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堂日报||揭阳(榕城)瑰宝——节孝垂芳坊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揭阳(榕城)瑰宝——节孝垂芳坊
(重现读书为善的士精神)
在中国古代,要建起一个祠,必须要有丰功伟绩,而要建起一座坊(牌坊),更要有祖德宗功。
每一个祠堂,每一座牌坊,都有他渊远流传,感人动人的故事。
自从《我们五经富》一书出来,得到曾子祥博士一篇文章《揭阳节孝垂芳祠坊》的影响与启发,我们才发现,五经富曾氏,居然有这么多伟大动人的故事。揭阳市还保存着这样完整的古建筑。
子祥博士讲,一个地方引以为豪的,不光是山青水秀,也不光是经济腾飞,衣食丰足,那些古老的建筑,仍然焕发着浓厚文化教化意义,并且生生不息的存在,才是这地方真正的士精神——读书为善。

为了深入了解节孝垂芳祠坊背后的故事,我们特于2022315号早上八点半,与乡贤曾启祥,曾增华等一行人在南市巷曾伟忠乡贤的带领下,全面参观游访了这一文化遗产,真正领略了让人难以忘怀的文化盛宴。
我们先到就揭阳市的中山路,古称宣化街,这条街是元朝县衙所在的重要街道,乃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经有数十座出名的牌坊,屹立在这条不到一公里的古街上面,比如状元牌坊,贤士牌坊,孝子牌坊,隐逸牌坊,忠恕牌坊等。
这些牌坊都是一地名贤风光的打卡之地,人文俊秀风光的展示之所,是必须受到地方乡贤的申报,朝廷的恩准,才能够建造的。

在这古城,牌坊一条街的宣化(文宣教化)大道上,因为民国时期的战乱,绝大多数牌坊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而今硕果独存的,居然是一座五经富曾氏靖院公(宗柱曾公)儿媳曾母陈氏节孝祠坊。
走在古朴的宣化街石砖上,还能感受到古城千年的底蕴,周围有大夫第,有水月庵,有名人故居。

沿着一个路牌,叫青狮会馆的,我们进到小巷,映入眼前的便是这座三百多年历史,五经富曾氏靖院曾公在揭阳成功开基立族,建祠传芳之地。
当地南市巷的宗亲们热情欢迎我们,沏热茶,讲解由于历史原因,南市巷的曾氏宗祠被当地用作青狮会馆,失去了原有祠坊古迹参观教学的意义,以及五经富曾氏崇文重教,在揭阳生根繁衍的动人故事。
而现在曾氏族人,在努力地为祠坊申报文物保护,希望能建成爱国传统文化教学基地,重新展现读书为善的士精神。

我们都感到十分震撼,这座祠坊,有五大特点。
第一,它靠近揭阳学宫、城隍庙、进贤门,地理位置处于古时衙门大街宣化街(孔圣人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所主持的便是教化大事,天底下第一等大事便是文宣教化)。因此,我们五经富曾氏称靖院公南市巷的曾氏宗祠为文宣曾氏宗祠。

第二,祠坊仍然保留有圣旨恩荣的石刻,这种圣旨匾,在一般宗祠,是极其罕见的。还有忠恕家之宝的古香炉。

第三,整个龛是石刻的,一般的龛为木刻,容易受到破坏,石刻的龛是百中无一。石刻壁画有八仙图、金狮、福寿图,还有花鸟虫鱼等。
 
第四,祠、坊、门楼三合一体,而牌坊的石刻匾,还记载有刘起振进士手书的文章(极其言简意赅,朗朗上口)。表扬曾母义方教子,读书为善,勤俭持家,心如铁石,志比松柏。(后详记)

第五,祠坊出现祖孙三代国学生(国子监大学生。注:在明清时,国子监是国家最高教育机构)目前五经富能找出国子监太学生的墓碑可能不会超过五座,其中有一座就是靖院曾公的。这让我们生起浓厚的敬意,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宗族一门三学士,祖孙俱登科。

然后我们拿到五经富族谱功臣曾百川老先生编修的《靖院房系族谱》,原来,五经富十二世祖如性曾公(大洋金鹅孵蛋,号志道,时常教化儿孙《论语》,手中常书: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生有三子,韬粤公,若淡公,奕亮公(上油坊祖公)。

韬粤公幼承庭训,耕田之余,醉心于诗书,生有二子,长子靖院公(号宗柱),次子炯院公(号宗璧)。韬粤公希望,二子能成为曾氏宗族梁柱,玉璧。
此二子,不负祖公众望,五经富人称为靖院公(雄马啸风)的面,炯院公(七曲阳沟)的人丁,在两三百年前,靖院公天资聪颖,族谱记载:一生好吟咏,能识地理,更是崇尚释道经典,三家汇通。考入国子监,成为大学生。
五经富曾氏宗门有训,凡子弟近贤良为第一。靖院公铭记此训,带领裔孙开始向贤良之地开基创业,即揭阳学宫旁边的南市巷。

在古代,要在学宫县衙大街生根立足,建立宗业,那种难度,是相当大的。
而靖院公相信,子孙世代读书才是正道,进学宫为最紧要的事。不问难不难,只问该不该(若人近贤良,如同纸一张,以纸包兰麝,因香而得香,这是靖院曾公发心立志,要在进贤门学宫旁开枝散叶,生根立足的动力所在)
揭阳学宫(即孔庙)是整个广东省最大的孔庙,在古时担当着一方教化,是名贤往来之地。而揭阳最出名的门楼进贤门(众门之首,有增进贤能,见贤思齐,靠近圣贤之美意),也在这里。连带广东省最全面巨大的城隍庙也在这里。

