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工智能会创造美丽新世界吗?

人工智能会创造美丽新世界吗?

2016-03-11    南方教育时报》  文 /郑渝川

所评图书:《与机器人共舞:人工智能时代的大未来》

(美)约翰·马尔科夫    郭雪/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

 

本世纪初,美国军方开始设计自动驾驶汽车,希望到2015年,能实现1/3的军队用车在没有人类驾驶者的情况下到达设定好的目标位置,由此减少战地士兵伤亡。但到了2004年,这一项目的进展不大,五角大楼不得不把项目拿出来,设置丰厚的奖金,举办专门的挑战赛,供高校和产业界以及爱好者竞逐。

 

等到2005年第二届比赛的时候,已经有被称为“斯坦利”的汽车可以在蜿蜒曲折的沙漠公路上无人驾驶行驶10公里,小心的避开路旁的仙人掌和石块。虽然“斯坦利”最后还是事故不断,但其相对意义上的试驾成功,已经成为机器智能时代到来的标志。

 

无人驾驶汽车说起来简单,但在科学家眼里,这样的汽车如果要能够确保在高峰时段自动、安全的在城市里行驶,设计制作难度不亚于登月机器人。美国军方连续多年设立的挑战赛及巨额奖金,成功吸引了大批民间爱好者和怪才科学家加入其中。

 

当Google加入这一挑战阵营后,无人驾驶汽车朝着平民化、商业化的方向实现了更快的发展,Google的无人驾驶汽车经常悄悄行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会被认为是有人驾驶的Google街景车。Google无人驾驶汽车走漏风声后,人们会惊愕的发现,这款汽车的驾驶技能包括紧急刹车、转弯的能力,并不亚于人类,丝毫没有机械的影子。Google汽车安全行驶记录很快提升到16万千米、80万千米。这款汽车借助雷达、视频、传感器、全球地图数据库创造出比多数人类司机更好也更为安全的行驶,不仅可以适应高速公路通行,而且足以保证在混乱拥堵的城市道路上安全运转。

 

围绕Google汽车等无人驾驶汽车的争议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这样的新科技替代了人,大量以驾驶为业的人面临失业。二是法律责任不明确,尽管无人驾驶汽车的事故率、差错率极低,但一旦发生事故,究竟应当由谁来承担责任,是Google公司,还是购买者或运营商,还是保险公司。三是伦理悖论,即另一个版本出现的“电车难题”,机器人伦理法则要求不得伤害人类或响应人的自残要求,然而如果出现不可避免要发生事故的场景,无人驾驶汽车的运算系统究竟会怎样决定应对?

 

机器人革命、人工智能的大时代渐行渐近,这激活了一个早在二战后就曾被提出的悖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既可能延伸人类的智力(智能增强、人机交互),也有可能替代人类(人工智能)。在40多年来专注于硅谷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报道的《纽约时报》高级科技记者约翰·马尔科夫看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挑战、机遇都十分明朗,重要的是实现的方式,而这又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技术狂人、爱好者的价值观息息相关。

 

约翰·马尔科夫所著的《与机器人共舞:人工智能时代的大未来》一书,回顾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演化发展,引介了这一历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的几代科学家、技术狂人、爱好者,就“机器换人”、“机器人抢夺人类就业机会”等热点问题归纳了业界观点并给予了深入分析。

 

“控制论”概念的发明者诺伯特·维纳在1948年就预见到关于控制与通信的全新工程科学的发展前景,深刻阐述了自动化技术的价值与危机。维纳是最先预见到信息技术双重可能性的人。之后的几十年来,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两大课题都取得了飞跃发展,但也陷入长期的分隔,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曾师从人机交互研究权威特里·威诺格拉德,网络搜索即是智能增强的典型体现。无人驾驶汽车以及Google参与的其他种种奇奇怪怪的创新探索,融合了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也带有更强双重性,即即为人所用,创造效益,但也会替代人的作用。

 

不认同“机器换人”、自动化的使用减少岗位成为趋势的人,其实所看到的新科技,多为人机交互,即计算机、互联网、机器人等可以用来极大的提高应用效益的技术应用,例如农业机器人、矿山机器人、应用到工业产业各领域的自动化技术等,这些可以让人从枯燥或危险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并通过创造出更高的产值,必然促成更多的新工作产生。

 

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所导致的岗位损失,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情况。特别是在机器人掌握学习算法之后,从机器视觉到用于半导体设计以改善品质的模式识别,再到药物识别算法,再到公共部门和商业企业广泛使用的监控技术,这些为企业实现了极大的人力节省,“消灭”了相应的岗位。当然,在工业化国家普遍进入老龄化人口的阶段,“机器换人”带来的冲击会不那么明显。

 

制造业在美国的复兴,没有像过去那样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智能机器人被越来越多的采用,而这必然会促成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制造业体系发生收缩。上世纪70-90年代,美国劳动力就曾因为自动化技术的普遍采用,而开始面临批次化的失业。2008年之后,经历了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美国,已经掀起又一次机器(自动化)取代人的潮流。《与机器人共舞:人工智能时代的大未来》书中指出,“人工智能系统能够移动、观看、触碰、推理,这样的系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创造人类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平衡关系”,而且,“最终,大规模取代人类劳动力的智能机器的出现,无疑将会引发人类身份认知的挑战”。

 

机器人、人工智能最终将怎样改变社会,怎样改变人,如何重塑与人类的关系?这些问题的答案,藏在科学家的决策之中,具体来说,是创新者的价值观念之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增强智能与人工智能趋向融合,人机协同新时代正在到来
未来,人工智能会剥夺人类的工作吗?我们该怎么办?
当AI掌控方向盘 | AI • 智能
李世石再败一局人工智能即将颠覆十大职业
探秘Google终极实验室
让机器像人类一样思考:AI人工智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