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殷商之源与帝喾高辛氏

核心提示:

说起“殷商”要从商与亳说起。商族因商地(今商丘)而得名。殷、商最早都是地名,后来殷、商并称,“殷商”成为商朝的代称。
帝喾高辛氏,上古五帝中第三帝。前承炎黄,后启尧舜,是我国五帝时期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位至关重要的历史人物,也是殷商子姓家族的祖先,商朝、周朝、汉朝三大王朝皆为帝喾子孙。帝喾后裔姓氏有1700多个,在现行按人口比例排列的百大姓氏中,有86个姓氏源于帝喾。
帝喾是殷商子姓家族的祖先。从帝喾到殷商的脉系传承、帝都传承、祭祖传承、吉祥物凤鸟的传承,说明了殷商时代沿袭传承了先祖帝喾的遗传。
以帝喾陵为依托的帝喾文化苑位于商丘古城南20公里的睢阳区高辛镇高辛村,目前占地137亩,是商丘传承帝喾文化与殷商文化、古都城文化的重要载体。

一、殷商的来历与殷商文化

说起殷商的来历,要从商与亳说起。
商朝的开国之君——成汤在亳(今河南商丘南)建都,210余年后,第十任君主仲丁即位初年,亳都遭遇河决之害,遂将国都自亳西迁于隞(今河南郑州),商朝自此开始迁都。后又多次迁都,到盘庚在位时,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并固定了下来,商朝在殷建都270多年之久,因此商朝也被后世称为殷朝、殷商朝,将“商朝”称为“殷商”。
殷商文化,起源于商部落的发源地河南商丘,兴盛于河南安阳。殷商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具有多个层面,如玄鸟生商、商族始祖契、商业始祖王亥、成汤都商、兴盛时期盘庚、武丁。商丘是商部落的肇兴地、商业的发源地、商朝的建都地等。中国商人、商业和商业文化起源于商丘,是全国考古学界、史学界的共识。殷商文化是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相当进步而且日臻成熟古代文明时代。
距今大约4000年前,帝喾之子、帝尧的异母弟、商部落的始祖契诞生、受封、安葬于河南商丘。距今大约3800年前的夏代商国的第七任君主、商部落始祖契的六世孙王亥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肇牵车牛远服贾”,开始用牛羊帛粟等物品与其他部落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换。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人称为“商人”,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商业”,人们尊称王亥为“商业鼻祖”“商人始祖”。商部落在契至商汤的先商时期一直活动于现在的以商丘为中心的区域,殷商文化就起源于商丘。其后,商部族的商业快速发展,《诗经》上说“相土烈烈,海外有截”,从殷墟出土文物中也确实发现有海贝和鲸鱼骨头,可见商人交易的范围之广阔。
盘庚迁殷以后,商朝社会的经济进一步发展。直至武丁即位以后,商四出讨伐,征服了周围许多小国,扩大了领土,商朝这时的国力达到鼎盛时期。盘庚迁殷以后,商朝社会的经济进一步发展。直至武丁盛世,商四出讨伐,甲骨文上就说商王武丁时,王后妇好帅三万人去征讨羌人征服了周围许多小国,扩大了领土,商朝这时的国力达到鼎盛时期。武丁后,商朝逐渐开始衰落了下来。商代最后一个帝王——帝辛受(即后来所称的“纣王”),客观上对开发中国东南,对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文明传播有贡献。
商族因商地(今商丘)而得名。殷、商最早都是地名,后来殷、商并称,“殷商”成为商朝的代称。而一个“商”字,我认为它有四层含义:地名、族名、国名、朝代名,即商地、商族、商国、商朝,而后又引申为商业、商人、商品的“商”。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名誉会长王宇信等知名专家,对殷商文化予以高度评价。他们认为,殷商时期有熟练的铸铜技术,有独立发展的文字体系,有复杂而有效率的军事和政治组织。这种文化表现出殷商时期富庶的物质生活,表现出高度成熟的民族艺术以及明确的社会组织,对于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

