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展中国】黄德伟油画作品欣赏(2021迎春展)

黄德伟简介

黄德伟,1942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贵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贵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任贵阳市艺术中心舞台美术设计直至退休,贵州师大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从事绘画艺术创作60余年,代表作有油画创作“石板房系列”、乡土风情油画。被评为2003年度、2006年度、2013年度贵州省优秀美术家。

获奖:
1982年 油画《晨曲》获贵州省美展佳作奖。
1982年 油画《高原脉络》在贵阳市美展中获“亚大奖”。
2004年 油画《农家小院》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优秀作品奖。
2004年 油画《山寨》获第二届西部大地情 —— 全国山水、风景画展优秀奖;
2006年 油画《家园》获第三届西部大地情 —— 全国山水、风景画展优秀奖;
2007年 油画《春暖》在贵阳“花溪之夏”艺术节中获奖;
2007年 获贵阳市“第七届金筑文艺奖”;
2013年 油画《将逝去的风景 —— 老石板房》获“贵州吾土吾民油画作品展”荣誉奖。

部分全国展:
2008年 油画《午憩》入选“中国油画写生作品汇展”;
2008年 油画《初秋》入选“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全国美术作品展”;
     油画《老寨》“第四届中国西部大地情 —— 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油画《午憩》“中国油画写生汇展”
     油画《初秋》“倡导绿色生活 共建文明家园 —— 全国美术作品展”
     油画《暮归》“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
     油画《石板房》“携手新世纪 —— 第三届中国油画展”
       油画《午憩》“高原·高原 —— 第二届中国西部美术油画年度展”
2013年 油画《阳光下的石板寨》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丰域西南 —— 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

部分省级展:
油画《春风》“2012新春 —— 贵州省美协会员作品展”
油画《石板人家》、水粉画《石板巷》“贵州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暨第十届全国美展选拔展”
油画《月夜》“贵州省油画大展”
油画《高原集市》贵州省“时代风采”展览

部分市级展:
贵阳 油画《龙山村头》“现场 —— 贵阳市首届油画?素描写生作品展”
贵阳 油画《新春》“贵阳市庆祝建国6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
贵阳 油画《石板房》系列4幅“'96贵阳写生作品展览”
贵阳 油画《正午》“贵阳油画双年展”
北京 油画《农家小院》“贵阳·南明(大山之风)书画作品展”
深圳 油画《农家小院》“中俄当代油画家邀请展”

个展:
1988年 贵阳《黄德伟、熊模松油画展》展出黄德伟油画40幅
1997年 贵阳《黄德伟油画展》展出66幅
1997年 贵阳花溪 《黄德伟油画展》展出66幅
2008年 贵阳美术馆《黄德伟油画展》展出150幅
2010年 贵州师大美术学院《黄德伟油画写生作品展》展出35幅
2012年 贵州师大美术学院《乡土情深 —— 黄德伟从艺六十年绘画作品回顾展》展出251幅
2015年 在贵州保利艺术中心举办《太阳下的风景一黄德伟风景油画展》
2016年3月8日至4月8日 受邀赴美国康涅狄格大学举办个人画展,展出油画作品41幅、水粉画5幅、速写8幅。
2018年 在贵阳中天书画院举办《黄德伟 黄蕾父女油画展》

被收藏作品:
油画《午憩》被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文化部命名的“国家重点博物馆”)收藏
油画《新街在建设中》、《农家》、《石板房》等13幅作品被贵阳美术馆收藏
油画《石板村》台湾中华文化基金会收藏
油画《初秋》北京德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收藏
油画《斜阳》贵州师大美术学院收藏
油画《阳光下的石板寨》美国缅因美术学院收藏

学术:
2007年 在贵州师大美术学院举办《认识脚下的土地 —— 黄德伟油画·生活·创作》讲座
2009年 被贵州师范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为研究生上油画写生课。在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举办《土地与风景》讲座,讲述个人35幅写生作品的构思及技巧
2012年 参观法国凡尔赛宫、卢浮宫博物馆、奥赛博物馆


