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人的思维课35:你读的可能是假易、真经!
你读的可能是假易、真经!

中国人的思维课35


一、八卦原型实乃八圭!
前面三十课重点讲了传统的天文历法,这些构成了伏羲八卦,成为农耕文明所最为依赖的农历农时的确立依据。


然而,却没有讲这个卦字,用卦而不讲卦,确实有些不像话。我们来看这个卦字,卦是由圭和卜合成的,圭是指圭表,卜是占卜。伏羲观天察地,创制天文历法,用的主要工具,就是圭表。

伏羲通过圭表测日影,寻找到了日影的几个极值点,最长点冬至,最短点夏至,长短相同的两点为秋分、春分。然后通过天地阴阳交合化成,分出了另外四个节点,这就是八卦的最初含义。


同时基于伏羲氏族的生活半径较小,主要以氏族成员为主;以及身外诸物常见且不多,生活方式较为简单原始,有天文历法以及生活经验,足以推演出相应的结果。天道恒常,确定无疑,也不要忽悠人,所以基本使用不到占卜术。因而这个卜肯定是后人加上去的,而成为卦象。

所以,笔者推断,我们常用的伏羲八卦这个称呼并不准确,准确的说应该是伏羲八圭。但是既然已经相沿成习,我们没必要改变它,只要牢记伏羲八卦的本源是天文历法就行了。这个认知极其重要,是我们探寻文明本源所必不可少的关键钥匙。

二、孔子的转变—损益之道!
孔子在晚年学易以后,通过对周易的更多了解和质疑,领悟出了周易后天八卦中的损益之道,实际上是伏羲八卦中的天文历法。


孔子将这一认知记载到易传中,作为《易传。要篇》,但通行的版本基于政治需要,长期没有将这一修改如实记录,仍按原本颁行。直到1973年长沙马王堆帛书《易传》的出土,这一易传原本才得以面世。

在《易传。要篇》中,孔子说:“益之为卦也,春以授夏之时也,万物之所出也,长日之所至也;损者,秋以授冬之时也,万物之所衰也,长夕之所至也。损益之道,是以观天、地之变,而君者事也。是故察于损益之变也,不可动以忧喜。”这段话,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孔子认为至少损益之卦,是属于天道范畴的天文历法现象,天道有常,依天而行,人无所谓悲喜。


《淮南子。人间》中说:“孔子讀《易》,至《損》、《益》,未嘗不憤然而歎,曰:“益損者,其王者之事與!事或欲與利之,適足以害之;或欲害之,乃反以利之。利害之反,禍福之門戶,不可不察也。”两段对比可知,孔子开始是不能完全理解损益之卦的,因而愤然,他学习周易,把损益之道直接当成了君王事,这是讲到的是工具论,而不是如要篇中一样,寻求的是益损卦的本质。


另外,也可以跟《系辞》里讲“伏羲是俯仰观察,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作八卦”说法做对比。要篇里的说法,明显的具体明确了很多。所谓远近,不过是文辞罢了,呵呵。

更重要是下面这句,孔子又说:“故明君不时不宿,不卜不筮,而知吉与凶,顺于天地之变,此谓易道。”看到没有,孔子的意思是说,掌握了八卦天道,学易的人依道而行,或教人以行,根本不用去占卜算命,就能知道结果,这就是易最核心的道理。天道的规律是什么呢,首先在个变字上,天地阴阳变动不拘,其次在于变化的形式上,就是正弦分布曲线,也就是太极图里那条若隐若现的美妙曲线。


很久以来,我们庸俗化的理解黄老的“无为”之策,就是什么也不用做,顺其自然。这其实大错特错了,无为只有依天道才可无为,依人心之变乱为那叫懒政、放纵、绥靖。反过来,依天道的社会治理,顺其自然,一定是动力最圆满,成本最低的。懒洋洋,舒服。这是易道的功效


三、易道
这里是第一次出现了易道这个说法,而孔子以后的易学发展,几乎就没有提到过这个词,多以易理代指。


这个区别非常之大,义理派大师如张载、朱熹、王夫之全上当了,读错了假易,修成了“真经”。如果《易传》中早就有易道这个说法,我想朱熹,王夫之等人定然不会放过。儒家相比道家,差就差在这在最后一步上,甚为可惜。如是那样,儒道根本就用不着分家,直接就是真易学了。后世所谓的援道入儒,援佛入儒,不过是画蛇添足罢了。

这是华夏文明的历史演进中非常大的悲剧。理论或者学说一旦过多的沾染了世俗或者功利的灰尘,越往后走,越容易面目全非,不可不慎呀!不过荀子很聪明,主张“善为《易》者不占”。其实就是一句正确的废话,易作为确定的天文历法,要你占个屁呢,哄小孩的玩意,呵呵。


要不说孔子是大圣人呢,悟道而通,详细的论述了这个易道:“故易有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星辰尽称也,故为之以阴阳;有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木土尽称也,故律之以柔刚;有人道焉,不可以父子、君臣、夫妇、先后尽称也,故要之以上下;有四时之变焉,不可以万物尽称也,故为之以八卦。故易之为书也,一类不足以极之,变以备其情者也,故谓之易。有君道焉,。。。”

1
天道

看到没,孔子关于易道的解释,跟《系辞》里说的三才六爻之道,就不太一样了,他把三才的属性给解释出来了,等于孔子终于理解了伏羲取象法。所谓阴阳,只不过是取了日月星辰等天象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而抽象出来的用词罢了,作为本质的东西,自然不是用日月星辰等就可以概括的了的。

