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祆教与介休

     祆教离我们很近也很远,既熟悉又陌生;近的是身边有一座三晋名楼“祆神楼”,远的是祆教在唐武宗朝嘎然而止,而且历史文献记载很少。因祆教遗留的实物少之又少,又有多少专家慕名而来介休考察唯一的祆教遗存“祆神楼”,然而都是望楼兴叹。我为什么对“祆神楼”打上引号呢?这是有原因的:


    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祆教的历史再说吧。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波斯地区米底王国的智者琐罗亚斯德在密特拉教和马兹达教的基础上,集成并创立了一神二元的琐罗亚斯德教及祆教。波斯王室将其奉为国教。后来被强大的阿拉伯人的伊斯兰教的冲击下琐罗亚斯德教被逐步取代,阿拉伯人还蔑称祆教为“拜火教”,这也是称祆教为拜火教的来历。祆教的主要经典是《阿维斯陀》;教义中把世界分为光明与黑暗,人世间必定有善恶之分,火是阿胡拉.马兹达神的儿子,火是正义之眼,火之清净、光辉、活力是神的化身。祆教视水、火、土为神圣的东西,反对水葬、火葬和土葬而实现“天葬”或“鸟葬”。这与儒家入土为安的思想相违背,故不受中国人喜欢。该教规定7—10岁都要举行入门仪式,由祭司授予圣衫与圣带,圣衫用白麻布缝合,圣带用72支羊毛线织成,长度能围腰3圈。72支象征《阿维斯陀.耶斯那》的72章,3圈指善思、善语和善行三种德行。三与三的倍数、七十二数是祆教的重要叙事模式。

    三数作为重要的叙事模式,在道家和道教中也被广泛使用。老子的三生万物,道家三玄(易经、老子、庄子)、道家三清(玉清、上清、太清)、三元(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十月十五下元)、中医有三焦、三伏、三九等等;三三相生,万物存焉。

    七十二数如周易之数七十二,神道居住的七十二福地、人体的七十二穴位、一年分为七十二候、文王七十二岁推演周易,孔子有七十二贤士、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等。


    祆教的光明与黑暗(善与恶)的二元对立模式,明显对老子阴阳对立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祆教对中国的影响这还得从两个时期、两条线路说起。


    先说第一个,《列子·汤问》记载,楚国南部(指今湖南境内)有“炎人之国”岑仲勉指出“楚人属于西戎族,也是古伊朗人的远东分支,它接纳祆教是天经地义之事。华夏历法中的‘三伏日’也源自祆教经文。”古波斯称祭司为“莫敖”唐朝人译作“穆护”。数代楚王都以“莫敖”或“敖”自居,说明在琐罗亚斯德教之前,楚国族人对火的崇拜已经很广泛了。“祆教历法”它于公元411年开始实施,祆教历法从春风开始计算,每年360天,12个月份,每月30天。这与中国实行的阴历没多大的区别。


    《左传.昭工二十九年》中曰:“火正曰祝融。”《史记.楚世家》:“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勿躬》:“胡曹作衣,夷羿作弓,祝融作市(这句话很重要,证明了祆教徒好经商的特征),仪狄作酒。”意思是祝融发明了贸易集市。火正:正者,长也,即祆教之穆护长。岑仲勉《两周文史论丛》指出:祆教早在先秦时期已经传人华夏;最早影响的是楚国。下面谈第二个阶段祆教与中国的交往。


    南北朝、隋唐时期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国家粟特及它的名族特性,粟特是中国古书记载的西域古国之一,也为民族名称,活动范围在今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泽拉扶尚河(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流域,首都“马拉坎达”位于今撒马尔罕。粟特民族和犹太民族一样善于经商,也是游牧民族。祆教还有一个重大特征:它发展祆教只发展内部族人,它不发展教外的人信它的教,祆教在波斯不仅政教合一,也是商教合一。粟特人是带有武装保卫、有官职、有组织的官商团队,它的组织者都是有背景的皇亲贵族,既是商队领袖,也是祆教的重要管理者,祆教在它的商业活动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萨宝府”就是这样一个全面的管理机构。经过十六国、南北朝到隋的发育,粟特胡商在唐代律令体制下成为一种可以开府的,有幕僚,有武官,有领民,有官品的管理西胡商队族裔民的行政架构,成为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种奇迹。萨宝是粟特本土所固有的职官。至今发现的隋唐时期的墓志铭可以了解到粟特人以及祆教的本来面目。