太阳下的风景
——记画家黄德伟先生
文/邹欣
美术理论家
1970年生,1994年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现任贵州大学副教授
作家周国平在其自述《岁月与性情》之中曾记录了八十年代末与摇滚歌手崔健的交往,回忆了崔健在朋友们的聚会中抱着吉他唱歌时脸上陶醉的表情,他写到:“我不止一次发现,好的汉子本质上都是农夫,朴实、安静,沉缅于自己的园地,不管那是音乐、绘画还是书籍”。在黄德伟先生家里,看见他从堆放得密密麻麻的油画中费劲地抽出几幅放在面前,略有些兴奋地作上几句简短说明,又把已经看过的一批放回原处以腾出有限的空间之时,我忽然又想起了这几句话。那天匆匆浏览了他的数十张风景写生作品,用去整整一个下午。

《农家》 1998年 
贵阳美术馆收藏

翻开美术史,会发现总有这样一类画家,他们终其一生都与朴素的事物保持着天然的、血脉相联的关系。他们不把自己的艺术建立在虚玄藐远或者光怪陆离的世界里,而是平放在我们触手可及甚至视若无睹的地方。任凭时代更迭、潮流变换,这一点始终无法改变。只不过在当前如火如荼的新潮美术制造出的种种新图像、新观念、新样式、新语言的衬托下,他们流落在边际,显得缓慢和沉默,就象霓虹纷杂、高楼林立的城市尽头露出的平凡大地的一角。

《石板房》160×122cm   油彩画布 2003年 
参加中国油画展 贵阳美术馆收藏

所以,在这样的语境之下讨论黄德伟的绘画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应该关上窗户,让喧嚣暂停,看看“绘画”这件事情如何在一个人的身上发生、推进并且持续了可以称之为“长征”的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

《农家小院》 109×76cm 油彩画布 2003年
获中国文化部“群星奖”

黄德伟先生是土生土长的贵阳人,学习绘画的时间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学画之初即喜风景写生,他至今仍然保留着那时的淡彩习作,画的是甲秀楼、东山阳明祠和几处不知名的院落,其中两幅画的左下角还留着一个小孩子用拙稚的美术字认真写上的题目——这是他一个人户外写生的开始,此后一画五十年,冬雪夏雷、寒暑无辍。和那个时代的许多人一样,黄先生早年经历坎坷,中学毕业之后就在市郊村寨的民办小学里作了10年教师,然后是中学代课教师,“文革”结束后调到市豫剧团做舞台美术设计直到退休。知他的老朋友写到:“那时他毫无名气……一有空就在黑皮速写本上画各种各样的速写。年三十了,爆竹声刚起,他同妻子和两个女儿就吃过了简单的年饭。在天幕还未收尽最后一道余辉的路旁支起画架,直画到分不出调色板上的红与白”。黄德伟先生告诉我,从开始学画直到现在,平均每周都要外出写生三到四次,从无间断。写生地点则多在贵阳市及周边地区,以当天能返回为限。往往一处风景,反复作画可达上百次之多。工具初为水彩、水粉,后来主要是油画,此外还有数量极大的速写和素描,几十年下来,画作的数量可以万记。

