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题海战术”并非你想的那样糟糕,孩子恰恰需要,家长别再被骗了

“题海战术”并非你想的那样糟糕

在网上,看到一个做了10年教培行业的数学老师说,学数学最有用的方法就是“题海战术”。只有大量的做题,才能学得扎实,取得好成绩。

看到“题海战术”,相信很多人都会嗤之以鼻吧!就好像“死记硬背”一样让人看不起、瞧不上。

但实际情况是什么呢?正如这位在教培行业教了10年的数学老师所言,如果不是因为双减下岗了,他也不会告诉别人,这可是他吃饭的“家伙”。

说实话,关于“题海战术”,这位老师的话挺让我意外的。

在所有人都反对大量做题的情况下,他却坚定地说这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最好方法,并且是经过上千人的实验而得出的。

一开始我并不太相信,但当我看了著名教育专家王金战所著《我是这样考上北大清华的》一书时,我有些相信了。

教育专家王金战被喻为“高考战神”,一个班49个人,有37人考上北大清华,还让倒数第一的孩子考上了北大。

在这些标签背后,是王金战对教育和孩子的用心。

王金战说:

“要想学习高效率,必须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方法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用的,也就是说,适合你的就是好的”。

在《我是这样考上北大清华的——北大篇》一书中,有六个考上北大的学生在总结自己高考成功的经验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量的练习、做题。

成绩永远是练出来的

第一位,北大药学院王明瑞

王明瑞称自己是“地才”,最常做的事情就是下“笨功夫”。

英语全靠每天早晨背,周末复习,月考之前再背一遍,背得滚瓜烂熟。语文在注重背诵的同时,并着眼于日常积累。

第二位,北大考古文博学院郭士嘉

笔记和纠错题是他的学习法宝。

上课前预习好课文,上课时认真听讲,列大纲,遇到不懂的就做笔记。对于错了的习题将其解题方法记下,并经常拿出来复习。

正如郭士嘉在总结时所言,如果把做笔记比作“战前演习”,那么纠错就是“战后总结”。实战是什么呢?没错,做题,大量的做题,正所谓“想要跳出题海,必须先跳进题海”。

所以,纠错的第一步便是跳进题海,做大量的习题,这也是所有高考成功者的不二法门。

第三位,北大哲学系李欣禾

成绩永远是练出来的。在李欣禾看来,课堂是打好基础的关键。

只要上课前预习好了课文,上课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并学会记笔记,课后再多复习和练习,学习成绩就不会差。

此外还有另外三位学生也总结出了自己的高考经验,意思上基本大同小异。这些考上北大的孩子,全都经历了“题海战术”。

由此可知,“题海战术”并非如人们说的那样糟糕,他们也并不是一群只会做题,只懂考试的书呆子。

相反,他们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以及想要到达的地方。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

“题海战术”的正确做题方法

无论是前面教培行业老师说的“题海战术”,还是在《我是这样考上北大清华的》一书里提到的“题海战术”,它们其实也有一些共通的做题技巧。

第一步,吃透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顾名思义就是概念、理论、定义和公式之类的,因为这些是每个学科的底层支撑。

孩子一旦能够理解、吃透这些基础知识,学习基本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生活中,我们常见到一些孩子同一道题换个方式提问,或者变换一下位置,他就做不来了。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孩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都会,可一到自己做就不会了,这种现象既说明孩子根本没听懂,也意味着他没有真正理解那些基础概念或定义。

未夯实基础知识,也没有真正理解定理或概念,孩子学习起来就会特别吃力。

因此,吃透基础知识是“题海战术”的第一步。

第二步,选择适合自己难度的习题,分类型练习

心理学上将学习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跳出心理舒适区”,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听过,可人类的天性偏偏喜欢待在舒适区里,因为这样很舒服。

但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只有敢于踏出舒适区,去做一些自己不会的不敢的,才能学得到东西。

当然,选择适合自己的难度就行,努努力,咬咬牙就能实现。至于太难的,那也没有必要去让自己恐慌。

在练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分题型练习,哪个题型不会就先搞定哪类题型。

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张琦楠在使用众多错题本后总结出的一个经验,我觉得很有借鉴意义——使用错题本贵在坚持,贵在独立思考。

因为它既体现出了孩子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考验着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恒心。

做练习,大量的练习,这个真的很考验人。

但想要学习好,想要实现梦想,走出舒适区,挑战自己是必须的。

曾经的世界冠军邓亚萍曾说起自己打乒乓球的过程,简直就是自虐。

腿上绑着沙袋,就跟一个打球的机器人似的,不停地练,不停地练。

学习从来不易,冠军也从不好当。

第三步,总结经验,找到规律

一切事物都有规律,花有花期,四季有流转。学习也是如此,它也有规律。

四季流转,花开花落,这些规律通过古人们的观测、亲验和推算已经成形。

那学习的规律要如何发现?

答案其实就在孩子的大量练习中。

孩子通过有针对性的大量练习,久而久之,他自己就可以总结出一套方法。

就像运动员、世界冠军们一样,他们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大量练习。一个动作练习上千遍,使肌肉形成记忆,再从自己的练习中总结经验,找到规律,以进行更有效的练习

王金战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好方法。

是的,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可这个好方法是需要自己在大量实践后,找到规律,总结后才能得到的。

由此可见,“题海战术”并非人们说的那么糟糕,恰恰是孩子正需要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要想得到,必须付出,对自己狠一些,多努力一些,在这个时代就可以领先很多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题海战术”才是放纵孩子懒惰
孩子刷那么多题,成绩不见好?老师:缺少这3个学习方法!
提高孩子解题能力的一条新捷径
学习尖子生的忠告(六)——整理和归纳
题海战术,你用对了吗 ?
善用错题本方法让孩子免去题海战术之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