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5岁成为百度副总裁,16个月后离职,大公司到底有多难混?

来源:创业智库

ID:cyzk88

作者:唐一 

导读:

我们像鸟儿一样振翅飞翔,但目的地可能不同。也许你想要享受这一程旅行,看看蓝天白云,看看身边经过的朋友,在日复一日的平淡中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简单的幸福;也许你想要逆风而上,直入青天,不惧可能遇到的狂风暴雨。超级英雄多么稀少,拥有一个平台远远不够。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也许你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4月18日下午,百度最年轻副总裁、公众号“李叫兽”创始人李靖通过朋友圈发布消息,宣布自己即将从百度离职。


他是这么说的:


我所有的朋友们:


今天有一件事要向各位宣布,因个人发展原因,我已经辞去在百度的工作,准备开始新的方向。


感谢百度为我提供的平台和支持,从最初的智能创意方向,到后面的信息流产品,让我获得了直面数亿用户的锻炼机会,也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


我深知,百度提供给我的,远大于我能贡献与回馈的。过去一年,在 Robin 的带领下,百度正在不断从上到下推进变革,走上一条更加开放和创新的道路。我有幸与非常优秀的百度人们在这段路上同行。我也依然坚信,能通过智能技术和科学方法,优化人们做商业的方式。


感谢百度,感谢所有的朋友,就像一句广告语说的: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我相信所有的勇敢尝试,都会变成经验,支持我们把明天的路走得更好。


也感谢各位关注李靖的朋友,无论是鼓励还是质疑,都是我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前路充满未知,但我仍然愿意:永远像第一天一样热忱。


李靖

2018 年 4 月 18 日


2016年12月,李叫兽团队被百度以近亿元收购,李叫兽加入百度,身份是“百度副总裁”。


那时候,他风光无限:


25岁副总裁,是百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总裁;

写的文章几乎篇篇10W ;

在营销界是“大神级”人物。


仅仅16个月,李叫兽就从百度离职,抛开个人因素,也说明了:大公司真的不好混。


大公司,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表面笑嘻嘻,心里MMP。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大公司到底有多难混?应该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1

晋升渠道狭窄


在进入百度之前,李叫兽曾以《3000月薪和30000月薪的文案的区别》走红,成为国内红极一时的营销界自媒体大V。


加入百度,他摇身一变成为副总裁,听起来很威风,仿佛就是李彦宏之下,万人之上,但真的是这样吗?


在百度内部,各类XXO、SVP、VP加起来大概有20多个:


VP李叫兽要向SVP向海龙汇报工作;
SVP向海龙要向COO陆奇汇报工作;
COO陆奇向李彦宏汇报工作。


所谓的百度副总裁,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风光。


当然,“没那么风光”只是相对的说法,百度副总裁还是百度前30号的人物,面对底下的员工还是很牛的。


然而,李叫兽的麻烦就在此,员工难免会想,我们辛辛苦苦在这里干了那么多年都没升迁,你才25岁,一来公司就是副总裁,凭什么?


这就引出了大公司的一个大问题:晋升空间狭窄。


这恐怕是所有大公司的通病,一个萝卜一个坑,你能看到的晋升渠道,实在是有限。


要不就是靠专业技能,一步步成为技术大牛:高级产品经理、高级工程师...


要不就靠管理技能:总监、经理...


但能升上去的,就那几个名额,底下可是几十位甚至上百位苦苦等待升迁的人。


有些人已经工作十几年, 还是一线普通员工,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人生能有多少个十年?最黄金、最具创造力的年纪,在大公司做着螺丝钉,虽然拿着不错的薪水,却年复一年做着同样的事情,这样日子可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


你想留下,但每天温水煮青蛙,又不能升迁,想想就痛苦;


你想离开,但又放不下大公司的待遇和名声,也害怕出去之后失去了这样的安稳生活。


这样的纠结,会出现在每一个大公司人的心里。


2

平台厉害,还是你厉害?


在大公司久了,很容易有一种错觉:我做出了成绩,是因为我很牛逼,不是公司很牛逼。


我曾讲过一个身边朋友的故事:


BAT的总监,因为人事斗争被架空,想想自己做过几个大项目,也算厉害,一气之下就辞职创业。


他觉得,自己有人脉有资源能混口饭吃,没想到啥都没做成。


去找老客户,客户一听他辞职单干了,不再负责原公司的业务,随便聊了几句就挂了电话;


他自己开公司,才发现这事情并不简单:招聘、税务、产品、合作...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要他盯着。


但以前在公司,他只要负责一部分内容,其他事情自有其他同事负责。


最后,他只好在家里蹲着,每天接送孩子上下课,偶尔给人做做行业顾问赚钱。


二战时德军将领、“沙漠之狐”隆美尔曾经说过:


“聪明又懒惰的可做军官;聪明又勤快的可任参谋;愚蠢又懒惰的可当士兵;愚笨又勤快的赶快滚开。”


这句话一语道破一个庞大团队的用人法则:


所有人只要听从指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才能形成一股合力,就能发挥整个团队的最大能量。


