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柴窑出北上--柴瓷浅见
userphoto

2022.08.28 河南

关注

一、柴窑出河南郑州应识为古今之恒言
关于柴窑千古之谜的说词,郑州是从2001年之后,才在社会上开始有议论的,由头是2001年至2003年郑州老城东西大街扩宽改造时,地下出土了很多的瓷片。开始,只是外地两个拾荒者干的事儿,他们将一袋袋瓷片背到南城墙根下的洞穴外,堆起几大堆儿,经雨水冲洗,阳光下熠熠生辉。一位赵姓老者提醒他们可以卖钱。开始一元钱一袋,后来逐渐升至十元钱一袋,再后来,被天津一个收藏家端了底儿。

在老赵的蛊惑下,后来发展到十几个人,怕与省、市文物部门引起冲突, 都是游击队式的秘密进行。但,他们知道了宋代五大名瓷柴瓷为首,始烧于郑州,柴瓷片价值千金。拾捡者以“保护文物”为口号进入施工现场拾捡,收获颇丰。瓷片的魔力使他们如痴如醉,还有两个诱发产生了特异功能,慧眼可看到地下有无瓷片,双脚也成了探测器,听田培杰先生说,有几个较为完好的青釉花口碗,就是用脚踩探出来的。为了拾捡的顺利进行,他们计划成立个保护研究机构。

2006年7月,郑州的柴瓷收藏家在郑州大学南区召开了首次“郑州柴窑座谈会”,会上展示了各自收藏的瓷片、窑具标本,参会者一致同意筹办“郑州柴瓷研究会”。

与此同时,几个柴氏后裔在郑州中原古玩城召开了柴瓷文化研讨会,参会者有三十多人,宣读论文12篇,肯定柴窑在郑州的历史真实,但王广民却提出了柴窑出河南西华县逍遥镇柴窑村的新观点。为了鼓励各抒己见,与会者对王广民还是发出一片掌声。此次讨论会,对推进柴瓷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因组织者有借此为柴氏树碑立传,募集海外资金的嫌疑,研讨会仅是昙花一现。但是,柴窑出郑州被收藏界认可。

20081023日,《郑州晚报》撰文,说是在新密市月台柴窑村找到了柴窑的线索,当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但把柴窑出郑州撕裂开了一个口子。

20096月,郑州市民政局批准了“郑州市柴瓷文化研究会”的登记申请。开成立大会时有一百多人参加,会上,赵青云先生作了关于柴窑发掘、研究的发言。基本上肯定了柴窑出郑州的历史真实,会后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新华网发了长篇新闻稿,柴窑出郑州首次在网上亮相,三天后,跟随了一百多万条。同时,《河南日报》又发了长篇专访,影响广泛而深入,郑州柴窑天青瓷展现在大众面前。

20095月,西安柴窑文化研究所成立。20108月,该研究所在西安召开了首届“中国柴窑文化论坛”论坛主要议题是“北地”在哪里?实际上是公开挑战“柴窑出河南郑州”的历史记载。会上,明确指出关于柴窑出产地有耀州说;郑州说;江西北地说三种说法。最后却肯定了“耀州窑就是柴窑”。从此,网上出现了柴窑出耀州的说词。

西安柴窑文化研究所所长王学武,是个对柴窑执著勤勉的人,经常来郑州淘宝,常与田培杰先生讨论关于柴窑的问题。双方各抒己见。最后田培杰先生说:“我们不管怎么争论,柴窑的历史真实只有一个。”

2011年元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田培杰先生编著的《郑州柴窑》一书,该书对提高柴瓷研究者的理论知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后来发在了网上,引起了热议,柴窑出河南郑州得到了绝大多数读者的认同。

201210月,由西安柴窑文化研究所牵头,邀请八个单位协办,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中国柴窑文化高层论坛。新闻发布会上如此说:“关于柴窑,多年的争论最终只有 '耀州说’和'郑州说’。”同时北京故宫博物院吕成龙的发言,却作了定论:“西安柴窑文化研究所提供的耀州窑天青釉精品瓷器与文献记载的柴窑论证相符。”此说引来了更多的质疑声。王学武会后过郑州,带来一叠会议资料给田培杰先生。田培杰先生对王学武研究柴窑的执着精神给予肯定,并鼓励他继续努力。并对王学武先生说:“你们的行动对我们是鞭策,当前,我们郑州柴瓷研究会只是全方位丰富自己,做实自己而已。”