2
地道

地道的柔刚也是如此,这里注意孔子的用词顺序,即水火金木土,而不是通用的金木水火土,这个顺序改变太重要了。重要的让笔者直想跟孔子称兄道弟了。水火金木土,怼回去,就是天一地二地四天三天五,伏羲四时象数模型出来了。


当然如果木金换个位置就更完美了,所以我猜孔子没见过河图原型,不过能做到这一点,也可说明孔子真不是盖的,的确有两把刷子。而且最关键的是土在中心,这就证明笔者之前讲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理论不是癔症。一定要记住,土在中心,这是后面三才、五行、七星、九宫等概念体系的根。


3
人道

人道分上下,这不就是仁吗?笔者说过,仁是人以及人类社会的本质属性,有没有仁,决定了人和畜生或者蛮夷的分野。同样的道理,既然仁,即上下为人的普遍规定性,那么父子、君臣、夫妇、先后也不能囊括殆尽,一定还有其他的组织形式。

孔子是真圣人啊,连自己一手打造的政治学术体系都敢推翻。早年的孔子可是大谈特谈,周游列国不停地谈,不但自己谈、三千弟子也要谈,不但当时谈、后世也要不停的谈。至于谈的内容,你一定是知道的,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天道轮回,自有定数,你弄那些约束人的形式没用的,夏桀暴虐而亡,商纣不义而亡,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嗝屁,君臣反目,夫妻离婚,比比皆是。


4
三才之道应用—社会治理

所以,笔者一直强调,社会治理一定不要玩情怀,情怀除了推高成本,减少些许摩擦,最终效果是大打折扣的。


二程、朱熹倒是看明白这个道理了,这可能跟经历唐末乱世有关系,干脆不跟着先师玩情怀,玩什么呢,灭人欲嘛,男人静思,女人缠脚,都老老实实的。这就成了削足适履,过犹不及了。所以南宋以降,儒家式微,文治衰败,乱象丛生,外族入侵。为啥啊,根子烂了、软了、塌了,能有好嘛?

就社会治理而言,无非三点,一是利益,二是动力,三是成本。利益固化,道理讲不通,均平富或者社会主义就上嘛,所以主席讲要继续革命,大大说别忘了我们是革命党,都是这个意思。


动力实为治本之策,在于成本和动力,增强、扩展内生动力,是一切社会改革的终极目的,无论黄老抑或儒法皆如是。19大后倡导的扶贫、乡村振兴、基础开发、科技创新都是治本之策。


成本必依天道,坚持正弦分布,轻管重罚,以类化之,方为上策。修宪明宪释宪,还权于民,还政于党,依法治吏,大力消减中间层级,化治统之弊为道统之利,则中期改良可成。

5
八卦

为何会有八卦呢?孔子也给出了解释,就是四时之变只能描写部分天时,不足以构成历法,并进而指导农耕生产,所以还需要更精致的农时历法,这就是八卦,八卦为八极点,再平分三份,24节气,ok!孔子的这个说法,是文献上第一次承认八卦原型是历法的措辞,仅此一家之言而成千古绝唱。


这就讲完了易道。然后孔子说,是先有了易道,才有了易,易不过是易道的形式化成果罢了。一类不足以极之,那就来很多类,至少三才六爻,变以备其情也,Over。

6
君道

我们来看孔子最为看重的为君之道,他是怎么说的。“有君道焉,五官六府不足尽称之,五正之事不足以产之,而诗书礼乐不过百篇,难以致之。不问于古法,不可顺以辞令,不可求以至善。能者有一求之,所谓得一而君事毕者,此之谓也。损益之道,足以观得失矣。”这就是要累死君王的意思,王道大昌,实属不易。


不能完全听那些官僚们的,也不要认为干点正事就齐活了,不要以为看点诗书礼乐就够了,才百十篇,想的美呢。君主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在于探求前人的办法,也就是伏羲天道,不然的话呢,话都说不好,更别想达到至善的境界。


伏羲天道就是最核心的学问,就是太极里的那个一,得到它用好他,尽可以搂着嫔妃睡美觉,烽火戏诸侯也未尝不可,爱谁谁!这就是损卦、益卦给我的大启示啊,你懂了吗?

7
举头三尺有神明!

庄子懂了,他在《庄子》内七篇中,讲过孔子晚年的这场思想革命。其弟子蔺且写的《庄子。寓言》也记录了老师说的这个事,“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时所是,卒而非之。”可怜的孔子,读了一辈子假书,写了无数文字,教了N多学生,到临死之时才明白,越来这一切都是假易,都是后人根据需要篡改的易。称呼假易,也许有些偏颇,说成非本易比较合适。

非本易的特点嘛,就是各说的理,看谁拳头大,看谁能忽悠,最终实现用易之人的个人目的。所以后世王朝,对于孔子的这个《要篇》进行了全面的遮蔽、扭曲和内嵌,至少秦汉以后所读的《易传》都没有了这个《要篇》。


后世的大儒或者僧道,即便知道也刻意不去提这个。除了荀子作为兰陵县令爱说实话,以及邵雍大舌头憋不住话。不过说与不说也没多少作用了,现代考古会分分钟出来打脸。


这一点,跟现在西方以及西化派拼命遮蔽、扭曲和剪除我们的传统思维,大搞历史虚无主义,然后嫁接、寄宿、揉搓进西方思维和西方文化,基本上是相同手法,只不过后者危害更大罢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轻松学《易经》:子夏易学与帛书《易》的关系(上)
【微言大易】上线啦!《周易》的未解之谜
《易传》思想发微(于天宝)
周易
“周易”与“易经”
易经的作者是谁?传说有三个超级大佬,最后一个争议最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