是因此而拉开的。

【3】

赵国在靠近中山边境的 鄗(今 河北 柏乡北)筑城。中山国原为 白狄族,在 春秋时被称为 鲜虞(也作 鲜于)。后来 赵魏交恶,中山正好楔在赵国的中央地带,全境只有东北角一小块与燕国接壤,其余皆为赵国所包。代郡、邯郸、上党郡与旧都 晋阳(今 山西 太原西南)是赵国的四个重镇,由于中山的从中阻隔而交通极为不便。赵国是一个北为 游牧文明、南为 农耕文明的国家,中山横亘中央,使偏居南端邯郸的赵国中央政府对赵国的控制更加困难。

由于齐、燕的阻挠,赵国一直也没有解除自己的这个心腹大患。赵武灵王即位后,就秉承先君遗志,在肥义的帮助下,展开了对中山的进攻。 

赵武灵王四年(前322年),赵雍与韩宣王研究赵、韩两国对付当时复杂局面的对策。同时还就赵肃侯生前定下的韩赵联姻事宜敲定细节。赵武灵王五年(公元前321年),赵武灵王迎娶韩国王室的女子为夫人。

赵武灵王看到中原各国的争霸战争处于纠缠状态,很难在短时间内决出胜负。就改变了赵肃侯逐鹿中原的南向战略,把赵国的战略调整为北向进军 胡地。

【4】

赵武灵王十一年(前315年),赵国的邻国燕国发生了严重的内乱。赵武灵王见此决心插手燕国内政,派 乐池入韩迎立燕国质于韩的公子职。乐池本为中山人,曾为赵武灵王出使秦国任秦相。赵武灵王想通过迎立新的 燕王,使燕王能够对赵国感恩,既而与赵国结成稳固的联盟。同时,赵武灵王想破坏燕国与韩国对赵国的夹击盟约。虽然,赵国与韩国已结盟,但韩国为了制约赵国,还是与燕国结盟,形成对赵国的夹击之势,以防备赵国对韩不利。燕公子职就是应这个盟约入韩的。

燕公子职由于是赵武灵王迎立的新燕王,于情于理都不该与韩国再次结成夹击赵国的联盟。在拆开了 韩燕联盟后,便有利于赵国对韩燕这两个邻国分别进行控制了。

赵武灵王成功地说服 中山王借燕国内乱之机,大举攻燕。中山取得了占领燕国土地数百里、城池几十座的大胜利。齐宣王见赵国插手燕国内政,与齐国为敌,便派遣精锐的齐军,意图在本土之外,借燕国的军备潜能与赵国决战。赵武灵王并不投赵国的主力部队与齐军战斗,而为燕国损害赵国的实力。这样,双方进入到了相持状态。赵武灵王对公子职假称齐军强硬,赵军很难战胜齐军,请公子职向 秦惠文王求救。秦惠文王此时正忙于与 义渠、韩国、齐国、楚国的战事。赵武灵王十四年(前312年),秦惠王文派出大军,兵分两路攻齐救燕,齐军很快就被击败了。此后,燕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赵国和秦国的稳固盟友。赵武灵王十五年(前311年),燕国公子职正式登上王位,史称“燕昭王”。

此际,秦、楚、齐、韩、魏、越等国处于连续混战的状态。赵武灵王与 宋康王结成联盟,利用宋国牵制赵国的重点防范对象齐国和魏国、韩国,以利攻灭中山。宋国也想利用赵国牵制齐、魏,以便于兼并齐国和 卫国之间的邻近土地。

【5】

那时,赵国常遭受游牧部落骑兵进犯。赵武灵王二十四年(前302年),将贵族私藏的、不在国家户籍的奴隶迁往 九原(今内蒙古 包头西北)和原阳(今内蒙古 呼和浩特东)的 骑邑,为在那里训练的骑兵服务。赵武灵王下令,对国内尚不听从国家号召胡服的,采取强制措施。赵武灵王在 信都的信宫(邢台)大会天下诸侯,就是召集诸侯定期过来开会,诸侯莫敢不来。 