《倚天屠龙记》里,即便是打败张无忌的黑化版周芷若,面对进退自如、指挥得当的蒙古军队,也束手无策,差点就败下阵来。


这就是大公司想要追求的效果:不需要天才,只需要可靠的螺丝钉。


这也就意味着,个人的力量不重要,重要的是整个企业运作的机制是否合理。


所以,在大公司里面做成了什么事情,往往不是因为你牛逼,而是因为平台牛逼。


你上去能做成,换张三李四来做,一样能做成。


千万阅读量爆文《工作三年后,我选择离开腾讯》有这样一句话:


“在这里,你不是英雄,你是一个日夜训练着重复动作的小兵。更可悲的是,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公司压根没计划让你成为一个英雄或将军。


你只是千军万马中的一员,平台缺少了你,马上能找到一个人填补上去,而你一旦离开了平台,就会发现很难再复制以往的成功。”


这么一听,是不是觉得很心酸?


3

流程冗长,效率低下


同样是《工作三年后,我选择离开腾讯》,有一段精彩的描述:


“把大象放进冰箱一共要三步:打开冰箱门、放进大象、关上冰箱门。


但是在大公司,这个流程就远不止三步了。


你要给个报告写清楚把大象放到冰箱的意义和重要性,搞清楚哪种冰箱放哪种大象,把开门动作、放大象的路线描绘清楚,把关门的力度写出来,拿着完整的方案找项目经理去排期,直到有人力来把大象放进冰箱。”


只有十几个人的小公司,你有什么好主意,直接微信和老板联系;办公室吼一声,大家围上来和你一起解决问题。


在大公司工作,什么事情都是讲流程的,到大公司上班要适应的第一件事便是——OA。


提需求要OA,立项要OA,借款要OA,寄快递要OA,凡事都要走OA。


想私下沟通解决?对不起,这件事情我要先问问我老大,看看他还有没有其他事;


想提个需求?你先做个PPT,我们开一个技术评审会,排一下优先级。


对于一个几万人的公司来说,这样的规范化操作无可厚非,怕就怕在个人效率被牺牲,大家的精力都放在走流程、讲套路。


流程制度,是一个好东西,也是一个坏东西。


4

身在职场

你必须知道的3点潜规则


说了这么多,你以为我在痛骂大公司的弊端,那你就错了。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大公司有好处,也有坏处,关键看你怎么选择。


大公司所提供的的平台、人脉和资源,都是其他小公司无可比拟的。


在20多岁,看着一个项目从0到上亿的规模,这种情况也只有在大公司才能出现。


作为最规范的“正规军”,即便你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也能耳濡目染地学到不少。


譬如马化腾。


1993年,马化腾大学毕业,在深圳润迅公司当了5年工程师,直到1998年离开,创立腾讯。


在润迅5年,马化腾只是一个普通工程师,不显山不露水,默默无闻。


然而,当时的润迅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寻呼机公司,他在里面也体会到了大公司的管理模式,更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后来创立腾讯,刚开始的那批客户,也是在润迅工作时认识的前同事和用户。


有句俗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因此,人生的出路不在于大公司还是小公司,而是你自己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


人在你必须记住3点:


1、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很多人加入大公司,就选择把自己交出去,以为只要依靠这个大平台,一辈子就能万事大吉。


但是,平台只能给你一个助推力,最重要的还是看你自己。


无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最重要的是给自己找到一个专业定位,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这样以后你的职场发展,就会有更多的筹码。


我以前曾经举过一个例子:


2016年,有一部非常热门的网剧叫做《法医秦明》,这部网剧是改编自《法医秦明》系列小说。


这套小说的作者,就是一名职业法医,名字就叫秦明。工作之余,他写小说、和网友分享自己的办案经历。


久而久之,他成了中国最有名的法医,小说火得一塌糊涂。


论做法医的专业技能,秦明一定不是最好的,但他聪明之处就在于,将自己的经验,打造成一个有强大变现能力的IP。


这样一来,任凭周围的环境怎么变化,只要“法医秦明”这个牌子还在,他就永远不怕没有饭吃。


由此可见,把握财富的根本,就在于跳出本职工作,挖掘更多让自己财富增值的可能。


2、趁年轻,多试错


有人会纠结:我到底是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比较好?


之所以纠结,是因为你对大公司、小公司的状况根本不清楚,到底什么适合自己,也根本不了解。


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趁年轻不断试错,去尝试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公司。


自己适合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不去经过尝试,肯定是不知道的。


知名营销人关健明就说:


“你适合做什么,这根本不是坐办公室能想出来的,李叫兽这么会想的人,也没办法想对,这只能靠试,多试几次。”


3、做自己最适合做的事情


必须要承认的一点,这个世界不同人有不同性格,每个人都有自己最适合做的工作,只有找到自己擅长的,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


让马云去写文章,让咪蒙编程,他们做不来,也做不好。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想做的工作,先了解这些,你就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了。


本文系“正略咨询”公众号转载的文章,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叫兽”李靖:25岁成百度副总裁,凭什么
百度任命任旭阳为副总裁 国际化战略加速
百度宣布黄爽加盟任副总裁 主管消费金融业务
▶三步可以把大象放冰箱里 做好这三步也可以打好双反
业内人士爆料:百度市场公关副总裁王路将离职
百度搜索高管密集离职,百度搜索公司“除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