“北地”就是“北地郡”是禚振西先生1985年在郑州古陶瓷研究会上提出的,当时,就有众多专家提出质疑。以后,禚振西又在“柴窑探微”一文中进行了详述,引起了更多专家和研究者的驳辩。引起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柴窑始烧地进行深入、全面、客观、公正的文献分析与研究,并对《格古要论》版本进行了辩读,而这些文章大多发表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民间很少阅读得到。这些文章支持了柴窑出“郑州说”。其中有顾万发的“柴窑出北地”问题论辩;孟原召的“曹昭《格古要论》” 与王佐《新增格古要论》的比较”;毋智德的“柴窑出北地”再辩;孙海芳的“初论'柴窑’从千峰翠色走向雨过天青”;韦雪槐的“谈谈五代后周柴窑——韦氏'古风特征’甄别疑似柴窑”;欧阳希君的“也说'柴窑’”,赵自强的《千年柴窑探秘》等论述,颇为公正。特别值得庆幸的是,侃柴在国外网上发现了苏州潘氏家族收藏的明曹昭1388年版的《格古要论》三卷本,还有英文版。

其实,谬误对于有真理和真实存在的地方,根本就没有杀伤力,只有没有真实存在的地方才害怕谬误。有关柴窑的文章,笔者读过60多篇,对“出郑州”的驳辩极少,对“耀州说”提出批评者甚多,有些是带着愤怒和讥讽的,如:毋智德在自己的“柴窑出北地”再辩一文中陈述:禚振西老师对“柴窑出北地”的考证是带有偏见和私心的。禚振西先生说:“……'所以柴窑就是耀州窑’这样一番牵强附会的推理,以至于把为数众多的柴窑研究者、专家、企业家甚至当地某些领导'忽悠’得神魂颠倒,南辕北辙地去寻找'柴窑’,研究'柴窑’,认定'柴窑’,从而把柴窑研究引上了歧途”。陈万里信口雌黄,胡说八道……还掩耳盗铃地说:“'钧州得名于金大定24年’,如此无学之辈,竟然成为权威的考古专家。”

十几年来的争论,皆因对“北地”的解释而引起。“北地”是“北地郡”本身就是伪命题。

“北地”是方位词“北方”之意。

“北地”解释为“北方”是文学和汉语的常识,为此,笔者在古代文献、地方志、艺文中找出了二十多个例证。择录三个如下:

《归五代史·杂传》记有:“康福尉州(今河南尉氏县)人也,世为军校,福以骑射事晋王为偏将,庄宗为突厥沙陀人,常曰:吾家以羊、马为主,福相貌类北地人也。”这里“北地”指北方的突厥国;《二十五史·宋书·志第四》记有:“刘宋地处南域,生活方式自然与同时期的'北地人’大不相同。”这里“北地”指北方的河南;《册府元龟·帝王部》记有“汉文帝三年五月,匈奴人居北地河南为寇。”这里说的更直截了当。

同时,除了《四库全书》的“麻沙本”《格古要论》外,还有三种版本没传后世。

王佐的《新增格古要论》提出“柴窑出北地河南郑州”外,继后还有梁同书的《古窑器考》、蓝浦的《景德镇陶录》、寂园叟的《陶雅》,关中权的《四朝磁论》、韩国钧的《瓷录》、程村的《柴窑考证》、郭葆昌的《瓷器概说》等,均记述“柴窑出河南郑州”,无一本文献,或只言片语提及其它州、县。更无一人把“北地”说成“北地郡”。

201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曹昭《格古要论》单行本,“柴窑出北地”的解释是“柴窑窑器出产于北方”。编著者杨春俏已把“北地”译为“北方”。田培杰先生告诉笔者。2006年他在郑州大学老校区时,为研究柴窑,请文学院研究生陈小松帮他翻译“柴窑出北地”一节。陈小松少加思索便写出了“柴窑出北方”。田培杰先生问他为什么这么翻译?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是古汉语常识,我的老师也会这样翻译。”

