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字的百年荣辱小记

陕西文化视点

汉字的百年荣辱小记

文/薛体华

谁都知道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是上古时代由汉族人所发明并作改进。其演变过程是:从语段文字发展到语词文字;发源期有7870年前的贾湖刻符、双墩刻符、半坡陶符、庄桥坟遗址文字、大汶口陶尊符号、尧舜时代陶寺遗址朱文、夏代水书;成熟期有刻骨文(晚期阶段)和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在发展期有周代的金文、大篆、秦朝的小篆、籀文、汉代的隶书唐代的楷书等。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是中国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

薛体华书法

汉字独有音、形、义的特点是神圣的,是世界老大级的。

国人自古有尊经惜字的传统,认为敬惜书字,则富寿康宁,后裔百祥。然而,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后,“天朝上国”的观念被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击碎。民族存亡生死关头,进步人士提出,中国落后因为文盲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八以上。而文盲率高的原因是汉字笔画繁难,因此汉字是中国落后的罪魁祸首。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及其以后,中国欲强,废除汉字,批判讨伐汉字的呼声,愈演愈烈。

1906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习师范,后来成为汉字改革的先锋,钱玄同的观点可用他自己的一句话作为代表:“我再大胆宣言道: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解决。”又宣布:“汉字的罪恶,如难识、难写、妨碍教育的普及、知识的传播······”

陈独秀曰:“中国文字,既难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

鲁迅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又认为:“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汉字和大众,是势不两立的。”

革命家瞿秋白认为:“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

谭嗣同号召“进改想象文字为谐声(按:拼音字)。”

蔡元培认为:“汉字既然不能改革,进可直接地用拉丁字母了。”

历史上,日本汉字危机早于中国。据说“废除汉字说”是中国学者从半个世纪以前日本人那里抄来的。这在王岳川《汉字功过论--由神性到罪性的符号》一文中有诠释。

薛体华书法

随着对汉字的强烈声讨,传统的汉字观念被撼动,民国政府及仁人志士,根据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关于文字改革的反思》、中华书局出版的《民国注音字母政策史论》等等,第一套由中国人自己制订的汉语拼音方案,是曾到新加坡学英文、回国后又为英国教士做翻译的卢憨章,1892年推出的依照厦门口音、用拉丁字母等符号创造的“切音新字”。自此,掀起了清末的“切音字运动”。以后的二十年间,中国人创造出《中国音标字》等近30种拼音字方案。

俄国十月革命后,苏联扫盲和文字改革,在苏留学的瞿秋白就主张用拉丁字取代汉字,后来与吴玉章、林伯渠、萧三等人共同研究,拟订了第一个中文拉丁化方案《中国拉丁字母》。1931年5月,此方案获得全苏新字母中央委员会批准,同年9月在海参崴召开的“中国新文字代表大会”正式通过,用来为当时在苏联远东地区的10万中国工人扫盲。1933年后传到国内,上海、北平、天津等地成立了“中文拉丁化研究会”70多个新文字研究会。”陕甘宁边区新文字协会“也于1940年成立。

废除汉字的观点一开始受众人反对。有人坦言:一旦把汉字废除,将来国人如何阅读古书了解文化,无异断送我一脉相承之固有文化。

“反对认为中国文字拉丁化是不可能的消极观点,也反对把汉字立即废除的'左’的观点”。这是海参崴拉丁化新文字方案的声明。

新中国建立初,1958年10月10日成立中国文字协会,吴玉章任协会常任理事主席。协会以采用拉丁字母的拼音方案为主要目标的文字改革。毛泽东很接地气地指示:”文字必须改革走世界各国共同的拼音方向“,但不赞同”认为汉字可以立即用拼音文字来代替“的观点,主张首先进行汉字的简化,搞文字改革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

1957年,有人提出:今之主张废除汉字,以拼音文字来代替的,主观上为扫除文盲,普及文化;而客观上,则是自己毁灭祖国历史与文化,消灭民族意识,正是殖民主义者对被征服的国家所走的道路,至堪令人痛心的!汉字虽然非常多,但是常用的并不多,普通人认识3000个就可以了。汉字不难学,所以难,是教的人没教好。汉字的笔画很少,英文one,汉字写作一。

1958年1月10日,周恩来在全国政协举行的报告会上作的《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来为汉字注音和推广普通话的,并不是用来代替汉字的拼音文字。关于汉字的前途,现在还不忙作出结论,有不同的意见,可以争鸣,但这不属于当前文字改革任务的范围。随后,有关汉字拉丁化组织纷纷解散。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问世,西方拼音文字直接输入计算机,而很长时间内汉字没有输入计算机的途径。随着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国人着急了。

因此有人提出:拼音文字能机械化,汉字不能机械化;方块汉字在电子计算机上遇到的困难,好像一个行将就木的衰老病人;历史将证明:电子计算机是方块字的掘墓人,也是汉语拼音文字的助产土等等言论震撼国人。

薛体华书法

鼓躁又起,汉字危机,着实令国人揪心。

1978年传来喜讯,上海电工仪器研究所工程师文秉彝创造了”见字识码”法,为建立中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打开了大门,并为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上的照相排版印刷的自动化打下基础。

1984年9月,由王永民发明的“五笔字型”输入法在联合国做操作演示,达到每分钟输入120个汉字的速度,每个汉字及词组的输入最多四键,计算机的汉字输入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此后,汉字编码达到四五百种之多,且方便又快捷,远远超过拼音文字。有人说这是掘墓者给了汉字的一个伟大的华丽转身。

有人通过测试,汉字输入比英文速度快得多,48秒输入的汉字内容,英文需1分30秒。今天世界上很多人认为,计算机更适合汉字,由于汉字输入是非全息编码输入,而英文是全息输入,敲三四下键盘就可以上一个字甚至一个词组,不像拼音字打一下键盘,只能上一个字母。计算机的出现,信息革命的成功,汉字以新的姿态春风得意光芒四射,现在国内外文字专家感慨:汉字“不是落后,是落后得太超前了”。

汉字是现在正在还在使用的最古老、也是最先进的文字。不言而喻,每一个汉字都是活生生的化石,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载体,汉字最为优美,汉字的书法艺术,任何其他文字无可比性。你书写每一个汉字,你将会默默领略先祖的智慧,看出他们的思维模式,想象力以及对世界的感受。汉字的使用人数世界老大。

汉字的存废,虽然国人争吵了百余年,势不两立,言语尖刻,但都是为了民族之兴。拼音原理,阿拉伯数字,西方的标点符号等等移入弥补、修正了汉字的缺失,只会使汉字越来越璀璨。

薛体华

【艺术简历】

  • 薛体华(化),字华子,号三然堂。陕西望贤书学会理事、陕西书协会员、西安文史馆研究员。好文、史、哲和古文字研究。独喜甲骨,作品获全国、省级奖各一次,入展全国赛四次。自信书法能使精神超越,生活智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语拼音产生始末(上)
詹鄞鑫:二十世纪文字改革争鸣综述
毕可生:回顾文字改革
汉字的发展与中国的统一
为语文现代化奋斗一生的倪海曙
废除汉字运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