《小憩》68×100cm 油彩画布2004年
西安美术博物馆收藏

凡高说:“画家害怕空白的画布,而空白的画布却害怕真正有热情的画家”,黄德伟先生以实际行动证实此言不虚。他和凡高一样,没有进过美术学院,没有受过专业、系统的画室训练。可他把画室建在自然之中、他的训练就放在日常生活里,以一个研习者的心态向自然学习,向身边的事物学习。我见过他早期用学院派的方法画的几张石膏像或静物素描习作,均不很到位。可是只要他的画笔一碰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风景、建筑工地、农家小院、骡马鸡鸭以及各种不起眼的杂物之时,就虎虎有生气起来。多年来的反复习练养成了他敏于观察、善于捕捉、重视整体表现的艺术素质,往往能以很快的速度肯定而概括地把握住形象的第一感觉。在油画方面,作为一个风景画家,自然离不开印象派的色彩理论和十九世纪俄罗斯巡回画派直接画法的影响,对这些传统油画艺术的研究和学习完成了他风景写生基本的技术储备,在绘画语言上也并没有脱离开早年的学习所建构的这一框架。其风景画的特别之处是由他所表现的题材赋予的,可以说,黄德伟在写实油画的经典技法和贵州山地风貌之间找到了一个结合点。因此他的风景画所表现出来的感觉就决不同于印象派画家笔下的布尔乔亚们的林中漫步或者草地野餐的闲适情调,也不同于俄罗斯的风景画庄重肃穆的气氛。而是贵州高原特有的厚、重、拙、野的风骨。油画中方整结实的刀法,他用来画坚硬的岩石、厚重的土地;轻灵透脱的点法,他用来画林中的落叶、地上的光斑;含蓄柔和的薄画法,他用来画天边湿云、远村雾霭;再加上贵州丰富的植被那古木参天、怪藤纠结的景象则以写意中国画的笔法出之。我较为喜欢画家近十年以来的一些风景写生,与前一个时期的作品相比,色彩更单纯、造型更自由、状态更放松、用笔也更具书写的意味。

《阳光下的石板寨》 118×77cm 油彩画布 2010年
参加全国吾土吾民油画展

我曾问过黄德伟先生,他对自己以后的创作倾向有什么预期?他回答:以后的作品会更加注重主观感受的表达和与山川大地在灵魂上的沟通。我认为其结果是值得期待的。

《山寨》 2010年 
全国画展获奖

最后,我还想再用凡高的话作为这篇小文的结尾,并对黄德伟先生五十多年以来的辛勤劳作表示敬意:“那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最稳妥的方法是,不知疲倦地临摹大自然。对大自然的感情和热爱迟早会赢得人们的回报。全身心沉浸在自然里,用智慧通过绘画作品表达思想感情,并使其他人能够理解,这是画家的责任”。



作 品 欣 赏




《回家》 48×48cm 油彩木板 1982年

《高原集市》 90×57cm 油彩画布 1982年

《一片云》 80×59cm 油彩画布  1986年

《暖春》 100×69cm 油彩画布 1993年

《赶集》 73×108cm 油彩画布 1993年

《侗寨》 66×80cm 油彩木板  1994年

《司丫石板寨》 100x60cm 1995年

《牧歌》 油彩画布 65×51cm 1996年

《石头寨》 100×60cm 1998年

《石语》 192×104cm  油彩画布 1999年

《蔡冲的冬天》 61×50cm 油彩木板 2000年

《石板寨》140×85cm  油彩画布 2001年

《山脚下的村庄》 100×80cm 油彩画布 2001年

《晨光》 162×133cm 油彩画布 2001年

《甘庄的水》 60×50cm 油彩画布 2006年

《回家》 155×120cm 油彩画布 2007年

《大门口》182×122cm 油彩画布 2009年

《花溪水》 118x76cm 油画画布 2009

《早春》 90×70cm 油彩画布 2009年

《老柏》100×100cm 油彩画布 2010年

《温暖的家》80×60cm 油彩画布 2011年

《岁月》 68×68cm 油彩画布 2012年

《老皂角》 100×100cm 油彩画布 2013年

《河南农村速写之小毛驴》28×21cm 速写 1985年


从艺感言

艺术要说真话,绘画是心灵深处的歌。艺术表达人类美好的情感。歌颂自然,赞美生命。
色彩是音乐,用色彩演奏美好的乐章。
做一个根植本土的画家,赞美家乡。
用率真的态度,去书写人生。
关心周围的事物,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寻找自己的表现形式,获得最大的表现力。


 专·家·评·论 

疯狂画家黄德伟

我对我的美国学生说过,我之所以放弃学油画,转学美术史是因为觉得自己过于理性,不够疯狂。一个画画的,只有画到疯狂的程度,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把艺术当做爱妻,把作品当做孩子,这是极度专注的疯狂。在艺术家的世界里,除了艺术,一切皆不复存在。我和黄德伟是几十年的朋友,他血液里流的是艺术,没有艺术就意味着死亡;他呼吸艺术,没有艺术他会窒息;他思考艺术,没有艺术他会失言;他行走艺术,没有艺术他会消失。这是疯狂吗?艺术界应该多一些像黄德伟这样的狂人。
—— 徐淦博士(美国缅因美术学院美术史教授)