柴窑出河南郑州已成为历史和现实的恒言,争论将停,九九归一,又回到了原点。现在社会上关注的是怎样鉴认柴瓷。

二、鉴别疑似柴窑瓷的基本思路

1、排除当前社会上流传的所谓柴窑器

关于柴窑器的鉴别是个盲区,因为台北和北京两个故宫博物院都没有藏存标本,无标本对比,也就无法认定藏存在收藏者手中的瓷器和瓷片,因此,只能说是疑似柴瓷。截止到当前,社会上流行的所谓柴瓷甚多,网上流传有几千件的所谓柴窑瓷器物。

田培杰先生告诉笔者几年来接待的来访者有来自台湾、北京、天津、长春、成都、武汉、西安、潍坊、曹州及河南各地的柴瓷爱好者几十人。有的一个旅行箱装有十几个“柴瓷”,有的只拿一个小酒杯,还有只拿一个小小瓷片。主人却认为自己拿的是货真价实的柴瓷。田培杰先生说:“99%是所谓的柴瓷。”笔者经常去“柴瓷研究会”办公室参加座谈会,接待外地来访者,所有爱好者拿的样品与郑州天青瓷有很大区别。这些爱好者需要引导和培训。

大量的所谓柴瓷流入市场,是柴瓷研究的一场灾难。社会上流传最多的是彩釉薄壳瓷,垫圈或支钉烧制,釉色有六种,造型十多种,底上有“柴”、“柴世宗”、“显德”、“官”等款记,篆书、楷书、隶书都有,字体笨拙而随意,口沿厚度为1.52.5毫米,足壁为46毫米;其次是镂空雕花套器,釉色为天蓝、湖蓝、孔雀绿为多,底款为阳文篆书椭圆形“大周”两字;三是现代烧制的青釉官瓷和哥瓷,底款有“皇后阁”、“广头柴”、“疒头柴”、“柴王府”、“成王殿”、“内府”、“蔡”、“益”、“官”等,真是五花八门;四是,类似汝瓷、龙泉瓷器物,笔者所见以天青、粉青居多,器面书写有“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千峰翠色”等。五是,专家和收藏家提到的,马未都在“百家讲坛”中提到带有“世宗遗物铜方杯镶孔雀蓝瓷片,还有印有'显德年制’宋体字款的各种色釉的花口碗。”有的收藏者手里握有“柴片”、“柴器”底款的青瓷器物。

就以上所谓的柴瓷分析:薄壳彩釉瓷和镂空雕花套器,笔者所见都是禹州神垕烧造的,薄壳瓷始烧于2007年。开始,烧制者是接受南方人的定货,不要包装,按他们的要求按上款记就行了,已见到的印款有三种。笔者告诉烧制者不要说是柴瓷,为了生意,只说是薄壳瓷就行了。做镂空雕花套器的神垕只有一家作坊。烧制者说是模仿一本书上的造型,产品销往广东,笔者提醒后,他们都不叫柴瓷了。三和四所述大多是河南洛阳邙山南石山村仿制的。五项所说应是痴迷又急功近利者凭借自己的臆想胡诌的,无可考察。但彩釉花口碗应是景德镇烧造的。

有关鉴认疑似柴瓷的文章有:马辉的《细论柴瓷》、王治国的《揭开柴窑千年的神秘面纱》、大大乐的《中国古陶瓷史之宋代正义篇》;中华古玩新闻网我来说两句的《徒有柴窑之名,无有柴窑之实的“伪柴窑器”》等,这些文章有自己的独道见解,也颇具科学性。

2、排除郑州以外收集到的疑似柴瓷

就当前来说,笔者认为只能以郑州出土物为主,可延至郑州所属的,中牟、新郑、密县、荥阳、登封、巩义。

3、思维定式——层层剥离留其核心

1)对郑州窑历史解析:世宗能在郑州建御窑,不是填补郑州无窑的空白,而是继承原来瓷窑的优势。黄矞的第一部《瓷史》记有“五代数十年间,其瓷窑可考者有五,曰郑州窑、耀州窑、宣州窑、南平窑、越州窑”五代时全国五大名窑,郑州窑为首。朱琰在《陶说》中记有河南窑口:“五代、赵宋,河南有窑者郑州、开封、陈留、阳翟(今禹州)、临汝(今汝州市)、宝丰、修武(今焦作市)、汤阴、登封、密县、荥阳、郏县、鲁山、邓县、唐河、新安、宜阳、淇县、林县、辉县等二十余州县。”郑州又是河南第一窑,御窑建在郑州理所当然。