赵武灵王决定“以胡制胡”,在邯郸城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下令全国人民抛弃长袍宽袖,改着 胡服;淘汰战车,改习骑马射箭,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通过“胡服骑射”改革,赵国建立起以骑兵为主体的强大军队,此后国势大盛,成为战国后期唯一可与秦抗衡的强国。“胡服骑射”顺应了战争方式由“步战”向“骑战”发展的趋势,标志着汉族历史上第一支独立的、庞大的骑兵部队的诞生。这是继步卒勃兴取代车兵甲士的传统地位后,春秋战国军事史上第二件具有划时代影响的事件。由于轻装骑兵速度迅捷、运动灵活、攻击性强,特别适宜于在内陆平原和北方草原地区作战。延至后世,骑兵更成为封建国家的重要兵种之一。

【6】

赵国经过赵武灵王对人力、物力的重新整合,向军政府更迈近了一步,赵国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赵武灵王二十年(前306年),再次进攻中山。赵军捷报频传,一直攻到了中山国都城灵寿(今河北 平山)附近的宁葭(今河北 获鹿北),彻底控制了太行山的重要孔道 井陉。赵武灵王趁秦国此时内战正酣,西渡黄河,攻取了秦国与林胡接壤的 榆中地区(今 陕西北部与 内蒙古交界的 河套地区),对秦国造成严重的压迫之势。林胡在与赵军的作战中损失惨重,林胡王被迫向赵武灵王献出大量的良种马,才得以求和。在得到良种林 胡马的补充后,赵武灵王又招募了大量的林胡 勇士,把他们编入到自己的骑兵军中。

赵惠文王三年(前296年),赵武灵王大举进攻中山国,中山国国王投降,中山国灭。赵武灵王将中山国国王迁往 肤施(今陕西 榆林)。部众脱离殆尽的楼烦王不甘从此失去权势,于是与相距不远的肤施中山王联络。不久,中山国国王与楼烦王谋反,为赵武灵王攻杀。

占领中山国后,赵武灵王便整理代郡和邯郸之间的道路。不久,赵国境内的道路就通畅无阻了,各地的交流方便讯速,境内各民族间的交流也更多了。

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前300年),赵国夺取了林胡和楼烦的大片土地,建立了 雁门郡(今山西北部 神池、 五寨、 宁武以北至内蒙古间地区)和 云中郡(今 内蒙古大青山以南、黄河以南, 长城以北之间),迫使林胡和楼烦大幅度地向北迁移。

赵武灵王派人修建了两道长城,以阻止林胡和楼烦的南下。第一道在今内蒙古 乌加河、 狼山一带,第二道在今内蒙古 乌拉特前旗、包头、呼和浩特至河北张北一带。

【7】

赵武灵王的第一位夫人是韩王的女儿,生了 公子章。公子章本来是太子。后来,韩夫人去世,赵武灵王在得到美女吴娃后,就把吴娃立为自己新的夫人。吴娃生的儿子就是赵王何(赵惠文王)。吴娃最爱赵王何,死前求赵武灵王立何为太子。于是,赵武灵王废掉公子章,而立何为太子。赵王何虽然年幼,但却聪明机巧,深有其母之智,赵武灵王也很爱他。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年),赵武灵王将王位禅让给儿子赵何。当时的赵国已经占有了秦国北边的榆中、云中地区,北部边境正是秦国国防上的软肋,赵武灵王打算从此进攻秦国。

赵惠文王元年(前298年),赵武灵王向 秦国施加压力,迫使秦王嬴稷任命楼缓为秦相,以便为赵国谋得更多的利益。楼缓入秦时,退位之后的赵武灵王假装随从人员,跟在楼缓左右。进入 秦地后,赵武灵王对沿途的风土人情细加考察,以为攻秦时所用。楼缓进入秦都 咸阳后,会见了许多秦国的大臣,赵武灵王都在侧观察,对秦国大臣的贤庸强弱有了深入的了解。楼缓劝赵武灵王不可久留秦国,以免被人识破。赵武灵王提出,走之前要亲眼见一见 秦昭王。由于此前发生过秦昭王扣留楚怀王事件,各国国君都不信任秦国,不愿入秦,以免重蹈楚怀王覆辙。楼缓担心秦国对赵武灵王不利,起初说什么也不同意,但在赵武灵王的一再坚持下,被迫答应了。赵武灵王在国内也很少抛头露面,只是军中之人对他比较熟悉,除了少年时与韩魏两国国王见过面外,绝少与外国元首见面。即便是赵武灵王自己立的燕昭王和秦昭王,他都由于身在军中而没有特意接见。此次赵武灵王要见秦昭王也不是一时兴起,他想亲自了解这位秦王的为人,以利于以后对秦 决策。