2015年


向光(著名画家):
勤劳包装天资,朴素打扮浪漫。

吴家华(版画家、教授):
辛勤不懈,坚忍不拔,在生活中观察感悟,在画布上耕耘驰骋。

周发书(画家、原省美协漫画研究会会长):
勤奋换来丰收,坚持取得硕果。

谌宏微(画家、贵州省美协主席):
黄德伟先生是一位虔诚的画家,他对艺术的热爱、执著、痴迷程度,是很多画家没有的。看他画写生、听他谈艺术、尤其是看到他满屋子堆不下的画作,我总很惭愧,自叹不如,我敬仰黄老师,要向他学习很多东西。我尤其喜欢他近年来画的风景写生,更生动、自由、大气、淳朴、厚重,散发着贵州乡野的草根苦味和牛粪香味,像这样有味道的画现在越来越少了,像这样虔诚画画的画家现在也越来越少了,祝他身体永远像现在这样健康、充满激情,多给我们社会留下些好画!

 田军(贵州省美协副主席、贵州师大美术学院院长):
黄德伟先生是位优秀的色彩画家,把贵州大地壮丽的生态与景观,作为他色彩研究的巨大实验场,饱蘸着浓彩与激情,传达出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他画的小村寨石头居民建筑——石板房,简直把那种乡野自然与人文风情的综合之美,勾勒表达得出神入化,明丽诱人,谌称农耕岁月悠然景象的唯美绝唱。

曹琼德(贵州省美协副主席、贵阳市美协主席):
从黄德伟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精神,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黄德伟坚持不懈的在户外写生,画他钟爱的乡村风景。这些朴素清新的作品,表达了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在今天这样一种众声嘲杂的艺术环境中,这样一种生活态度与对艺术的执着十分打动人心。

王光华(画家、贵州电视台主任美编、高级记者):
德伟先生质朴而真诚,长期以色彩、光感、笔触、肌理的丰富变化,不断寻找自己书写灵性的绘画语言,画风洒脱、明朗、厚重强烈。其作品意境优美,充满生机,更回响着音乐的铿锵节奏。他以超人的毅力自学成材,不仅是倍受尊敬的艺术家,更是一位优秀的与大自然心灵相通的对话者。

廖国松(画家、作家):
德伟玩的是苏派。苏派写生讲究“写”,德伟用笔挥洒自如,不计细节,灰调子里不乏响亮。按说,画随心变,文革时期,像他这类出身的人,当处于压抑之中,而德伟画出来的画,却是色彩灿烂,一派阳光,始终保持着内在的唯美和诗意。这大概也是另一种深刻吧。

孔阳(油画家、教授):
黄德伟先生是位勤奋、热情谦逊的油画家,他自学成材,他用他的双足丈量着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他将其所有的热情倾注于他的油画风景写生中,他笔下贵州的山山水水、树木村寨、石板房让人感觉是那么的朴素自然,每当我们驻足于他的作品前,会深深地被他画中的景色所触动,一种对大自然的崇敬心情油然而生。

刘力(油画家、教授):
黄德伟老师的绘画艺术植根于黔山秀水之中,散发着淳厚的泥土芬芳。

徐惠健(油画家、副教授):
黄德伟通过数十年的勤学苦练,熟练地掌握了油画技巧和色彩语言,他的色彩饱和、响亮、明快,冷暖对比强,正如作者所说他喜欢宝石一样的色彩。他用色彩来抒发对乡村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他用厚重的笔触和朴素的色彩把石头表现得富有神韵,他用不同的色调把不同季节、阴晴雨雾的乡村表现得富有感情,多姿多彩。

安裕荣(画家、研究员):
德伟画的农舍、老树,觉得它们有灵气,是与它们交谈、恋爱。这就使德伟的画不光有技术含量,更有深层次的感情元素,这是所有好画的精髓,不是玩玩作秀能达到的。