2)当以郑州老城为主。根据《嘉靖郑州志》记载,后周时郑州治所在管城县,即是现在的郑州管城区,首先考虑管城区的出土器物。

3)后周时的州衙即现在管城区区政府所在地,出土物应首先考虑州衙的东南方向。因为那里有河,有火神庙、关帝庙。凡有烧窑的地方多建火神庙。即是东大街、西大街、北大街、法院东街、唐子巷、书院街、火神庙街、关帝庙街。

4)排除越窑和汝窑即“柴窑”说

根据《瓷史》记载:“郑州窑与越窑在五代时是并存的。而郑州窑排名第一,越窑排第五。当时没有汝窑。所以不能以越窑或汝窑代柴窑。

越国向中原贡奉瓷器是事实。但不能证明当时后周不烧瓷,完全依赖越国贡奉。《册府元龟·帝王部》记述:“周太祖广顺二年十一月寅,两浙钱弘叔遣判官贡奉御衣,犀带、金银装、兵仗、金银器、秘色瓷器。”然而,到周世宗显德元年开始,南越贡奉器物中再无瓷器的记载。证明了此时后周已不需要南越的瓷器。其因是中原地区烧制的瓷器更精美。

5)御窑烧造时间推测

开始计时有二:

从显德元年不收吴越瓷器开始。

从显德二年九月一日,柴荣颁敇,毁铜佛铸钱币开始。

终止时间有二:

显德七年正月赵匡胤陈桥兵变,以宋代周止。

宋建隆二年止(大约)。当年宋太祖赵匡胤游嵩山,过密县月台(嫦娥登月台),当时,正值八月十五,赵匡胤登上月台赏月。看到南面一片火海,南风吹来,热风灼面,赵匡胤问其故,是柴窑村民在南红坡上烧瓷。监窑官正是虢州防御使柴贵(柴荣胞弟),赵匡胤以倡节俭反奢华为名命瓷窑尽毁,随后郑州御窑也停烧。

从始至终有两种算法,御窑烧造时间少则六年多者十年,再以后就是赵宋柴瓷了。后人将柴瓷列在宋代五大名瓷之首。

三、紧扣御窑柴瓷特质说事儿

特质与特征是有区别的,瓷的特征是有共性的,但不同窑口的瓷类各有自己的特质。也就是自己特别的性质和品质。 

1、排除共性特征留其特质

明曹昭《格古要论》云:“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文,多粗粗黄土”;明高濂《燕闲清赏笺》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以后所有关于柴瓷特征都以“四语”为标准鉴别之。

1)排除薄如纸

薄如纸是文学语言,形容瓷薄的像纸一样,但绝不等同于纸的厚度,因为较厚的宣纸才5丝。同时,曹昭在《格古要论》中陈述另外三种薄瓷是:“古龙泉窑古青器土脉细且薄”;“汝窑,土脉滋媚,薄甚”;“古饶器,御土窑者体薄而润,最好。”初识柴瓷的曹昭并没说其柴窑的薄。

明张应文在《清秘藏》中云:“余向见残器一片,制为绦环者,色光则同,但差厚耳”;明谢肇淛在《五杂组》中云:“……盖色既鲜碧,而质复莹薄。”“质复莹薄”与“但差厚耳”是一致的,都认为柴窑是薄瓷也。

明田艺衡在《留青日札》中云:“官窑瓷色上白而薄如纸者,亚于汝,其价亦然。”田艺衡用薄如纸形容官瓷;清唐英在《唐氏肆考》中云:“古官器,其妙处当在体质油(釉)色,色带白而薄如纸者颇亚于汝。”唐英与田艺衡对官瓷的认识一致,都用薄如纸来形容。所以说,薄如纸非柴窑特质。

薄瓷是宫廷御用瓷对御窑和官窑的基本要求,皇上与宰臣不可能使用粗厚笨重的茶、酒器。中央电视台四套《走遍中国》栏目播出《东夷族的覆灭》时,说是东夷人在黄帝时就能烧制2毫米的蛋壳陶。另有,讲到山东蛋壳黑陶时,也用了“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四语,柴窑四语不能作为鉴定柴瓷的依据。