楼缓与秦昭王比较熟识,赵武灵王希望通过这种私人会面可以更多地了解秦王。极其敏感的秦昭王在接见楼缓时,发现向来以风采自傲的楼缓对他身后的高大随从不经意间有屈顺之意,颇感好奇。在与这个气度非凡的中年男子的问答中,发现这个人的胸怀与见识更是了不起。秦王在钦佩之余,也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在楼缓告辞后,赵武灵王已感觉到秦昭王对自己有所察觉,便匆匆辞别楼缓,返回赵国。临别前,赵武灵王告诫楼缓,秦王嬴稷为 人中龙凤,务要小心应对。秦昭王觉得楼缓的随从绝非等闲之辈,必是赵国的极贵之人来窥秦情。于是,速派使者宴请楼缓与这个非凡的随从,晚间再到王宫作客。使者回报,楼缓同意。晚间,楼缓赴约而不见非凡随从。楼缓说这个随从白日失礼,已被遣回赵国。这更加坚定了秦昭王的判断,认定这个人就是赵武灵王,速派精骑追逐。精骑一路狂奔,追到边塞也没有见到赵武灵王。守塞之人告诉他们,赵国的使者刚刚离去。

【8】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年)将王位禅让给 赵何。在当初立赵何为新王,自己退位的时候,赵武灵王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与自己分别负责国内的政治和军事,自己可以全心专注于赵国激烈的对外军事斗争。赵武灵王的本意是在赵国构建二元政治,自己和儿子都是国中的君主,只是自己不再使用国王的称号,而是使用有着太上皇意思的主父称号。赵武灵王让赵王何提前即位的另一个考虑是,自己经常亲自带兵打仗,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遭到不测,到时候,赵国必定会大乱。先前几代国君都是在政变中或者在反政变中即位的残酷事例,让赵武灵王非常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能把政权平稳的交给自己的接班人,而且还要送上一程。

但是赵武灵王的这番设想却严重违背了政权构建的基本规律,最终造成了赵国的内乱。

对于自己最喜爱的两个儿子,赵武灵王希望他们都能分享自己创造的无上伟业,尤其是公子章。公子 章比赵王何年长十岁,性格强悍,体魄健壮,大有赵武灵王形象,本来最为赵武灵王喜爱。赵武灵王二十一年攻伐中山时,不到十五岁的公子章就被委以统率 中军的重任,在赵武灵王的亲自指挥下,取得了攻打中山的大胜利。此后,公子章多次随从赵武灵王出征,屡立战功,为国人所称颂。

【9】

赵惠文王二年(前297年),赵武灵王巡视刚刚夺取的云中、雁门二郡,结果在 西河遇到楼烦王的部队。先前,楼烦王约林胡王共同击赵收复失地,但林胡王说赵军精锐难敌,不愿冒这个险。楼烦王部下也劝楼烦王不要轻举妄动,楼烦王不听,强令部众随己击赵。在见到赵武灵王的大部队后,楼烦人都劝楼烦王不要和赵武灵王硬拼。楼烦王见赵军甚众,又是赵武灵王亲自领军,而自己的部下怯战,心里十分恼火,但也无可奈何。赵武灵王见楼烦军队犹豫不前,知道楼烦军队畏惧自己,不敢与自己交战,于是派使者请楼烦王讲话。楼烦王硬着头皮来见赵武灵王,没想到赵武灵王很客气。赵武灵王知道楼烦王在被赶到 阴山以北后,由于气候不好,水草也不及 河套地区,生活得很不如意。便允许楼烦王率部回归河套故地,但要服从赵国的命令。不许楼烦再劫掠赵国的边境,楼烦人可以加人赵国的军队和政府,赵国不会歧视。楼烦王见可以回归水草丰美的河套地区,而且没有什么损失,便同意了。楼烦部众知道赵国骑兵的待遇很优厚,远胜于逐水草而居的漂泊生活,而骑马打仗是他们非常乐意的职业,此前他们的许多朋友已经在赵军服役,令他们很羡慕,他们很乐于归附赵国。于是,大量的楼烦骑士脱离楼烦王而投入到赵武灵王的军队。