二、帝喾高辛氏与姓氏文化

帝喾高辛氏,上古五帝中第三帝。前承炎黄,后启尧舜,是我国五帝时期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位至关重要的历史人物,也是殷商子姓家族的祖先。商朝、周朝、汉朝三大王朝皆为帝喾子孙。
帝喾高辛氏,姬姓,名夋(俊)自号喾,黄帝曾孙,祖父玄嚣(史称少昊或少皞),父亲蟜极,母亲握裒。约为公元前2480-前2375年人,生于高辛(今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15岁受封为辛侯,30岁受禅即位,称帝喾高辛氏。
帝喾十岁一计安定九黎之乱,颛顼77年(公元前2434年)帝喾奉颛顼帝之命,扫灭共工安天下,逼共工怒主触不周山。帝喾元年(乙酉年,公元前2436年)讨伐叛臣术器,斩术器湖南衡阳山下、帝喾56年,共工氏再度造反,帝喾命族侄火正重黎前往讨伐。帝喾威震天下,四海宾服。他广纳贤才,以德治国,教民勤俭,以身自律,广施教化,关心民生,多次巡视黄河。让妃子常仪观月,研制历法,制定春秋,发展农业。发展文化,歌舞《凤舞霓衣》传千古。他法不避亲,诛族侄重黎。访查民情,游历五岳,学先王治国之道。帝喾崇宗敬祖,至今河北新乐市区北郊何家庄村伏羲台上记载着帝喾祭祀人祖伏羲氏,“帝喾巡游此土,见伏羲之圣迹,集四方之民而化导养育之故。而筑台修庙以祀之”。其德嶷嶷。三国曹植帝喾赞曰:“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抚宁天地,神圣灵察。教讫四海,明并日月。”
帝喾在位70年,先传位于长子挚,史称帝挚。帝挚在位9年,因为政不善,让位于弟尧,史称唐尧。帝喾寿108岁,驾崩,葬故里高辛,即今之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北之帝喾陵。
帝喾后裔,枝繁叶茂。其子:挚、尧相继为帝,契为商朝之祖,后稷为周朝之祖,尧之后裔有汉朝刘氏天下等。商朝、周朝、汉朝三大王朝皆为帝喾子孙。
帝喾后裔姓氏有1700多个,在现行按人口比例排列的百大姓氏中,有86个姓氏源于高辛帝喾。从古至今称帝称王者有280多位,称帝称王有3000多年。在现今台湾十大姓氏中,有林、王、吴、刘、蔡、杨六大姓氏为帝喾后裔姓氏。高辛帝喾,巍巍功德千古颂,后裔千姓系一脉。因此,高辛帝喾与太昊伏羲、炎帝神农、黄帝轩辕、高阳颛顼帝,被中华民族敬仰为中华五大人文始祖。

三、帝喾文化与殷商家族

帝喾与殷商子姓家族的脉系传承为:帝喾—契—相土(昭明子)—昌若(相土子)—曹圉(昌若子)—冥(曹圉子)—王亥(冥子)—上甲微(王亥子)—报乙(上甲子)—报丙(报乙子)—报丁(报丙子)—示壬(报丁子)—示癸(示壬子)—天乙商汤(示癸子)。帝喾是殷商子姓家族的祖先。帝喾十五世孙、契的十四世孙为天乙商汤王。
帝都传承:(1)帝喾出于高辛,都亳。《路史·各国记.乙》记载:“帝喾之出于高辛”。《史记·五帝纪》:“帝喾都亳”。帝喾十五岁受封为辛侯,后建都亳(今商丘南),为帝称高辛氏帝喾,建都于亳。(2)汤都于亳。《史记·殷本纪》:“汤从先王(帝喾)居,都亳”。《地理志》记载:“汤之都,今(宋)南京、谷熟之高辛镇,今隶属东京,高辛故城在谷熟西南四十五里”。商丘著名学者李广瑞先生在《商代第一都亳在商丘考》一文中写道:《左传·宣公三年》:“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丘之南二十余公里处,为南亳,古今均称为高辛”;《今本竹书纪年》:“帝癸十五年,商侯履迁于亳”。(原注帝癸即夏桀,商侯履即成汤)。《史记·殷本纪》:“成汤,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物考古队多次考察,高辛发现有南北长750米,东西宽500米,文化层厚度达4米以上的古文化遗址,发现有象牙、骨器、陶器等文化遗存,在周代文化层以下,有商代及龙山文化遗存。著名考古学家董作宾根据殷墟甲骨卜辞整理的《帝辛日谱》明确记有帝辛在征人方往返途中居住高辛数日的原始证据。董氏所绘制的《帝辛征人方往返路线略图》则标明高辛方位在商丘之南和工鸟(视其方位在今坞墙)之北。由此可以推断,成汤作诸侯时所始居之亳为高辛。王国维《观堂集林·说商》一文,将古代的商就在今天的商丘附近。他的证据和推理都是很有说服力的。甲骨文卜辞记载,帝辛征人方途中曾在亳(高辛)逗留数日,此举当与其先祖(帝喾、商汤)曾都于此有关。帝喾建都亳,帝喾十五世孙汤从先王居建都亳,此乃帝都传承。南亳位于今商丘古城东南、商丘市虞城县谷熟镇西南三十五里附近,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至坞墙镇一带,帝喾曾出生并建都于此地,商汤建都于此。
敬祀祖宗:帝喾祭人祖,今河北省新乐市区北郊2公里处的何家庄村之东隅,是新石器时代三皇之首伏羲台,帝喾时期开始在伏羲台上祭祀人祖伏羲氏,据史料记载:“帝喾巡游此土,见伏羲之圣迹,集四方之民而化导养育之故。而筑台修庙以祀之”。《国语·祭祀》记载:“汤缔喾而郊祭”。著名考古学家董作宾根据殷墟甲骨卜辞整理的《帝辛日谱》明确记有帝辛在征人方往返途中居住高辛数日的原始证据。其原因在于高辛是先祖帝喾、殷商的开国帝王汤祖居地,为怀念祭祀先人,帝辛至此才留住数日。以此说明汤沿袭了帝喾崇宗敬祖的文明古风。
吉祥物凤鸟的传承:自帝喾祖父少昊玄嚣以鸟为官职名,《左传·昭公十七年》云“少皞挚之立出,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少昊玄嚣以凤鸟为吉祥物。帝喾时的大型宫廷歌舞《凤舞霓衣》。帝喾妃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契,故有《诗经·商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之说。玄鸟,即凤鸟,凤凰鸟。屈原《离骚》《天问》《九章·思美人》中的三段文字: “凤凰既受诒兮,恐高辛氏之先我。”(《离骚》)“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贻,女何喜?”(《天问》)。(《九章·思美人》)《楚辞·九章·思美人》:“ 高辛之灵晟兮,遭玄鸟而致诒。”国学大师郭沫若先生译文:“我难比帝喾高辛,能遇凤凰而授卵。”近来多有学者将玄鸟解释为凤凰,持这一观点的有闻一多、郭沫若等。郭沫若在《青铜时代》 一书中认为: “……可见玄鸟就是凤凰。玄是神玄之意,不当解成黑色”。袁珂先生阐述为:“玄鸟本是东方民族崇拜的神鸟,在想像中加以美化,它就成了像孔雀那样的凤凰,可见凤凰就是玄鸟”。因此,玄鸟生商,即为凤凰生商,商族崇拜凤鸟为神鸟,所以殷商王朝传承了先祖少昊、帝喾崇拜的吉祥物凤凰。
从帝喾到殷商的脉系传承、帝都传承、祭祖传承、吉祥物凤鸟的传承,说明了殷商时代沿袭传承了先祖帝喾的遗传。