2)排除足多粗黄土

足多粗黄土是一种缺陷,在细砂垫烧时粘到足底的小黄砂粒没清理干净的缘故。对此明代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中就提出了质疑:“而曹明仲则曰:'柴窑足多黄土,何相悬也。’”以后有关柴窑的书文中均没提到足多黄土这一特征。

3)排除“明如镜与声如磬”

明如镜指瓷器的亮度,也是一种文学语言,宋以前的单色瓷都是铁为着色剂的玻璃釉,釉薄且均匀平滑,光亮度就高,好的能照出人影。是古瓷的共性非柴瓷特质。声如磬,凡胎骨致密坚细的薄瓷,特别是圆形碗、钵之类,敲击都能发出悦耳的铜器声,亦非柴瓷特质。

四、天青色是柴瓷的特质

清唐秉钧在《文房肆图说》中云:“青瓷晋曰缥,唐曰千峰翠色,柴周曰雨过天青,吴越曰秘色”。天青瓷是柴荣的发明,言柴必以天青概括之。

1)青色概念

西方对青色的解释是绿~蓝之间区域的色彩为青;中国人说青是绿、蓝、黑。青青的麦苗指绿色,青花瓷指蓝色,青布衣指黑色。

清许之衡、守白的《饮流斋说瓷》云:“古人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

中国道教崇尚青色,中国人追求“道”,因为“道”用有限表现无限,用单纯表现丰富,青色的单纯、纯净、明快、淡雅是道教哲理的追求,也是中国人君子风度的体现。

2)天青概念

天青是个模糊概念。因为从绿到蓝之间可能发生很多色彩:碧绿、豆绿、苹果绿、鹦哥绿、新桔、豆青、粉青、灰青、鸭蛋青等,柴荣心中的天青色可识为碧绿。因为,古人见过柴瓷和瓷片的都是这样描述的:

清王士祯在《居易录》中记述:“又示柴窑碗一、碧色、形制甚古,流光四射”,王士祯又在《潘祖笔记》中记述:“又见一贵人买得柴窑碗一枚,其色正碧”。王士祯两次亲眼见到柴瓷碗,用碧色代之天青;清徐珂在《清稗类抄》中记述:“清人徐应香收藏柴窑小盂,色鲜碧,质莹薄”。这也是徐珂亲见。也用碧言其色;清孙默《十五家词》中有一首词《虞美人·雨过》,诗句有说柴瓷的“长空一抹曾青色,全学柴窑碧”。这是孙默雨后观天空的颜色,恰好说明雨过天青就是碧色;清《文端集》中有一首专写柴窑瓷的诗《柴窑酒碗歌》,歌词中有“持出床头旧酒厄,箧中碧色柴窑碗,制如半截青莲子,土花色暗苍玉瓷”。碧色,青莲,苍玉均为绿色,不仅说出了碧色,又说出了造型。四川成都魏星拿一个半莲籽型碧绿杯,两次测试,为五代宋初器物,笔者见后,惊喜若狂。酒杯晶莹剔透,倒入酒后更加精美(图6),葛天才认为是宋代四川邛窑的器物。

就当前来说,识别疑似柴窑器,应识碧绿者为真,天青(灰青)者随之,也可以宋柴瓷呼之。

五、柴荣崇尚天青色

1、柴荣尊奉道教,他毁铜佛的同时,开始信奉道教,三次请华山仙道陈抟入宫,可识为佐证。天青色沉浸于他的潜意识中。

2、柴荣提倡廉政节俭,天青是廉政的象征。青天大老爷是百姓心目中的好官。显德三年冬十月丙辰,赐京城内新修四寺额,以天清,天寿,显静,显宁为名,这是他心中天青潜意识的自然流露。

3、天青喻柴荣的胸怀高远无限

唐代皇室喜欢的“千峰翠色”系指大地的青山绿水;柴荣喜欢的“雨过天青”系指苍穹无限,正符合柴荣高远的理想抱负。

4、碧色是柴荣的艺术追求

碧是美玉,美玉是高雅和地位的象征,中国古代就有士大夫佩戴玉器的嗜好。然而,大周皇帝反对奢华,识玉为奢侈品。郭威广顺元年颁令“凡珍华悦目之物不得入宫”并将宫中珠宝击碎于殿庭,因为,玉碧价值昂贵,刚建国,此物不合时易。柴荣显德年始,以瓷兴国,在郑州建御窑。瓷器成了朝野上下的必须品,以瓷代玉成为时尚,官员将柴瓷片作冠饰,瓷器自然以碧绿为贵。