【10】

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年),赵武灵王打算把代郡分给公子章,让公子章也称王。此时的赵国由于没有参与中原国家的混战,实力最强,而齐、秦、韩、魏、楚由于连年的混战,此时已不是赵国的对手。赵武灵王在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后,还要做中原的霸主。为了实现他心里的这个伟大理想,他的第一步是夺回王位,重做赵王。在自己主动放弃王位,禅让于赵何以后,赵武灵王就逐渐失去了往日的中心地位。赵何在肥义的辅佐下, 名正言顺地取代赵武灵王成为赵国的一号人物。在此情况下,赵武灵王想重新扶植公子章,说到底,就是要夺回自己曾经放手的权力。

赵武灵王把要立公子章为代王的想法同肥义说了,肥义不同意。在过去的四年里,肥义精心辅佐赵王何,使赵王何已经深得为王之精髓。肥义为赵王何建立了一个可靠的势力范围,赵王何的羽翼已丰滿。事实上,肥义也正是以铁血来教育赵王何对待王权的态度,决不允许任何人对王权有所觊觎。支持赵武灵王就等于将赵国分成了三部分。公子章一旦为代王,立即就会有大批的臣民归附他。赵武灵王就更不用说了。

肥义在送走赵武灵王后,就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向赵王何讲了。赵王何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与肥义商议了对策,赵王何的一切外事由肥义代办,命令可靠的胡人将领信期日夜守护赵王何。

赵武灵王本以为自己代公子章讨封必成,不想被肥义拒绝。肥义拒绝则赵王何更会拒绝。于是,赵武灵王将讨封不成一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公子章和田不礼,意在激公子章与赵王何争斗,自己好以调和的身份,重新执掌朝政。公子章与田不礼果然十分怨恨赵王何与肥义,对于父亲的默许,公子章决定采取行动。

赵王何自然对赵武灵王的调兵严加控制,这激起了赵武灵王更大的斗志。此时,赵武灵王已经不把赵王何看作自己的儿子,而是作为自己最大的对手。赵武灵王以在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西北)选看墓地为名,让公子章与赵王何随行。赵王何没有办法,只得在肥义和信期的陪同下随行。公子章借用赵武灵王的令符请赵王何到主父宫议事。肥义感觉不对,要赵王何与信期加强防卫,自己不归即为事变。

赵王何见肥义未归,而使者又至,知道发生事变。信期逼问使者,果然肥义被杀。信期怒斩使者,同肥义培养起来的才俊李兑率军包围主父宫,与公子章和田不礼及其党徒展开激战。很快就控制了局面,公子章与田不礼战败,公子章败退到主父宫,主父纳入。信期、李兑、公子成等派兵攻入主父宫,诛杀公子章及其党羽,主父不能制止。公子成尽出主父宫人,不许主父出宫。主父欲拼一死,但公子成、李兑等人只围不战,无人敢担刺杀主父的罪名。主父被围在内宫里,断粮断水前后达三个月之久而活活饿死,赵武灵王终年45岁。

【11】

赵武灵王是一位非常有志向有作为的国王。刚即位时就能在 肥义的帮助下,镇定化解五国围兵。他从赵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通过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一系列措施,对赵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全面进行了深度改革,消除了赵国分裂的内在隐患,优化配制,充分发挥了人才智慧、物力资源、财力储备。

赵武灵王在位期间消灭了长期阻碍赵国统一发展的中山国,消除了赵国分裂的外在威胁,使赵国从物质领土到精神领域真正统一起来。他赶走了林胡,化解了楼烦,夺得其大片好牧场领地,将国家提升为北方的霸主。赵武灵王扩大了北部疆域,建立了云中、雁门、代三郡。使山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包括包头在内,成为赵国活动区域。此后又占领鄂尔多斯一部分,向西北边疆开拓。