靖院公思想先进,高瞻远瞩,认为宗族必须要见贤思齐,人往高处走,需要在市中心学宫里头立足,族人才能长保代代兴旺。
靖院公一生在家乡最大贡献,莫过于编修五经富曾氏族谱,以及制订宗族辈字,乡规民约。子祥博士评价,靖院公乃五经富中兴第一等人物。
靖院公自己考进国子监,他立马意识到,自己一个人出采,不是真出彩,必须宗族整体出采,才是曾氏之光。他抱着这样的使命,体现在给儿孙命名上。靖院公生二子,名天敬(敬天爱人),天柔(温良恭俭让),天柔公即孔温公,永记孔夫子教化,温故而知新,又有温良恭俭让之意。孔温公生一子,名学思公,又名传经公,即经典学思结合之美意。
这是有文化书香,以经为本的命名,从靖院公到孔温公、学思公,三代国子监大学生。
而节孝祠坊,便是纪念孔温公之妻义方教子,勤俭持家,读书为善的。
曾伟忠乡贤,给我们看了这么多年努力收集的节孝祠坊申报材料,这是曾氏族人滴滴心血,这是市重点文物重光的薪火。节孝祠坊,不独是曾氏一姓文化遗产,更是整个揭阳的文化遗产。

曾母陈氏节孝祠坊,位于揭阳市榕城区南门南市巷,建于清朝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坐北向南,当时朝廷表彰曾氏裔孙曾孔温之妻教子的伟大感人故事,曾母常用孟母三迁的精神砥砺,居处学宫旁,听琅琅书声,有助子成长。

(节孝祠坊航拍图)
曾母家中,每逢饥荒之年,自行设粥坊济饥寒,从小立下言传身教,使学思曾公心存仁慈,读书向上。
更为感动的是,五经富曾氏族人,要到揭阳去参加考试,为免衣食之忧,曾母提供一切便利,靖院曾公甚至设立学田,专门供养贫寒读书子弟,使他们读书而无后顾之忧。
当圣上闻之,岭南揭阳有这样开明大义,诗书教子,义行化民的曾母时,大为感动,特斥建祠坊以记。而当时更有刘起振进士,为祠坊题文。
文曰:
“时乾隆二年菊月吉旦,奉旨旌表节孝,乃:姻母陈氏也,蓝都东里处士陈升闻女,五经国学曾宗柱媳,曾孔温妻,曾学思母。年十七,咏桃夭之,子,逮二十,歌别鹄所,天破镜,一朝心同金石,鞠雏十月,操比松筠,奉亲无违,全夫职,教子义方,秉师权,居孀五九载,历齿八八年,洵堪树范闺闱,无愧邀荣。纶纟孛 振也,睹斯高风。特为微阐幽芳。刘起振赠。”
旌表石正面左右框架石配有对联:“坊卓尧恩重,祠成坤德亨”,下面框架石自右而左写着:“曾母陈氏节孝祠坊”的内容。

而祠坊有两对石柱联,隐约可看到有事业承著乾坤”,“矢志争光日月”,余字较难认出。希望有识之士可以将石刻联恢复出来,如此隆重的祠坊一体,其石刻联必定是经典传世之作,蕴含有深刻之意。

祠坊里面有门目——福禄并臻,集福迎祥等,据说还有忠恕家之宝的香炉。我们还看见皇帝亲赐的旌表木刻,这是曾氏族人还保存得比较完好。

祠坊小巷里还有古井,以及古时的田地碑,祠坊周围的石刻,雕龙刻凤,十分精美,伟忠乡贤还搬出镂空的石雕石狮子。

曾氏族人一心希望这些宗族古物能重光,希望节孝祠坊成为爱国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并且宗族自主成立文物保护小组,写申报材料,希望古建筑以及承载的故事,不独曾氏一宗一族享用,更能够成为一地之光,祠堂之名片,所幸揭阳榕城乃文化之乡,《揭阳日报》就多次报告此事,不少公众号,热爱古迹历史的才人,也纷纷关注这座祠坊,甚至专访古牌坊遗踪,并且把这祠坊一体的曾母节孝垂芳坊列为潮汕地区首见较好的粤东地区瑰宝。

由于祠坊处于闹市的深巷之中,如同养在闺中人不知的宝珠,夫珠玉蒙尘,人难见其光,况且祠坊又经过运动战火,使得古迹斑驳,更加鲜为人知。
今天幸得一游,特写文以记,弘扬此文化遗产,望更多有心之人关注重光复兴。
那些有故事,特别是感人教子故事,化民成俗的文物,应该放在最紧急迫切的地位来去发扬光大,因为世间大事,不过是读书为善,这样的祠坊承载着读书为善的动人故事,她鼓励子读书,她行为教子去行善,她一生勤俭持家,居住在学宫旁,让代代子弟都记住士的精神,除了靠近贤能,亲近学宫,没有任何一种方式能够使一个人乃至一个家族保持长久兴旺的了,在进贤门揭阳学宫旁边的宣化路祠坊一体,节孝垂芳匾额,至今仍感动着代代曾氏族人,希望她重光,能照耀到百姓族人,中华国人!

慎风寒    节饮食

惜精神    戒嗔怒

                    ——保身四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妙艳文谭 | 曾应瑞描绘榕城的美文
【来稿选粹】蔡汉顺| 中山路的过去
揭阳渔湖京冈村(一)
中山路昔日有23座牌坊,堪称“全国之最,中华一绝”!
广东古代第三大城市,让我们一起走进揭阳古城
揭阳学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