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奴隶制管理扼杀了学生天性——校园歌谣里学生的悲苦生活

爱游戏、爱玩耍,本是青少年的天性所在,在玩耍中接触社会,在玩耍中张扬个性,在玩耍中充实人生,本是培养青少年的一条自然之道。但现在的老师和父母,却不敢让孩子接触社会,不愿他们玩耍,更不愿他们张扬个性,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为“另类”。

李白开始玩电脑,“星际争霸”快翻版。

忽听家长一声吼,立刻把他电脑关。

近年来,网络不断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互联网因而被认为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对个人认知的全新变革”。对网络最入迷的是青少年一族,他们除在网上获得新鲜的刺激和心理的满足之外,也从中学到了不少新知识。然而,当孩子们坐在电脑前时,师长们更多的是表示对网络中“阴暗面”的担心,因担心就全面禁止孩子们接触电脑,这种做法为不少家长和学校所奉行。诚然,和学教育认为网上确实有阴暗的一面,家长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他们总希望孩子们一尘不染,接受一种纯净式的理想主义的教育。问题是,因为网络有阴暗面,就不让孩子接触电脑;因为社会不够光明,就不让孩子接触社会,这正如白天与黑夜并存一样,要享受光明,直面黑暗是绝对避免不了的。一味的禁止,对孩子们免疫力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只要自身有了免疫力,网络与社会中的阴暗面对孩子们又能奈何?幻想让孩子们在无菌环境中长大,是幼稚可笑的;即便长大了,孩子也不会茁壮成长,一遇菌大半倒会中途夭折的。

和学教育认为时下的孩子们还有一个张扬个性的用武之地,那就是文学创作方面。在中学生创作上,继韩寒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异军突起一举成名之后,如北师大附中女生金今推出了其长篇小说《再造地狱之门》,还有水晶珠琏的《偏要是美女》、许佳的《我爱阳光》。这两年来,中学生写书、出书,已成了一个时尚。通过文学创作,一些中学生的个性张扬得淋漓尽致,挥洒得激情澎湃。我无意倡导中学生都要进行文学创作,但学生们平日适当写点东西,他们在抒写性灵、激发真情的同时,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教学要跟着社会走”,有专家认为,激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对社会的认知过程中培养一种大的视野,更显重要。而学生们用心去体验生活,用笔去反映社会人生,不也是社会实践的一种极佳方式吗?人们不应该忘记,古代的读书人,在吟诗作文方面都很有两下子,而现在接受了十几年教育的我们到了社会上,却连笔杆子也搬不动。学生们能“我手写我口”,用笔去张扬个性,这是一件大好事。

 然而,对这一现象,师长们却持这样一种评价:“当心成为王安石笔下的仲永,少时神童,成年庸才,”“这也是中国文化沙漠的一种具体表现吧”。孩子们用笔去描绘人生,师长们却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在这种声音的背后,透露出的是这样的劝告:回课堂去吧,捧起教科书,别荒废了自已的学业。对此,北京市社科院学者上官子木说,一条缺乏岔路的笔直大路,使我们失去了很多触类旁通,联结新意向的机会,同时也由此失去了来自实验和来自发现的快乐,而这些正是学习与创造的心理动力,这些缺失必然会抑制孩子们内在的创造潜能。

和学教育专家观念:诚哉斯言!师长们试图用统一的标准来扼杀孩子的个性,还试图把孩子们与社会的阴暗面割裂开来,在师长们以为,这是替孩子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殊不知,这种做法却束缚阻碍了孩子的成长,使他们成了温室中的花朵,一经风雨,立刻叶蔫花落。如果中国的未来掌握在这样的花朵手中,还能有什么希望呢?

现代老师武艺高,个个都会扔飞镖。

教学更是有法宝,不是作业就是考。

班级纪律真是妙,不能说话不能笑。

学生胆敢大声叫,立刻就把家长找。

这首歌谣把学校教育的弊端刻划得惟妙惟肖。古代教育还讲究“传道授业解惑”,讲究熏陶启发耳濡目染,可我们现在施行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教学啊!老师教的就是考什么,学生学得就是怎么考,一切言简意赅直奔主题,教和学全部围绕各级各类考试转,什么人格的培养,道德的熏陶,理想的树立,人生的感悟,文化的浸润,这一切全不要了,也顾不得了。如此一来,学生全变成了考试的机器。虽然这台机器是专作考试用的,但也有运转不灵的时侯,到这个时候,学生只好一边哀叹,“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然后,坚决实施“抄,抄,抄,我们的绝招”。气得老师只好大叫,“现在学生真糟糕,考试作弊有绝招。个个都像韦小宝,捉弄老师有技巧”。出现这种局面又能怨谁呀!没有创造的学习是乏味的,没有自由的学习是痛苦的,学生在乏味和痛苦中受煎熬而挣扎不得,我们还能指望学生对学习产生什么兴趣和感情呢?既如此,考试作弊还值得大惊小怪吗?

再说对学生的管理,那简直是奴隶主对奴隶的管理,务必要听话顺从一心备考。在这种沉闷压抑的气氛中,如果有个别不堪压迫的学生,想体验一下做人的滋味,说说话,笑一笑,那老师肯定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轻则“飞镖”袭击叫你引以为戒,重则唤来家长告你一状,看你小小年纪还敢不服从为师的管理吗?老师这种恨铁不成钢的管理,本应该得到人们的理解,可就是让学生一时难以接受。据媒体报道,在前年中考前的314日,北京一初三学生晓峰,上课时被老师指着鼻子教育道:“就你这样能考上什么中学呀,也就是‘家里蹲’学校”。放学后,他一个人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呆到晚上9点多才回家。他对父母说:“我心里难受。”这位老师不无幽默讽刺的教导,击碎的是一颗幼稚而充满希望的心。难道考不上中学就该受到如此的奚落?就算这位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种教育也是让人万万不能苟同的,更不要说做为“激将法”的教育典范而大行其道了。

 教育学生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这方面的经验我们大可不必远道去学外国,中国有的是。20015月,长沙市三十二中在经过两年的考察与研究后,开始实施“新六条”。从此,学生可以抄作业,上课看课外书或睡觉!请看“新六条”的具体内容:一、远道学生未来参加早自习,不记迟到,也不扣班级和个人纪律分,达到“睡好一点、轻松一点、多学一点”的目标。二、家庭作业可采用“自助餐”的方式来完成,部分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同学由老师用集体方式和个别辅导方式来予以补救。个别基础差的同学抄作业一般不算违纪。三、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答问时沉默,也可由其他同学代为回答;老师一般不强行推出标准答案。四、学生上课偷看课外书籍(黄色书籍除外),老师不得没收或撕毁。应予引导,同时要反思自己的课堂吸引力。五、师生矛盾对立时,老师语言或手势不得有明令或暗示学生离开课堂的情况出现。六、重要考试时,试卷的难易程度由过去的721改为811

 长沙三十二中的“新六条”表面上好像使学生自由散漫了,但实际上,它蕴含了高深的教育智慧,是一项伟大的教育革新。它真正把学生当做了主体,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理解学生的主观差异,给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不但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如果这项教育革新能得到推广的话,青少年学生的生存状态就会得到很大的改观,也不枉了他们创作校园歌谣的一番苦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校园歌谣里学生的悲苦生活
父母经验谈:权威式教育
教育:因材施教的前提,为孩子们把好“脉”!
[教育理念]尊重个性比塑造个性更重要
孩子们希望教育回归天性
郑新蓉:教育是经验和历史的学问-聊一聊教育的那些“老理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