《旧五代史·扈载传》记有:“载因游相国寺,见庭竹可爱,作《鲜碧赋》题其壁。世宗闻之,遣小黄门就壁录之,览而称善。”说明柴荣与扈载一样,喜欢竹子碧鲜的颜色,非高风亮节气质。碧色如玉,清丽淡雅,又富丽堂皇。人皆爱之。观现存疑似柴瓷,虽属冷色调,但给人一种暖融的温馨感觉。

六、鉴别疑似柴瓷

1、郑州藏友收藏疑似柴瓷概念的提出

郑州市柴瓷爱好者众多,其中对弘扬柴瓷文化,保护郑州窑标本作出较大贡献者有敬勤俭,葛天才、帖宝祥等。敬勤俭收集的瓷片量大,品种多,历史跨度长,并做框架展示,供参观研究和大学教学用,河南电视台、郑州电视台为敬勤俭制作了专题节目,耿宝昌、王丽英等知名专家来参观指导过。敬勤俭是郑州老住户,足不出郑州,所以,他的藏存是地道的郑州窑遗物。葛天才是搞高古瓷的,对识别高古瓷有深厚的功底,全国各大知名窑口他跑了个遍,是河南民间田野考古者之一,他善调查,善思考,善研究,田培杰先生每次接待来访者,多请他到场识别讲解。对郑州柴瓷研究会的发展思路与研究方向也有独到的见解。帖宝祥是北大街老户,收藏瓷片较早,量大,但不张扬,有务实精神。郑州市柴瓷研究会正因为有一群不怕辛劳,执着不邂的寻觅者,才使每次研讨会有物可证,有物可比。疑似柴瓷就是多次会议达成共识,提出来的。

2、郑州窑出土陶瓷种类丰富多彩

郑州出土瓷片有:唐花瓷、唐白瓷、唐三彩、宋三彩、宋红绿彩、磁州窑白地黑花,登封窑珍珠地划花、焦作绞釉绞胎、金元钧瓷、越州窑青瓷、龙泉窑青瓷、景德镇窑影青瓷、官窑青瓷、汝窑天青、粉青瓷,耀州窑豆青、豆绿印花、刻花瓷,还有找不到对应窑口的天青、碧绿瓷,特别是天青偏绿和碧绿碗,体薄透光实属罕见。

3、对比排除没有对应窑口的天青碧绿瓷,暂定为疑似柴窑瓷,标本如下:

1)疑似柴瓷的豆青、天青瓷片

豆青瓷片,直观艺术美感,滋润细媚、无细纹和有细纹两种,体厚3毫米,灰黑胎。

天青瓷片、直观艺术美感、滋润细媚,有细纹和无细纹两种,有灰胎白胎两种。

2)天青碗残器(灰青)

天青圆碗残器,直观器面艺术美感,滋润细媚,有细纹、胎骨坚细、白色, 口沿壁厚2毫米,底厚3毫米8丝,足底施满釉,圈足底露胎,浅赭石色,垫圈烧。

天青五瓣花口碗残器,直观器面艺术美感,滋润细媚,无细纹,胎骨坚细,灰黑色,口沿厚4毫米,碗底厚4毫米9丝。底满釉,圈足露胎,浅赭石色,足上粘有粗砂粒。

3)疑似柴瓷完整器

天青圆碗,偏绿,直观艺术美感,滋润细媚,无细纹,口沿厚2毫米,足底满釉,圈足底露胎,浅赭石色,敲击有磬声。

碧绿圆碗,直观艺术美感,滋润细媚,光亮度高,足底满釉,圈足底露胎,浅赭石色,敲击有磬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汝州城内将台柴窑(疑似)窑址
柴窑初探
月台瓷窑遗址即五代柴窑?您是怎么看呢?
千年窑火 看不够的天青色
柴窑的特点
官汝是民汝的升华结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