    唐贞观廿一年(647年)大唐故洛阳康大农墓铭云:

君讳婆,字季太,博陵人也,本康国王之裔也。高祖罗,以魏孝文世,举国内附,朝与洛阳,因而家焉,故为洛阳人也。祖陁,齐相府常侍;父和,隋定州萨宝,……这说明康姓的粟特人已经完全融入到汉民族当中了。康姓是昭武九姓(中亚粟特地区来到中原的粟特人或后裔的泛称)之一,他们以国为姓,他们不是王族就是贵族,还有安、曹、石、米、史、何、翟、穆等;也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外来因素,是民族大融合的重要佐证。


    下面再举两个和我们比较近的例子,1999年7月山西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发掘出虞弘墓石椁,并且记有入葬年代(隋开皇十二年 592年)墓主人检校萨宝府,石椁浮雕彩绘含火坛,半人半兽和西域贵族的生活图景。《志雅堂杂钞》记宋代大书法家米芾(1051—1107年)祖籍太原,后迁襄阳。曾自称“火正后人”宋神宗元丰间,米芾自号恭门居士,其印文“火正后人芾印”。         《汾阳市博物馆藏墓志选编》中曹君墓志(唐永徽六年 655年)铭:“君讳怡,字愿悦,隰城人也。曹叔振铎,周文之贻,建国命氏即其后也。祖贵,齐壮武将军。父遵,皇朝介州萨宝府车骑骑都尉”。《新唐书》:“义宁元年以介休平遥置介休郡,武德元年曰介州,贞观元年州废。”明确指出介休有萨宝府,但是它在哪里呢?根据我的直觉,张壁古堡就是墓志铭中指出的“介州萨宝府”。一因为有可罕庙,二因为戏台后暗藏的一尊塑像;他非佛非道,也不是儒家的打扮,那么是什么人为何人修塑的呢?清末学者王韬指出:“白头教与华人教同源。”又是一条很重要的证明,前面讲祆教入教仪式上,祭司要给教徒穿上‘白麻布’的圣衣,而且要终身穿戴,再加上它光明与黑暗二元对应因素。慧琳《一切经音义》卷21记曰:“西域俗人,皆著白色衣。”玄奘也曰:“吉乃素服,凶则皂衣”。祆教徒在行祭是要戴白帽,用白布掩口鼻。中亚各民族对丝绸之路之路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关于萨宝的例子很多,由于篇幅的关系所以不在叙说。


    综上所述:张壁是“介休萨宝府”故地的可能性很大,二百户就可以成立萨宝府,张壁处南北要道,小型的军事驻塞符合萨宝府的需求。介休是祆教的势力范围。当然这是我的初步结论,有待以后有跟多的证据来充实它。


    最后在说说“祆神楼”,它和祆教有关吗?张晗老先生在《介休县玄神楼记》中明确指出:“康熙十三年知县梁才英所撰《重建三结义庙碑记》则据小说《平妖传》故事云“盖文潞公特为妖神建耳。”文彦博一代名臣,崇儒术,重礼仪,建庙崇妖之说。厚诬先哲,史无参证。”“清光绪间有邑人李敦愚氏,以妖字古体作袄,故骋其臆说,断言袄字乃祆字之讹,复以玄祆同音,逐认玄神为祆神,即波斯火祆神。”公元845年唐武宗罢黜佛教和其他外来宗教的同时,祆教也受到排斥。张老先生又说“况原初祆祠之设,仅长安、洛阳、镇江、凉州诸要镇有之,普通城邑无胡僧奉祀者,均无记载。”他没有讲到并州,补充一下。


    一位山西近代历史学家(树侯先生),他这样说:“司马迁不能迁,介子推不能推。”意思就是说,真实的历史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特别是当下大兴旅游,恨不得把八辈祖宗都抬出来,为当地旅游业服务。  


参考文献:《萨宝府制度源流论略—汉文粟特人墓志考释之一》姜伯勤;        

 《张晗传》;

《汾阳市博物馆藏墓志选编》;

《介休文史资料》第七辑;

《华夏上古神系》;

《火坛与祭司鸟神》;


这里是一群喜欢文字的发烧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墓里乾坤:太原隋代虞弘墓
袄教
山西农民挖到千年古墓,墓主竟是白种人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珍宝3
琐罗亚斯德教的极盛期:萨珊波斯的祆教信仰
波斯萨珊王朝的兴起:高原雅利安人的统治伊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