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面管教-性情】是什么让你的孩子独一无二?

“来,吃口饭”

“我待会再吃”

“哎哟,宝贝乖不乖?”

“我很乖的!”

“那好,听我的话,吃口饭就是乖”

我相信,这是很多上一辈带孩子会出现的对话,“你要乖”、“这你就不乖了”、“听话”..... 


针对“乖与不乖”,大多数父母都希望拥有一个“完美婴儿”或“完美孩子”的幻想。这个理想婴儿的传统描述是:不经常哭闹,能安静地睡一整夜,吃东西不吐出来,大人说什么就去做。在面对这些孩子的时候,我们会说,“天使宝宝,羡慕嫉妒恨啊。”这意味着不符合这种描述的孩子就“不乖”=“不好”吗?

其实这些都是他们所表现出来不同的性情,这些性情就是构成个体性格的那些品质和特征-描述了一个孩子的“个人风格”。

虽然态度、行为和所作出的决定可能会随着时间和经历而发生,但性情似乎会伴随我们终生。性情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它们只是不同而已。

那接下来,我们就从几个方面去看,去了解孩子的性情,然后看看哪些需要去改变的。翟斯和汤马斯提出9种性情:活跃水平、规律性、初始反应(接近还是退缩)、适应能力、感觉阈限、心理素质、反应强度、分心程度、毅力和注意力的持续时间。这些性情中,有一些会一点重叠,所有的孩子都会不同程度地具有每一种特征。

1
活跃水平

活跃水平是指一个孩子运动活动的水平,以及活跃期和不活跃期所占的比例。比如,一个高度活跃的婴儿在浴盆里可能会又踢又拍,溅出很多水,以至于在洗完澡后需要好好擦地;而低活跃度的婴儿可能会快乐的微笑着享受洗澡水的感觉。

那孩子是成长过程中的,我们该如何判断?

      像蘑菇6个月左右之前是享受洗澡,以后是会又拍又踢,这样的情况,按活跃期和不活跃期的比例来看蘑菇肯定是不属于低活跃的孩子。

活跃水平会影响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例如,活跃型孩子的父母自己往往也不得不更活跃并更警觉。如果你的孩子高度活跃,你就要为其提供大量安全地探索和玩耍的机会,而不是去责怪他“不乖”等等。一个不那么活跃的孩子或学步期的孩子,可能需要引导才回去探索,你可以用颜色鲜艳的玩具、有趣的声音以及微笑来温和地鼓励与孩子世界的互动。

在亲子阅读方面,有比较多的家长会来和我说,我家男孩子很淘不愿意读书,撕书等等。那其实了解到你的孩子是高活跃度的,可以投他所爱,利用一些有趣的工具书,洞洞书等来吸引他,慢慢地习惯静下来一起阅读。

2
规律性

规律性指的是生理功能的可预见性(或不可预见性),比如饥饿、睡眠以及排便。一个婴儿可能每天在起床后或早餐后立刻排便,而另一个婴儿每天排便的时间似乎都不一样。一个孩子可能在午餐时吃的最多,而另一个孩子更喜欢再晚餐时吃的最多-或者每天都不一样。

像蘑菇早餐吃的很少,那如果我们追着她喂饭就会引起不愉快的情绪。孩子越大,我们反而会对她的要求越高。还记得小时候吃辅食的时候,不吃某一样东西就会做其他的来让她选择喜欢吃的,如果吐出来,我们也会认为是吃饱了不会再继续喂了。而孩子长大了,她不吃就拼命喂,吐出来了要求不能吐继续喂,还要做一些语言上的威胁。

其实少一些关注饮食,了解到她什么时候会饿,那我们就只需要把饭菜准备好,她自己来会更有成就感。

再举一个大家常常困扰的例子:如厕训练。

卡拉非常自豪;她认为小杰基在两岁时如厕训练就已经做好了。她每天会把杰基放到坐便椅上几次,还会吹着口哨,而他会很配合地在每天早上大便一次,之后每次都会小便。但是杰基并没有接受如厕训练-而是他的妈妈被训练。杰基排便很规律,以至于当他妈妈记住把他放到坐便椅上,他就会排便,当她忙起来并忘记的时候,她得到的回报就是要收拾一次便便,并且责备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教了你好几次”。她并不知道,被训练的是她自己。

同样,近段时间外婆陪小蘑菇,不给她包尿不湿(即使是因为闷气而长了疹子引起)晚上上厕所,外婆就和卡拉一样做。而且很自豪地说蘑菇不尿床了。但是如果轮到我陪小蘑菇睡觉的时候,我不会每天凌晨4点起来提醒蘑菇的,所以蘑菇就会尿床,而她自己也会认为尿床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尿床了就会有挫败感也会有心理压力。