郭达平(画家、副教授、贵州省美协水彩、粉画艺委会主任):
作为一名风景画家,黄德伟对画的主题有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同时在绘画技巧上得益于俄罗斯画派及印象派外光画法的研究。他的大量表现贵州布依族石板寨的风景画,都来自对景写生。怀着对家乡自然的热爱,与对绘画艺术的虔诚情怀,他的每一幅画都精心构图、选择色彩、明暗对比及笔触,非常成功地把握了当地民居的特有面貌及自然风情。黄德伟的大部分作品,无论整体布局,还是每一笔的技巧,以及色彩的表现,都传达出一种抒情诗般的魅力。

陈红旗(油画家、副教授):
我一直认为艺术是一种信仰,黄德伟老师一生执着于艺术追求,他用热情、质朴、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艺术家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用他宝石般的色彩讴歌着家乡这片热土。

马骏(油画家):
黄先生的风景作品深情地记录着贵州这片热土,把人们带进那杏花村水、烟雨苗寨的古老故事之中。在这些画作中,看不到丝毫作画的痕迹,更多的是画家真情的写照。这就是我认识的黄德伟先生。

黄涛(油画家、副教授、师大美术系主任):
黄德伟先生的油画作品出自率性真情,在自然中捕捉斑斓色彩,直抒胸臆,具有显著的表现性特征和明确的绘画主张,作品散发着自然气息、人文气息,分外养眼。

邹欣(艺术评论家、副教授):
黄德伟先生风景画的特别之处是由他所表现的题材赋予的,可以说黄德伟在写实油画的经典技法和贵州山地风貌之间找到了一个结合点。因此他的风景画所表现出来的感觉就绝不同于印象派画家笔下的布尔乔亚们的林中漫步或者草地野餐的闲适情调,也不同于俄罗斯的风景画庄重肃穆的气氛。而是贵州高原特有的厚、重、拙、野的风景。

陈竹(“贵州日报”经济一部主任、高级编辑)、张幼琪(“金黔在线”总编辑、高级编辑):
贵州是一块平常的土地,只有爱的眼睛才能发现它的美丽与神奇。黄德伟的那幅《侗寨》,就让人想到充满爱意的眼睛,清澈的江水拍打着雪白如玉的鹅卵石,夕阳余辉融融,流淌在侗家竹楼上,一弯新月升上了淡蓝色的天空,一叶小舟靠岸了,从美如孔雀开屏的大树下走过来挑水的侗家妇女……画家将大自然的宁静与侗家浓郁的生活调制成生命的欢唱。

杨远承(作家、高级讲师):
黄德伟为在每一幅风景画中能体现出自身对生命,对农村和农民的热爱,对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礼赞,他总是潜心观察,留心比较,精心构图,用心着色,力求让笔下的每一座山峰秀美而庄严,每一根枝条,每一张叶片都灵动而生机,每一湾溪流,每一块田畴明媚而充满魅力,每一块石板都沉着而又富于变化……

郑波(“城市档案”杂志编辑):
黄德伟老师的风景写生作品,观察入微,情景交融,画得很痛快,用笔潇洒,果敢大胆而肯定的笔触,充满明媚阳光感的色彩,纯净而自然的画面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气息,似一曲曲高亢嘹亮飞扬着的贵州民歌,热烈、质朴而干净。在执着坚韧的背后无不是他乐观豁达的心性,充满阳光的内心写照,无不体现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包容,以及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心态。

夏培民(油画家、“花溪报”高级编辑):
徜徉在黄德伟的油画展厅中,那阳光灿烂的村寨,清澈透明的溪水,古老的石牌坊,银灰色的石板房,是那么的熟悉,多么的亲切。这些用充满激情融聚的色彩,任意驰骋和刮刀画出的花溪乡土,清新、质朴、宁静,像一首首抒情的小诗,扣击着我们的心灵,犹如踩着乡间的小路,回归到大自然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祖铭油画作品展
刘小东:画画和生命过程一样不能急
“纪实虚构”——喻红早期绘画作品
快速提高美术修养的100幅世界名画献给你(下)
【当代油画】蔡锦:画画是一种内在生命的需要
山东春秋2017年秋拍油画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