赵武灵王亲自拥立秦昭王与燕昭王两位国王,在国际政治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霸主作用。赵武灵王建立的高度中央集权体制,牢固地保卫了王权。虽然赵武灵王在处理继承人问题上失当,自己也死于非命,但这场政变恰恰是由于赵王何牢固地掌握着经赵武灵王改造加强的王权,才没有演变成全国性的大叛乱而导致国家衰弱。经过赵武灵王的国家改造和对国家的重新塑造,赵国一跃成为当时的超级强国,与秦国比肩领先为战国后期的强国。    

赵武灵王确实具备了一位领袖人物应有的雄才大略和英明机智。眼光锐利,思维敏捷,抓住实质,当机立断,深谋远虑,预料超前……

【12】

本世纪初,我从包头石拐出发,第一次沿赵北长城遗迹向西行走,到大庙村东山顶上,有一座烽燧遗址。经昆都仑区,过昆都仑河到梅力更沟,有一段东西不重合的长城,相差十几米却以南北走向墙体连接。从大庙东到哈业脑包段约45公里,保存最为明显,是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写的“南面长河(黄河),北背连山(阴山),连峰刺天”。向西北经乌拉山到乌拉特前旗北狼山口高厥塞。这段的包头境内,还分布十几座障城,从东向西:后坝障城、克尔玛障城、边墙壕障城、昆都仑口障城、乌兰不浪沟障城、哈德门沟障城、虎奔汗沟南北障城、梅力更沟南北障城。

第二次由石拐沿阴山南麓向东,到土右旗水涧沟口有一座高大突兀的土筑烽火台,是赵北长城上保存最完好的烽火台。在沟门村长城折向东南。缘敕勒川北到呼和浩特,经卓资县、察右前旗、兴和县辉腾梁山,跨东洋河,进河北尚义县到宣化境内。此段上仅呼和浩特北有部分为石砌墙体。其遗迹断断续续,时而以山陵为屏障,时而又穿入深山峡谷之中,逶迤曲折,甚为壮观。

第三次由呼和浩特到北郊攸攸板乡乌素图村西,看赵长城遗迹,山洪冲开的断面为黄土夹沙粒,非常坚固。向东经马盖图乡官家坝到卓资县油萌芦村北,再沿辉腾梁山南东边墙村折转东南,进入集宁西北察右前旗高凤英村北,三成局乡,巴音塔拉乡,再到兴和县台基庙乡。这段赵北长城大部分是 夯土建筑。在位于集宁市西北的高凤英村北一公里,也就是集(集宁)中(察右中旗)公路12公里处,东西走向的赵长城与公路呈“十”交叉字状,遗迹为黑沙土夯筑,高约2~3米,宽4米。卓资县境内的长城遗迹,从马盖图乡官家坝依灰腾梁南而行,经油葫芦村北至哈达图乡东边墙村,绝大部分不存,有的被摊平成土地,有的变成公路。很长一段公路骑在原长城脊上。凡未被公路农田占用的,可见其清晰遗迹。在油葫芦湾村北的长城内侧,还遗存一座方形城堡,当地叫“城卜子”。长宽各约140米左右,有高一米多的东墙残体。这个遗址应该是守卫长城的驻军居所。古城北,有一座土筑成的突出长城上1米多高的方形墙台,长宽约十几米,看上去是用辉腾梁洪水淤积下来的黄黑色土混交筑成,有13层,每层厚约10厘米。大概是守边戍卒的瞭望哨台,用以观察和发出有关信号。

赵北长城大约是武灵王二十年至二十六年(公元前306年~公元前300年)之间,即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之后修筑的。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武灵王
战国雄主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一生丰功伟迹的赵武灵王,最后居然惨遭饿死?
被后世誉为黄帝之后第一伟人,唯一可能阻挡秦国统一天下之人
赵武灵王的灭秦大计为何毁于一旦,难道是接班人选错了?
赵武灵王英雄一世,却因一时糊涂落得如此下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