睡前不要喝太多水,不要再吃太多的东西,再随着她的身心发展,没有必要去过多的干预或者说因为这个事情和孩子过不去,甚至家庭观念不一致而争吵。

要记得,性情中的规律性是生理功能的可预见性(或不可预见性),是顺其自然的,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来的,并不是训练而成的。父母应该根据这样的规律性去做一些行为。

3
初始反应

这种性情描述的是一个孩子对一种新情形或新刺激的反应方式,比如一种新事物、一个新玩具,一个不认识的人或一个新的地方。

  • 接近反应往往通过心情的表达(咯咯笑、微笑)或身体动作(吃下一种新事物、伸手去够一个新玩具)表现出来的。

  • 退缩反应看上去更消极,是由心情(哭、哼唧)或身体动作(吐出食物、扔掉新玩具)表现出来的。学会养育你的独一无二的孩子,意味着要识别这些线索,并以鼓励和有益于孩子成长的方式作出回应。

有些婴儿对任何新体验都愿意接受,而另一些则比较勉强。

如果孩子欢迎新的体验,带孩子就会比较轻松,而如果孩子需要更长的时间去适应,那我们应该做一些小的步骤去帮助他适应。

举例子:我们出门带着孩子,会有一些人喜欢抱孩子,如果了解孩子的初始反应会是退缩反应,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去告诉对方,以免造成尴尬的场面。在长大后,孩子和客人见面,不愿意叫人,那也不必勉强,不要去责备这是一个不讲礼貌的孩子,让孩子不快乐。这只是一种性情。但如果了解到孩子的初始反应,在见面前就做好提醒,做一个畅通的商议会更好一些。

4
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与接近和退缩是有重叠的,描述的是一个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一种新环境如何做出反应-即适应和改变的能力。有些孩子一开始会吐出一种新事物,但尝过几口之后就会接受。另一些孩子接受一种新事物要慢很多,如果不是完全不接受的话。

我们都很容易去迫使孩子适应的时间表,但是,明智的父母会将孩子的适应能力牢记于心,并巧妙安排自己的日程。

比如蘑菇午睡时间会是12点左右,那我们外出就会选择这个时间,那她也会在车上的这段时间睡个好觉,而且我们也轻松。但如果了解到孩子的适应能力比较弱,只适应在她的小床睡觉,那我们就选择先让她睡一觉然后再带上零食出发。否则,车上的哭闹也许会影响安全。

我们可能需要2天而不是1天才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完,但是在这两天里都有一个平静、快乐的孩子,不是更重要吗?

5
感觉阈限

有些孩子只要有进门声就会醒来,无论声音多么轻,而另一些孩子即便是在狂欢节上也能睡得很好。每个孩子对感官输入(触觉、味觉、视觉、嗅觉、听觉)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而且,这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我的理解是感觉接受度或承受度。这样会更容易理解。

时间和经验会让我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对生理感觉和刺激的敏感度。

感受阈限高,不敏感的孩子可能更愿意尝试新的体验,就要趁机给他更多的探索和体验的机会。

比如草坪上,孩子脱了鞋子去触碰,感受阈限比较低的孩子就会躲闪整个人就会支撑起来,避免自己的其他裸露的地方再次触碰到让人痒痒的草坪,感受阈限比较高的孩子就会在草坪上爬得欢快极了,即便爬到石子路也没有停下。

然而感觉阈限低的孩子对于新事物的反应常常是会谨慎。

所以当我们了解到孩子感受阈限的时候,当她会做出一些我们难以理解的事情,比如衣服湿了大哭,痛了还是会去触碰,换了双新鞋子,接触新认识的人不安等等。不要去责备,根据不同的孩子感受阈限,培养才是最重要的。

警察侦探应该算是感受阈限低的,探险家类的应该是感受阈限高的。

6
心理素质

有些孩子(和大人)会以愉快而接纳的心态面对生活,而另一些孩子却对每一件事和每一个人都能找出缺点。

一个婴儿在妈妈挠他的小脚丫时笑的很开心,当他开始蹒跚学步时,他咧着嘴的笑容能融化妈妈的心-而且,他几乎对每一次互动都会以笑做出回应。而另一个婴儿,在妈妈挠脚丫的时候不是笑而会哭起来,他认为任何事情都不好玩,而且大多数心情都不好。长大以后,爱笑的孩子仍旧爱笑,不爱笑的孩子仍旧不爱笑,可是他们都成为了有爱心的父亲和儿子。

那么不开朗的孩子的父母们要体谅孩子的心情,但是要花时间抚摸那个严肃的孩子,和他分享父母的快乐,在成长过程中,要帮助他看到这个世界的可爱。如果宝宝总是眉开眼笑的,就要享受她的性情带来的快乐,不要给她泼冷水,要花时间透过她的快乐去感受快乐。

小蘑菇是属于爱笑的吧,我平时也会做一些引导,告诉她爱笑的女孩最美,当遇到困难或者不开心的时候笑笑也会没事的。然后我会故意失败然后笑一笑,你看没事。因为我希望她乐观,她快乐。

