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的阅读经历里藏着他未来的路,不爱阅读难有前途!

【睿妈语】:昨天是世界读书日,你和宝宝读书了吗? 睿妈昨天发了一个福利《读书日福利,赶紧来拿!》,很多睿友参与呢,很多人写的特别好,请入选的睿友赶紧给睿妈发来你的快递地址,睿妈好书送上哦! 还有机会继续参与,也欢迎大家一起分享哈。


今天继续分享一篇关于阅读的文章,希望你喜欢。 




如果一名学生语文成绩突出,大家关注的往往是这位同学刷了多少题,背了几篇范文,上过什么补习班。却很少有人会问一句“你读了多少书”。


其实,持续的阅读能够达到“不惟分数却能赢得分数”的效果。坐下来读书给孩子听,确实每天都需要花费写时间和精力,但这终将是一笔回报巨大的投资,会让整个家庭和孩子终生受益。




“你们的阅读项目好是好,但不够刚需啊”



“你是不是做了很多题?”


当孙婧妍在2013年的高考中语文148分的消息传开后,她被问到次数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了。人们习惯性的认为,这个惊人的高分一定是刷题的结果,而并不关心她“是不是很爱读书”“没有什么比读书更能培养语感,没有什么比语感更能保证分数,这就是阅读最为显性的益处。”北京十一学校的这位毕业生在一篇文章中“揭秘”,她从小学开始,十年来从没有一天间断过阅读,每天短则20分钟,长则10余个小时。即便在高三第二学期,她每天至少也要抽出一小时来读书。


不惟分数却能赢得分数,通过持续的阅读可以做到这一点。但在一个需要最高领导人来推动阅读的国家,不管在学校还是家庭,阅读的地位都令人尴尬。




要将阅读置于数学和写作之上



坐下来读书给孩子听,每天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将是一笔回报巨大的投资,会让整个家庭和孩子终生受益。


“当学生培养出阅读文字的信心时,他们的人生将会呈现出无限的机会和可能性。如果没有阅读能力,他们只能在漫长的旅途中疲惫地跋涉,所有大门都将对他们关闭。”这段话出自《聪明人的教育指南》一书,作者托尼·利特尔,曾在英国三所迥然不同的学校做过26年校长,其中一半时间任全球最顶尖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校长。


他认为,阅读对于孩子学业的成功起着核心的作用如果孩子连基本的阅读能力都没有培养起来,那么我们的教育实在是太失败了。因此,伊顿公学的这位前校长主张,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学校应当将阅读技能作为一项中心技能培养,而且要在最早的阶段为孩子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将阅读的重要性置于数学和写作之上”。


他在数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发现,那些冷落阅读与亲近阅读的孩子,在进入中学时表现出的读写能力的差距,会让人瞠目结舌。


在另一个与托尼·利特尔生活的英国体制完全不同的国家:前苏联,曾经生活过一位至今都在影响中国教师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特别推崇阅读对“后进生”的“疗效”。“我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给这样的学生补过课。”他说,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位同事是数学老师,所带过的历届中学生没有一个数学不及格的,秘诀之一是:在他的教室里,总有一两百本与数学有关且有趣的图书。很多学生因为阅读这些书籍而对数学充满兴趣。




阅读能力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最佳礼物



让孩子爱上阅读,学校和老师当然责无旁贷,但还有一个角色可能更重要:父母。一些家长希望学校“包打天下”,自己乐得当个“甩手掌柜”,殊不知,教育始于家庭,成于家庭,也会毁于家庭。


我曾读过西方17位杰出人物的传记,其中有科学家、总统、漫画家、企业家、导演、探险家等等,对他们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人物,更多的不是老师,而是父母。


一个著名的实验也发现,不同的家庭会让同样聪明的天才少年,人生天壤之别。1921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特曼开始跟踪研究1470名智商介于140到200的孩子,这些天才少年,被称为“特曼人”。在他们成年后,特曼将研究对象中的730名男性分成3组,其中表现最突出的150人被分为A组,他们获得了真正的成功,有律师、医生、工程师、学者等。表现中等的60%的人在B组,他们的发展也算“令人满意”。


剩下150人被编为C组,他们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智力优势,有的成了快递员、会计,有些甚至失业在家。有三分之一的人从大学辍学,四分之一的人只有高中文凭。


C组学生五六岁的时候原本也与A组孩子一样聪敏绝顶,对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为何最终会出现这种天壤之别?


特曼的研究发现,根本原因在于:家庭背景。A组中绝大多数人来自中产阶级和上层社会,很多人家里都有大量藏书。C组学生出生于下层社会的家庭,几乎没有一个仅依靠自己的智力获得成功。


关于中产阶级家庭与低收入家庭在教育方式的不同,美国社会学家拉里奥的科研小组对来自12个家庭(有富裕家庭也有贫穷家庭)的三年级学生做了一项有趣的研究。拉里奥把中产阶级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风格称为协同培养:倾向于“发掘孩子的天分,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技能”,孩子们经常在各类体验中来回穿梭。


而作为对照,低收入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策略为自然成长:这些家长只把抚养子女成人看作自己的责任,而把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看作孩子自己的事儿。“没有像中产阶级母亲那样,发现女儿在唱歌方面的兴趣就想办法帮她把兴趣发展成特长”。


我们难以改变孩子的出身背景,但可以改变对待孩子教育的理念和行为。有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方式,可以有效弥补阶层的鸿沟,那就是阅读。世界经合组织的研究表明:快乐阅读对学生的影响要大于家庭的社会经济背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幼年家贫,小学5年级就辍学了,但他酷爱读书,为了读到一本书,常常要付出沉重的劳动——如到同学家推磨——来交换。

      

绝大多数孩子要形成阅读兴趣与习惯,需要父母的陪伴“我坚信,对于孩子的校园生活和未来的前途,父母能够给予的最好的礼物,就是让孩子在上学之前获得良好的阅读能力。”伊顿公学前校长托尼·利特尔说,这个礼物之所以应该由父母给予,是因为“培养终生阅读习惯的最佳途径,就是父母定期抽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文字”


孙婧妍在进入清华大学前的十余年,阅读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也“必须感谢我的父母”:


他们通过一个个童话、一篇篇传奇、一段段故事,通过他们戏剧性的朗读声和投入的富有张力的表情告诉我,在那些冷漠的方块字背后,在那些繁复的语法规则背后,在那些千变万化的读音背后,那些文字传达出的精神,那些声音蕴含的感情,才是中文真正的魅力所在。”


她饱含感情地写道:“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和母亲一起为《卖火柴的小女孩》重新写了一个幸福的结局,永远不会忘记父亲为我完成了小学所有超出实际需要的抄写词语的作业,让我在他抄写时去读我想读的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你自己读书之一
取消奥数加分,更要拔除“唯分数论”的错误思维之根
如何突破自己的阶层?
家庭收入影响孩子将来是否成功?-第1页-电子工程专辑互动社区
孩子期末考才考了82分怎么办?
心疼!上万的培训班,正在掏空中国家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