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香港|站在全世界的坟上,你看到了什么?


1841年6月,香港岛。


从英国来的威廉·布罗迪生病了,作为“响尾蛇”号运兵船的舰长,他从英国带来了一船士兵,在广州赢得了一场胜仗,却死在了即将成为殖民地的香港。


6月18日,随军的克里医生写道:“可怜的老布罗迪在下午葬于香港快活谷的新坟地。”


他是快活谷(Happy Valley)的第一位“住客”。 



我们都学过《南京条约》后,英国殖民了香港,但不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


英军接管香港时,选择了三面环山的黄泥涌。他们接管农田、修筑军营,破坏了当地的农田排水系统……


跑马地的前身黄泥涌

原本是一片布满水泽的客家村落


结果疟疾、霍乱和伤寒频发,远道而来的英国人又无法适应湿热的气候,大量的英军像布罗迪一样,打了胜仗,却病死在了遥远又充满向往的异乡。


当英国人诅咒对方“去死”时,都会说“Why don't you go to Hong Kong”。


后来,英军在这里修建了墓园,取名“快活谷”,又在旁边兴建跑马场,慰藉英国人的思乡之情。



因为死的人太多了,不到10年,这个坟场就爆满了,殖民地政府又陆续设立墓园,但都不对“一般华人”开放。


何为“一般华人”?就是当时不信仰基督教的华人,以及和英人社会没有关联的华人。


这些贫苦华人劳工无法入葬坟场,只能在荒野山头草草埋葬,“岛上举目尽是山坟”。


死亡本是平等的,活着的人却制造了不平等。



疟疾肆虐后,黄泥涌人烟日渐稀少,只剩苔藓和杂草相争。


1856年,有读者投诉到《德臣西报》,“瘟疫流行,华人大量死亡,因草草下葬,遇到大雨,尸体被冲到马路旁。”众多华人领袖为“死有葬身之地”而疾呼,政府才被迫开辟了华人坟场。


但是矛盾又出现了:政府可以随时收回华人坟场的土地,也就是说,这只是临时性质。


华人向来重视先人的坟茔安宁,自然无法接受。 


1874年甲戌风灾

香港2000多人死亡

码头损毁严重


请愿和抗议持续了半个世纪,政府才被迫开放香港坟场的一个角落,又设立了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落地生根又没有信仰基督教的华人才有了一片安宁的栖地。


比如杨衢云。


他是兴中会第一任会长,1900年在惠州起义失败后留港,不久被清朝朝廷暗杀。他的墓碑是一截断了的石柱,象征着逝者死于非命。甚至为了防止朝廷掘墓鞭尸,碑上没刻名字,只有6348的编号。


比如何东。


他收留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康有为,捐助成立了香港大学。


还有中国牙医的先驱关元昌、孙中山的启蒙老师何启,甚至还有太平天国洪秀全的侄子洪春魁。



 有人说,在香港坟场,连死亡都是一种跨文化的体验。香港坟场内一座华人墓碑上,既有基督教的十字架元素,又有香炉供中式传统祭拜。 



 从来港避乱的华人,到建设香港的平民百姓,一个个墓碑,盛载着一段段难以言说的故事。


在香港坟场周围,又陆续有了天主教坟场、波斯坟场、回教坟场、印度坟场、犹太教坟场,组成了巨大的联合国似的跑马地坟场区。


香港的坟场就是香港的近现代史书,一些当地团体会组织学生参观坟场。



 这里还有关于生死的终极思考,圣弥额尔天主教坟场门外,有幅对联:“今夕吾躯归故土,他朝君体也相同”,劝谕着来访者要珍惜生命。


150年过去了,“Why don't you go to Hong Kong”的潜台词从“诅咒你去死”变成了“能帮我代购吗”。



人挤人的问题却更严重了:人们为了有空间生,搬进了公共屋邨,发明了劏房,住进了脚都伸不直的“棺材房”;


人们没有空间死了,墓地爆满,死后能进棺材已是奢侈,只好妥协了A4大小的骨灰龛。


像中药店抽屉一样的骨灰盒

目前售价从10万到170万港币不等

让人深感“死不起”


像中药店抽屉一样的骨灰盒,目前售价从10万到170万港币不等,让人深感“死不起”。


像中药店抽屉一样排满了一整片墙的骨灰龛,目前的售价从10万到170万港元不等,让很多人深感“死不起”。


越来越多的香港朋友,更乐意花20万去旅行,而不是买一个小盒子供着自己。


骨灰?撒入大海就好了。


在一个城市中,建筑是具备新陈代谢的有机体,拆除旧楼,新楼拔起,历史不断被踩在脚下,人们偶尔得以机会凭吊些许遗迹。


而坟墓的角色更像是沉淀者,它们牢牢占据着城市的一角,以接近永恒的存在,气定神闲地看着人世变迁。



 小时候,对于公墓的理解,就是清明节学校组织的扫墓,一群小孩子带着红领巾,齐刷刷地在墓边捡树叶,也不知道里面埋的是谁。


长大后,我却养成了一个“癖好”,就是逛墓园。尤其是清晨走在散落着露珠的草坪上,隔着一桩石碑,仿佛真能和几个世纪前的灵魂对话。



 远征的舰长、辛劳的华工、成功的商人、落魄的革命党人……他们通过一块块石碑告诉人们,自己曾在这个世界热烈地活过。


我们每天忙碌,忙着出人头地,忙着升职加薪,忙着勾心斗角,仿佛这才是活着,却极少思考死亡。活着似乎很难,死却很轻松。



 这是一个思考死亡的好地方,认真思考过死,才能更好地活。躺在这里的人,就像玩游戏选择了不同的角色,不论过程如何,他们都打通关了。


他们仿佛在告诉我:终点就在这儿了,沿途的困难又能如何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望乡英魂
慎终追远——香港墓园文化
跑马地坟场记录的香港(上)
英国占领香港|(七)九龙城问题
请风水师寻坟地 霍英东墓地要够大风水好
实拍:八国联军英军华勇营的马蒂尼恩菲尔德步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