7
反应强度

反应强度与心理素质有所重叠。孩子们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会做出不同反应。有些孩子会轻声一笑或只看一眼,然后就继续做自己手头的事情;而一些孩子则会做出行动和情感上的反应。

有些孩子的心情完全写在脸上,开心时就咯咯大笑或高声大笑,生气时就大发脾气。(就会被理解成感性、情绪化)

有些孩子很少对外界事物做出反应,可能需要大人的鼓励才能参与到游戏或其他互动中。(就会被理解成稳重、清高)

在幼儿园,一个好奇的同学抓了玛雅的头发。老师吓坏了,从玛雅的嚎啕大哭中知道她一定要去急诊室了。而同一个同学抓了胡安的头发时,胡安的目光几乎没有从自己的积木中离开。

玛雅的妈妈了解玛雅的反应强度,已经学会静静地坐着。而胡安的妈妈在胡安大哭时就会警觉起来,因为她知道情况严重到什么程度才会引起胡安的这种反应。

孩子和父母们要学会基于每个孩子的反应强度来做出不同的回应。随着逐渐了解孩子的独一无二的性情,就能以一种他感觉安全、情感连接和好奇的方式来塑造他的环境。

其次我认为反应比较明显的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引导和新事物,反应比较弱的孩子更趋向于执着。

8
分心程度

分心程度,即对一个外界刺激干扰一个孩子当前行为以及他愿意(或不愿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的方式。

一般来说,容易分心的孩子比较好带。

分散孩子注意力和转移其行为,是可以用在学步期孩子身上的极好养育工具。但不要因为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可能会影响到以后的学习而感到沮丧,而是要设法为他创造一个安全并易于探索的环境,要专注于为你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认可和接纳孩子与生俱来的性情。

比如了解孩子注意力较容易分散,那在她学习的时候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而不是去责怪她“为什么不好好学习,看东看西”“快点写作业,看什么电视”“漫画书放在你旁边,你就不能先写作业吗?”等等。父母需要做的是去除学习之外的东西,接受她的分心程度,让她更好地有自信,其实她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有很高的注意力的,是有学习能力的。

但是不要觉得注意力分散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往往也会比较有好奇心、接纳广度也会比较好一些。所以在探索各类事物的时候,我们需要让她坚持某一样东西。

9
毅力和注意力的持续时间

“毅力”是指一个孩子在障碍或困难面前继续一项活动的医院;“注意力的持续时间”(与分心程度有所重叠)描述的是他不间断地进行一项活动的时间长度。这两个特点通常是相关的。

这个非常容易理解,一般毅力强和注意力持久的孩子未来可能会成为一名研究人员。相反,有可能会成为一名出色的体育比赛实况解说员,敏感度会高一些,她的敏捷是她能够跟上瞬息万变的比赛局势以及瞬间发生的动作。

如果孩子不那么有耐心和执着,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帮助他适应这个有时会让人觉得无趣的事物。所以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常常是要动静交替来操作。

在不同的年龄,注意力往往都会所有不同。根据成长阶段来提供有效的引导和教育方法,才能给以孩子最好的帮助。

好啦,9种性情就讲到这里,你大概了解你的孩子了吗?

理解孩子的性情并不意味着耸耸肩,说:“哦,好吧,这个孩子就是这个样子。”而是为了让我们在牢记孩子独一无二的性情需要的同时,通过耐心、鼓励以及和善而坚定的教育来帮助他培养可接受的行为和技能。比如,一个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的孩子,仍然需要学者接受一些安排好的事情。提供有限制的选择,是尊重这个孩子的需要以及“情形需要”的一种方式。

其实实行的方式,最简单的思考路径就是:这对于孩子有什么好处?有哪些害处?就能判别你将对孩子要做出的行为和语言。

翟斯和汤马斯对性情进行研究的一个主要动机,就是想阻止人们因为孩子的性格而指着母亲们的社会倾向。

翟斯和汤马斯说:“一个孩子的性情能主动影响其父母、其他家庭成员、玩伴和老师的心态和行为,并反过来帮助塑造他们对孩子行为发展的影响。

这样,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就是双向的,每一方都在持续地影响着另一方。因为性情而导致的行为责备孩子,既不合理,也是不尊重的并且也没有效果。通过理解并尊重,去帮助孩子实现其作为一个有能力、自信、满足的人的最大潜能。

而且,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你或者将得到更多的休息、更多的欢笑,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你自己的和你的孩子有更多的了解。

虽然没有留言板,但是可以点好看写留言,我可以看见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必读】三种气质类型,你的孩子属于哪种?
宝宝从小有这五个表现,说明拥有“高智商”,看看你家娃占几条?
如何锻炼大脑之力
婴幼儿早期教育以哪些为主
心理学家归纳出9种性情,你的孩子是什么性格?
宝宝出现这7种表现,说明非常的聪明,家长们要好好培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