四、帝喾文化与遗存传承

帝喾陵,群众又俗称为“朝廷坟”,是三皇五帝之一——帝喾的陵寝,现为商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帝喾陵为依托的帝喾文化苑位于商丘古城南20公里的睢阳区高辛镇高辛村,目前占地137亩,是商丘传承帝喾文化与殷商文化、古都城文化的重要载体。
帝喾陵原有帝喾祠、沐浴室、更衣亭、禅门等古建筑,院中有大量碑刻。现存明代嘉靖年间重修帝喾祠碑刻一通,建于西汉的龙王井一眼,墓地为周长184米的高大土丘,陵前石碑上镌刻着著名书法家唐玉润先生书写的“帝喾陵”三个字,整座陵墓庄严肃穆。
特别是近年来,帝喾文化苑保护性修复持续加快,邀请了清华大学设计院进行设计,规划设计了拜祖广场配套建筑、工作区、帝喾文化苑产业区、桑梓门、姓氏录根溯源馆、绿化水系、九德堂等,使帝喾文化苑风貌设计规划日趋完善。2019年投资400多万元建成了1600多米的姓氏文化院墙及大门,苑内进一步保护性修复了陵、广场等基础设施,改造柏林3000多平方米,新增6000多平方米园林绿化,其他绿化面积1000多平方米,成为了周边群众文化娱乐的好去处,2019年共开展夏季文化广场活动10余场,群众每天自发开展广场舞、唱红歌等活动100多场次,每天吸引周边群众1000余人次,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自2000年帝喾陵恢复重建以来,相继修复了坟茔、祭场、神道、柏林、碑亭等,恢复了自唐代以来就有的每年一届的帝喾陵古庙会,帝喾陵古庙会不仅有戏剧、杂技、歌舞、泥人、绘画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艺表演,使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风味各异的商丘名吃得以发掘和展示。每年吸引豫、鲁、苏、皖等省群众来此寻根祭祖、旅游观光。


来源:商丘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姓氏新著 || 田启礼《姓氏文化探略》—— 正心明道与修身齐家(代序)
商丘哪六朝古都(商丘古都城正德苑)
诗经里的河南之商丘: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圣人之都,庄子故乡!
参加帝辛殉难3065周年祭祀活动有感
千古之谜:商周真相
刘秀森: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亳有三处,两处在商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